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宇
【摘要】讀后續寫這一類高考新題型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較高,學生在面對此類問題時,經常遇到阻礙,教師應以新課標中提倡的科學素養為落腳點,探索和研究應對此類題型的微技能訓練及教學策略。讀后續寫是對于讀和寫兩個方面能力的考察,寫作需要以讀懂文章為基礎。在讀后續寫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閱讀技能的訓練和培養,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構思文章情節的能力和水平,在引導學生做此類閱讀訓練時不斷鋪墊語言積累,為后續開展寫作打下基礎。
【關鍵詞】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文章解讀微技能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學科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素質和學習能力,是落實培養品德、促進學生發展的根本任務。讀后續寫是英語考試寫作的主要類型之一,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利用給定的段落開頭完成一篇150字左右的寫作,邏輯連貫,情節結構完整。閱讀后繼續寫作實際上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和英語核心學科素養的綜合測試。學生必須迅速掌握短篇小說的關鍵信息和語言特征,理解其主要思想,分析人物特征,控制話語結構,使用準確、恰當、豐富的語言,有邏輯地、創造性地完成文章的延續。
一、讀后續寫中的閱讀微技能
在讀后續寫中,學生經常遇到阻礙,如續寫的內容偏離原文的主要思想,情節的邏輯連貫性不佳,語言描述過于簡單和枯燥,對人物的動作、表情、心理、環境的刻畫不夠充分,不足以推動情節的發展,缺乏視覺敘事,文章膚淺延續,未能深刻表達原文的意圖信息等。
導致上述問題的出現有多方面原因,但最根本在于學生的語言能力不足。在閱讀時,學生可能無法理解、提煉、分析、推理和總結文章。閱讀理解對于寫作至關重要,因此,除了培養學生寫作的微觀技能外,閱讀理解的微觀技能的培養也必須同等重視。學生必須接受閱讀和理解文章的訓練,使他們能夠識別關鍵信息,理解主要思想,分析人物特征和情節發展,并發展豐富的語言詞匯。通過培養這些微技能,學生可以在接下來的考試寫作部分提高他們構建連貫、引人入勝的故事的能力。總之,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對以下技能的培養。
1.教師在教學前引導學生預測文本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閱讀文章前進行主題預測,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主題和主旨,從而在閱讀時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目的。此外,學生也需要了解課程標準中的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以及這些主題下的子主題。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老師可以選擇一些與主題相關的經典續寫材料,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和寫作能力,通過學習經典材料能讓學生對文章的主題預測及把握更加到位,也能做到舉一反三。如“人與社會”這一主題中可讓學生閱讀有關助人為樂的文章材料,引導挖掘以助人為樂為主題的文章特點,如主要任務是分析文章的人物關系。又如“人與自然”中主題中會涉及對自然的描述或者對動物的描寫;對兇悍型動物的描寫涉及的環境保護,對溫順型動物的描寫涉及人與動物的情感牽絆等。
2.迅速確定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并理清他們之間的關系
通過分析人物關系以及人物的動作和語言表達,可以勾勒出文章的主線,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此外,還可以通過文章中的人物情感描寫等方法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把握他們的主要特點。結合所預測的主題進一步分析人物的動作行為,為動筆寫作做好準備。因而在限時訓練時,需要教師幫助基礎較弱學生解決讀后續寫任務中的第一道障礙,圍繞材料人物簡化成基本問題,即:誰?在哪里?做什么?感覺怎么樣?想表達什么主旨大意?文章主要人物的需求或者問題是什么?在獲取最基本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寫作。對于基礎較扎實的學生,粗線條的指導可能會限制學生對于文章細節和深層次閱讀的掌握,如文章明線和暗線的把握。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還需更加細致,提醒學生注意多線條閱讀,關注文章的明線與暗線的走向。如2016年10月浙江高考的一道續寫真題講述的是一對夫婦Tom與Jane在野外露營時被困,后在雙方不懈努力下獲救的故事。學生容易忽略的是該夫婦是靠他人救助還是僅靠自己努力獲救,需注意此類多線條及明線與暗線把握。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標記主要人物,并借助其他工具如思維導圖來理清情節。同時,總結人物情感描寫和人物性格特征,留意潛在的情感線和主旨描寫。通過關注文中人物語言、動作、心理、語言風格等描寫,學生可借鑒仿寫,提升續寫能力。
3.閱讀中根據兩段的段首部分進行研究,分析總結并推理,合理構思每一段的情節,使其銜接順利
具體的思考步驟為:首先讀完材料,找到給出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將最后一句的主題句寫好,如果不需要主題句,也需要總結出材料的主體大意和思路,并在第一段的最后部分進行銜接;接下來要確定第一段的主要內容。內容的制定要根據兩段的首句內容和文章的主旨大意來確定,方式可以采用倒推的方式構思情節,一般第一段在于故事情節的推動以及加深;最后,由第二段首句與結尾來確定第二段的內容,第二段尤其是要將主要人物的主要訴求解決。
4.情節構思過程需要注意的幾點
一是構思要基于原文,學生在續寫過程中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和構思情節,不偏離原文的主題和主旨。情節的發展必須緊密圍繞主題展開,無關情節是不必要的。二是在續寫故事時,學生需具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故事中通常存在沖突或待解決問題,又或者主要人物有訴求,需要學生找出所給材料中存在的沖突或者問題,并根據文章的主旨導向去解決問題,回應人物的訴求,因此學生在構思情節發展時應主要考慮如何解決矛盾、回應訴求,可借助Story Mountain(故事山)這一視覺輔助工具幫助我們梳理文本邏輯。一般會在第一段推動情節發展,將故事推到高潮,第二段將主要問題和人物訴求解決。三是根據英語課程標準,文章需能夠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弘揚正能量,在情節中不斷傳播真善美,雖過程遇艱難曲折,但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問題,努力將故事續寫圓滿。四是在考慮人物特點構造和具體語言運用時,需要與所給材料語言風格保持一致,尤其是人物對話及動作描寫和結尾主旨升華部分,如小孩子的語言對話描寫偏短,用語偏簡單,少用長難句,更能體現情緒的感染力;如文章中反復出現的句型、句式結構可作為學生續寫的模仿句型;如文章結尾的主旨升華可與所給材料相呼應,適當選用材料中的細節描寫句子有助于回歸主題,緊扣文章主旨,使整體語言風格與材料一脈相承,達到協同效應。
二、課堂中可采取的策略
以上提及的微技能訓練能夠短時間內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與提煉文章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夠迅速形成寫作提綱,這種能力對于高三學生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積累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自身語言能力和水平。高三教師在讀后續寫教學中可嘗試采用以下策略:
1.根據主題分類進行文章挑選后再進行授課
課標涉及三大主題,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后詳細選擇子主題,如人與自我主題中的個人成長篇,又如人與社會主題下的助人為樂、人與自然大主題下的人與生物和諧共處等,同一主題準備2~3篇訓練材料,學生在同主題閱讀中熟悉文章主題、文章結構和文章思路方向。
在有限的課堂內,教師的領讀至關重要,需涵蓋某一種類文章解題思路的方方面面,包括這類型材料會提供的相似情節或走向,以及這類材料的語言描寫、語言特色等。如助人為樂的文章材料中,教師需引導學生挖掘文章特點,以2020年7月山東省新高考讀后續寫真題為例,講述在因經濟下滑社區多人失業的背景下,好心的Mr.Meredith經常去看望社區的窮人們,并給他們送食物和藥,這天她將一戶人家的情況講給她的三個孩子(John、Harry、Clara)聽:那戶人家父母生病,孩子Bernard想掙錢,卻不知道做什么。最后John想到了賣爆米花的好主意,三個孩子和媽媽一起幫助Bernard解決了他的難題。文章情節上會出現主要人物是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物關系;主角人物碰到問題,沒有辦法通過自己快速解決;文章中出現了由緊張不知所措的負面情緒到文章結尾的感恩及感激的正面情緒描寫等。
在分析整理完文章后,學生會對相似主題文章有較好的把握,再進行2~3次課堂限時閱讀與文章大綱建構練習及課后詳細閱讀后,學生便能掌握相似主題材料的閱讀關注點,也為學生在考試做題時快速提煉信息打好基礎。在讀后續寫板塊的長期備課及備考中,可對各個主題進行扎實引導,逐個擊破閱讀情節框架和語言把握兩大難關,學生的閱讀能力將得到潛移默化地提升。
2.精心挑選文章
同一個主題文章中,需要對其中一篇文章進行細致講解。包括情節以及語言賞析,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去感受和欣賞文章中的優美表達,并對各種細節進行捕捉,包括動作、語言、心理、環境等描寫,努力做到以讀促寫。對于基礎較為扎實、閱讀能力較強的同學而言,經過一段時間限時閱讀與文章大綱構建練習后,能把握文章構思。想要形成完成度較高的精美續寫,語言的精確度和美感不可或缺,因此教師還可以給學生進行語料庫的補充,增加學生的語言輸入。以翻譯為抓手,先讓學生翻譯各種細節描寫,后從中精選適合學生模仿的語言表達,提高學生對細節類語言描寫的直觀感知,老師隨后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語言描寫的理解,并鼓勵小組學生合作將所學的句子組成精彩范文,放到多篇文章寫作中模仿,提高語言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美國語言學家S.D.Krashen提出輸入與輸出假說時反復強調輸入的重要性,尤其是大量重復語言的輸入,能加深語言學習者對這些輸入的理解與內化。對于學生的續寫教學而言更該如此,要加強閱讀能力訓練,也應進行輸出練習,加強學生對于目標輸出語言的掌握與運用能力。
3.對材料進行分節練習
為了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其續寫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兩步走策略,先培養學生抓文章整體思路和構建大綱的能力,這種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快速理解和提煉文章信息的能力,同時提高其對于語言細節和風格的抓取能力。在練習初期,選擇幾篇同一主題的文章,然后進行分節練習:第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材料,并抓住文章主旨和大綱,然后構思出兩段情節內容;第二課時,要求學生根據第一課時的提綱進行寫作,并進行修改潤色。經過訓練之后,學生可以逐漸加快練習的節奏。要求學生在第一課時完成文章梳理和解讀,同時構思需要寫作的兩段內容,然后完成第一段寫作或第二段寫作。在第二課時要求學生完成整篇寫作,并進行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的修改潤色。在這過程中有必要將續寫的評價細則告知學生,提醒學生注意語言細節和語言風格是否與原材料保持一致。學生潤色完后,可相互交流,再次進行修改,形成最終版本。在學生掌握基本寫作技能后,引導他們完成讀與寫雙重任務。續寫是逐步推進的,學生需要不斷思考和總結,進行分析和練習表達,最終產生具有創造性且邏輯緊密、文章結構清晰、線索明確的作品。
三、總結
讀后續寫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綜合考查,需要培養學生分析短文的關鍵信息和語言特點的能力,理解短文大意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從而掌握語篇結構,準確構思寫作內容。在續寫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準確、恰當、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有邏輯地、創造性地完成篇章續寫的寫作能力。因此,閱讀能力也是非常關鍵的,只有讀懂、讀通、讀透原文,才能更好地完成續寫任務。為此,學生理解和分析續寫文章的微技能需要進一步著重培養,根據課標三大主題進行分主題閱讀訓練,可以一邊培養學生抓取材料整體思路和文章框架構思的微技能,一邊進行材料的語言學習及相同主題文章的語言積累,注重材料中的語言細節、語言特色及語言風格,爭取做到在保持情節、思路正確的前提下語言風格與原作者保持一致,提高學生讀后續寫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陳鋆.基于語言能力發展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探究——以動作描寫微技能為例[J].英語教師,2022(07).
[3]李偉.提升高中英語作文讀后續寫技能的幾種方法[J].名師在線,2020(33).
[4]陳碰葉.課例視角下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技能探究[J].校園英語,2021(52).
[5]徐書璇.高中英語讀后續寫微技能探究[J].中學生英語,2021(04).
[6]黃戈.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以讀促寫教學模式運用分析[J].中學生英語,2022(30).
[7]夏圓園,陳雪.基于輸入輸出假說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策略研究[J].海外英語,2022(16).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一般課題“聚焦微技能提升的英語讀后續寫教學模式探究”的課題研究論文,課題編號QJY2021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