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數學課程是中職學校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中職數學日常教學應通過課程思政,讓學生做到內外兼修,以期達到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本文以“圓的標準方程”教學為例,從教學的四個要素方面闡述課程思政要達到的四個“度”,即教學主體團隊化,讓思政有寬度;教學內容融合化,讓思政有厚度;教學環境專業化,讓思政有溫度;學習主體全員化,讓思政有廣度。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職數學;“圓的標準方程”
在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中如何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素養?筆者認為充分挖掘和運用數學學科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且讓課程思政成為一種教學常態和教師的自覺行為是一條重要的途徑。下面以“圓的標準方程”教學為例,從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學習主體四個維度探究課程思政視域下的中職數學實踐教學。
教學主體在教學中起著定航把舵的作用,因此,教學主體一定要素養高、研究深、專業強和能創新,要做到這些,就需要教學主體團隊化,確保思政有寬度。在筆者所在學校課程思政小組的領導下,學校成立數學課程思政小組,數學教研組長兼任負責人,組員不僅有數學骨干教師,還包括部分思政和專業課教師,定期開展思政教學研討和經驗交流。經多次商議后,小組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這條主線,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職業理想和道德、數學學科特征五大重點,結合數學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的要義,從數學文化與立德樹人、數學思維與必備品格、數學方法與關鍵能力三個方面繪制了中職數學學科課程思政映射圖。其中,數學文化與立德樹人主要指數學史、數學美和數學家三個方面,內容涵蓋科學精神和家國情懷;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數學思維與必備品格主要涵蓋轉化與類比、系統與辯證、對應與逆向、直覺與邏輯、形象與創新等思維。數學方法與關鍵能力主要涵蓋歸納與演繹、類比與規劃、分析與建模等方法。教學主體團隊化的最大優勢是讓思政有豐富的智力支持,利于構建思政共同體,讓顯性思政和隱性思政、點上思政和面上思政一體化設計和推進,去思政隨意性和隨機性。
如在“圓的標準方程”教學中可融入思政元素,數學教師由外到內分別融入了數學史《墨子·經上》中圓的定義、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數與形的轉化思維、圓的方程與圓心和半徑之間的對應關系、圓的方程推導過程中使用的分析與建模法、求圓的方程中使用的化歸法等思政元素。思政教師提煉出了圓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象征著完美、和諧和圓滿等思政元素。建筑、機電、機械、藝術等專業課教師講述圓形在各自專業中有著廣泛的存在。財會專業教師挖掘出古代銅錢“內方外圓”等思政元素。
教學內容是體現教育內容的首要因素,因此,教學內容一定要圍繞素養目標,體現出時代性、職業性和教育性等特點,要做到這些,跨界融合是一條很好的路徑,有利于確保課程思政有厚度。教學主體團隊化讓教學內容融合化有了可靠保證。職業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因此職業教育的課程通常都需要融合實施。中職數學課程作為中職學校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如果從大時代、大成就等方面恰當融合思政、生活、專業等教學內容,其素質教育的功能將大大增強。教學內容融合化最大的優勢在于讓思政有豐富的資源支持,利于構建立體思政格局,讓課堂思政和課程思政、教材思政和課標思政進階更加多元和系統,去思政僵硬化和空洞化。
在“圓的標準方程”教學內容中,數學教師先通過學生拿圓規畫圓,滲透“心定才能圓滿”的職業追求,感悟干一行、忠一行、精一行的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財會專業的“圓的標準方程”教學中,通過一枚內方外圓的銅錢和專業產生聯系,在教學內容中融入“好會計就是一枚銅錢——內方外圓”的故事:會計的“方”體現在會計的行為方正,即會計的行為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國家會計法律法規,絲毫不能逾越;在同等周長的情況下,圓的面積是最大的,因此,會計的“圓”體現在“廣”與“博”上,會計必須學會靈活處理好各種關系。課后,要求各小組在直角坐標系中自創一枚“銅錢”標識,寫出“內方”的四條直線方程和“外圓”的圓的標準方程,并共同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寫一句寄語以鞏固思政效果。
教學環境是構成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因素,良好的教學環境對教育效果起著促進作用。一所學校的教學物理環境受各方面條件限制,但教學軟環境的創建則大有可為,它考驗著教師育人的智慧和能力。在中職學校中,提高數學教學環境專業化水平,不僅可凸顯數學的工具性和應用性,而且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確保思政有溫度。教學環境專業化可以體現在創設專業問題情境或者在專業環境中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學生在專業背景的浸潤下,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和內化,強化了數學學習內容與社會生活、專業課程和職業應用的聯系,營造在數學課堂上解決專業問題的氛圍。學生在這種熟悉的氛圍中,興趣濃、熱情高、參與廣、輕松學、愉快思,數學課堂舊生態得以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漸濃,促進了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提升。教學環境專業化最大的優勢在于讓思政有專業的載體支持,利于構建思政與專業的實踐教學體驗,讓思政與情感態度、思政與知識技能遵循行業的職業素養,強化思政的應景性和現實性。
在旅游專業的“圓的標準方程”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從身邊的著名旅游景點圖片中找他們認識的幾何圖形,感受圓在景點設計方面的廣泛存在,隨之引入圓的課題,拉近數學與專業的距離。在讓所有學生拿出圓規在稿紙上畫完一個圓后,提出一個問題:圓規為什么可以畫圓?學生議論紛紛,討論熱烈,最后教師意味深長地總結道:“因為腳在走,心不變,倘若你心不定,腳不動,你畫的肯定不會圓。未來在同學們用腳丈量祖國大好河山的過程中,希望大家明白,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在建筑專業的“圓的標準方程”教學中,教師課前讓學生尋找中國和世界上著名的圓形建筑,并從自己的認知角度思考在各類建筑中為什么頻繁出現圓的身影,如何才能在建筑施工圖中確定圓的位置?進而引入“圓的標準方程”的學習,打開數學學習和思政的門與窗。
學習主體是整個教學的立足點和落腳點,教學主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都是為學習主體服務的。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認為,要讓每個學生從數學教學中獲得收益。在教學中,只有學習主體得到發展,教育的廣度才能最大化,才能真正體現大思政的作用。如何確保學習主體全員化受益?因材施教是根本遵循。教學盡量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是前提,學情分析精準到位是保障,開展多元評價是方向。在中職學校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學習環境等設置增值評價指標,完善評價程序與實施辦法,優化增值評價體系,體現增值性、客觀性、全面性原則,引導教師關注全人教育,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學習主體全員化最大的優勢在于讓思政由部分走向全員,讓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這是最有效的思政和最具深遠意義的思政,利于構建思政的活動場域,強化思政的有效性和增值性。
在“圓的標準方程”教學中,課前將“圓的標準方程”推導過程制作成微課上傳至教學平臺,并且在微課后安排了包含直線方程和“圓的標準方程”在內的課前檢測環節,依據智能考評系統獲得學生學習成績和行為數據圖,并以此作為制定課堂教學策略的重要依據。在課前,通過學生觀看微課的時間、次數和平時的基礎來判斷學生的實時掌握情況,以便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在課中,探究圓的標準方程環節,采取互動討論、小組合作和數學軟件GGB驗證等方式,培養學生學習共同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感知知識生成過程的發生。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后學生在平臺上的再次檢測、學生互評、自評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全面提升,這不僅體現在測試分數的整體提高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學生數學語言的應用能力和改變數學課堂舊生態的影響力上。
總之,在中職數學教學實施課程思政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落實中職數學課程目標的重要舉措。在中職數學課程中滲透思政教育,除學校在思政硬件上持續改善外,重點是教師要從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學習主體四個方面發揮主觀能動性,挖掘“課程+思政”協同創新,讓課程思政和數學知識有機統一,如鹽入水,潤物無聲,這也是時代賦予每個數學教師的職責和使命。
(作者:吳海鵬,江蘇省盱眙中等專業學校教務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