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需滿足減負、提質、增效等教學要求。在此背景下培養小學生的高階思維,將能延展學生的英語思考深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因此,教師應以提升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質量為目標,從反思類作業、應用型作業、拓展型作業三個維度出發,結合“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新要求,探尋指向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英語作業。
關鍵詞:“雙減”;高階思維;小學英語;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徐濤(1987—),女,江蘇省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
高階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評估證據、創新思考等方面表現出的高級認知能力,包括分析思維、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高階思維有助于學生英語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需重視在小學英語作業中融入高階思維,確保作業內容符合“雙減”要求,以此落實“雙減”政策,加強課程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新要求
(一)落實“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身心負擔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提出了“全面壓減作業總量與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等具體要求。在此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需嚴格把控不同學段學生英語作業的總量與時長以及作業難度,切實減輕學生的身心負擔。
(二)豐富作業設計思路,提升作業設計品質
“雙減”背景下,提升作業品質,摒棄傳統作業落后、陳舊的設計理念,是新教學階段的作業設計要點。這要求教師提升專業水平,拓寬作業設計思路,豐富作業設計形式,從根本上提升作業設計的品質,強化作業的教學職能,使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獲得深度發展。
(三)關注作業育人實效,增強作業教學效果
在當前教學階段,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需著重關注作業的育人實效,增強作業教學效果?!霸鲂А笔怯⒄Z教學滿足“減負”需求的必然路徑,教師可以從作業的具體內容、技能訓練目標和作業完成形式等角度出發,通過復合性設計,發揮作業的教學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高階思維對于“雙減”下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一)延展學生思考深度,提升英語教學效率
在英語學習中,分析思維能幫助學生分解復雜的問題,從而達到簡化思考步驟,解決英語問題的目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能夠延展學生的思考深度,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具備分析思維的學生在面對復雜的英語問題時,能夠自主展開分析,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能對已知觀點進行質疑和批判,從而形成個性化見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使學生提升英語學習的質量,對所學內容形成個性化判斷,從而不斷優化學習方法、學習觀點、學習內容,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英語教學水平
創造性思維是高階思維的最終培養目標,要求學生能在不違反現有規則的基礎上,提出新穎、實用的問題解決方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拓寬知識應用視野,進行獨創性探索和嘗試,從而提升英語水平。
三、“雙減”背景下在小學作業中培養高階思維的策略
(一)以反思類作業,明確高階思維的激發點
反思類作業作為一種創新型作業方式,旨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從而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在反思類作業的設計中,問題作業和導圖作業是兩種常見的形式。
1.問題激趣,激活高階思維
問題類作業是一種以問題為作業內容的作業類型,旨在通過設置一系列具有啟發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內容、過程、方法、成果進行全面反思與優化。首先,教師需要融合課程內容,突出問題的教學導向,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其次,需要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搭建分析思維發展階梯;最后,在預設問題類作業時,需注重作業的實踐性,促使學生學以致用。此外,教師還需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業時間,適時給予學生指導和反饋,幫助學生展開分析思考[1]。以此,通過問題作業的設置,充分激發與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在問題類作業的驅動下,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會主動應用高階思維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類作業如下:(1)為什么故事中的小朋友會問“Would you like a pie?”?(2)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會怎么回答?(3)這樣的對話一般會在生活中的哪些場景中出現?這樣的問題既緊密結合課程內容,又具有啟發性和探究性,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課文。通過問題類作業的設計與實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導圖喚知,發散高階思維
導圖喚知旨在以圖片為引導,喚醒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導圖作業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思維導圖、生活圖片、卡通圖片等圖類工具,引導學生梳理、總結和反思學習內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導圖作業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教師設計導圖類作業需以核心素養或人文主題、語言情境為中心,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高階思維能力;其次,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可以運用豐富的顏色、圖形元素,增強作業的視覺表現力;最后,教師需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加以強調,便于學生日后回顧。通過導圖作業,學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課時學習重點,提高學習效率。在實施導圖類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讀圖觀點,分享讀圖經驗,培養合作精神,落實“雙減”的“增效”目標[2]。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7 What' s the matter?一課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后時段,為學生布置一道導圖類作業,具體如下。
(1)作業內容:請同學們在思維導圖中添加課文主人公、主人公遇到的麻煩、主人公感受、個人感悟等元素,展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考。
(2)作業要求:請同學們運用豐富的顏色、圖標和字體,增強作業的視覺表現力;標注重要的知識點和感悟,以便于日后回顧。
通過這樣的導圖作業,學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高階思維能力,同時提高學習效率。而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提升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二)以應用型作業,契合高階思維的生長點
應用型作業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實踐性較強的作業形式,強調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型作業包含合作作業和實踐作業兩種類型,對于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具有重要作用。
1.設計合作作業,培養自主學習與決策能力
合作作業要求學生分組完成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完成合作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溝通交流、分工合作、匯總成果,運用高階思維解決問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下自主討論合作作業并合理分工,在獨立完成作業時有序完成個人分工部分,這能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決策能力[3]。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2 A new student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創作英語場景劇的合作作業,請學生結合課時主題語境,編寫一名新同學來班級報到,適應新環境的劇本并進行表演。戲劇類作業具有復合性,能為學生小組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在寫作環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完成合作討論、小組分工等任務。在獨立完成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分析劇本的合理性,創造性地設計劇情和角色,保證劇本的邏輯性和趣味性。
2.設計實踐作業,培養分析與解題能力
實踐類作業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形式豐富的實踐類作業,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4]。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 Asking the way一課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布置關于地圖設計的實踐作業,要求學生運用本單元所學的英語詞匯和句型,設計一張富有創意的“動物園平面圖”。在完成這一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綜合運用美術、英語等多學科知識,深度鍛煉高階思維。
(三)以拓展型作業,延展高階思維發展區
拓展型作業旨在引導學生超越課本知識,探索更廣泛的學科領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在設計拓展型作業時,教師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選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拓展主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二是鼓勵學生運用多元學科知識,全面思考并解決問題;三是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高階思維。
1.體驗深化,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體驗類作業即創設以感官體驗、情緒體驗、實踐體驗為重的作業內容,指引學生按照作業要求,開展體驗類活動,獲得寶貴的學習體驗,并形成評價類觀點,進一步培養批判性思維。這對于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和作業完成興趣的激發起到重要作用[5]。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Holiday fun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體驗類作業,內容如下:(1)觀看有關度假的電影,如Little Miss Sunshine等,讓學生了解不同類型的度假方式;(2)讓學生討論并分享自己度假時的歡樂時光和遇到的困難,并以書面形式說明如何在未來的度假中更好地規劃時間和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
教師在設計體驗類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結合課程內容,創設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的體驗活動,以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綜合素質,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2.跨界融合,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跨學科融合型作業要求學生運用跨學科領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設計此類作業時,教師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設計具有跨學科特點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第二,鼓勵學生開展多元智能活動,提高思維的綜合性;第三,關注學科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2 Good habits一課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跨學科作業,內容如下:(1)讓學生結合科學知識,了解人類生活習慣與身體健康的關系,并運用英語來說明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影響;(2)要求學生以英語為工具,設計一幅關于良好生活習慣的宣傳畫,綜合運用藝術、設計等領域知識;(3)要求學生在完成本課學習后,結合語文、數學等學科知識,撰寫一篇關于良好生活習慣的短文。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建立跨學科知識體系,發展高階思維。
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以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品質為切入點,不斷創新和優化作業設計。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反思類作業、應用型作業以及拓展型作業等,鍛煉學生的高階思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客觀學習認知和良好思維習慣,實現知識的鞏固內化。
[參考文獻]
畢婷,彭睿蕓,伏瑾.“雙減”背景下小學低年段英語作業的多元化設計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2(36):132-134.
鄭樂婷.輕負增效,綜合成長:“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創新設計的路徑[J].校園英語,2022(49):187-189.
袁小花.“雙減”背景下指向高階思維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J].教育家,2022(45):59.
羅伊雯.指向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2(10):64-69.
徐琴,姜建宇.讓小學英語作業的三大環節“高效賦能”:“雙減”政策背景下提升小學英語作業“投入產出比”的教學實踐[J].好家長,2022(7):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