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在培養學生學科素養方面具有重要性。本文介紹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學科素養在其中的作用。分析了學科素養的定義和要求,并提出了一系列培養學科素養的策略,包括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引入實際案例和問題分析、強調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互動式教學、使用多媒體和技術、課堂辯論和模擬活動,以及設計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以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素養;培養策略
一、引言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背景和重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學生政治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方面具有重要性。這一階段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傳授,更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和政治生活的關鍵時期。在當今世界,政治決策和社會變革對于每個國家都至關重要。政府政策、國際關系、社會問題等都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因此,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和公民意識變得至關重要。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臺,使學生能夠了解國家政治制度、法律法規,以及國際事務,更好地參與公民活動和社會事務。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還有助于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在這個階段,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政治信仰和價值觀念,同時也開始思考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學生能夠接觸到不同的政治理念和價值觀,更好地理解社會多元性,培養寬容和尊重的態度。此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學生需要學會分析政治事件、政策和決策,并對其進行評估。這種思維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和社會參與至關重要,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做出明智的決策,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政治過程和權力機制。
(二)學科素養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作用
學科素養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學科素養不僅僅包括對政治知識的掌握,還包括對學科的深入理解、批判性思維和綜合運用能力。學科素養強調學生對政治概念和理論的深刻理解。政治學科涵蓋了廣泛的主題,包括政府、政治制度、國際關系、公共政策等。學生需要透徹理解這些概念的內涵和背后的理論基礎,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這種深入理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分析和解釋復雜的政治現象。學科素養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政治問題往往具有多重解釋和角度,學生需要能夠審視不同觀點,進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獨立觀點。這種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政治辯論和決策,以及對社會問題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此外,學科素養還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政治領域的知識不斷更新和演變,學生需要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以跟上時局和政治變化。同時,合作學習能力也很重要,因為政治問題通常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和觀點,需要團隊協作來解決[1]。
二、學科素養的定義和要求
學科素養是指學科領域內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包括知識、思維、道德、情感、能力和文化價值觀等多方面的要素。對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而言,核心素養可以歸納為四個要素:有信仰、有思想、有尊嚴、有擔當。
第一,“有信仰”意味著學生應該具備政治信仰和信念。這種信仰可以表現為對國家、政黨、民族、制度的認同。不僅涵蓋了對政治實體的認同,還包括對其背后理念、原則和目標的認同。擁有信仰意味著學生具有明確的政治態度和信仰基礎,如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有助于形成穩定的思想基礎,以指導學生對社會和政治現象進行正確的分析、判斷和評價。
第二,“有思想”強調了學科素養中的學術性和理論性。學生應該掌握并理解科學理論,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思想分析社會現象,審視政治事件。這種思想應該是理性、科學、系統化的,能夠為社會的變革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第三,“有尊嚴”強調了個體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價值取向的尊崇。這種尊嚴體現在尊重法律、遵守規則、尊重他人權利和義務,以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學生應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識和道德品質,以保障社會的穩定和公平。
第四,“有擔當”代表了個體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和擔當意識。這種擔當體現在學生能夠主動參與社會事務、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具有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覺和自信,以及對個人使命和社會責任的明確認知[2]。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內容
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是因材施教的基礎。政治學科涵蓋廣泛的主題,包括國家制度、政府職能、國際關系、公共政策等。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興趣和學習風格,因此,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材料和方法,以滿足這些不同的學習需求。傳統的教科書提供了理論框架和基礎知識,適合學生理解政治原理。政治演講、紀錄片、新聞報道等視頻資源可以使抽象的政治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和生動,增加學生的興趣。圖像可以幫助學生可視化復雜的政治概念和數據,加深學生的理解。
以統編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課為例,教師使用教材中的文本部分,讓學生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基本概念和發展方向。引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演講片段,讓學生聆聽領袖的聲音,深入理解政策的背后思想。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成就和數據,以圖表的形式呈現,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選取一些實際案例,如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讓學生分析這些政策在實際中的應用和影響。
(二)引入實際案例和問題分析
引入實際案例和問題分析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策略,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實際案例和問題分析是培養學科素養的有效途徑。政治學科涉及復雜的政治現實和社會問題,僅僅依賴抽象的理論知識無法培養學生的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維。引入真實的政治事件和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親身體驗政治過程,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
以統編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中的《我國的經濟發展》一課為例,教師選擇一個現實的中國經濟發展案例,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教師可以用圖表、視頻、新聞報道等多媒體資源來介紹這一倡議的背景和目標。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如“‘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和參與國家有哪些影響?”“這一倡議的實施面臨哪些挑戰?”“如何評估其成功與失敗?”等。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共同討論這些問題,收集信息并提出觀點。每個小組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分析問題,比如經濟、政治、文化等。教師可以組織全班辯論,讓學生就不同觀點展開辯論,并最終總結討論的結果。
(三)強調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
強調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是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策略,旨在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團隊協作能力。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生被鼓勵提出問題、探索資源、進行調查和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政治主題。這種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維,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索復雜政治問題。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和分享知識。通過與同學互動,學生能夠交流觀點、分享資源,并學習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這不僅提高了學術能力,還培養了團隊合作和交流技能,這些技能在政治領域中至關重要。
以統編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中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一課為例,教師選定一個與經濟體系建設相關的政治主題,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然后,要求學生在小組中選擇一個子主題進行研究。學生在小組內自主探究選定的子主題,收集相關文獻、數據和新聞報道。學生應該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小組成員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討論不同觀點和發現的共同點。學生應該鼓勵互相提出問題和建議,以促進深入討論。每個小組向全班呈現小組內的研究成果,分享組內的發現和分析。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和溝通技能。全班一起總結各小組的研究,然后進行辯論,探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各種方法和挑戰[3]。
(四)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積極的教育方法,通過課堂互動、討論和提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表達觀點,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互動式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從被動到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通過提出挑戰性問題和討論,學生被激勵思考問題的不同層面,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互動式教學提供了展示學生觀點和思想的機會。學生在討論中學會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以統編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中的《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課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提出一個引人入勝的問題,如“什么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理念?”來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學生分成小組,共同討論問題,提出自己對這一政治理念的理解和看法。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相關材料,以引導學生的討論。每個小組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結論,全班一起進行整體討論。教師鼓勵學生提出挑戰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深入問題,鼓勵學生回答并解釋其觀點。這有助于促進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對政治理念的理解。課堂結束前,教師總結了討論的關鍵點,并鼓勵學生反思從討論中學到的東西。
(五)使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是強化思想政治教學的有力工具,提高學習吸引力和互動性。多媒體資源如政治演講、新聞報道、圖像和視頻可以使政治概念和事件更生動、更具吸引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互動應用和在線學習平臺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政治學習,通過模擬決策、互動活動和討論,提升了學習的互動性。虛擬模擬和互動應用程序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政治決策和情境,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政治過程和法治建設[4]。
以統編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中的《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一課為例,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資源,展示歷史性的政治事件和法治建設的發展,包括政治家的演講、法律的通過以及相關新聞報道。將相關課程材料和資源上傳到在線學習平臺,以便學生在課堂內外訪問。這可以包括文章、視頻、互動測驗等。使用政治決策模擬軟件,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參與虛擬政治決策過程。這將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利用在線討論應用程序,鼓勵學生參與政治話題的討論和辯論。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還可以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學生可以進行實地考察,如參觀法院或政府機構,以更深入地了解法治建設。
(六)課堂辯論和模擬活動
辯論和模擬活動鼓勵學生深入思考和評估不同觀點,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學生需要理解、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論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通過辯論,學生必須有效地表達和捍衛自己的立場,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說服能力和口頭表達技巧。模擬活動中,學生扮演不同的政治角色,需要與他人合作并展示領導力。這有助于鍛煉團隊合作和協商技能。
以統編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4中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一課為例,教師選擇一個與《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相關的辯題,如“道德相對主義是否適用于現代社會?”學生被分成支持和反對兩個立場的小組,每個小組準備自己的論點和證據。學生進行辯論,輪流陳述觀點,并針對對方質疑或反駁。教師當裁判,評估辯論的質量。辯論結束后,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各方觀點,讓學生反思辯論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證策略。另外,教師也可以創設一個與價值選擇相關的情境,如模擬價值觀沖突的政治會議。學生被分配不同的角色,如政治領袖、公民代表等。學生需要研究所扮演的角色,包括角色的價值觀和立場,以便在模擬活動中能夠代表角色發言和行動。學生扮演各自的角色,參與模擬政治會議,討論和決策相關議題。學生需要運用自己的價值觀來影響會議結果。
(七)設計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為了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科素養和能力,評價方式應當多樣化。傳統的筆試可以用來測試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確保題型多樣,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和簡答題,以覆蓋不同的認知層次。口頭報告評估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溝通技能。其鼓勵學生研究主題、整理思路,并清晰地傳達觀點。項目作業要求學生運用多種知識和技能,解決復雜問題。這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小 組討論可以評估學生的合作和團隊協作技能。也促進了思想交流和辯論技巧的發展。設計評估任務,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這有助于評估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5]。
結束語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至關重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實際案例分析、探究性學習和互動式教學等策略,能夠幫助學生不僅掌握政治知識,還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合作技能。這些素養將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世界,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并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未來的領導者和社會變革的推動者,學科素養的培養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步驟。
參考文獻
[1]遲美楠.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1(6):180-183,192.
[2]惠建國.高中思想政治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的呈現與功能[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21,38(3):100,112.
[3]韋玅伶.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練習的優化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20,9(39):135-137.
[4]李超民,吳芳.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視閾下“浸潤式”教學應用探索[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2(1):147-154.
[5]劉旭東,王璐.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性評價探析[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9,40(1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