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婷
摘要:文章通過文獻查閱、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等研究方法,探討大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親子關系與情感溝通問題,并通過整理、分析家長和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揭示在現實中許多家庭在親子關系建設和情感溝通方面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對大學生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家庭教育;親子關系;情感溝通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查閱
為了深入了解與大學生家庭教育、親子關系、情感溝通相關的理論背景和研究動態,為后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和參考依據,本文首先回顧了近年來相關的學術著作和研究報告。劉元昊和楊麗探討了大學生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失位和錯位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任萍等人的調查報告則詳細闡述了中國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曾小蘭對高職大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應對策略。這些文獻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思考方向,為后續的數據分析和結論提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問卷調查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分為家長問卷和學生問卷,主要從家庭教育基本情況調查、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家庭教育需求調查三個維度來開展線上和線下同步調查。
(三)實地走訪
為了更加直觀地了解大學生的家庭教育環境和背景,筆者選取了黑龍江省內的5所學校進行實地走訪。通過深入這些學校,筆者與大學生及其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獲得了關于親子關系、情感溝通和家庭教育實踐的第一手信息。這些學校具有不同的學科背景、地域特點和教育理念,能夠從多角度、多層面深入了解家庭教育的實際情況。
二、數據整理與分析
(一)數據整理
筆者在完成對100個大學生家庭的問卷調查后,進行了數據整理工作。所有問卷被仔細校驗,以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然后將收集的數據錄入電子表格,如表1和表2所示,方便后續的統計分析。
(二)主要發現
根據表1和表2的數據,可以對大學生家庭教育中的親子關系與情感溝通進行一系列的深入分析。首先,從家長的角度來看,75%的家長認為他們與子女之間的關系較為親近或一般,這顯示了當前的家庭教育環境在親子關系建設上有一定的積極效果。同時,絕大多數家長擁有較高的教育背景,這可能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知識和技巧,懂得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然而,從大學生的角度來看,盡管75%大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會選擇向父母尋求幫助,但他們與父母之間的情感溝通并不頻繁。這可能意味著盡管表面上親子關系較為和諧,但在情感溝通深度上仍存在障礙。
絕大部分家長和大學生均表示,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是通過指導建議和以身作則,嚴格約束的方式相對較少。這可能與當前教育理念的轉變有關,家長更加重視與孩子之間的平等溝通,而不是單純的命令和約束。
三、大學生家庭教育中親子關系與情感溝通存在的問題
(一)主要問題概述
雖然大部分家長和大學生認為他們之間的關系相對和諧,但情感溝通并不頻繁。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結構和功能在逐漸發生變化,家長往往在外忙于工作,與孩子的互動時間減少,使得深入的情感交流變得更加困難;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背景、價值觀和成長環境的差異,當代大學生與父母在某些方面存在觀念上的鴻溝,使得親子之間的情感溝通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盡管絕大部分家長都擁有較高的教育背景,但與子女的情感溝通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很多家長在與子女溝通時采用教授和指導的方式,忽略了傾聽和理解的重要性。這種溝通方式可能會導致大學生感到被忽視或被誤解,對情感溝通產生抵觸。
此外,雖然大部分家長和大學生傾向于選擇指導建議和以身作則的方式,但仍有部分家長采用嚴格約束的方式。這種方式可能會導致大學生感到被束縛,對家庭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影響親子關系。
(二)制約因素
首先,隨著科技和社交媒體的普及,現代大學生更傾向于線上溝通,這會導致他們與家長之間的面對面交流減少。其次,快節奏的生活和沉重的工作壓力可能會減少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間和精力。再次,由于價值觀的差異,家長和大學生在一些問題上可能存在認知差距,導致雙方在溝通時出現誤解或沖突。最后,家庭文化、傳統觀念、家庭教育背景都可能成為影響親子溝通的重要因素。這些制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當前黑龍江省大學生家庭教育中的親子關系和情感溝通模式。
(三)對大學生發展的影響
首先,一個穩固、支持和理解的家庭背景,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個情感的避風港,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大學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不足的情感溝通或緊張的親子關系可能導致大學生產生不安全感,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其次,當大學生與家長之間存在溝通障礙或誤解時,可能限制他們對外界和自我認知的理解,進而影響他們的社交技能和決策能力。此外,一個積極的家庭教育環境,特別是與家長的開放溝通,能夠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總之,親子關系和情感溝通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心理、情感和社會能力的發展,對他們整體的發展和未來的人生規劃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大學生家庭教育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親子關系建設
親子關系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關鍵因素。家長需要定期與孩子溝通在大學的生活體驗、學習壓力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感受。家長還可以舉行定期的家庭聚會或親子活動,如共同計劃假期旅行、參與社區服務活動等,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連接和理解。此外,家長要為孩子提供情感管理、時間管理和決策能力培訓,幫助他們在遇到挑戰后尋找解決方向。
(二)掌握情感溝通技巧
情感溝通技巧在家庭教育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與尋求獨立的大學生進行溝通時。首先,家長應了解和掌握“傾聽的藝術”,在孩子分享時,家長不應被動聽取,而是要積極參與,通過反饋、提問和確認,展現自己的關心與理解。其次,家長應引導大學生采用“我”語句表達情感,而不是指責或批評,這有助于創建一個非攻擊性的溝通環境,減少誤解和沖突。此外,相關部門應定期開展家庭溝通工作坊或情感智慧課程,為家長和大學生提供工具與策略,幫助他們識別和表達情感,處理沖突,并建立更深的情感連接。同時,教師應鼓勵家庭成員一同參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擬活動,演練溝通技巧,以增強家長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家長教育與培訓
隨著大學生思維方式的日益成熟,家長的教育方法和溝通策略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為此,家長教育與培訓變得至關重要。首先,相關部門應開設專門的家長教育研討會或工作坊,專注于當前大學生面臨的主要挑戰、需求和壓力。通過這些研討會,家長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變化,以及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其次,相關部門應提供情感智慧和溝通技巧的培訓,教授家長如何識別和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及如何在發生沖突時進行有建設性的對話。此外,為了進一步加強家長的教育能力,相關部門可以引入家庭教育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調整與孩子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劉元昊,楊麗.大學生家庭教育失位錯位問題的研析與對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2).
[2]任萍,陳嘉慧,梁意婷,等.中國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狀況調查報告[J].中華家教,2023(3).
[3]曾小蘭.高職大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20).
[4]焦彩娟.淺談家庭教育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教育現代化,2019(76).
[5]呂秋紅.家庭教育指導中改善親子關系的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3(8).
[6]蔡敏.家庭教育中如何提升社會與情感能力教育[N].中國婦女報,2023-01-16.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重點課題“黑龍江省大學生家庭教育提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GJB1423188。
(作者單位:黑龍江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