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瑞華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1)
當今社會,人才資源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實現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動力源泉。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占據半壁江山的職業教育如何回應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避免出現學校供給側人才培養和行業企業需求側人才需要“兩張皮”的現象,實現精準對接,成為有效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效益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共同命題。2023 年7月,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吳巖在常調研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工作中指出,職業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銅腰”、脊梁、中堅力量,要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就要建好產教融合共同體的“金專、金課、金師、金地、金教材”,使其成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新基建”。課程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首要環節,是職業教育質量提升的主渠道,也是“金課”建設內涵式發展的必然策略。本文提出“一主二抓三促”的課程建設策略,探索“慢就業”趨勢下就業創業“金課”建設路徑,通過課程改革改善醫學生“慢就業”思維,促進其高質量充分就業,對做好學校穩就業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就業市場競爭白熱化,部分畢業生選擇就業、深造或出國,但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開始走上“慢就業”的道路,或選擇暫時不就業,在家享受“空窗期”或是創業考察期,慢慢思考未來的路。但是,如果畢業后一味追求“慢”,或將導致新問題的出現,甚至不知不覺間成為長期失業青年。在國家多措并舉實施2023 屆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行動”下選擇“慢就業”的學生,大致可以分為理性選擇型和被動無奈型。理性選擇型更多的是沒有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和職業規劃,決定放慢心態,給自己一個過渡期,這是有合理規劃、清晰目標的理性“慢就業”。被動無奈型則是由于缺乏職業生涯規劃,不具備相應的就業能力,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而產生的逃避心理,以“找不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為借口,逃避自己的職業生涯,這是盲目從眾、對自我價值認知不清的被動“慢就業”。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讓“慢就業”現象更為突出,但后疫情時代,高校畢業生要在正確認識就業形勢、自身定位的情況下做出合理的就業期望[1],特別是醫學生,不要緊盯大城市、“三甲”醫院、事業單位,在追求自我價值和更高層次需求時,如不能一次性達成就業理想狀態,可以選擇“先就業、后擇業”,嘗試扎根基層,到艱苦地區、中小企業就業。
“金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對教學質量提升的要求。自2018 年,教育部原部長陳寶生提出“金課”概念,各高校就圍繞“金課”進行了多維度的探索和實踐。而高職院校自2019年擴招以來,學生數量激增、辦學條件不足、師資力量緊張等問題不斷沖擊著教學質量,“質”與“量”的失衡衍生出諸多“水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這也是建設“金課”的直接目的。于學生而言,要做到“回歸常識”且合理“增負”,提升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配合學校、教師把“水課”轉變成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參與“金課”建設有助于學生增強對課程的認同感,能夠自覺高質量學習,同時“以生為本”的課程理念更有利于教學反思,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而高校作為學校“金課”建設的頂層設計者,回歸師生、課堂,形成教、學、管合力,構建具有院校特色的“金課”品牌,能促進其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就業創業課是高校開展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作為面向全校學生的公共必修課,是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然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上不同程度出現重技能、輕素養,重專業、輕基礎等問題[2],導致就業創業等公共課處于邊緣化地位。其主要表現為:(1)成為學生不用“抬腿”就可以通過的課程。(2)成為陳舊、過時的純理論灌輸課。(3)成為教師隨便教教、學生隨便聽聽就可以通過的封閉式課。(4)成為重知輕行、重學輕思的低階“水課”。
(1)各方主體對課程重視度不夠。學生不重視,認為就業創業課無用,缺乏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抱著“及格就行”的心態,無法從課程學習中獲得價值感和認同感。授課教師不重視,就業創業課教師在職業發展、業務提升、學習研究以及課題申報方面機會受限,極大影響其參與教學改革及課程質量提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存在“上完就行”的心理,無法從課程教學中獲得認同感和成就感。課程隸屬教研室、學院不重視,由于歸屬的不確定性,沒有專職人員對授課團隊、課程建設、課堂教學進行規范化管理。(2)授課教師隊伍穩定性不夠。授課教師多由各院系輔導員組成,由于其專業各不相同,加上大多工作年限較短,任職就業創業課程兼職教師也是因為輔導員作為教師身份的雙線晉升需要,由此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教師隊伍專業性不強、授課經驗不足而產生的對課程關注不夠。而有一定授課經驗的教師由于離開輔導員隊伍、無職稱評聘需要或是有更合適的課程可以講授,選擇離開就業創業授課團隊。繼續留在授課團隊的教師也由于脫離就業指導一線工作,雖有一定的課堂教學經驗,但對就業最新的制度、政策不夠了解,導致教師隊伍穩定性不夠、結構不合理、隊伍建設的可持續性不強。(3)課程建設基礎薄弱。課程所采用的校本教材雖凸顯醫學專業特色,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但教材內容陳舊,相關的就業知識更新不及時。與教材配套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缺失,導致教師要花更多的精力在更新就業知識、開發信息化教學資源上,而不是針對授課班級因材施教。課程管理缺位,經驗不足的教師無法從同質化集體備課上提升經驗,加上是大班授課,操作性不強,授課形式單一,形成教師不懂上、學生不愿意聽的現狀。(4)學校對課程的支持力度不夠。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進行課程改革的時候,優先關注專業課程的發展,忽視就業創業等基礎課程的建設,同時認為學生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能就能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而忽視行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并將就業創業課程前移至大一上學期進行,導致學生就業過程中需要額外付費培訓提升筆試、面試技巧等非專業能力來提高自身競爭力。后疫情時代,對職業規劃不清、就業能力不足、就業期望未達標的高職院校醫學生,就會選擇性逃避嚴峻的就業形勢,走上“慢就業”的道路。反觀就業創業課程教學,單純記憶、理解、應用的低階課堂,并不能讓學生掌握分析、評價、創造的高階思維,也無法進行精準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準備。
本文從國家多措并舉實施“就業‘百日沖刺’行動”且被動選擇“慢就業”畢業生視角切入,分析高職院校就業創業課程現狀,提出“一主二抓三促”的就業創業“金課”建設策略,有利于培養學生適應不同工作任務和崗位職責所需要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幫助其有效衡量客觀環境、自身優勢,進而提升崗位勝任力。
“金課”作為課程改革的基本范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建設“金課”的立足點。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是立足于學生的獲得感和價值感開展有“深度”和“溫度”的教學探索和改革。
“金課”建設基礎在課程、重點在課堂、關鍵在教師、實效在學生。建設遵循“兩性一度”“金課”標準的就業創業課程,一要以課程建設為抓手。要使課程內容盡量貼近專業需求,通過不同的教學目標,改進教學理念,更新教學內容,拓展教學資源,體現專業特色,不斷提升課程建設水平,提升學生對課程的注意力。二要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嚴格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過程管理,根據學情、教材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搭配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抬頭率”“點頭率”,增強課程親和力和凝聚力,進而改變“困而不學、學非所用”的“水課”現象,切實增強課程實效性。
一是促進課程質量和實效性提升。以“金課”標準建設就業創業課程將倒逼課程教學改革,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整合教學資源、改變教學策略、完善教學設計,實施課程教學,讓學生從記憶、理解、應用的低階認知到分析、評價、創造的高階認知,進而實現培養其發散性、批判性思維,激發創造性思維的高階目標,助力學生在崗位職能發生變化時能通過對客觀環境的衡量、自身優勢的分析進而提升崗位勝任力。二是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達成“金課”“兩性一度”的目標,需要教師不僅單純完成課堂教學,還要補充更新時代性和前沿性的教學內容,在課前、課中和課后3 個階段實施全過程就業創業服務。把記憶、理解和應用低階目標前移到課前完成,教師必須完成前期教學目標的設定、課程資源的整合以及教學任務的布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針對重、難點進行分析,并通過案例研討、情景模擬、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對自我能力的認知和分析、評價,達到學中思、思中做、做中學的效果。此外,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跟蹤、評價反饋和反思也至關重要,能從教學相長的角度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三是促進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作為“金課”建設的主渠道、主陣地和主戰場,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驅動力,幫助其掌握與自身知識結構及智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學習方法,通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銜接,讓學生實現“兩性一度”的教學目標:學生能夠緊跟政策走向,調研社會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以興趣為導向,通過在校的理論學習、社團實踐、競賽培育、社會實踐培養滿足崗位需求的能力和思維,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建設就業創業“金課”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通過“金教材、金教師、金教學、金評價”建設打造高品質就業創業“金課”,提升課堂教學實效,讓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名副其實,不僅擁有高技能,也擁有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階思維。
建設就業創業“金課”首先要編寫或選擇含金量高的“金教材”?!敖鸾滩摹背龘碛型陚涞木蜆I創業知識體系之外,貼合專業需求,凸顯醫學特色,貼近學生,符合醫學高職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特點和思維方式,還能及時更新前沿性和時代性知識,讓教材相關的時政熱點、焦點事件變得可互動、可探究。與此同時,教材配套的教學資源要能與專業課融通,以專業為導向實現案例教學的可視化,培養學生的專業價值感[3]。
建設就業創業“金課”關鍵在教師,要培養站位高、格局大、視野寬、業務精的“金教師”?!敖鸾處煛蹦苤鲃影盐章殬I教育發展規律,制訂人才培養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就業創業“金課”建設和投身教學改革前沿,在課程建設中肯定自身價值,增強職業認同感,提升職業素養。同時,也能積極改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以“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設置教學目標,在多維度分析專業、學情的前提下,融合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目標,整合優化課堂教學內容,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專業能力的提升[4]。此外,還能通過集體備課和優秀教師的經驗分享,不斷提升個人的教學能力,共同打造一支能講課、會咨詢、懂研究的穩定的就業創業教師團隊。
教學作為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就業創業“金課”建設要求教師和學生均“忙起來”[5]。于學生而言,做到“回歸常識”且合理“增負”。于教師而言,“回歸本分”做到“德高、學高、藝高”。“金教學”能通過“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對課前、課中和課后3 個環節進行教學設計和安排,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主動拓展課堂教學時空,以“互聯網+教育”打造的精品慕課開啟課前教學,任務驅動法提升課程挑戰度,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通過“線上優質慕課導課+線下重、難點知識輔導”開展深度互動交流的課堂教學,增強課程創新性,通過翻轉課堂、情景模擬增強學習的互動性和先進性;通過啟發法、案例研討、分析評價,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階思維,使學生不再滿足“我學過了”,而能在課后主動參與社會實踐“金課”,通過走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了解國情民情,助力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實現就業創業課與國情思政大課相互融合。
建設就業創業“金課”就要創新評價方式,從學生自評、師生互評、學生評教多主體參與形成性評價,這是對教學效果進行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同時,引入平時考核、定期考核、期末考核等多樣化的評價方法進行終結性評價,這樣既能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也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和個性的發展,真正做到將知識、能力、素質考查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就業形勢嚴峻、人才結構性短缺的應用型人才市場,高職院校探索“慢就業”趨勢下就業創業“金課”建設路徑,能夠立足學生本位,以學生為中心,貼近專業需求,與產業發展對話,重視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讓其除掌握專業技能之外,還能擁有就業核心競爭力和崗位勝任力以及不同職業所需要的職業素養、團隊協作和綜合能力,助力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精準對接,最終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和高職院校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的“雙高計劃”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