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網絡畫板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輔助工具,廣泛應用于中小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它在優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便捷性,豐富了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強化了學生的思維感知能力,致力于學生的深遠發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有必要利用網絡畫板創新數學教學,輔助學生全方面地認知所學的知識內容,實現對相關知識點的有效構建。本文基于這一點,首先分析了網絡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隨后從課前預學、課堂教學和教學評價等三個方面入手,探究了網絡畫板在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其目的在于貫徹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以評促教的原則和理念,更好地實施初中數學教學,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網絡畫板;初中數學;應用價值;應用策略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果。網絡畫板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可以為教師創造一個更具活力和互動性的教學環境。通過將數學知識呈現在網絡畫板上,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圖形、動畫和互動功能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發現,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網絡畫板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較為復雜的數學概念和問題。通過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可視化的圖形表示,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數學概念,提高學習興趣和動力。此外,網絡畫板還有利于學生的參與和合作。學生可以在網絡畫板上進行實時的互動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傊?,網絡畫板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能夠優化課程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網絡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一)有利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網絡畫板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它能支持多終端、跨平臺操作,可以繪制任何幾何圖形,以點、線、圓為基礎。同時,它也能夠快速結合或分離多個幾何圖形,動態呈現幾何圖形的軌跡。這種技術手段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點,發展空間想象及空間思維。因此,幾何畫板的運用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良好的學習環境。
1.網絡畫板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網絡畫板可以支持網絡環境下的動態幾何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涵蓋了初中數學課程中的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函數曲線、圓錐曲線、橢圓、圓的資源。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使用這些資源進行平移、旋轉、縮放、對稱或自定義的多形態變化[1]。網絡畫板與數學課程教學的融合能夠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實施精準化教學,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撐,提升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2.網絡畫板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網絡畫板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工具,能夠將抽象、靜態的知識以動態、形象地展現出來。這種呈現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對所學知識進行具象認知,培養和發展其創新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幫助學生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系統。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會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2]。
(二)有利于輔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
網絡畫板的利用有利于輔助學生建構較為完整的知識系統。網絡畫板具有豐富的功能,且這些功能具有開放性、探索性的特點,能夠根據教學需要進行多維度的拓展和延伸。這樣的運用可以使課堂變得豐富、有趣,使學生擺脫以往被動學習的狀態,使他們的數學思維得到發散。學生甚至可以根據自己對某一知識點的理解,提出獨樹一幟的見解,加深對知識的深刻而清晰地認知。開放性的網絡畫板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在較為輕松和自由的狀態下理解知識,甚至突破課內教學的限制。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和延伸課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讓他們進行創造性地學習,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知建立數學知識體系。這樣也更方便學生在后續的解題實踐中多維度運用這些知識點,展示個性化學習的過程。
二、網絡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一)以學定教:利用網絡畫板開設課前預學
課前預學是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它將貫徹落實“以學定教”的原則和理念,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畫板開設課前預習環節。利用在線資源庫、跨平臺多終端、共建共享資源云、動態可視化等技術功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前預學環境,豐富學生的認知,著力促進學生高效預學[4]。以人教版初中數學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用“HL”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時,可以基于這一節的知識內容利用網絡畫板給學生提供預學任務。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畫板的共建共享資源云功能,創建課前預學團隊空間。在這個空間內,教師可以選擇與本節課相關的資源云,給學生展示出來,并優化布局,為學生推送相應的預學任務,幫助他們建立課內預學共同體。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送一個具體的情景,如下:學校舞臺的背景是兩個直角三角形,但每個三角形都有一條直角邊被花盆遮住,無法測量。(1)現在工作人員手上有一個量角器和一個卷尺,你能幫他想辦法探究這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嗎?(2)如果工作人員只有一個卷尺,可以測量出哪些數據呢?能根據這些數據判斷兩個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嗎?在這個例子中,教師為學生推送了課前預學任務,學生將明確自己的探究重點,并積極利用網絡畫板展開實踐操作。
步驟二,學生根據教師推送的任務,以知識點為關鍵詞進行微課、課件檢索,查找相關的資源進行瀏覽和學習。在這一環節,他們將對新知識有一定的理解,并嘗試基于特定任務提出一些質疑。例如,學生在探究第一個任務時可能會質疑:“在兩個三角形中,已知有一對相等的直角,還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能說明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質疑做好記錄,確定學生的起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
圖1 繪制的圖形
步驟三,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與猜測,便可以利用網絡畫板繪制與任務相關的圖形(如圖1),然后利用畫板中的測量功能完成測量,驗證自己的思考,進行課前自主探究,獲得關于“HL”成立條件的直觀認知。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并幫助他們在課堂上進行高質量的實操。
(二)因材施教:利用網絡畫板優化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貫徹“因材施教”的理念,利用網絡畫板優化課堂教學活動,激勵學生完成高質量、自主化的實踐探索,以期為學生的高效實踐提供有效支撐。以人教版初中數學課本教材為例,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畫板指引學生完成對多邊形內角和相關知識點的深層探究。
1.利用網絡畫板推導多邊形內角和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畫板為學生繪制一個三角形,輔助學生回顧三角形的定義及內角和。隨即繼續繪制一個四邊形,從一個頂點出發做一條四邊形的對角線,得到兩個三角形。而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那么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呢?學生基于前一環節的認知,將完成推導:四邊形分為了兩個三角形,那么四邊形的內角和便是180°×2=360°。而后教師可以繼續用網絡畫板繪制一個五邊形、六邊形等,讓學生在三角形的基礎上繼續推算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整個操作過程始終以網絡畫板為基底,為學生繪制不同多邊形,并連接頂點和不相鄰的點,將多邊形分為不同個數的三角形,完成內角和的推導與計算,參與知識生成的過程。
2.利用網絡畫板探索多邊形的邊數與內角和的關系
教師在指導學生探究多邊形內角和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繼續向他們提出多個問題,以引導學生繼續探究多邊形邊數與內角和之間的關系。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畫板的動態演示功能,依次演示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和七邊形邊數變化以及內角和計算方式的變化過程,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任何一個復雜多邊形都可以分解為多個三角形,且三角形和非常規多邊形之間的轉化有一定的規律。通過這樣的引導,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思維,提升他們的邏輯思考力和判斷力,加強他們的實踐探究效果。
3.利用網絡畫板以分割法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
學生在認知了多邊形的邊數和內角和是存在規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利用網絡畫板引領學生通過分割多邊形頂點的方式推導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公式。具體方式如下:
方式一:利用網絡畫板從一個n邊形頂點出發,畫出與其他頂點連接的線段,那么n邊形的內角和便是:180°×(n-1)-180°=(n-2)×180°。
方式二:利用網絡畫板在一個n邊形外畫一點,將這一點連接n邊形的各個頂點,那么這個n邊形便被分割成了n-1個三角形。由此便可以推斷出n邊形的內角和計算公式為:180°×(n-1)-180°=(n-2)×180°。
教師利用網絡畫板為學生直觀演示n邊形內角和的多種算法,細化了學生實操過程,由此也能大幅提升他們的感知效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網絡畫板輔助學生以可視化圖形動態變化的過程參與多邊形內角和計算公式的推導,有效彌補了傳統幾何教學中的不足,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在教學中,教師根據需要繪制不同的多邊形,隨意增加或減少相應的線段,讓多邊形的內角發生動態變化,讓學生能動態觀察多邊形內角和與邊之間的關系。然后通過動態演示的方式,讓學生直觀了解n邊形內角和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使抽象、復雜的知識點更形象、直觀、立體化,也能激發學生的動態思維。在后續學習中,學生將以這種動態的眼光去理解、分析并思考幾何知識,深化空間思維,助力學生的深遠發展。
(三)以評促教:利用網絡畫板完善教學評價
課后的拓展與延伸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教師有必要利用網絡畫板優化學生的課后環節。此,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畫板完善教學評價,充分發揮出“以評促教”的功能。網絡畫板具有共享和交互功能,在課堂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畫板為學生推送相應的評價任務[5]。這一評價任務涵蓋了自我評價及互相評價等兩個模塊,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推送的任務完成并提交評價結果,讓學生進行多元化的互動。而后,教師也可以借助評價給學生推送課后復習任務,繼續根據學生復習任務完成的結果指引學生進行評價,體現教學評價的交互性特征,助力學生的深層次發展。舉例來說,教師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時,可以利用網絡畫板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評價活動。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針對本節課的知識,設計了三個探究環節。那么,學生在完成相應探究環節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畫板給學生推送教學評價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這一探究任務中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情況進行自我評價。隨后,為學生推送課堂練習題,讓學生完成,并利用系統科學評估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同時,教師還需要在這一環節實現組內交互性評價,讓學生共同進入一個評價共享的空間,對小組成員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并提交結果。隨后繼續展開下一個探究任務的學習與實踐操作。在完成了整節課的教學之后,教師再根據學生完成三個探究任務的具體情況,再讓他們進行一次總結性的評價,全方面地審視自身對課堂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完美地結束課程教學。
在課后環節,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畫板為學生推送課后作業。為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內容。當學生完成了這些作業之后,教師再給學生推送自我評價及互相評價的任務,讓學生全方面地審視知識點應用的具體情況,了解自身知識的短板。這一環節的評價就是要讓學生從評價知識的掌握情況逐漸過渡到評價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情況,輔助學生全方位地審視自身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比如,有的學生在課堂結束后的自我評價為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是十分牢固的,而他們在完成了課后練習題之后就能夠發現自己對知識點的運用能力不是很強,還存在著一些短板。老師便可以根據學生評價的結果,給他們推送相應的復習微課或者復習課件,指引學生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甚至可以展開課后線上互動,及時地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這樣便能夠拓展并延伸學生的課后探究維度,完善了學生課后探究的行為,充分發揮出了以評促教的功能和作用,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為牢固、扎實、透徹,最終也達成了學生高質量的實踐操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應用網絡畫板,突破傳統單一化的課程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教師一方面需要認識到網絡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另一方面需要科學合理地規劃網絡畫板在課前、課中及課后的具體運用模式。這一模式要貫徹落實以學定教、因材施教和以評促教的理念和原則,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增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感知效果。
作者單位:王哲 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藏族中學
參考文獻
[1]張華,陶濤.“雙減”背景下基于網絡畫板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科學論壇,2023(19):57-59.
[2]李春紅.基于網絡畫板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探討[J].成才之路,2023(17):137-140.
[3]樊甜甜. 智慧環境下“網絡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的設計與實踐研究[D].寧夏大學,2022.[4]王瓊.基于網絡畫板的初中數學教學[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5):146-147.
[5]伍雪蓮. 基于網絡畫板的初中數學探究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