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惠
摘要:文化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群眾文化的主陣地。文化館在開展美術教育、提高大眾審美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化館事業高質量發展語境下,如何充分發揮文化館職能作用,提高文化館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輔導能力,不斷拓展美術教育空間,樹立美術培訓輔導服務理念,發揮好美術教育在文化館事業中的獨特作用,需要新時代文化館人深入思考、積極探索和不懈努力。
關鍵詞:文化館;高質量發展;美術教育
文化館作為最貼近群眾生活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發展群眾文化的主陣地。近年來,文化館在開展美術活動、提高大眾審美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充分發揮文化館的美術輔導職能不僅需要提高文化館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輔導能力,還需要豐富美術輔導樣式與途徑,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更好地指引群眾文化。筆者就美術教育在文化館事業中的獨特作用、存在問題以及有效的應對策略,提出幾點思考,為推進文化館美術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
一、美術教育在文化館事業中的獨特作用
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文化館作為政府的核心職能部門,是建設群眾文化的主陣地。美術教育是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中,美術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豐富地方文化內涵
文化館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既能深入挖掘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又能在挖掘與發現地方文化資源中進行多種藝術形式的創新、發展和宣傳,從而達到對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弘揚、傳承的目的。例如,文化館可以通過教授地方傳統藝術形式、技法和風格,傳承和弘揚地方優秀文化。學員通過學習繪畫、雕塑、剪紙等傳統手工藝,深入了解地方的藝術歷史和傳統文化,增強對地方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文化館可以組織地方美術作品展覽,展示當地藝術家的創作成果以及地方特色藝術作品。這不僅可以提升地方藝術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能夠展示地方藝術的風貌和特點,促進地方文化的發展和推廣。
通過美術教育和特色展覽與活動,學員能夠培養藝術創作的能力和創新精神,表達自己對地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創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作品,豐富地方文化的內涵和表達方式。此外,美術教育和特色展覽與活動有利于培養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家,進而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為地方文化活動和節日慶典提供豐富的藝術樣式,為地方的文化活動增添色彩和魅力。
(二)提升大眾審美能力
文化館本身具有顯著的審美教育功能與職能優勢,通過教育和引導,文化館能培養公眾對藝術的欣賞和理解能力,提高審美水平和藝術素養,還能培養公眾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和評價能力,使其能夠獨立思考、客觀評判藝術作品的價值,開闊審美視野,提升審美素養。
(三)豐富公共文化服務樣式
文化館可以開展多樣化的美術教育項目,包括繪畫、雕塑、藝術展覽、藝術家講座、創意工坊等,為公眾提供豐富多樣的藝術體驗和學習機會。在開展美術活動時,文化館必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審美教育對象開展不同層次的美術培訓活動,比如少兒美術培訓,文化館可以增加多元化的美術體驗和互動機會,諸如泥塑、扎染、布藝和剪紙,激發兒童的創造力和藝術興趣,釋放孩子們的天性。這些都可以豐富公共文化服務的形式和內容,以發揮文化館美術教育的引領作用。
二、文化館美術教育的現存問題
目前,在美術教育方面,文化館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一)教育理念相對落后
在文化館工作體系中,美術教育活動有著獨特地位,對于文化館整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雖然經過多年發展,美術實踐教育活動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部分文化館美術教育仍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注重知識傳授和技巧訓練,缺乏對個體創造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由于缺乏與時代進程和群眾需求的契合,教育理念未能及時與社會和藝術發展同步更新,未能適應當代藝術教育的多元化和創新性要求。
(二)專業師資隊伍較為薄弱
群眾或者美術愛好者只有通過專業性的技術指導才能使自己的美術水平得到綜合性的提高,在此過程中美術輔導老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各級文化館的美術師資隊伍存在專業教師數量不足、教育背景和藝術實踐經驗不足等問題,難以滿足多樣化的教育需求。部分文化館缺乏師資培訓、發展計劃和終身學習機制與意識,導致師資隊伍的教育水平和教學能力無法得到提升。
(三)教學模式比較單一
目前,我國大部分文化館的美術教育活動還是采用單一的方式進行,過于注重傳統的面授教學模式,缺乏與時俱進的現代教育技術和資源的應用,并且教學內容也較為單一,缺乏個性化和綜合化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例如,傳統的展廳展示已經不能足夠吸引受眾群體的注意力,導致展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三、文化館美術教育高質量實施的方式
針對文化館在美術教育方面遇到的問題,筆者提出了促進美術教育高質量實施的方式。
(一)立足高質量發展,建立多元化的美術教育體系
第一,教育內容的多元化。為實現美術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文化館可以根據美術教育的需求,進行實踐模式的轉變。首先,文化館可以設計豐富多樣的課程內容,涵蓋不同藝術形式、風格和技法,滿足不同學員的興趣和需求。其次,文化館可以引入跨學科的內容,融合藝術與科學、歷史、哲學等領域的知識,拓寬學員的藝術視野和思維方式。最后,文化館可以強調美術創造力和自主性培養,鼓勵學員多進行藝術欣賞活動和繪畫創作,培養其藝術鑒賞和繪畫創作能力。
第二,教育方法的多樣化。為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和培養學員的綜合能力,文化館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結合面授和在線教學,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供遠程教學、虛擬實踐等形式,拓展學員的學習途徑和機會。例如引入藝術家講座、工作坊、實地考察等活動,提供與專業藝術家互動的機會,激發學員的藝術靈感和創造力。
第三,教育評價的標準化。為確保教育評價的公正性和科學性,文化館可以制定明確的美術教育評價標準和指標,包括學員的作品評價、課堂表現評價、學習成果評價等,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文化館還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綜合評價、自評互評、作品展示等形式,綜合考量學生的藝術表現、批判思維和創造力等方面。
(二)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為提高文化館美術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至關重要。通過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文化館可以擁有更具專業素養和教學經驗的教師團隊,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美術教育服務,推動文化館美術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一是要提供專業發展機會。文化館應為美術教師提供專業培訓、學術研討和交流的機會,不斷更新他們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藝術知識。通過持續的專業發展,提高師資隊伍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二是要建立導師制度。文化館應邀請經驗豐富的美術教育導師培訓指導新教師,幫助他們快速適應教學工作并提升專業能力。導師制度可以促進師資隊伍的交流與合作,加強經驗傳承和專業指導。三是要加強團隊合作和交流。文化館應鼓勵師資隊伍進行團隊合作和交流,建立教師共同研究、資源共享和教學反饋的機制。通過互相學習和借鑒,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形成良好的師資隊伍協作氛圍。
(三)著眼全民藝術普及,推進數字化美術教育
為實現全民藝術普及并提高美術教育的普及率和覆蓋范圍,文化館可以借助數字化技術推進美術教育,增加群眾的參與感與互動性。首先,構建在線學習平臺。文化館可以建立一個數字化的美術教育平臺,提供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學習社區等功能,讓更多人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進行美術學習,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文化館美術教育的受眾群體。其次,制作數字化教學內容。文化館可以開發數字化的美術教學內容,如視頻教學、交互式課件、在線練習、答疑互動等,通過多媒體和互動性的方式提供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學習體驗,有助于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再次,推廣虛擬現實(VR)技術。文化館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VR)創造沉浸式的藝術體驗,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參觀藝術展覽(如觀賞名畫),并提供互動式的創作環境。VR技術可以大大豐富美術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增強學員的學習體驗和藝術理解。最后,開展線上藝術活動。文化館可以組織線上藝術比賽、展覽和講座等活動,促進學員的藝術創作和批判性美術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字化美術教育可以突破時間、空間和資源的限制,讓更多人享受到優質的美術教育服務,為美術教育帶來更多可能性,從而推動全民藝術普及。
四、結語
走進新時代,人民群眾渴望享受到更加優質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如何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開展藝術精品特別是群眾藝術精品的普及,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檔次,并引導人民群眾進一步提升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是值得文化館認真思考的。
(浙江省紹興市文化館)
參考文獻
[1] 方薇.文化館公益性推動美術培訓工作之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8):29-30.
[2] 張儉鑫.關于文化館開展美術培訓活動的實踐認識[J].中華少年,2018(34):149.
[3] 徐輝.論文化館工作中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地位[J].中國文藝家,2018(6):280.
[4] 張小瑛.文化館免費開放后對青少年美術培訓的認識和思考[J].祖國,2017(1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