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平 顏銘紅 賴秀龍
【摘要】在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以下簡稱“雙新”)全面實施的背景下,圍繞“立德樹人,推進育人方式改革”,以教育評價和發展指導為牽引導向,通過多元課程構建育人載體,教學改革提升生本課堂,教研創新引領專業支撐,管理優化激活內生動力,著力探尋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關鍵詞】新課程新教材;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育人方式改革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普通高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2022年黨的二十大和2023年全國兩會都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在人才成長和培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在高考綜合改革、“雙新”深入實施的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進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亟待破解的重要任務和時代命題。
一、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什么是教育高質量發展?其內涵就是要實施“高水平的教育”和“高質量的教學”。新時期教育改革把“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核心任務,并圍繞人的全面發展、教學課程改革、學校管理創新、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評價等幾大核心維度,賦予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如下新特征:一是以“立德樹人” “全面發展”為根本特質的學校育人體系,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二是多元系統的課程體系,培育時代新人;三是以教育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指向素養導向的生本課堂;四是以科研引擎,賦能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五是科學完善的考試評價制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推進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析
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普通高中教育,如何持續推動學校朝著高質量目標發展,本文將以海口市瓊山華僑中學的實踐經驗為例,探析基于課程實施、教學改革、教研創新和管理優化“四維一體”的路徑,為新時代回答如何落實“雙新”、實現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實踐樣本。
1.構建五育融合課程體系,滿足學生成長需求
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的核心載體,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課程育人則成為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密碼”。基于“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指導理念,本著“培養文理并重,基礎寬厚,藝體突出,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青年才俊”的普通高中教育目標,來建構基礎、豐富、多元、可選的學校課程體系,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
三層級課程體系包括“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兩大課程范疇。從具體課程結構來看,第一層級為“基礎類”育人主干課程,以國家課程中的必修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為主體,重在普及知識、奠定基礎、提升素養,促進全人發展。第二層級為“拓展類”科學素養課程,關注學生自主個性發展能力的發展。第三層級為“精品類”人文素養課程,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將德育和社會實踐教育滲透其中。在內容上,遵循“五育并舉”原則,既強調“五育”的個性內涵,又重視“并舉”之要義,在此基礎上建構起“德+”“智+”“體+”“美+”“勞+”的課程子體系,即各類課程群,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創新教學組織管理,科學推進選課走班
《指導意見》將“創新教學組織管理”作為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普通高中多元課程體系的有效實施,離不開選課走班教學管理機制的有力保障。
首先,遵循“必修分層、選修分類、藝體分項”的原則,依據學生的選課組合和個性化發展需求,實行分層、分類選課走班的學分制教學管理。探索基于行政班和教學班并行的不同組合,形成“大走班” “中走班” “小走班”等不同的走班模式。
其次,優化管理機制,探索實施“扁平化—矩陣式”雙軌制組織管理模式,即“課程教學處—教研組—備課組—教師”和“課程教學處—年級組—導師組—成長導師”,構建學部與學科共同對教育教學質量負責、各有側重、協同合作的機制,形成教育合力。除班主任幫助學生做好選課指導外,每位學生配備一名成長導師,負責學生的生涯規劃、學習指導和心理疏導等,以此對接育人模式轉變,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發展。
3.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構建“學為中心”新課堂
課堂教學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陣地,而課堂教學改革則是“雙新”落地實施的關鍵保障。在“雙新”背景下,明晰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聚焦當前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探索構建素養導向的“學為中心”課堂新樣態,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圖1 建構“學為中心”新課堂教學模式
“學為中心”新課堂是一種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觀。在“學為中心”的課堂中,學生處于教育的核心地位,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均圍繞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需求、個性發展等設計和開展。在落實“學為中心”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轉變傳統教育教學觀,積極地適應作為學習指導者的新角色,并充分發揮新角色的引導、輔助和組織作用;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和探究,成為課堂的主動參與者,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真正生成;準確把握“學為中心”的課堂特征,采用問題引領、合作探究、展示學習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
4.創新教研工作機制,發揮專業支撐作用
“雙新”背景下,聚焦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創新教學研究機制,切實提升教研活動的質量。積極探索區域聯合教研、校級聯合教研等多種教研工作機制,促成校際、區域等多方合作,以教研聯盟的方式推動教師專業發展。通過教研聯盟,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經驗的共享,更好地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增強教師應對“雙新”背景下各類挑戰的信心。
同時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完善對教研工作機制的保障,優化校本教研的組織與管理。邀請專業團隊搭建多維校本教研平臺,形成同年級—同科目、多年級—同科目、全科融合三個層次縱橫貫通的網格化教研模式,豐富教研資源,拓寬教研思路,保障教師教研質量,為教師提供一個較為完善、又具個性的教研新天地,綜合提升學校教研工作制度化和專業化水平。
5.提升“雙新”勝任力,加強學生發展指導
提升教師“雙新”勝任力是推進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在“雙新”實施中,以“提升教師的學生發展指導勝任力”為抓手,圍繞“一縱一橫”的學生發展指導范式,通過開設講座、實地調研及組織專業能力提升等多種方式,沿著“增強專業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升華指導意愿”的路徑,引領全體教師參與各類教研活動,著力培養教師“信任為先、傾聽志向、觸發探索、教導自主、發掘才能、提供資源、創造多元可能、鏈接機會、激發意義追尋”九大指導勝任力。
教師以專業引領學生未來發展,發揮勝任力的最大作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指導,引導學生做好生涯規劃,促進其自主發展。學生的生涯規劃包括“人生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 和“高中三年學業規劃”三個層次。其中,“人生生涯規劃”,即人生發展規劃,主要解決學生的價值觀問題;“職業生涯規劃”,即專業方向規劃,解決學生關于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銜接的專業規劃的問題;“高中三年學業規劃”解決的是高中三年學生如何學習的問題。教師在學生高中三年的發展主題“適應—發展—選擇”引領下,帶領學生充分開展以“生涯+”為主題的校園生活,通過三個層次的生涯規劃,引導學生認清自我,做出正確的學科組合選擇,助力自己高中生涯的成長,實現人生理想。
三、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展望
“雙新”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適應改革,促進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要全面統籌教育教學各個環節,著力打造“點—線—面”三位一體的高質量發展新樣態。
1.精準發力:構建科學考試評價體系
一是考試評價目的突出素養指向。考試評價要以培育核心素養為導向,破除“唯分數論”的思想觀念,推進落實育人目標。二是評價維度和標準要全面。考試評價通常包括評價考試、評價學生、評價教學三方面,基于此來構建多元多維評價體系,細化評價標準。三是強化科技賦能評價,實現信息技術與考試評價的深度融合。構建智慧化的考試評價體系,提供更專業的結果分析,推動實現評價信息化的深度發展,充分發揮考試評價的最大效用。
2.找準定位:推動重點領域實現突破
準確把握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通過重點領域的發展帶動整體發展,實現教育改革的突破。一是深刻理解改革內涵,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堅持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結合校情實際等內外部因素,對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綜合提升學校辦學能力。二是突出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打造學校發展的特色名片。深入調研學校發展現狀,挖掘出獨特的校本資源,突出特有資源的育人價值,確定戰略定位,著力塑造學校新形象。三是建立校際聯盟,構建良好的動態發展范式。加強區域間校校、校企等主體的合作,開發和探索適應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形式,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區域資源的最大化共享。
3.協同推進:打造縱橫聯動育人體系
構建縱橫結合的立體化育人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這決定了要以系統思維來統籌規劃。一是促進縱向銜接,探索出與高等教育及義務教育貫通的科學路徑。遵循各學段的教育教學規律,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加強各學段間課程體系、內容設計等方面的有效銜接,打破不同學段的教育壁壘,促進學段間的縱向銜接。二是加強橫向融合,打通以學校教育為主,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協同育人的互融渠道。加強學校與家庭、社會的多方面合作,形成有效的家校社育人合力。在多方合作的基礎上,協調整合區域間各類教育資源要素,促進資源的互通,實現育人功能的最大化,促進學校發展的高質提升。
高質量發展需要深化育人方式改革,重構育人新形態。在探析“雙新”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四維一體”路徑中,課程育人是最關鍵的“密碼”,承載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以構建五育融合課程體系為核心,協同優化教學組織管理,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創新教研工作機制,提升教師“雙新”勝任力,聚焦育人目標和實際問題,積極面對“雙新”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有效實現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丁亞東,孟敬堯.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演變、特征與展望[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05).
[2]趙玉成.以人為本 系統推進 聚焦內涵 特色多樣—上海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的“密碼”[J].上海教育,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