韓平
摘? 要:思政教學本質是加強學生思想內涵與道德素養,實現高校立德樹人教學目標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在新時代,推動思政教學內容優化創新需要在黨建引領下進行,依托黨建工作開展思政教學設計,確保思政教學體系的完善性與嚴謹性。要全力推動思政教學融入人才培養機制,為高校發揮育人目標提供基礎條件。大學生作為建設社會的中堅力量,在其思想迷茫的關鍵時期,利用黨建引領進行思政教學體系完善,可確保思想教學發揮預期教學作用。文章旨在研究黨建引領下的思想教學設計與實施,以期為思想教學發展提供借鑒經驗。
關鍵詞:黨建引領;思政教學;教學設計;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D26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4)04-0001-03
作者簡介:韓? 平(1983.11—? ),女,漢族,江蘇省揚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
基金項目:2021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高校思政課中黨的革命精神圖像解讀法研究”(項目編號:21JDSZK040)。
引言
隨著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國內與國際經濟交流、思想碰撞現象加劇,使得西方文化思想入侵情況愈演愈烈。推動思政教育良性發展,維持大學生思想純粹性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因此應全面加強思政教學效果,以完善思政教學設計作為基礎方法,實現大學生思想體系建設。高校應積極推動思政教學貫穿教學過程,保證以堅定思想內涵作為基底完成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培養。這就需要高校利用黨建工作作為引領動力,帶動思政教學能力全面提高,為大學生實現思想內涵加強提供出條件,確保思政教學體系內容得到有力展現,為后續教學任務開展奠定堅實基礎,也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充足動力[1]。
一、相關基礎概念研究
(一)黨建工作及任務內容
黨建工作作為思想建設、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等內容的集合體,是推動思想層面全方位發展核心力量。利用黨建工作進行教育體系完善,是當下教育發展的主流方式,不僅能夠保證師風師德方面建設,還能確保黨和國家方針策略得到精準傳達,為學生思想內涵發展提供先進引領。黨建工作落實是保證教育本質得到良好實施的基礎條件,可以為思政教學領域發展提供本質保障,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成長。依托黨建工作開展教學任務還能確保黨員群體充分發揮作用,以良好思想本質帶動教學任務創新發展,推動師風師德體系完善,為教學體系發展提供示范行為,全面落實從嚴治黨戰略要求,為教學發展與學生成長提供引領作用。而黨建任務內容就是推動德育發展,保證學生德育的全面性與系統性,實現黨建工作在德育過程中的效果。
(二)教學設計本質
教學設計是誕生于美國的一種教學形式,在20世紀80年代被引進國內,結合國內教育發展理念逐漸成為具備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可以將教學體系與教學框架進行深化處理,保證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教學設計是教學任務開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形式[2],可以保證教師順利完成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是對整體教學系統的規劃與統籌,為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提供基礎條件。這就要將教學設計進行細化處理,以教學對象分析、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等內容落實教學設計全過程。《教學設計原理》中明確指出教學設計是對教學系統進行規劃的全過程,可以保證教學資源的全面使用,為學生提供良好學習環境。教學設計本質是依托課程教學標準推動教學方法創新,從而保證學生學習成績符合預期目標[3],維持教學過程的高效性。
二、黨建引領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滿足立德樹人教學要求
立德樹人作為現代高校發展的核心教學理念,不僅是教育任務推進的基礎條件,也是高校全面發展的根本內容。大學生作為社會建設與進步的中堅力量[4],需要其具備完善思想體系,能夠積極投身社會建設。但由于網絡技術更新迭代,使得大學生信息獲取渠道多樣化,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內容沖擊,對各種不同思想主張缺乏準確判斷力。因此應將黨建工作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確保依托黨建引領完成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確保大學生思想內涵的純粹性與嚴謹性,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大學生思想塑造,也有利于滿足高校立德樹人教學要求。以黨建工作結合思政教學可以實現全面協同育人,加強思政課堂教學效果與質量,為大學生后續成長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引導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思政教學的重要性,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與道德底線,保證黨建工作落到實處。
(二)有利于提高整體思政教學質量
思政課程作為高校思想教育體系的重點內容,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扎實理論知識進行思想體系構建,保證大學生思想本質與高校教育發展的一致性。一是全面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為思政教學體系發展提供基礎支持。二是以黨建引領作為高校思政教學設計的基礎條件,將黨建內容貫穿思政教學體系,確保教學目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等內容得到全面落實。利用黨建引領進行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有利于提高整體思政教學質量,確保大學生思想內涵穩定,政治立場堅定。也能為高校實施立德樹人教學理念提供有力幫助,完成現代化示范高校建設,帶動大學生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助力。同時也能準確把握“一條主線”,確保思政方向正確,為大學生加強自身政治素養提供具體方法,切實實現思政教育過程中大學生黨性增長,維持黨建工作整體效果。
(三)有利于培養德才兼備優秀人才
高質量人才是當下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5],需要高校推行智育與德育并重的教學理念,為大學生專業性成長提供基礎條件。人才作為建設社會的中堅力量,需要時刻秉持黨的領導核心理念,這也為高校綜合素質人才培養提供明確方向,不僅能倒逼高校完善自身思政教學體系,還能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黨建引領下進行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培養德才兼備優秀人才,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在建設大學生思想領域過程中培育奉獻精神,有利于大學生政治素養和理想信念的培養,從而全面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核心思想,增強大學生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保證其具備堅定的精神信仰。同時要利用黨建工作作為核心引領,深化思政教學體系改革,確保思政教學設計符合黨建內涵,為學生培養、教師培養和黨組織建設提供支持,確保相關人才培養的全面性與系統性。
三、黨建引領下思政教學設計原則
(一)小步子原則
程序教學法明確指出教學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學體系推進要維持可持續性發展,確保教學過程的層次性與梯度性,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知識內容掌握完全。高校在進行思政教學設計時要遵循小步子原則,以黨建引領作為核心因素實現思政教育,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思想體系構建,充分激發學生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實現思維領域的全面突破。思政教育作為高校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要利用小步子原則維持思政元素的滲透性,加強大學生思政素養。
(二)認知沖突原則
認知是學習過程的前提條件,可以將認知內容分為知、情、意、行四個階段,以此為基礎推動大學生思政素養提升,這是高校開展黨建引領下思政教學設計的基礎原則之一。認知的強烈程度決定大學生對思政知識與黨建工作是否具備認同感,也是大學生提高自身情感內涵的關鍵力量。因此,高校在進行思政教學設計時要重視認知沖突原則的使用,以沖突形式進行教學情境構建,以此加強大學生思政內容的掌握程度,保證其具備準確價值判斷能力,實現思想升華。
(三)情感共鳴原則
情感共鳴原則可以幫助思政教學深入應用,保證學生與課程間產生觀念認同,利用中國特色政治理念和價值觀點實現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并行發展。高校依托黨建引領進行思政教學設計,可以推動大學生進行思想內化發展,為其培養堅定思想品質。教師可以利用特殊的教學案例進行情感激發,推動大學生實現情感的外在表達,為后續思政教學任務開展提供基礎條件,還可以利用情感共鳴原則進行教學氛圍塑造,推動教學效果符合預期教學目標。
四、黨建引領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
(一)加強黨建引領,構建協同育人陣地
高校作為學生成長的最后一站,要重視教育體系本質內涵,以立德樹人理念作為核心教學觀點,保證大學生思想教育,構建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教學體系,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目標,并充分發揮思政教學課程作用,加強育人實質。一是重視黨建引領,思想建設與教育離不開黨建工作支持與引領,高校應結合黨建內容與思政教學體系,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全面彰顯。大學生作為建設社會的中堅力量,要保證其前途發展、思想內涵與國家建設保持高度一致性,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的完整與嚴謹,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帶動作用,為思政教學設計提供充足動力。同時,應深入挖掘意識形態建立的領導權,保證高校黨組織在教育體系運轉的引導作用,避免大學生受到錯誤西方思想誤導。二是構建教育協同方針,為學生黨建與思政教學牽線搭橋,保證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充分利用基層黨組織和學生黨員來拓展思政教育渠道,保證思政教學目的得到實現,落實整體教學計劃。并且,通過思政教學帶動學生黨性增加,確保雙邊教育理念的深度應用,引導學生積極加入黨組織,堅定自身政治信仰。在推動黨建引領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三會一課”制度效果,維持“兩學一做”常態化體系,為黨建引領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提供充足動力,確保協同育人效果得到發揮,為黨建知識融入思政教學中奠定基礎。
(二)完善教學設計,重視思政價值引導
思政教學要完善教學體系,重視教學設計內容,確保符合預期教學目標,為黨建引領提供支持。因此要全面優化教學過程,維持思政教學根本理念落實,引導大學生構建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一是推動課前教學設計,教師應重視思政設計內涵,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依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最近發展區理論進行思政流程設計。并且,具備完整學情的了解渠道,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政治素養進行深度掌握,依托相關水平進行課堂準備,最大限度發揮思政教學作用。還應進行積極備課,對關鍵思政元素進行深度挖掘,保證思政教學內容與黨建工作內容的匹配度,實現教學目標具象化轉變,為學生完成課堂知識學習提供有力保障。同時,重視導入環節設計,以黨建引領作為導入節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保證思政教學高效性。二是加強課堂教學環節設計,教師應依托黨建內容進行思政教學優化,確保思政課堂教學的連貫性與嚴謹性,以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上限,保證其思政素養全方位提升。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應圍繞“學什么”和“怎么學”兩點進行教學設計,加強思政價值引導,采用完整的思政教學案例,為大學生正向成長提供引導力量。并積極進行課堂反思,保證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符合預期標準,為思政教學框架設計提供基礎條件。
(三)開展專業培訓,提高教師思政能力
高校應加強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確保教師具備先進的教學思維和教學能力。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保證現代教學理念的全面實施。一是加強教師思政教學設計培訓,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思維影響,無法保證現代化教學理念的深度應用,使得思政教學過程存在一定阻礙,影響后續教學效果。所以高校應利用黨建內容進行教師培訓,確保思政教師思想體系完善,教學能力突出,可以引導大學生完成思政知識學習。并加強認知引導,提高思政教師對教學設計內容了解程度,保證其具備結合實際情況完成教學設計的能力。還可以定期開展黨建內容教學與提高,保證教師具備詳細黨建體系知識掌握,為思政設計提供正確方向。二是增強思政教學設計意識,應加強思政教師專業能力,提高其對思政教育本質的理解程度,為思政教育落實奠定基礎。高校要豐富教師思政理論知識,加強教師思想政治覺悟,充分發揮其教師屬性,以黨建引領為前提構建現代思政教學體系,維持教學設計框架綜合應用。同時注重思政教師教學設計能力,保證教師可以在滿足預期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進行進階知識教學設計,加強學生對思政內容掌握。
(四)完善評價體系,建立課程保障機制
課程評價制度是進行教學效果總結與歸納的具體方法,教育體系發展離不開教學評價體系的支持。因此高校應構建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對教學結果進行解讀,保證教學實際達到預期要求,維持教學過程的完整性與嚴謹性。一是結合教學設計原則進行評價體系構建,高校應充分結合思政教學設計原則進行評價體系完善,保證評價體系具備客觀性、整體性和發展性等。這樣既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加強學生思政素養,還能實現教學方法創新,引導教學體系落到實處。高校應積極推動黨建內容融入評價體系之中,保證評價體系公平公正,為思政教學后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加強整體教學效果,培養高質量人才。二是拓展評價主體,確保評價主體多樣性,應建立不同主體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在評價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構建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體系和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體系,結合二者評價結果進行綜合性考量,完成思政教學體系的全面優化與創新。同時要重視黨建引領在評價體系建設中的主導地位,開發出以黨建工作為核心的評價機制,確保課程保障制度的綜合使用,為思政教學全方位進步保駕護航。并以完整評價體系倒逼高校進行思政教學改革,確保黨建內容在思政教學體系中的深入發展,為思政育人提供充足動力。
結語
綜上所述,黨建引領下的思政教學設計已經成為當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能夠確保思政教學創新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為大學生構建堅實思想壁壘。在實際思政教學設計過程中,應從加強黨建引領、完善教學設計、開展專業培訓和完善評價體系等方面入手,為思政課程體系優化創新提供基礎支撐,保證高校思政教學的全方位育人作用得到發揮。
參考文獻:
[1]徐達.網絡環境下高校輔導員的信息素養及提升對策[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3):65-66.
[2]武文全.“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方式分析與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2,24(24):182-184.
[3]孫嘉每.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問題與改進[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4]陶賢繼,魏華,呂為群.提高學生社會關懷責任心是公共選修課的重要內容——以《環境激素與生殖健康》課程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2(S4):128-130.
[5]唐瑩.課程思政視閾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3(1):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