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高中階段英語教學的關鍵環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整本書閱讀指導,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促使其在對作者寫作意圖與行文結構進行梳理的過程中,實現讀寫能力同步發展,順利提高自身英語學習能力。為提高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運用案例總結、經驗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名著為中心,在探討整本書閱讀價值的基礎上,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深度閱讀、提供方法指引、設計閱讀活動、完善總結等方式組織整本書閱讀教學,提升學生文學素養,助力其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名著;整本書閱讀;文學素養
作者簡介:肖振康(1986—),男,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第一中學。
高中英語整本書閱讀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內,投入一本書中進行深度閱讀,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了解作者寫作意圖,還能使其領悟書籍的深刻意蘊和思想情感,在優秀文化的影響下發展個人品質。目前來看,許多一線英語教師已經認識到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并在教學期間開展實踐,但部分學生存在參與意識不足、閱讀思考層次較淺、缺乏閱讀的積極性等問題,影響整本書閱讀的順利進行。為解決上述問題,教師需要正確認識高中英語整本書閱讀的價值,結合英語名著積極探索高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
一、高中英語名著整本書閱讀的價值探討
總體上看,高中英語名著整本書閱讀能促使學生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基于對文本的理解與把握,與作者建立情感聯系,在學習過程中實現提高思維、發展語言的目的。
(一)拓寬學生文化視野
名著是在歷史長河中經過淘洗、接受過眾多讀者檢閱的作品。“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帶領學生閱讀名著,可以幫助其了解更多文化知識,促使學生從閱讀“源泉”中汲取營養,加深對文化的認知與理解,拓寬文化視野。在長期閱讀學習中,學生將通過名著整本書閱讀,進一步了解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而閱讀英文版中國古典名著,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還能使學生逐漸成長為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1]。
(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是以興趣培養為主的一種養成教育,傳統教學以單一文本閱讀為主,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積累閱讀經驗,掌握文本內容,但難以構建完善的知識框架。在高中英語教學期間,教師借助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帶領學生深入整本書中,能幫助其在閱讀期間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積累閱讀經驗,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有效、快速地獲取信息,了解新世界,學習新知識,逐步形成規范的英語思維和良好的閱讀能力,這對其后續參與深度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三)豐富學生素材儲備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提出,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著密切關系。聽、說、讀、寫是高中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閱讀作為寫作的原始動力,能為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提供幫助。教師通過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在文本分析中掌握寫作的技法,積累豐富的語段[2]。在長期學習中,學生能依靠閱讀積累豐富的經驗,掌握不同的語法和詞匯,在發散學習思維的同時促進自身言語表達以及寫作水平的發展,真正實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四)涵養學生精神品質
名著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就像海洋中的燈塔,能為學習者指引方向,對其精神品質的培育具有深刻意義。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名著整本書閱讀學習,能與文本人物“對話”,感受作者筆下鮮明的人物形象,學習優秀品質,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此外,名著中傳遞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不畏艱難的拼搏精神、向上求索的拼搏動力也會在無形中影響學生,使其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
二、高中英語名著整本書閱讀的策略分析
(一)自主閱讀,以任務驅動學生學習
考慮到整本書閱讀時間較長,并且部分學生缺乏整本書閱讀的經驗,容易出現盲目閱讀、無序閱讀的情況,影響閱讀質量,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名著整本書閱讀活動時,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圍繞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整本書內容設計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嘗試自主閱讀,初步了解文本內容,確保閱讀的有序性、科學性,為后續深度學習做好鋪墊。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在“Reading and Thinking”“Assessing Your Progress”“Reading for Writing”板塊引入了《百萬英鎊》片段,由此出發,教師可基于對學生認知能力與學習能力的考量,設計以下任務指導學生進行名著整本書閱讀。
任務一:閱讀《百萬英鎊》的目錄,嘗試通過目錄內容猜測本書的敘事方向。
任務二:閱讀引言內容,了解本書的大致內容。
任務三:了解作者馬克·吐溫的成長背景以及本書的創作背景。
學生通過任務一可以養成在閱讀前先分析目錄的良好習慣,對名著整本書閱讀產生探索興趣。在任務二背景下,學生需要整理引言中編者對整本書內容的總結,這可以幫助其系統性地了解本書的大致內容,搭建閱讀支架,為后續閱讀做好準備。任務三能使學生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整本書創作背景,有助于其理解名著傳遞的情感觀、價值觀。以上任務循序漸進,能為學生自主閱讀指明方向。
(二)深度閱讀,以字句分析升華品質
為幫助學生通過名著整本書閱讀實現從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的過渡,在名著的影響下提高自身思維品質,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在閱讀期間,圍繞整本書的細節設計問題,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與集中討論,借此幫助學生把握作品的語言風格、修辭手法,感悟作者傳遞的思想情感[3]。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四Unit 1 Science Fiction在“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引入了《包君滿意》片段,小說采用正敘的敘述方式,通過女主人公Claire的視角,講述了家用機器人Tony在她家使用試驗期間發生的故事。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期間,教師可以拋出問題,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在書中尋找答案,如“當女主人公Claire第一次看到機器人時,她有什么樣的反應?為什么?”“機器人Tony做了哪些事情使Claire的生活品質得以提高?”等,按照邏輯順序啟發學生深度閱讀,幫助其養成有序閱讀的習慣。此外,基于對高中生思維能力的考量,教師還可以設計開放性問題,如“你認為機器人能夠感受到人類的愛嗎?”“故事的最后Tony擁抱Claire向她述說自己的依戀時,門鈴響起,后續可能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借助有效提問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
本課問題的設計聚焦文本細節,學生需要深度挖掘文本信息,反復咀嚼語段內容,才能順利回答問題。在此期間,學生參與度明顯增強,閱讀興趣也明顯提升。考慮到班級內學生學習能力層次不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要兼顧學生學習能力,確保所有學生都能通過解決問題深化對名著的理解,逐漸強化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方法指導,以閱讀支架強化質量
支架式教學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由教師基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輔助學習的“腳手架”,可起到引領學生思維發展的作用。為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整本書內容,教師可以嘗試借助思維導圖工具,向學生分享整本書閱讀的方法,以此幫助學生搭建閱讀支架,驅動學生在支架的引領下自主閱讀文本,梳理各部分的具體內容,深化對名著重點信息的理解[4]。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的“Reading and Thinking”“Assessing Your Progress”“Reading for Writing”板塊均圍繞環保話題展開,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大概念,指導學生閱讀《沙鄉年鑒》。在這部作品中,奧爾多·利奧波德描述了自己在遠離現代生活的簡陋鄉舍中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在美國大陸各地的游歷經歷。教師可以向學生分享思維導圖的設計方法,為學生提供支架信息,引導學生按照作者的游歷順序對文本內容進行整理,通過整本書閱讀感受大自然的絢麗多彩,體會作者借助書面表達傳遞的熱愛自然的情感。教師還可以將閱讀支架整理成旅行手冊,指導學生在完成閱讀后依據作者在作品中提供的線索,按照地區分類,補充手冊中的旅行簡介,以此提高閱讀的趣味性,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名著整本書閱讀。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直觀的工具,能輔助學生理清文本的結構順序,還能幫助學生養成有序閱讀、有邏輯閱讀的良好習慣。在指導期間,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書中內容以及自己的所讀所感進行交流分享,提高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支架閱讀的實際價值。
(四)活動設計,以角色扮演增強體驗
名著整本書閱讀學習周期較長,可能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為使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閱讀學習,教師應適當調整教學方法,采用活動設計的手段,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閱讀期間圍繞文本內容自主設計舞臺劇,扮演書中人物,以此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深化對名著故事的理解。
仍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四Unit 1 Science Fiction中《包君滿意》這一科幻小說為例,故事中出現了諸多鮮活且富有情感的人物,如敏感脆弱的Claire、勤勞努力的Tony,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閱讀期間選擇以某一片段為材料,合作設計角色扮演活動。在此期間,學生需要圍繞文本素材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如:Claire因為覺得自己不如當地名媛漂亮,并且家中房子裝修得不夠華麗而產生自卑心理,在排演期間,扮演Claire的學生需要通過動作和語言傳遞人物的情緒,凸顯其性格特征;而扮演機器人Tony的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觀看機器人錄像,模仿其動作、表達方式,力求真實。在演出時,學生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使名著中的人物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在富有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能與文本建立情感聯系,從而深化對名著的理解,體會閱讀的魅力。同時,教師還可鼓勵班級內成員基于各組表演活動進行打分,選出優勝小組,在班級內形成良性競爭機制,促進學生廣泛參與。
(五)完善總結,以多元評價提高收益
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名著整本書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需要借助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對學生閱讀表現進行評價,指導學生反思閱讀學習過程,以此升華主題,幫助學生提高對名著整本書閱讀的重視程度[5]。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三“workbook” 部分第四單元話題為“Adversity and Courage”,圍繞該話題,教師可引入《老人與海》,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圣地亞哥身上的冒險精神。在閱讀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在班級內組織“Reading Sharing Activity”,指導學生從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傳遞的價值觀念、學習收獲等方面進行總結,更好地掌握學生在名著整本書閱讀中的學習表現,以便對后續教學活動進行調整。此外,為保障學生能實現活學活用,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后自主完成讀后感寫作,養成良好總結習慣,實現讀寫一體化發展。在多元化評價的幫助下,學生能通過教師指導不斷調整自身學習行為,養成良好閱讀習慣與反思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閱讀能力,提升英語學習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名著整本書閱讀活動,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應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成長為綜合素質高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陳潔,李文敏,劉宜,等.學科核心素養視閾下高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英語廣場,2022(30):125-128.
師文燕.英文名著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22(16):7-9.
田藝煒,劉力菀.指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J].教學與管理,2022(13):48-51.
林紅,余芳.高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問題及對策[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22,38(1):32-34.
黃乾.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生英文名著閱讀實踐探究[J].科技資訊,2019,17(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