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紅


摘? 要:學科融合背景下,體育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要圍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學科核心素養展開,運用策略從及時學習、改變觀念開始,到精選合適的內容,合理改編游戲,然后找準學科融合的關聯點,做到巧妙融合,最后再進行效果評價,進一步優化方案。
關鍵詞:學科融合;體育游戲;小學;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4-0011-02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后,跨學科主題學習作為五大課程內容之一,成為一線體育教師教學的一大難題。跨學科主題學習提倡的是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和融合,做到在體育中滲透智育,在智育中融合體育,從而實現以體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水平一、二的目標表述中都明確要積極參與體育游戲,感受體育活動的樂趣。那么,如何在體育游戲中融合學科內容,讓游戲不僅有趣、好玩,還可以發揮學科交叉、協同育人的作用呢?筆者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對體育游戲融合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進行了實踐探索,嘗試總結其運用策略,為一線體育教師提供借鑒,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一、及時學習,改變觀念
在學科融合視角下,需主動學習《課程標準(2022年版)》最新知識,特別是跨學科主題學習相關理論、案例,轉變觀念,形成學科融合意識,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巧妙地融入體育游戲。
例如傳統的體育游戲“丟手絹”,學生圍成一個圈向內坐好,選一名學生拿手絹在圈外,邊走邊唱兒歌,其他人則跟著節奏一邊拍手一邊唱歌,巧妙地融入音樂學科的知識,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在丟完手絹以后,如果被丟者沒有發現手絹被丟下或者沒有追上丟手絹的同學,那么在表演節目時要求必須是其他學科的知識或技能,例如語文古詩詞背誦、英語自我介紹、講一個數學小故事、唱一首歌等。
二、精選內容,合理改編
在備課過程中要認真研究和領悟《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要求,根據教材內容、學校場地器材、學生年齡、性別等特點有目的地選擇游戲內容,深入挖掘游戲規則,科學合理地改編游戲教學方案,呈現出學科融合下不同的游戲版本。
例如傳統的“貼膏藥”游戲,學科融合背景下可編排更有趣的版本。例如“貼膏藥3.0版本”融入數學四則運算內容,在快追到時,逃跑者喊“定”,說出簡單的四則運算內容,追擊者必須停在原地,回答正確后方可繼續追擊。“貼膏藥4.0版本”融入語文古詩詞,在快追到時,逃跑者喊“定”并擺出一個動作,說古詩上句,追擊者必須做同樣的動作,回答出古詩詞下句后才可繼續追擊,若回答錯誤則身份互換,繼續游戲。“貼膏藥5.0版本”與成語接龍巧妙融合,快追到時喊“定”,說出第一個成語,追擊者必須停在原地,正確說出一個接龍成語,如此三次后繼續游戲,若追擊者無法正確回答,則變身逃跑者,被追擊;若逃跑者在后續成語接龍中無法正確回答,則判定游戲失敗。以此類推,還可以融合英語等其他學科。
在傳統的體育游戲喊數抱團中,除了進行初級版本的喊數抱團游戲以及“五毛一塊”等以外,也可以嘗試探索更高級的版本。例如“喊數抱團3.0版本”的游戲規則,教師說出簡單的四則運算內容,學生根據運算結果迅速抱團。“喊數抱團4.0版本”游戲可以將數字以英語的方式讀出來,學生根據聽到的英語單詞迅速抱團;熟練以后,嘗試“喊數抱團5.0版本”,即英語單詞的簡單四則運算,例如“two and four”等,增加游戲難度,提升游戲趣味性。
往返接力的游戲可以融入語文古詩等內容。游戲規則:1.教師挑選學生學過的古詩,將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分別打印出來,貼在卡紙上;2.打亂順序將反面擺在B點;3.要求學生從A點跑到B點,隨機翻轉一張卡紙,如果不是古詩的正確順序,則蓋回去,跑回A點,下一個同學繼續去翻,直到把所有的古詩按照正確的順序全部找出來;4.最后一個同學跑回后,所有人大聲背誦所看到的完整古詩內容,最先完成的隊伍獲勝。還可以對卡紙進行繪畫、涂色,融合美術等其他學科的內容。
三、找準“關聯點”,巧妙融合
體育與健康課程涉及到音樂、美術、科學、語文、數學等諸多學科,這就是跨學科教學的關聯點(圖1)。學科融合背景下,課堂教學中進行體育游戲,切勿強行將體育與其他學科融合,而應找準學科之間的關聯點,找準技術動作與學科之間的關聯點,通過融合其他學科的優勢,解決教學過程中較為薄弱的一些問題,真正做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例如學科融合背景下,可以將古詩詞、成語、數學四則運算等融入到傳統的“長江黃河”游戲中,深化學生對學科融合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掌握快速起跑、蹬地有力的方法,強化課堂教學效果。例如,“長江黃河3.0版本”融入數學四則運算,游戲規則:把班級平均分成兩隊,一隊為奇數,一隊為偶數,面對面站在相隔兩米的線后,教師說四則運算內容,學生計算結果,當結果是奇數時,奇數隊學生轉身跑,偶數隊學生追,反之則偶數隊跑,奇數隊追。“長江黃河4.0版本”的游戲可以將語文古詩融入,兩隊分別用古詩中的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來代表,當口令是五言律詩時,五言隊轉身跑,七言隊追,反之則七言隊跑,五言隊追。“長江黃河5.0版本”的游戲可以將帶有數字的成語融入游戲當中,教師隨機說數字成語,學生將成語中的數字相加或相乘,再根據計算結果的奇偶數,跑或者追,同時融合了語文和數學學科。“長江黃河”系列游戲,其關聯點在于兩組同學在游戲中的定位,因此只要賦予清晰的角色定位,就可以結合不同的學科知識,衍生出更高級的學科融合游戲版本。
跳皮筋的體育游戲,除了大家熟知的民謠《馬蘭開花》以外,也可以融入語文古詩詞的內容,如《憫農》《靜夜思》《三字經》等,還可以根據古詩詞內容進行跳皮筋動作的創編,其融入創編的關聯點在于跳皮筋的“節奏”。在籃球運球游戲中也可以通過“節奏”這個關聯點融入語文古詩詞的內容。高運球的游戲練習,可以融合本學期學習的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按照同樣的節奏運球練習,例如在一年級籃球原地運球中,可以融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等經典古詩,在二年級教學中融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登鸛雀樓》等內容,到了更高年級,可以把“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必備古詩詞巧妙融入。在高低運球不同節奏的練習時,如兩次高運球加三次低運球的練習,節奏是“1-1-1-2-1”,則可以改變古詩背誦的節奏,把枯燥的運球練習變成融合學科知識的運球游戲,緊緊圍繞運球節奏的關聯點,巧妙地進行學科融合,解決運球節奏的問題,發揮學科協同育人的作用。
四、效果評價,優化方案
在找準學科融合的關聯點以后,通過課堂效果評價可以進一步優化方案。每一次游戲結束以后,都需要進行評價,不僅要看結果,更要重視游戲過程,將學生或小組在游戲中表現出的態度、是否遵守游戲規則等納入評價標準,實施全面科學的評價(圖2)。表揚學生游戲當中的細節,比如身體的靈活性,“你可真靈活,那么輕易就躲過了追捕”,比如鼓勵同學,“你能主動去安慰同伴、團結同學,老師要為你點贊。”“當你和前面同學差距很大的時候,你還一直努力奔跑去追,從來沒有放棄,堅持不懈的精神很可貴。”當然,除了關注學生的表現以外,也要關注組織游戲過程中存在的紀律問題、違反規則問題、組織游戲的問題等。除此以外,也要合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聽取學生的建議,進一步優化學科融合的游戲方案。
五、結語
體育游戲是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手段,學科融合視角下體育教師應該科學地將體育游戲融入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深化學生對學科融合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在輕松自由的游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體育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應該是一個教學閉環。從及時學習,改變觀念開始,到精選合適的內容,合理改編游戲,找準學科融合的關聯點,做到巧妙融合,最后再進行課堂效果評價,進一步優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