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摘要】計算能力是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為目標優化課堂活動設計,不僅能幫助學生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還有利于鍛煉其思維的靈活性和嚴謹性,促進數學素養的全面發展.本文先分析計算教學的重要價值,而后針對基于核心素養提升的初中數學計算教學創設策略進行探析,希望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計算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計算能力是每一名學生都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也是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必要前提.因此,教師應積極創新教學模式,認真研讀教材,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基本學情精心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不斷地練習與總結中掌握多種解題技巧,使學生體會計算的樂趣,提高計算能力的同時實現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1 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計算教學的價值
1.1 鍛煉數學思維的靈活性
計算是學習數學的基礎[1].計算教學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要求他們將運算公式或概念知識靈活應用于實際,經過多次嘗試總結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使其計算能力得以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需要根據教師提供的解題思路或題干中給出的關鍵信息進行思考,在有限的已知條件中剖析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保證問題的順利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充分鍛煉,計算時不再局限于現有的條件,而是學會從多個維度出發,對題目進行深入研究,靈活運用相應的運算公式進行解答,以此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彰顯計算教學對培育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影響.
1.2 增強學生的數字敏感性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涉及的理論知識比較復雜,對于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學習起來難度較高,長久下去極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不利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計算教學則相對基礎,教師會采用多種方式介紹運算公式,保證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吸引更多人參與到練習中,經過反復實踐便能增強對數字的敏感性,更好地領悟數學原理和公式內涵,為今后長遠的學習之路奠定良好基礎.如此一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將之前學過的內容與本課所學公式結合起來,總結二者間的密切聯系,提高數字敏感性的同時完成知識的正向遷移,使學生掌握多種運算技巧和方法,助力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2 基于核心素養提升的初中數學計算教學創新策略
2.1 構建互動課堂,活躍班級氣氛
雖然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和關鍵技能,但在學習過程中仍然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班級氣氛對提高計算教學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構建互動課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生活經驗、興趣愛好等因素組織豐富的學習活動,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其中,針對具體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或想法,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為計算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在此背景下,更多學生加入活動中,積極地與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討論,為計算活動的順利實施做好準備.
例如 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的減法”為例,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三支溫度計的圖片,一邊介紹一邊提問:“第一支溫度計為5℃,上升15℃是多少攝氏度?”很快便有人回答道:“5+15=20℃.”教師繼續演示:“第二支溫度計為15℃,下降10℃是多少攝氏度?”學生在筆記本上列出算式:15+(-10)=5.此時,教師提出疑問:“你能從圖中觀察出15℃比5℃高多少嗎?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如何用算式表示呢?”引出小學學過的減法問題:15-5=10.教師再次進行提問:“第三支溫度計是5℃,下降-10℃后是多少攝氏度呢?”學生正確列出算式:5-(-10).在多次互動中順利引出本課主題,師生共同探究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在問題鏈的驅動下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把具體實例抽象成數學問題,起到鍛煉計算能力的作用[2].
2.2 結合實踐應用,推進計算教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強調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實踐應用推進計算教學,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加以整合,挖掘它們的共通點,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布置相應的練習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方案,以此鍛煉其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也就是說,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下展開學習,將數學知識遷移到具體問題中,不僅能激活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深刻性,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感,加強對運算公式的理解與運用,切實保證初中數學計算教學的整體效果.
例如 以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應用二元一次方程組——雞兔同籠”為例,教師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雞和兔子設置一道例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35頭,下有94足,問雉兔各幾何?有的學生利用之前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進行解答,設雞有x只,兔有(35-x)只,得2x+4(35-x)=94,2x+140-4x=94,-2x=-46,x=23,35-x=12,所以雞有23只,兔有12只.此時,教師先行肯定這位學生的算法,而后鼓勵大家用二元一次方程組求解.經過自由討論得出結論:設雞有x只,兔有y只,則x+y=352x+4y=94,將第一個算式×2得2x+2y=70,用第二個算式與它相減得:2y=24,y=12,把y=12代入第一個算式得:x=23,所以雞有23只,兔有12只.將生活中常見的內容創編成例題,推進計算教學的順利開展,使學生的數學綜合水平得到鍛煉.
2.3 引進信息技術,培養計算興趣
興趣對于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3].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的出現為數學教學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教師可以利用技術手段為學生構建趣味性、靈動性的數學課堂,以此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保證后續活動的順利開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原本抽象的運算公式以漫畫或視頻的方式呈現,有效降低理解難度,同時使學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大屏幕上,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分析運算公式的應用規則,逐漸體會計算的樂趣所在,取得理想的數學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計算教學中,主動配合各項活動的實施,助力于計算能力和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例如 以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為例,本課主要內容是要求學生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的關系,能夠根據題意列出函數關系式,畫出函數圖象,并利用不等關系進行比較.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兄弟倆賽跑的視頻,幽默的畫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中.此時,教師對視頻內容作出補充:哥哥讓弟弟先跑9秒,然后自己才開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米,哥哥每秒跑4米,列出函數關系式,畫出函數圖象,并回答以下問題:(1)何時弟弟跑在哥哥前面?(2)何時哥哥跑在弟弟前面?(3)誰先跑過20米?誰先跑過100米?在此背景下,學生對此題產生濃厚的研究興趣,結合所學內容進行計算,充分保障其學習效率.
2.4 認真分析題目,理清解題思路
初中數學計算教學中涉及的題目類型較多,包括選擇題、填空題、應用題等,每一種題型的側重點各不相同,解題技巧上也存在一定差異.對此,教師要帶領學生認真分析題目,先行明確此題的考點,而后總結可能會用到的定理和公式,通過嚴密的計算得出最終結論.以應用題為例,此類題型在數學考試中占據較高分數,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分析此類題目時,學生應認真審題,標記出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建立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
例如 以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應用一元二次方程”為例,為了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計算能力,教師出示一道經典例題,由學生自行完成.例題如下某小區住宅設計,準備在每兩棟樓房之間,開辟面積為900平方米的一塊長方形綠地,并且長比寬多10米,那么綠地的長和寬各為多少?學生看到例題后不要盲目下筆,要先認真審題,根據已知條件畫出相應的圖形,理清解題思路后再解答.設長方形綠地的寬為xm,根據題意得x(x+10)=900,整理得:x2+10x-900=0,解這個方程x1=-5+5 37≈25.41,x2=-5-5 37<0(不合題意,舍去),所以x+10=-5+5 37+10=5+5 37≈35.41.這塊長方形綠地的長和寬分別是25.41m和35.41m.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意識到認真審題的重要性,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實現計算水平的提升[4].
2.5 巧用錯題資源,提高計算能力
無論優等生還是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出現各種程度的失誤,有的因為粗心導致最終結果算錯;有的根本沒有弄懂題意,無法正確列出算式等.對待這些錯題,教師不要急于批評,而應秉持耐心、愛心和責任心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將它們整合在一起形成錯題本,利用課余時間及時翻看,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整理錯題時不是簡單地抄寫題目和答案,而是要用不同顏色筆標記錯誤的原因,起到一定警醒作用,日后遇到同類型題目才能對癥下藥,快速梳理解題思路,促進計算能力的提高.
例如 以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二次函數的應用”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將隨堂檢測、課后作業等練習題中的錯題整理起來,按照題目類型劃分不同區域,保證錯題本的條理性.例如,選擇題:為搞好環保,某企業準備修筑一個長方體的污水處理池,池底矩形的周長為100m,則池底的最大面積是(? ).(A)600m2;(B)625m2;(C)650m2;(D)675m2.填空題:某學生在體育測試時推鉛球,鉛球經過的路線是二次函數圖象的一部分,如果這名學生出手處為A(0,2),鉛球路線最高處為B(6,5),則該學生將鉛球推出的距離是.解答題:“佳佳商場”在銷售某種進貨價為20元/件的商品時,以30元的價格售出,每天能售出100件,調差表明:這種商品售價每上漲1元,其銷售量就將減少2件.為了實現每天1600元銷售收益,商場應將商品的售價定為多少合適?學生利用空閑時間重新做這些錯題,根據之前的經驗重新捋順思路,經過嚴密的計算得出正確答案,體現出錯題資源對培養計算能力的積極作用.
3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新課改的指引,初中數學計算教學不再局限于運算公式的介紹,而是將該門課程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事物發展規律,從中總結出數學思想本質,提高計算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構建互動課堂、引進信息技術、巧用錯題資源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渠道,使學生對計算產生濃厚興趣,主動參與到各項活動中,推動數學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小華.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2(06):21-23.
[2]胡杰.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計算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1):205-207.
[3]馬穎.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計算教學方法研究[J].考試周刊,2021(75):61-63.
[4]葉桂靜.實施教學創新,提升計算能力——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創新探析[J].學苑教育,2021(06):17-18.
[5]劉光輝.混合式學習視角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23(3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