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文章系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立項課題“新課標背景下信息技術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策略研究”(立項批準號:njkt233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慧晶(1981~),女,漢族,福建南靖人,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蘭水中學,研究方向:高中音樂教學與研究。
摘 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為高中音樂課堂教學開創了新的模式,推動了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文章根據新課標中的信息化教學要求,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以高中音樂課堂為載體,聯系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實踐研究,探索應用信息技術實施音樂課堂教學的策略,以期增強音樂課堂的信息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音樂;新課標;信息技術;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0-0005-04
在信息化建設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各級各類學校正在著力進行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成為各學科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凸顯出極強的實踐價值。例如,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學科教學突破課堂的限制,促使學生獲得更廣闊的學習時空,更多的學習機會。再如,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抽象復雜的知識點可以轉化為形象簡單的畫面,更加契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思維特點,能促使學生輕松地建構良好認知。基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探索信息技術與藝術教學的深度融合”理念,要求教師在正確理解互聯網理念的基礎上,開展“互聯網+藝術教育”的實踐,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創造藝術教育新形態。因而,高中音樂教師要發揮自身信息素養作用,靈活地應用信息技術實施音樂教學,實現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提升音樂教學效率。
一、 信息技術對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在學校信息化建設速度加快的背景下,教師可以更加便利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音樂課堂教學。如,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線上課堂,輔助學生自主學習音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精準地了解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課堂教學計劃,確保課堂教學始終契合學生學情,促使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音樂課堂教學。在音樂課堂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打破時空限制,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音樂學習機會。此外,教師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可以積累信息技術應用經驗,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由此靈活地應用信息技術實施音樂教學,推動音樂教學發展。總而言之,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的教學能力會得到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形式、方法會愈加多樣,學生將更愿意體驗音樂課堂教學,有助于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傳統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以教師演奏或播放磁帶錄音為主。在這樣的音樂課堂上,學生往往是被動的參與者,機械地接受教師“灌輸”的內容。久而久之,學生會失去音樂課堂參與興趣,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逃避音樂課堂教學的情況。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實施音樂課堂教學可以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促使學生獲得人機互動機會,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使用多樣的方式探究音樂內容,建立良好的音樂認知。此外,在建構音樂認知的過程中,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習意識,發展自主探究能力、協作學習能力等,甚至增強藝術核心素養發展水平。在學有所得的情況下,學生的音樂學習質量也將得到提高。
二、 應用信息技術實施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策略
要想實現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高中音樂教師應當善于把握音樂教學時機,聯系音樂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靈活應用信息技術。
(一)應用信息技術前置音樂課堂
應用信息技術前置音樂課堂是指應用信息技術顛覆傳統的教學流程,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前獲得音樂學習機會。正所謂: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通過自學音樂,可以建構一定的音樂認知,積極地參與音樂課堂教學,提高音樂課堂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當善于應用在線課堂平臺、微課等前置音樂課堂,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機會。
以《我們從古田再出發》為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是彈性演唱與連音演唱技巧。在課前階段,教師可以圍繞該重點內容錄制微課。微課內容可以為:①“彈性演唱”“連音演唱”演唱技巧的講解;②根據樂譜示范演唱。在錄制微課后,教師可以將其發送到在線課堂平臺,并提出自主學習任務:①在線觀看《我們從古田再出發》微課,總結“彈性演唱”“連音演唱”的演唱技巧。②邊聽教師演唱,邊做出拋球或拋彩帶動作,在聽到新的段落時起立,感受“彈性演唱”和“連音演唱”,體會歌曲旋。
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會走進在線課堂,自主觀看微課。尤其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學生會做到看、聽、思一體化,積極地探究“彈性演唱”和“連音演唱”的演唱技巧,建立初步認知,這有利于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遷移認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同時,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音樂自主學習意識、自主探究能力也可以得到增強。
(二)應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
應用信息技術輔助音樂課堂教學是指根據音樂課堂教學需要,靈活地應用信息技術于不同的教學環節,創設出豐富的教學活動,輔助學生體驗、探究。音樂課堂教學環節有導入環節、講解環節、練習環節和總結環節,教師應當將這四個環節作為應用信息技術的切入點。
1. 應用信息技術于導入環節,創設教學情境
新課標提出“開展情境化教學”這一理念,要求教師創設多樣的文化、生活、科學情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建構知識、積累藝術經驗,發展問題解決能力。情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應用恰當的手段營造出的作用于學習主體的,能產生一定情感反應的學習環境。在此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繼而踴躍參與課堂教學,積極地與他人互動,提高課堂學習效果。信息技術是教師營造學習環境的良好手段,在音樂課堂的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于導入環節,創設教學情境,點燃學生興趣。
以《遼闊的草原》為例,這是一首蒙古族的長調民歌,借草原美景表達自己的生活不夠順心的無限惆悵。大部分學生借助多樣的途徑聆聽了《天堂》,感受到了蒙古草原的壯美,體會了蒙古歌曲的特點。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在希沃一體機上播放《天堂》的MV,讓學生在聽、看的過程中“走進”一望無際的蒙古大草原上。在此過程中,學生會主動地入境入情,感受蒙古大草原的美景,體會其中蘊含的熱愛草原、熱愛家鄉之情。在MV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把握時機,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在學生暢所欲言后,教師可以追問:“《天堂》這首歌曲融入了哪個民族的音樂元素?該民族有哪些習俗特點?”學生會遷移已有認知,解決問題。基于此,教師可以在贊賞學生良好表現的基礎上引出本單元主題,帶領學生一起聆聽蒙古大草原的歌曲。在聆聽時,教師可以播放兩個音樂片段,鼓勵學生認真傾聽,判斷、選出蒙古族的長調歌曲《天堂》和短調歌曲《嘎達梅林》。學生會伴隨著美妙的音樂片段進入音樂課堂,夯實音樂課堂學習基礎。
2. 應用信息技術于講解環節,輔助學生探究
講解環節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是學生進行自主、協作探究的重要環節。對部分高中生來說,某些知識點復雜難懂,而信息技術可以將降低知識點的復雜程度,使其更加地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特點,便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探究。需要注意一點,信息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起著輔助作用,而音樂課堂教學內容較為繁雜。所以,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的講解環節,應該圍繞重難點內容,應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生探究。
以《吹管樂器》為例,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之一是認識幾種銅管樂曲及其音色特點。在講解環節,教師可以圍繞此重點內容,應用希沃一體機展示圖片、視頻等,輔助學生進行探究。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利用希沃一體機播放微課,演示管樂器的演奏方法,圖文結合展示管樂器的發音原理,同時提出任務:“觀看微視頻,總結管樂器的發音原理”。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會發揮主觀能動性,認真觀察、分析直觀現象,得出結論。在學生積極作答后,教師可以在希沃一體機上展示小號、圓號、長號、大號圖片,播放用其演奏的音樂,諸如《國歌》《亞麻色頭發的少女》等,同時提出任務:“請大家認真聆聽每首樂曲,與小組成員合作總結不同類型管樂器的特點”。在任務的指引下,學生會認真聆聽、思考,自主地建立初步認知,同時主動地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確定每種類型管樂器的特點。在既定的任務探究時候結束后,讓小組成員毛遂自薦,登臺展示本組獲得的成果。教師可以在認真傾聽的過程中有針對性提出問題或任務,驅動學生繼續探究。在不斷的體驗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解決學習任務,扎實地掌握音樂知識,鍛煉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學習效果。
3. 應用信息技術于練習環節,助力學生鞏固
練習環節是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深化課堂認知的環節。在參與此環節時,學生很容易暴露出自己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要精準地了解學生認知不足,有針對性了解學生學情。而信息技術可以為教師提供數據支撐,便于教師精準地了解學情,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促使學生獲得進一步發展。因此,在課堂練習環節,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設計恰當的練習活動,并融入信息技術,精準地了解學生學情,助力學生鞏固所學。
以《教我如何不想他》為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先后體驗欣賞、學唱活動,體會了歌曲內涵,掌握了歌曲的演唱風格和特點,感受了歌曲的深厚情感。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運用希沃白板中的VR技術,圍繞《教我如何不想他》創設情境,讓學生沉浸其中并進行歌唱。在學生歌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中的數據挖掘技術,建構信息化的歌唱打分系統,在學生歌唱的過程中,系統依據學生的氣息、情感等情況進行打分。教師可以認真閱讀數據,確定學生的發展情況,明確其良好表現和不良表現。針對學生的良好表現,教師可以進行贊賞;針對學生的不良表現,教師可以進行指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查漏補缺。同時,如此教學評價具有新穎性、發展性,很容易點燃其他學生的參與興趣。在學生踴躍參與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其借助具體數據進行自評。在精準評價的作用下,大部分學生可以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查漏補缺,更有利于提高練習效果。
4. 應用信息技術于總結環節,幫助學生總結
總結環節是音樂課堂教學的收束環節,是學生總結課堂所學的環節。部分高中生受到專注力、思維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很難聯想起每個知識點。信息技術可以再現課堂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總結每個知識點,建構較為系統的課堂認知。對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作用,輔助學生再次經歷課堂學習過程,助力學生總結課堂所學。
以《東方紅(選段)》為例,在整節課上,學生通過欣賞大型歌舞史詩《東方紅》片段,逐步了解民族舞的服飾特點、舞蹈特點、舞蹈動作的變化和發展規律。在課堂總結環節,教師可以先提出總結任務:“觀看《東方紅》片段,總結民族舞的服飾特點、舞蹈特點、舞蹈動作的變化和發展規律。”接著,教師可以在希沃一體機上播放《東方紅》片段。學生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認真觀看。同時,大部分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能提取關鍵信息,并調動課堂知識儲備,結合具體情境總結課堂學習內容。在此過程中,一些學生發現自己的課堂學習問題,主動地向教師、同伴尋求幫助,解決學習問題,進一步地完善課堂學習成果。在學生自主總結后,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舞蹈片段,介紹民族舞蹈的服飾特點、舞蹈特點、舞蹈動作變化和發展規律,并借助希沃白板的數學工具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在聽、看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反思,再次發現自己的課堂學習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解決。甚至部分學生會主動地在音樂教材或音樂筆記本上繪制思維導圖,系統地展現課堂學習內容,建構系統認知,獲取課后復習材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切實地強化課堂認知,尤其增強思維的開放性、邏輯性,進而提升思維能力發展水平。
(三)應用信息技術拓展課堂教學音樂課堂
信息技術應用于音樂教學的特點之一是拓展音樂課堂,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音樂學習機會。高中生的學習意識、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可以積極地體驗音樂學習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豐富原有的知識庫,建構良好的音樂認知,提升音樂學習效果。對此,教師應當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善用信息技術拓展音樂課堂,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音樂。
以《重整河山待后生——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主題歌》為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體驗多樣的活動,逐步探究、了解了這首樂曲的創作背景、使用的伴奏樂器、藝術形式、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在尊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利用網絡渠道搜集、下載韓紅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相關音頻,并將其上傳于在線課堂。同時,教師可以在在線課堂上發布學習任務:“請大家聆聽、觀看韓紅的《重整河山待后生》音頻,思考曲藝藝術加入了哪些元素?曲藝藝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顯現出了怎樣的特點?在思考出結果后,在在線課堂上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在了解學習任務后,學生會有目的地進行聆聽、觀看,尤其會自覺地回想京韻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的相關內容,認真對比,發現韓紅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的特點,建立獨特的認知。之后,學生登錄在線課堂,積極地與他人展開互動,分享個性認知,碰撞出思維火花,由此彌補自身不足,豐富知識儲備,尤其感受我國曲藝藝術的獨有魅力,學會熱愛我國曲藝藝術,建立文化自信。在積極情感的支撐下,部分學生會自發地利用網絡渠道搜集、欣賞其他的京韻大鼓作品,徜徉在傳統藝術的海洋中。
三、 結論
總而言之,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音樂教學中,契合新課標提出的新課程理念,尤其可以在改進傳統音樂教學的同時,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用多樣的方式進行探究,進而一步步地掌握音樂學習內容,潛移默化地發展多樣能力,提升音樂教學效率。基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高中音樂教師要在新課標中的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形成良好的學科信息化教學意識,切實發揮自身的信息素養作用,聯系具體的音樂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學環節,使用多樣的策略,充分應用微課、在線課堂、希沃一體機等,輔助學生體驗多樣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發展,增強音樂信息化教學效果,推動音樂教學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殷勤.淺析高中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路徑[J].中學課程輔導,2023(13):120-122.
[2]王珊.信息化背景下高中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3(4):28-30.
[3]裴瑞.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高中合唱訓練中的應用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2,24(13):236-238.
[4]白慧.淺析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實現高效音樂教學[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9):111-112.
[5]楊涵.淺談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7):9-10.
[6]姜春濤.淺談高中音樂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J].高考,2020(28):121-122.
[7]揭鴻洋.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音樂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