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寧 潘宗友 張旭燕 周蓉
摘要:本文在分析汽車產業鏈和崗位群的基礎上,對汽車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全過程“研產銷服”四環節的崗位(群)工作進行分解,在明確崗位核心能力的前提下,構建了“三環四群”專業群課程體系教學平臺;所構建的課程體系體現了基礎性、交叉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對提高汽車工程專業群人才培養質量有指導性意義。
關鍵詞: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課程體系;三環四群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2023 年度甘肅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國特色高水平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建設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23gszyjy-007);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 年度一般課題:基于職業核心能力的中高本一體化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以汽車制造類為例(課題立項號GS[2023]GHB1435)。
0 引言
進入21 世紀新時代,社會經濟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新興產業經濟的發展伴隨著眾多的產業新形態,產業鏈向上游和下游不斷延伸。同時,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產業進一步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必然引發上下游產業鏈新問題、新知識和新能力等,產生新的技術技能的崗位(群),新的技術技能崗位(群)對知識、技術技能要求往往是復合的、專業的、多元的。因此,現在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是復合性高技術技能型人才,以滿足現代產業轉型升級中產業鏈所需求的技術技能崗位及崗位群需要。
1 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建設思路
針對汽車產業向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品牌化的“新五化”轉型升級中形成新的產業鏈、崗位鏈,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需深化專業群內涵建設,實現人才培養的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創新能力等綜合性和多元化發展的新路徑[1]。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培養人才不再是專業培養人才的“單打獨斗”,而是將若干個與汽車產業鏈相關的汽車類專業進行整合,把專業關聯度大、能形成互補且有共性的汽車專業組建專業群組。通過優化重組課程體系,使專業知識、技能互化融通,教學資源優化重組,促進職業院校高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培養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快速發展的共贏局面。
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發展為宗旨,積極構建專業融合、德技融合、產教融合,以及信息化與教學融合的“四融合”專業群平臺體系(圖1)。
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緊跟汽車產業的“新五化”轉型升級調整結構,以專業群為突破口。以汽車產業鏈、崗位鏈需求為依據,組建以汽車工程技術(本科)專業為核心,以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含智能網聯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和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為互補,組建涵蓋汽車產業鏈全過程“研產銷服”四個環節的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2]。
2 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
2.1 人才培養模式
針對汽車產業“新五化”轉型升級,研究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及傳統燃油汽車的設計生產制造、銷售及其售后服務等產業變革中的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需求,通過對接現在汽車產業鏈全過程和未來汽車“生態圈”產業鏈需求,聚焦汽車數字化電子信息產業;通過與汽車企業深度合作,共同推動校企協調培養人才、產學研深度融合,形成融信息數字化、模塊理實一體化、“1+X”等職業技能書證融通的“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德技兼修”,走“產學研用”聯合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
2.2 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通過對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對應汽車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全過程“研產銷服”四環節的崗位(群)工作進行分解,在明確崗位核心能力的前提下,依據汽車產業鏈的“崗位集群—工作過程—崗位工作能力—核心工作能力—核心技能課程—支撐課程及其相關課程”的思路[3],構建符合本專業群對應崗位群要求的課程體系。
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結合汽車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全過程“研產銷服”四環節的崗位(群),建立“公共通識平臺+ 專業共享平臺+ 專業核心模塊”的“2 平臺1 模塊”專業群課程體系;核心技術能力主要是汽車設計研發、汽車生產制造、汽車營銷、汽車技術服務四個環節方向,課程體系設計思路如圖2 所示。
2.3 “ 三環四群”課程體系構建
課程體系的構建和三教改革是專業群建設的重中之重,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以構建基礎平臺、開發核心工作能力模塊、設計拓展方向為思路構建專業群課程體系,形成了基礎技術能力扎實、核心工作能力突出,平臺多元共享、實踐技能訓練強、動態調整開放的“基本素質能力平臺+ 基礎技術能力平臺+ 核心工作能力模塊”的“2 平臺1 模塊”專業群課程體系,即按照“大循環—小循環—專業圈(汽車產業鏈四個環節的專業群)”的“三環四群”專業群課程體系教學平臺,以培養汽車產業鏈中各類經理人、工程師、技術總監、技師等高層次人才為目標,設計相互賦能、相互協調、相互帶動的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課程體系教學平臺(圖3)。
“ 大循環”平臺課程是在公共通識教育平臺課程體系中設置立體全面的相關專業校級通識課程,如高等數學、現代信息科技、大學英語、職業素養等,通識教育課程內容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時代性,課程靈活性高,產業接口豐富。“小循環”平臺課程是專業群內的交叉專業基礎共享平臺課程,以行業領域專業基礎為平臺,打通不同專業類之間的壁壘,以汽車產業鏈實際需求為課程開發的主要參考點,專業基礎性和實踐應用性更強,以增強學生的專業基本能力素養[4]。“專業圈”平臺課程是以汽車產業鏈四個環節的專業群核心模塊課程構成,以專業核心知識體系為準繩,以期夯實專業核心能力素養,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同時,汽車專業圈內各專業可以打破專業學科壁壘,根據興趣愛好和就業需求等跨界互選不同方向的專業課程作為專業拓展能力課程,以拓展和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和綜合能力。
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以企業人才需求和崗位能力要求為依據,以汽車類國家專業教學標準為參照,梳理崗位職業能力標準和典型工作任務,整合、優化專業群各課程模塊,加強教學內容與產業崗位能力需求的對接,圍繞汽車產業鏈典型環節,校企共同構建“公共通識課程共用、專業群平臺課程共享、專業核心模塊課程各具特色”的“三環四群”專業群課程體系教學平臺。
公共通識課程以國家高等職業專業教學標準為參照,培養學生基本文化素養、通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可持續學習的能力。課程充分挖掘通用知識、職業素養和專業課程的職業精神、職業規范與操守,將鐵人精神、工匠精神、工匠文化和職業內涵的培養融入課程內容設計與教學要求中,形成職業素養、職業精神、專業技能一體化訓練模式,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專業群平臺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基礎技能。汽車專業基礎技能與素養遵循“寬口徑、厚基礎”的原則,設定滿足5 個專業學生通識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特別增設基本技能與素養訓練活動,作為工匠精神的啟蒙教育,通過集中訓練,提升學生基礎技能水平,加強學生刻苦鉆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品質的工匠意識。
專業核心模塊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汽車設計、產品創新、汽車生產制造、裝配調試、性能測試、汽車故障檢測與維修、車身修理、汽車營銷、保險理賠的汽車產業鏈“研產銷服”四個環節的專項知識和技術技能的掌握,教學內容既滿足企業當前人才能力需求,又引入行業發展新技術、新工藝,為未來行業人才需求做好鋪墊和準備。
3 專業群課程建設
專業群建設的關鍵載體是課程建設,課程是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5]。根據汽車生產、服務企業典型工作任務和人才能力崗位需求,形成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核心能力分析報告,據此對課程結構進行分析。根據職業核心能力需求確定課程標準,設計課程目標和課程單元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養目標,形成課程設計表,最終形成符合生產實際的課程標準。
為滿足現在職業教育形勢需要和學生學習現狀需求,吸收國際先進經驗,適應一體化教學需要,體現生產與綜合素養高度融合的教學理念,積極爭取與知名企業配套開發汽車類專業群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新型教材,如開發富媒體數字教材、工作頁式教材、活頁式教材等;結合教學實際需求,采用虛擬仿真教學平臺來滿足汽車工作原理和復雜工藝過程的演示操作等,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和實操技能,最終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職業技能。
專業核心模塊課程是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各專業核心課程,在教學設計上盡量采用模塊理實一體化設計。對于課程中的重難點知識、技能,教師通過設計教學微課或實操演示視頻等,將抽象的知識技能轉化為形象演示,讓知識技能易懂易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參照標準化操作流程規范,拍攝實操技能視頻并生成二維碼,學生可通過掃描二維碼觀看視頻,視頻能夠流暢、清晰呈現操作細節及特寫操作要點等。
同時,教學方法手段上盡量采用“知識學習+ 實操訓練+ 虛擬訓練”的“理- 實- 虛”一體化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創造虛實結合、能重復經歷的認知情境和實驗實訓機會。這樣可以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如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掌握技能。
4 結束語
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緊跟汽車產業“新五化”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以專業群為突破口,構建涵蓋汽車產業鏈全過程“研產銷服”四個環節的專業群。通過專業群對應汽車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全過程“研產銷服”四環節的崗位(群)工作進行分解,在明確崗位核心能力的前提下,建立了“公共通識平臺+ 專業共享平臺+ 專業核心模塊”的“2 平臺1 模塊”專業群課程體系,即“三環四群”專業群課程體系教學平臺。
【參考文獻】
[1] 張霞珍, 龍志軍.“雙高計劃”背景下基于產業鏈需求高職汽車特色專業群建設研究與實踐-- 以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0(16):242-243.
[2] 潘宗友, 張亞寧, 張維軍. 中國特色高水平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群構建研究[J].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學報,2024(1):75-78.
[3] 潘宗友. 汽車工程技術職業本科專業設置探索[J]. 汽車實用技術,2021,46(20):187-190.
[4] 闕海寶, 馬常松, 謝殊曼. 聚力專業群建設 引領高質量發展[N]. 光明日報,2022-11-08(016)
[5] 謝琪, 謝志遠. 人才鏈匹配產業鏈視域下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要旨、機制與路徑[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08):47-53.
作者簡介:
張亞寧,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車輛安全性和電子控制系統、職業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