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潔
摘要:目的 探討牙周病(PD)患者應用牙周基礎治療+正畸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我衛生院收治的60例PD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取牙周基礎治療,觀察組采取牙周基礎治療+正畸治療,比較兩組牙周指標、牙齒美觀度和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PLI、SBI和BOP顯著低于對照組,AL、PD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前牙覆蓋、前牙覆合、牙齒整齊、UI-LI、H角和鼻唇角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咀嚼效能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PD患者應用牙周基礎治療聯合正畸治療可有效改善牙周情況,增加牙齒美觀度,改善咀嚼功能,提升治療效果。
關鍵詞:正畸治療;美觀度;牙周基礎治療;牙周指標;牙周病;治療效果
牙周病(PD)以牙周支持組織為發病的重要位置。一般情況下,此病包含牙周炎、牙齦炎等多種類型,且存在較高的復發率,具有病情嚴重、病程較長等特點。如果PD患者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病情惡化風險會大大增加,從而嚴重影響口腔正常功能,甚至可能發生多種不良情況,如牙齒脫落、牙齒松動、牙列畸形等,影響面部美觀[1]。目前,臨床治療PD常常采取單一的牙周基礎治療,但并不能保證牙齒美觀度,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常常會出現錯頜畸形、牙列不齊等情況[2]。同時,由于此類患者口腔內部環境較為復雜,伴隨的感染性物質較多,牙根菌群環境容易失衡,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患者的語言能力、咀嚼能力[3~4]。本研究簡要探討PD患者應用牙周基礎治療聯合正畸治療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我衛生院收治的60例PD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9~53歲,平均(42.29±2.38)歲;病程2~9個月,平均(4.64±0.23)個月;基礎疾病:高血壓11例,糖尿病10例,高血脂9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7~52歲,平均(41.23±2.49)歲;病程2~10個月,平均(4.86±0.20)個月;基礎疾病:高血壓10例,糖尿病10例,高血脂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通過臨床綜合檢查、X線片檢查確診為PD;符合正畸治療、牙周基礎治療的標準;一般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口腔習慣不佳;凝血功能異常;重消化性疾病;溝通障礙;肝腎功能異常;妊娠期;心腦系統性病變;哺乳期;長期應用導致牙周增生類藥物;認知障礙。
1.2 方法
在治療前,檢查全部患者口腔情況、牙周情況,囑患者在餐前、餐后科學刷牙、漱口,確保每天刷牙2次;對患者實施口腔衛生健康教育,讓其徹底清潔干凈口腔,并實施治療。
1.2.1 對照組采取牙周基礎治療
對于伴隨炎性病變灶的患者,應通過牙周清潔工具清理口腔環境,如牙刷、牙線等,將附著的炎性病灶、牙菌斑等去除干凈。對于伴隨化膿性病灶的患者,應該先使用雙氧水沖洗病灶區域;完全將膿液沖洗干凈后,在牙周袋內置入抑菌藥,如螺旋霉素、碘合劑等;碘酚液灼燒封口牙周袋淺層位置。對于牙體穿孔、牙齦壞死等患者,應進行無痛手術,將病牙拔除,后刮治、清潔牙周,徹底將牙周組織中牙菌斑清除,減少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同時,對患者使用甲硝唑口服治療,0.2 g/片,2~3片/次,3次/d。
1.2.2 觀察組采取牙周基礎治療聯合正畸治療
牙周基礎治療同對照組。正畸治療:根據患者的頭顱側位片及牙齒的全景圖片制定科學的治療計劃,同時通過方絲弓橋正技術進行治療。將托槽粘貼在患者的牙齒上,確保其支抗作用良好。治療期間,通過鈦-鎳圓絲重新排列牙齒,并對口腔中的咬合關系進行調整,始終堅持“輕力”原則,每次復診間隔加長。細致觀察患者牙周支持組織、牙槽骨剩余量情況,根據上述情況調整正畸力量,避免牙周組織受到二次嚴重損傷,防止出現喪失附著功能、牙槽骨吸收情況加強。一般狀態下,正畸治療應堅持不低于半年,但是需小于10個月。治療過程中,應每3個月對口腔情況進行檢查,重點了解重建牙槽骨情況,了解病情發展情況。牙周需要間隔3個月進行1次徹底清潔,維持口腔環境。正畸治療完成后,將此處的牙齒用舌側固定器固定,告訴患者定時檢查,避免復發。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牙周情況:包括菌斑指數(PLI)、牙齒平均附著喪失(AL)、牙周探針深度(PD)、牙齦出血指數(SBI)、探診出血率(BOP)。(2)比較兩組美觀度:包括前牙覆蓋、前牙覆合、牙齒整齊、UI-LI、H角和鼻唇角。(3)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包括顯效(全部癥狀均消失,咬合功能、牙齒間隙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改善,牙齒間縫隙、咬合功能顯著改善)和無效(癥狀沒有改善,且咬合功能、牙齒間隙沒有改變甚至加重)。總有效=顯效+有效。(4)咀嚼效能:通過稱量法對患者咀嚼效率進行評估。指導患者正常咀嚼烤熟去皮的花生米5 g,經過30 s咀嚼后吐出花生米殘渣,對花生米殘渣進行稱量,然后利用200目篩網進行篩除(共篩30 s),最后稱量篩網上殘留的花生米殘渣重量。咀嚼效率=(花生米殘渣總重量-篩網上殘留花生米殘渣重量)/總重量*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比較兩組牙周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PLI、SBI和BOP顯著低于對照組,AL、PD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2.2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3.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比較兩組美觀度
治療后,觀察組前牙覆蓋、前牙覆合、牙齒整齊、UI-LI、H角和鼻唇角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4 比較兩組咀嚼效能
治療后,觀察組咀嚼效能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在臨床中,PD為口腔科常見疾病。有關研究指出[5],在成年人中,不低于90%的成年人伴隨一定程度的牙周疾病。如果病情持續惡化,會損傷患者的牙周膜、牙槽骨、牙齦等,導致牙齒附近正常組織的生理功能降低,影響咬合功能,情況嚴重時還會對咀嚼能力、語言能力產生負面影響[6]。同時,PD屬于口腔內常見的一種炎癥性疾病,患者口腔中會有較多的炎性介質被釋放出來,使牙槽骨中的破骨細胞不斷增加,導致牙齒位置移動、誘發骨被吸收問題,從而喪失咬合力,發生錯頜、畸形等問題,骨吸收能力也會減弱。錯頜畸形會導致牙齒錯位、擁擠,發生軟垢堆積、食物嵌塞,徹底清理干凈菌斑的難度較大,并會提升錯頜創傷風險,加重病情[7]。
臨床對于PD常以牙周基礎治療為主,不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齒咀嚼功能,抑制牙周組織中的炎癥,促進牙周纖維功能的恢復,提升牙周膜感覺閾值,還會增加牙周組織耐受性,促進咀嚼功能的恢復[8~9]。然而,如果沒有在治療前全面了解患者牙周指標,則會存在較高的牙齒松動發生率。此外,大眾對于牙齒的美觀度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利用相關技術矯正牙齒畸形的意愿較高[10]。因此,臨床對PD治療的關鍵是在治療患者牙周情況的同時,進行牙齒排齊及咬合的矯治。
正畸治療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治療PD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情況,增加后牙的咬合力,在保證口腔健康的過程中顯著提高面部美觀度,并且可以有效改善前牙覆蓋、牙周袋深度等指標[11~12]。研究表明,以牙周基礎治療為基礎,輔以正畸聯合治療PD,可以實現美觀的目的,促使牙槽骨增加密度,排齊牙列,關閉牙間隙,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PLI、SBI和BOP顯著低于對照組,AL、PD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前牙覆蓋、前牙覆合、牙齒整齊、UI-LI、H角和鼻唇角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咀嚼效能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PD患者應用牙周基礎治療聯合正畸治療的效果較為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在口腔正畸治療中,醫護人員需要嚴密監測患者體征,隨時了解恢復情況,保證患者得到針對性、有效性的治療。正畸治療的目的是盡快將散開的患牙利用正畸的壓入、內收作用恢復至正常位置,從而有效改善咬合關系,持續對牙周組織產生穩定的作用,進而實現牙齒松動度明顯緩解的目的[15~16]。通常情況下,正畸過程中需要應用輕微的力度,通過間斷力對附著組織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治療期間,醫護人員應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確、健康的清潔口腔的習慣。如果在基礎治療后及日后的正畸治療期間,患者未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則可能發生牙齒齲洞或者菌斑,引發PD,最終導致正畸治療失敗。因此,在正畸過程中建議患者不間斷地維護牙周,防止出現病情反復,從而達到理想的臨床療效[17~18]。
綜上所述,PD患者采取牙周基礎治療聯合正畸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小玉,虞寶中,田麗.氯已定漱口液配合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清IL-2 IL-6 TNF-α水平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9,25(4):575-579.
[2]毛新霞,林曉煒,魏軒,等.口腔正畸輔助治療對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咀嚼功能及矯正指標的影響[J].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21,21(12):10-11.
[3]李巖峰.牙周病基礎治療、正畸聯合修復的綜合治療對牙周病患者切牙區牙齦乳頭的美學重建效果[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6):64,68.
[4]吳園園,孫玉剛,姜麗,等.分析對因牙周病導致的前牙移位患者實施治療時采用口腔正畸的有效性[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34):36-37.
[5]姑麗米日·依馬木,王巧云.關于牙周基礎治療對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療效果及美觀、 咀嚼功能的分析[J].新疆醫學,2019,49(3):283-285.
[6]龔春艷.正畸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對牙周病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美觀和咀嚼功能的影響咀嚼功能的影響[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21,8(7):1-3.
[7]王學升,陳倩.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采用口腔正畸治療的臨床價值——評《當代口腔診療基礎與臨床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1,27(14):20.
[8]許硯耕,王翠,胡文杰,等.牙周-正畸-種植綜合治療改善重度牙周炎伴錯(牙合)畸形的臨床效果(附1例8年隨訪報告)[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21,14(4):405-412.
[9]牛兵,李坤陽,劉愛群,等.牙周組織再生術聯合固定正畸治療中重度牙周病伴錯頜畸形患者的短、中期隨訪研究[J].中國醫療美容,2019,9(6):100-103.
[10]閆嘉晴,朱瑩,胡敏.1型糖尿病并發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礎治療效果1例報告及文獻復習[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22,48(6):1586-1592.
[11]張偉偉,王芳,劉明星.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改善的牙齒咀嚼功能的影響[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23,45(6):1067-1069.
[12]陳少如.正畸聯合牙周基礎對牙周病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牙齒美觀、咀嚼功能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2,9(12):2261-2263.
[13]徐鈺.口腔正畸聯合牙周夾板與單純牙周夾板治療對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牙齒功能及美學效果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22,31(11):150-153.
[14]黃雪梅,徐星,張群娣.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及對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影響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4):80-81.
[15]鐘翠翠,張義喜,冀曉,等.單純性牙周治療和牙周正畸聯合治療牙周病的臨床效果及并發癥對比[J].中國醫藥指南,2023,21(25):65-68.
[16]洪菲菲,朱建宇,陳宏柏,等.超聲潔治結合鹽酸二甲胺四環素對正畸治療后牙周炎的治療效果[J].黑龍江醫藥科學,2021,44(6):78-79.
[17]焦嵐,林愉快,李譯華,等.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對患者炎性因子與牙周指標的影響[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版),2022,6(3):4-6.
[18]李琳琳,王艷輝,惠光艷.正畸聯合牙周基礎對牙周病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美觀和咀嚼功能影響[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22,38(4):24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