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深刻把握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發展態勢,對優化產業結構、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總結廣西浦北縣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發展思路、建設成效和經驗做法,立足自身特色農業資源和生態優勢,圍繞浦北黑豬、特色水果等主導產業,堅持農業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采取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和優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等多項舉措,統籌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關鍵詞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實踐;思考;廣西浦北縣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5.043
自2009年原農業部下發《關于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意見》(農計發﹝2009﹞33號)以來,各地廣泛展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1],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因地制宜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為示范區的高速發展保駕護航[2-3]。從2010年起,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會提及示范區建設,2021年更是強調要把示范區建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抓手[4-7],以縣(區)為單位開展創建,打造農業現代化梯次推進格局。以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帶動優勢產業發展,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農民全面增收[8-11]。
浦北縣位于廣西南部的北部灣腹地,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日光充足,氣候溫暖,降雨充沛,年均氣溫21.59 ℃,年均降雨量1 763 mm。全縣面積2 526 km2,轄區內包含15個鎮2個街道274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約95.61萬,其中鄉村人口75.89萬,是廣西33個農產品主產區之一。自開展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以來,全縣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業農村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強化領導,周密部署,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大力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積極推進農業示范區建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不斷壯大,農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總量穩步提升,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成效逐步顯現。
1"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發展思路
1.1" 發展定位
浦北縣立足“世界長壽之鄉”“中國長壽之鄉”“全國富硒農業示范基地”等豐富的特色農業資源和生態優勢,以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目標,以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和優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主攻重點,圍繞農業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任務措施,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推進農村產業融合與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將示范區打造成為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引領區、產城融合發展先行區。
1.2" 建設模式
圍繞浦北黑豬、特色水果、富硒大米和有機茶葉等主導產業,以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產加一體、糧飼兼顧為導向,堅持綠色引領、設施提升、科技驅動、數字賦能,走生態循環、綠色高效的路子。實施生態循環農業提升行動,集成推廣規?;B殖場沼氣池、沼氣發電和有機肥水噴灌管道等設施裝備應用,發展“豬—沼—電—果”“糧飼—豬—沼—肥”等綠色生態循環種養模式,實現農業廢棄物高效綜合利用,“三品一標”農產品比例高,探索出華南丘陵山地地區“低成本、可復制、全覆蓋、可持續”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2"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成效
2.1" 農業農村經濟穩定增長
2022年,浦北縣生產總值299.7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8.48億元,同比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88.21億元,同比增長11.2%;第三產業增加值133.01億元,同比增長7.3%。一二三產業比重為:26.2∶29.4∶44.4。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0.25億元,同比增長6.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732元,同比增長6.4%。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農業農村經濟的基礎地位不可動搖。
2.2" 農業生產能力不斷增強
2022年,浦北縣糧食總產量22.75萬t,同比增長0.97%;蔬菜產量35.33萬t,同比增長11.11%;水果產量118.01萬t,同比增長11.08%;年出欄肉豬49.08萬頭,同比增長11.37%,存欄肉豬31.1萬頭,同比增長0.92%;出欄家禽2 262.88萬羽,同比下降8.57%;肉類總產量7.06萬t,同比增長3.05%;水產品產量3.51萬t,同比增長3.1%;原料蔗總面積3 001.5 hm2,預計原料蔗總產量23.4萬t;茶園面積907.12 hm2,茶葉總產量0.25萬t;全縣中蜂年末存欄10.62萬群(箱),全年生產蜂蜜2 316 t。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主要農產品供需狀況進一步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2.3" 農業裝備水平不斷改善
在強有力的農業政策支持下,浦北縣大力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建成了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1.96萬hm2、防滲排灌渠道1 800多km、各類蓄水工程2 092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1.27萬hm2,其中節水灌溉面積占7.11%以上;農機擁有量達2.63萬臺(套),農機總動力達51.7萬kW,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67.35%,農田水利、田間道路、農業用電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不斷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機制初步完善;測土配方施肥系統、農作物病蟲自動監測系統、土壤環境自動監測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農村承包土地確權數據庫、益農信息社等農業數字化技術得到推廣應用。
2.4"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不斷完善
浦北縣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協調發展。各社會化服務主體提供農業生產、信貸融資、信息咨詢、產品銷售等服務,與農民經營緊密結合。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質量高,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水平進一步提高?,F有規模農業企業48家,其中國家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自治區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產業化聯合體1家。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 024家、家庭農場151家、村級股份經濟聯合社264家;獲國家、自治區、市認定的示范社、家庭農場39家。新型經營主體共帶動7萬多農戶開展生產經營,參加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登記的村集體成員共19萬多戶,農戶以土地、股金等參與經營,農戶與現代農業高效銜接。
2.5" 農業生態建設成效好
浦北縣是“世界長壽之鄉”“中國長壽之鄉”,始終堅持綠色發展,推動實現綠色化轉型、生態化發展。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3.82%,創建了8個國家級和自治區級森林村莊、13個自治區生態村、9個廣西綠色村屯等。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農業現代化建設全過程,農業生產清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較高,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技術廣泛應用。完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化肥農藥減施增效、耕地土壤改良與培肥、秸稈綜合利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等農業農村生態治理項目階段性建設任務,堅持自然景色、農業生產景觀、綠化美化布景和宜居鄉村風貌相融合,建立健全河長制、林長制,基本實現綠色化轉型、生態化發展。
3"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的主要經驗做法
3.1" 突出“農”字當頭,夯實產業基礎
浦北縣是廣西農產品主產區,推動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既是發展所需、民心所向,更是責無旁貸、大有可為。浦北縣狠抓產業基礎,生豬飼養、特色水果規模不斷壯大,“三品一標”認證工作走在廣西前列,獲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6個。持續完善農業設施裝備,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步提升,與科研院校開展廣泛技術合作。健全農業產業鏈,已建成規?;?、標準化種植基地300個、養殖基地519個,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點)322個,自治區級和縣級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各1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比達1.81∶1,實施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規模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村級股份經濟聯合社等經營主體蓬勃發展。
3.2" 突出“綠”字優先,深挖發展優勢
生態是浦北縣最大的優勢、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品牌,全縣始終堅持綠色發展,推動實現綠色化轉型、生態化發展。全縣創建了一批國家級和自治區級森林村莊、生態村屯、綠色村屯。依托全縣高達87%的富硒沃土孕育了豐饒物產,處處是田園、果園,認證綠色食品產品8個、有機農產品5個、富硒農產品19個,成功創建全國富硒農業示范基地,形成“綠色+富硒+長壽”特色品牌。同時,加強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技術廣泛應用,各類農業設施裝備配套及綜合利用率不斷提高。
3.3" 突出“特”字發力,打造樣板示范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浦北縣始終堅持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路徑,打造了一批獨具浦北特色的樣板示范。在農業高質高效方面,依托農產品資源優勢,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自治區田園綜合體、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廣西農產品加工集聚區等示范樣板建設,寫好產業融合文章。在鄉村宜居宜業方面,把鄉村風貌提升與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既建設了美麗鄉村,又與現代農業互融共促,成為北部灣片區休閑度假、農業觀光重要目的地。在農民富裕富足方面,以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推動農民共同富裕為重點,推動資源力量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強利益聯結、惠農富農,村村集體收入達5萬元以上。先后入選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縣、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工作先進縣,自治區扶貧成效考核連續4年獲“綜合評價好”等次。
3.4" 突出“實”字托底,構筑有力保障
長期以來,浦北縣承擔和創建的一系列國家級、自治區級試點示范工作都取得顯著成效,創出一批代表廣西、代表欽州的鮮活經驗,最核心的感受就是要實干。一方面,搶抓用好重大機遇疊加,推動建設工作。示范區建設與廣西首個跨縣域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浦北片區)相重合,全面融入北部灣經濟區和直接連通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廣闊。另一方面,堅持將規劃引領納入鄉村振興工作考核重點,統籌整合資金項目,在農業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上持續下功夫,通過用地保障、資金配套、招商引資、產業扶持、項目支撐、人才服務等,為示范區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4" 問題與措施
4.1" 問題
1)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制約問題比較突出,農戶和財政投入能力十分有限,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投融資機制尚未建立和形成,工商、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建設的積極性不高,使得現代農業建設投入不足。2)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種養大戶等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數量少、規模小,帶動能力弱,農業組織化程度比較低。3)土地規?;洜I程度低,導致農業生產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不高。
4.2" 措施
浦北縣應緊緊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落實上級關于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工作指導意見,做好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工作。1)堅持高標準。把示范區建設工作列入“書記工程”“一把手工程”,從規劃到推進,從培育產業到完善基礎設施,從政府引導到市場化運作等方面,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落地。2)堅持揚優勢。持續推進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抓實農業“接二連三”,穩步邁向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3)堅持強龍頭。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力,引進或培育有實力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和三產服務企業,有力推動產業開發、綜合體運營。4)堅持補短板。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集約利用的原則,加強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區域內“田園+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整合資金完善供電、通信、污水垃圾處理、游客集散、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條件,凸顯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特色。5)堅持抓創新。統籌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廣西欽州城鄉融合示范區浦北片區建設,創新利益聯結及分配機制,確保農民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6)堅持育品牌。按照加快發展、轉型升級、全面提質的思路,打造一批有吸引力、有競爭力、有影響力的品牌,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全力以赴做好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工作。
參考文獻:
[1] 農業部.農業部關于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意見[EB/OL]. (2009-11-20)[2023-08-20]. http://www.moa.gov.cn/nybgb/2009/dsyq/201806/t20180608_6151456.htm.
[2] 陸曉清, 莫良玉, 莫豪葵, 等. 淺談廣西“五彩田園” 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 [J]. 南方園藝, 2017, 28(2): 11-13.
[3] 王衛平. 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現狀及未來發展探究 [J]. 南方農業, 2020, 14(24): 118-119.
[4] 何亞萍, 蔣和平. 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現狀及“十三五” 發展建議 [J]. 世界農業, 2017(5): 187-193, 216.
[5] 屈婷婷, 黃智, 覃澤林, 等. 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現狀分析 [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9, 30(4): 186-189.
[6] 黃祖輝, 林堅,張冬平. 農業現代化: 理論、進程與途徑 [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
[7] 邱巧玲. 桂林市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現代農業科技, 2020(5): 240-241.
[8] 陸曉清. 玉林市“五彩田園” 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 [D]. 南寧: 廣西大學, 2017.
[9] 耿傳婕. 廣西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發展狀況與問題研究——以六堡茶產業示范區為例 [D]. 南寧: 廣西大學, 2017.
[10] 蔣和平, 王爽. 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主要發展模式與對策建議 [J]. 廣東農業科學, 2015, 42(2): 163-169.
[11] 雷歲江, 曹俐. 現代農業示范區實踐及發展策略——以江蘇連云港市為例 [J]. 安徽農業科學, 2010, 38(30): 17246-17249, 17296.
(責任編輯: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3-09-21
作者簡介:張華(1975—),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E-mail:542587636@qq.com。
*為通信作者,E-mail:5822983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