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迭代進步,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對傳統電視節目造成了巨大沖擊,電視節目的影響力逐漸被削弱。基于此,文章深入剖析電視新聞記者應變能力的內涵,并探究提升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的策略。文章從提升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的必要性、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的具體體現等方面切入,明確提升采訪應變能力能夠促進新聞記者快速成長。文章研究發現,新聞記者的采訪應變能力直接關系到采訪工作能否順利開展以及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新聞記者可通過現場進行事實核實和信息驗證、觀察與捕捉細節、提高新聞敏感度以及調整采訪方向等方式,切實有效地提升現場應變能力。這不僅能獲取真實可靠的新聞信息,還能正確引導輿論。文章還提出新聞記者應學會事實核實和信息驗證、善于觀察和捕捉細節、提升判斷能力和新聞敏感度、調整采訪方向、突破固有思維、靈活運用公眾號等建議,旨在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應變能力與采訪水平,進而提升電視臺的影響力與競爭力。電視新聞記者通過加強學習,能夠顯著提升自身應變能力和專業素養,這既有助于電視臺在新媒體時代實現轉型,也有利于推動新聞事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24-0124-04
一、引言
電視新聞記者要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提高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就必須通過完善的采訪,給觀眾提供有深度、有價值的新聞。雖然當今時代傳統電視媒體受到新媒體的巨大沖擊,但電視媒體在一些人的工作生活中依然占據著重要地位。人們需要借助電視媒體了解更多信息,獲得更豐富的感官體驗。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常常遭遇各種突發狀況,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就會對采訪進程和采訪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所以,記者要不斷提升應變能力,制作出高質量的新聞節目,提高節目的影響力。
二、電視新聞記者應變能力的內涵
應變能力指的是當外界事物發生變化時,人所作出的合理反應。對于新聞記者而言,應變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必備素養。在新聞采訪中,記者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記者需對事件的當事人展開采訪,以了解事件的全貌。由于不同的當事人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面對不同事件時,感受也各不相同,所以在采訪過程中,記者需做到因人而異,采用靈活多變的采訪方式[1]。記者只有與被采訪者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方式,才能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從而保證新聞質量。然而,采訪過程容易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旦出現突發狀況,就可能打斷正常的采訪。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具備清晰、敏捷的思維,能夠依據不同情況迅速采取有效的處置措施,避免意外情況干擾正常采訪,從而順利獲取重要信息。記者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切實維護被采訪者的利益,絕不能為了獲取新聞信息而損害其權益。部分被采訪者可能拒絕采訪,此時,記者應站在被采訪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溝通策略,促使被采訪者配合采訪。通過這種方式,能有效采集新聞信息,進而寫出真實、有深度的新聞稿件。應變能力涵蓋的內容較為廣泛,記者除了要有敏捷的思維,還需時刻保持清醒,善于觀察,及時判斷事件的發展走向,并迅速采取針對性的應對策略[2]。
三、電視新聞記者提升采訪應變能力的必要性
電視新聞節目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如今,仍有很多人傾向于通過電視獲取新聞。許多中老年人對電視情有獨鐘,長期以來將電視作為獲取新聞的主要途徑,看電視已然成為他們的生活習慣。隨著新媒體的迅速崛起,人們開始借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獲取信息,電視新聞面臨著較大的沖擊。在這種形勢下,電視新聞記者必須認真思考當前所面臨的形勢,不斷提升應變能力,才能增強電視新聞的競爭力,使其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被淘汰。在采訪新聞時,記者要確保與被采訪者溝通順暢,能夠根據現場變化迅速、靈活地作出反應。提問要合理恰當,在得到想要的答案后,適時提出新問題。倘若遇到突發狀況,記者須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保持鎮定,迅速分析當前形勢,及時調整采訪方案。若被采訪者不配合采訪,記者要運用專業技巧或情感溝通策略獲取信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積極克服各種困難,獲取更有價值的新聞,報道更具深度的新聞,確保節目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引發觀眾深入思考。記者提升應變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挑戰[3]。
四、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的主要體現
(一)進行充分的采訪準備
電視新聞記者要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就需充分考慮到采訪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毫無預兆的突發狀況。由于部分因素可能影響采訪工作的正常推進,因此經驗豐富的記者會在采訪前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對常見的突發狀況進行預測,并制定有效的應對預案。記者要全面了解事件的具體情況,在采訪時能夠明確問題,確保當事人充分配合采訪。同時,要了解當事人的性格、心情和感受,善于站在被采訪者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減少采訪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4]。一旦發生突發情況,記者要冷靜處理,加強與其他人員的溝通配合,確保采訪工作如期進行。
(二)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
電視新聞記者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若能冷靜應對,不僅可以保證采訪工作順利開展,還可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為更有效地應對采訪中的突發事件,記者要根據常見的突發事件類型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以備不時之需。記者要對各類情況進行精準分析,合理辨別當事人,確保其所傳達的信息準確無誤。此外,要及時核對信息的真偽,保證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三)對被采訪者進行合理引導
在正式采訪前,電視新聞記者要對信息進行分析和辨別,了解新聞的價值,以便挖掘出更具價值的內容。要對被采訪者進行合理引導,通過有效的溝通,使被采訪者配合采訪工作,幫助記者獲取更詳細的信息。記者不僅要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還要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質。一方面,記者要從當事人的視角對信息進行客觀分析;另一方面,要在確保信息真實的前提下,運用獨特的視角分析信息,報道有價值的新聞[5]。只有正確引導被采訪者,才能讓其毫無保留地說出所有信息。同時,要關注被采訪者在采訪過程中的情緒變化,若其情緒激動,要及時調整采訪策略,使其平復心情,全面講述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新聞記者提升采訪應變能力的策略
(一)學會事實核實和信息驗證
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浪潮下,信息傳播速度大幅提升,這不僅推動新生事物不斷涌現,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聞事件的影響力。然而,部分新聞報道存在虛假信息,這不僅無法有效呈現新聞事件,還極易誤導公眾輿論。因此,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采訪過程中獲取的信息展開認真細致的調查與核實[6]。這有助于及時甄別虛假信息和謠言,保障新聞內容真實可信,進一步拓展新聞記者采訪的深度與廣度。與此同時,新聞記者要增強創新意識,創新新聞調查方式。要深入剖析新聞信息的來源,在采訪現場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事實核實和關鍵信息驗證,確保新聞信息真實可靠。
(二)善于觀察和捕捉細節
電視新聞記者若想提升自身應變能力,保障采訪工作順利推進,就應著重培養自身的觀察能力,善于捕捉各類細節,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敏捷的思維,如此才能及時發現新聞的價值。在采訪過程中,要善于排除外界的各種干擾,明確采訪目的,從而成為采訪的實際引領者和主導者,挖掘出更具價值的內容。新聞記者與被采訪人員交流時,需依據被采訪者的實際狀況選擇適宜的交流方式。認真觀察被采訪者的眼神、表情,洞悉其內心變化,以便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充分理解被采訪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意圖。記者還需贏得被采訪者的信任,使其愿意配合采訪,回答各類問題[7]。
為更深入地挖掘新聞本質,記者必須迅速判斷新聞價值。事件發生后,要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深入挖掘新聞線索,針對新聞事件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突發事件發生后,人們往往對事件背景格外關注,記者在采訪時要深入探究事件的來龍去脈,展現事件的矛盾沖突。記者要親臨現場,認真觀察現場細節,這對采訪工作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記者可以引導當事人描述現場環境,從而獲取更多素材,為觀眾全面展現事件信息。許多事件背后可能隱藏著重要線索,記者要深入挖掘這些線索,為觀眾呈現高質量的新聞。記者要迅速整合與分析現場信息,排除相關因素的干擾,提高采訪效率與質量。要不斷學習和總結經驗,進一步熟悉采訪現場環境,提升新聞價值[8]。
(三)提升判斷能力和新聞敏感度
許多事件的發生毫無征兆,具有突發性。記者只有抓住最佳時機,及時獲取一手新聞線索,才能確保將新聞第一時間呈現給大眾。因此,記者要提升判斷能力,對新聞保持高度敏感,這樣才能捕捉到更具價值的新聞信息。
首先,要認真學習各類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記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觀察,理性分析各類事件,以此判斷新聞是否具有價值。若記者專業能力不足,就難以對新聞作出正確判斷。其次,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采訪工作意義重大,對記者的綜合能力要求頗高。若記者心理素質欠佳,一旦面對突發狀況,就可能手忙腳亂,影響采訪的正常進行[9]。最后,要對各類新聞事件保持高度敏感。具備新聞敏感度并非一蹴而就,要求記者在實踐中加強鍛煉、持續學習,才能對新聞產生敏銳感知,進而挖掘出更有意義的內容。由此可見,記者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和基礎能力,才能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記者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對新聞保持高度敏感,能夠及時發現細節,善于以小見大,從獨特的視角報道新聞。
(四)調整采訪方向
記者需根據采訪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采訪方向。這要求記者具備隨機應變能力,能夠合理預測事件的走向,即便遇到突發狀況,也不會影響整體采訪進度。為確保采訪高效開展,挖掘新聞的深層次內涵,獲取觀眾感興趣的內容,記者既要考慮新聞當事人的感受,又要巧妙提問,深入挖掘新聞內容。例如,在進行人物訪談時,記者要考量所提問題是否會侵犯被采訪者的隱私。很多人不喜歡透露個人隱私,如果記者貿然提問,可能遭到拒絕,導致采訪無法順利進行[10]。記者應提前查閱與新聞當事人相關的信息,了解其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在采訪時謹慎提問,保證采訪愉快進行。還要合理把控采訪時間,盡量避免冷場,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既要站在客觀角度提問,又要運用情感溝通的方式,贏得被采訪者的信任。仔細分析采訪環境,明確被采訪者的身份、性格和心情,盡可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營造融洽的采訪氛圍。善于根據對方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總結,然后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采訪方向,針對缺失的問題進行提問,確保信息更加全面。
(五)突破固有思維,接納不確定性因素
電視新聞記者應正確理解并理順自身與被采訪者之間的關系,確保在采訪中實現彼此融合,構建協同化采訪模式。電視新聞記者要轉變傳統思想觀念,突破固有思維模式的束縛,根據被采訪者的背景、形象等因素,選擇合適的采訪方式,避免在采訪過程中出現不理智或不成熟的行為。同時,新聞記者要堅守道德底線,給被采訪者留下踏實可靠的印象。由于現場采訪過程中容易出現諸多不穩定因素,新聞記者要主動接納和包容所有不確定性因素,并做好現場調整。此外,新聞記者要把控好采訪內容和采訪時間,給予受訪者充分的尊重與理解,嚴禁主觀引導被采訪者。鼓勵被采訪者勇敢表達真相和自身見解,同時重點保護被采訪者的個人信息,高質量完成采訪工作。
(六)靈活運用公眾號
在新聞信息傳播過程中,電視新聞媒體公眾號是重要的傳播途徑之一。公眾號不僅能夠拓展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還有助于提升電視臺的影響力。因此,新聞記者應加強對公眾號的運用,結合新聞內容以及電視臺的運營特點,創建專門的公眾號,將其作為新聞信息收集和傳播的平臺。新聞記者應定期通過公眾號組織開展新聞信息有獎征集活動,調動粉絲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為新聞記者提供新聞線索。同時,新聞記者還應做好受眾需求調查,在公眾號上定期發布新聞信息,并加強與受眾的溝通交流,以此提升自身的信息獲取與發布能力,進而取得良好的新聞傳播效果。
六、結語
新媒體時代,電視媒體面臨的壓力較大。要提升電視臺的綜合競爭力,就要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因此,記者要提升自身的采訪能力,具備優秀的應變能力,才能確保采訪工作順利進行,獲得有效的信息,報道高質量的新聞,使電視臺擁有更多忠實觀眾,提升電視節目的影響力,使其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作者簡介 魏佳媚,助理記者,研究方向:媒體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