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遺音樂作為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藝術價值。為了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可以嘗試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非遺音樂,將非遺資源與音樂教育相結合,引領學生走進傳統音樂的世界,并探索一些具體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促進小學音樂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非遺音樂;小學音樂課堂;創造力;情感表達
作者簡介:尹麗萍(1977—),女,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西北新村小學。
非遺音樂作為獨特的文化資源,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民俗和民間藝術知識,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音樂課程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載體,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非遺音樂。將非遺資源融入小學音樂課堂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情感表達能力。
一、非遺資源融入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價值
(一)趣味性
在當代社會,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對于培養人們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而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非遺資源,既能夠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又能夠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
相比傳統的教材,非遺音樂資源能不僅有著豐富的內涵,還包括別具一格的表演形式,能夠真實且生動地呈現音樂作品[1]。通過在課堂上播放非遺音樂作品,學生可以感受到不同于音樂理論學習的樂趣,并能在欣賞中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愿意主動探索作品的細節和背后的故事,積極參與到音樂課堂中來。
非遺音樂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也擁有獨特的音樂特色。通過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非遺資源,學生可以接觸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加深自身對多元文化的認知。這樣的音樂教學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多姿多彩的,充滿了探索的樂趣。非遺音樂形式往往有著獨特而精美的視覺藝術表現,如戲曲舞臺上的精致服飾、傳統樂器的多變造型等,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其產生音樂創作的興趣。在音樂課堂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舞蹈、繪畫、手工制作等形式,表達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藝術修養。
(二)文化性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財富,承載著歷史、民俗、藝術等豐富的內涵。非遺資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小學音樂課堂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情趣的重要場所,融入非遺資源的音樂教學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音樂學習經驗,還能夠表現非遺文化的魅力和價值。融入非遺資源可以為小學音樂課堂增添文化底蘊,使學生感受到文化的多樣性。比如,介紹傳統民樂、民歌、舞蹈等形式,能夠使學生領略到中國傳統音樂的獨特韻味;講述相關的歷史故事和傳說,能使學生了解音樂背后的文化內涵,提升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能力。非遺資源還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創作和表演經驗,這些寶貴的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創作空間。通過學習傳統曲目的演奏、編曲方式,學生可以創作自己的音樂作品,如自行創作一首結合傳統樂器和現代元素的音樂作品,或是參與傳統舞蹈、民樂演奏或傳統劇目編排等活動,從而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培養音樂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三)多樣性
多樣性價值體現為讓學生接觸和了解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知識與經驗。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技藝、傳統戲曲、傳統舞蹈等,它們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美學和人文內涵,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將非遺資源融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重要的教育價值。
首先,將多樣化的非遺資源融入小學音樂課堂可以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通過學習和演奏傳統音樂,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的音樂表達方式和美學追求,培養自身對多元音樂文化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趣。這一過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形成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
其次,融入非遺資源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傳統舞蹈作為非遺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以音樂和律動表達情感。通過學習和欣賞傳統音樂和舞蹈,學生能夠培養自身的音樂和舞蹈的感知能力和表現能力,提高音樂鑒賞和舞蹈欣賞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最后,融入非遺資源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傳統音樂和舞蹈的魅力之一在于其豐富的藝術元素和表現形式。通過學習傳統音樂和舞蹈的基本技巧和表演方法,學生可以積累創造性的素材和技巧,進而創作獨特的音樂和舞蹈作品。這種發揮個人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過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非遺資源融入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方法
(一)古代樂器的演奏教學
古代樂器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它們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藝術內涵。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古代樂器演奏教學,不僅能夠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還能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藝術修養[2]。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古代樂器的歷史和起源,激發學生對古代音樂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授古琴時,教師可以講解古琴的起源、演奏技巧及其文化內涵。生動講解豐富的背景知識,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琴的價值和意義。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展示古代樂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通過音頻和視頻,學生可以領略古代樂器的魅力。教師還可以邀請專業演奏人員來校授課,現場演示古代樂器的演奏技巧,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例如,在講解傳統樂器磬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親自動手打造磬,體驗古代制作工藝;在講授笛子的知識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奏,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和諧美。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古代樂器的演奏技巧,還能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和藝術的魅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音樂比賽和演出,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綜合能力。例如,組織學生進行古代樂器的比賽,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藝和技巧;邀請學生參加校園音樂會或其他公開演出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培養自信心和舞臺表演能力。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結合古代樂器演奏教學和音樂欣賞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聆聽古代樂器的音色,觀察演奏技巧,學習欣賞音樂的方法和技巧。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創作和編曲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音樂表達能力。
(二)戲曲唱腔技巧教學
戲曲唱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表演形式,它通過語言、聲音和肢體的綜合運用,以生動的表演形式來傳達情感和表達意境。而利用非遺資源進行戲曲唱腔技巧的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優秀的非遺戲曲表演,如京劇、豫劇等不同地域和類型的戲劇,讓學生感受到戲曲唱腔的獨特魅力。通過觀看和分析非遺戲曲,理解不同戲曲唱腔的特色技藝,學生能夠深刻領會戲曲唱腔的特點和表現力,培養自身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提升樂感和音樂理解能力。其次,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戲曲唱腔技巧練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實踐。如通過模仿、對唱等方式,讓學生表演經典的戲曲唱腔,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舞臺表演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邀請專業的演員走進課堂,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表演習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唱腔技巧和表演方法,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水平;或是向學生介紹更多的戲曲唱腔技巧和流派,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最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戲曲唱腔的綜合演練,讓學生將所學的唱腔技巧運用到具體的創作和表演中。如組織學生進行小劇場演出,讓學生結合劇本演繹戲曲唱腔,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和藝術才華。這樣的綜合演練能夠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學習自信心。
(三)融合信息化教學手段
在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教育界也在不斷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將非遺資源與信息技術相結合,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成效,使小學音樂課堂綻放獨特的魅力。
信息技術的引入能為非遺融入音樂課堂教學提供廣闊的舞臺。通過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可以為學生直觀呈現非遺音樂表演,創設音樂學習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非遺音樂的魅力。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古箏演奏視頻讓學生欣賞、學習;可以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邀請非遺傳承人親臨課堂,展示非遺技藝,并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互動教學軟件等工具,以游戲化的方式來設計非遺音樂教學活動。比如,設計一個非遺音樂知識競賽,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回答問題、演奏樂器等方式來感受非遺的魅力。這種互動性強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還能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效。此外,信息技術的運用還可以拓展非遺音樂教學的外延。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建立一個非遺音樂學習社區,讓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學習非遺音樂知識。學生可以通過上傳自己的音樂作品、參與討論等方式,與其他同學、教師和非遺傳承人進行交流。這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還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的提升。
結語
將非遺資源融入對于小學音樂課堂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積累,激發學生對傳統音樂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注重非遺音樂教學的引入和實施,為學生開啟一扇通往傳統音樂世界的大門,讓學生在音樂的海洋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董唱.將非遺音樂深植中小學合唱教學[J].文理導航(中旬),2021(12):82-83.
[2]張迪.“非遺舞蹈進校園”的育人實踐研究:基于商河縣實驗小學的田野調查[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22(4):17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