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榮
摘? 要:實施美育,不僅是藝術學科的責任。通過各門課程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是實施學校美育的基本途徑。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同樣肩負著滲透美育的任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欣賞數學美,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涵養學生對知識真摯的情感,從而掌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讓學生感知美、體驗美和理解美,使學生做到智育、美育共同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美育;數學美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有完美的符號語言、特有的抽象藝術、嚴密的邏輯體系。人們對數學美早就有所認識。小學數學中的美和生活中的美一樣隨處可見,它存在著簡潔、統一、和諧、豐富、深刻的外在美和內在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圖案、圖形、數學符號等都是美的載體,如能不失時機地滲透美育,引導學生發現美、領略美、追求美、創造美,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數學中蘊含的美,培養學生發現美的意識,感悟數學的審美價值,還能使學生在數學審美活動中陶冶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數學情感,從而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在數學美的氛圍中全面發展。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的價值
美育是指通過培養和發展學生對美的感知、欣賞、創造和評價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整體素質的教育活動。美育不僅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具有重要的價值,美育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意識,發展思維能力。通過滲透美育,可以讓學生在欣賞數學美的同時,感受數學學科的理性精神和價值追求,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和品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美,源于其內在的邏輯嚴密性、表達的精練性、結構的對稱性、原理的統一性和解法的奇異性。這種美,不僅賦予了數學獨特的魅力,更是推動數學研究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引導學生跳出既定的思維模式,深入體驗數學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創造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展示數學中的美,將個人探索、發現與學生分享,幫助學生提高對數學美的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通過這樣的美育滲透,教師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啟迪學生的數學智慧,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 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小學階段的學生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在此階段對學生滲透美育是符合其身心發展規律和成長需求的。教師除了教授基礎的數學知識,還可以通過展現數學的美感來培育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此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塑造健康的審美觀念,還能為學生探索真理、追求美好事物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并能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積極運用所學的審美觀念和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 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這就決定了在教學中要以大量生動可感的形象發展學生的思維,進而達到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數學是一門包含了大量理論、公式的學科,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而小學生由于心智發育尚不成熟,抽象思維模式在數學學習中顯得較為吃力,因此數學學科給大多數學生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的。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數學理論、公式等用更符合小學生直觀思維模式的方式表達出來,化抽象為具象,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美,同時發展思維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蘊含的數學美
1. 簡潔美
數學美的顯著體現是其簡潔性。這種簡潔性并非指數學內容淺顯易懂,而是指數學表達形式的精練、數學證明方法的嚴謹和數學理論體系結構的清晰。無論是普遍適用的數學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則,還是數學邏輯系統的構建,乃至幾何空間本質屬性的揭示,均以其特有的精確語言、嚴密邏輯和抽象符號展示著數學簡潔的魅力。
2. 對稱美
對稱美是指數學內容與結構系統所展現的一種均衡、對稱的美。這種美不僅局限于幾何圖形的對稱關系,還延伸到了各種數學概念、定理及公式之間的對稱思想。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借助對稱性可以有效簡化問題。在數學領域,與對稱相關的內容不勝枚舉,這些都能給學生以深刻的審美體驗。
3. 和諧美
和諧美也是數學美的主要特征之一。簡單來說,數學中的和諧美主要表現為有序、統一、無矛盾、對稱及對偶等。美學概念中的平衡美和整體美都是數學和諧美的具體表現形式,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和諧一致其實就是數學和諧美的內涵。
4. 奇異美
在數學領域中,會出現一些新興元素包括出乎意料的數學結果、創新公式、獨特思想、嶄新理論和先進方法等。正是這些元素的存在,增添了數學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數學中許多出人意料的奇妙契合,更加激發了人們對數學的熱愛與向往。同時,數學結論的奇異之處常常令人嘆為觀止,而獨特的方法則為學生帶來了創造的喜悅和成功的滿足。
事實上,數學美是多種多樣的。從外在形式角度來看,數學展現了體系的完美、概念的精練和公式的優雅;從思維方式角度來看,數學體現了簡約的力量、無限的魅力、抽象的美感和類比的智慧;從美學角度來看,數學更是擁有對稱的和諧、邏輯的嚴密和奇異的創新之美。這些美的表現不僅提升了數學的價值,還激發了人們對數學的熱愛和追求。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的策略
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大多數教師只停留在對數學美的描述上,卻忽視了對美學對象的教育,導致現在很多學生都不清楚什么是數學美。因此,在課堂上展現數學美非常重要。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中美的內容、形式,培養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 揭示數學美
成功學習的心理體驗,源自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后產生的自我滿足與自信。這種心理體驗對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具有顯著作用,進而形成積極的學習循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師要致力于營造一種充滿美育的教學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可以運用規范的語言營造美的教學環境,力求語言精練、表達明確,避免冗余和空洞的言辭。通過精準的語言,將復雜問題簡化,將抽象概念具體化,深入淺出地展現數學的語言美。另外,教師可以合理設計教學結構,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層層遞進,嚴謹有序,實現“教—學—評”一致性,使學生得以在愉悅的氛圍中體驗教學過程中的和諧之美。與此同時,通過富有啟發性和結構性的板書設計,有助于學生深入掌握和全面理解知識要點,讓學生領略到板書布局的精致之美。綱要式和線索式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條理清晰,既有效突出了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又賦予了學生板書形式與簡潔的視覺享受。
從美學的觀點認識數學,要求教師先揭示數學美,而教學語言、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元素都能營造美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造學習數學的良好環境。
2. 感知數學美
教學之所以稱為一門藝術,是因為課堂教學給予教師充分創作的自由。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處處蘊含著美育因素,如對稱美、統一美、簡潔美、規律美等,但是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數學美不像藝術美那樣外顯和鮮明,不容易被感受和意識到。為此,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結合教學內容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
例如,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會接觸到許多圖形,如直線、曲線、三角形、四邊形、圓形等,這些看似普通的圖形其實也各有各的“性格”。橫線意味著平穩、開闊,豎線意味著剛直、挺拔,曲線給人以優美、柔和的感覺,三角形具有平穩、安定之美等,圓形具有完滿、流轉的美。當學生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對稱圖形進行觀察與分析時,能體驗到數學圖形的對稱美,感受到各種圖形的特點。同時,學生也能感受到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讓他們發現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地方都存在數學對稱問題,從而體會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產生學習圖形的興趣。運用所學的圖形設計圖案,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體會到圖形世界的神奇和美麗,還能在分析圖案和創造圖案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所學圖形特點的認識,使他們更加熱愛學習數學,更加樂于學習數學,在數學的海洋中遨游。
數學是自然美的客觀反映,是真與美的完美統一,構成了一種美的意境。因此,教師要不斷幫助學生發現數學中的美、感知數學中的美,從而激發他們的數學情感,感悟到數學中的元素也是存在美的,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學習并不枯燥。結構的完整、圖形的對稱、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簡潔,這些無不體現出數學中美的因素。另外,數學本身又蘊含著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學真理的功能。因此,成功的數學教學要能給學生以一種美的享受,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鑒賞數學美、感受數學美,促進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觀,進而提高數學素質,發展數學核心素養,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 理解數學美
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美的價值,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數學之美。通過學習活動,充分展示學生對數學美的發現與感受,在尋找數學規律、發現內在本質的過程中接受數學美的熏陶,從而深刻理解數學美。
例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以下算式,并提出問題:接著寫下去,你能寫出幾個算式?
60 ÷ 3 = 20,
63 ÷ 3 = 21,
66 ÷ 3 = 22,
69 ÷ 3 = 23,
……
看似枯燥的算式,卻蘊含了一定的規律。當學生發現規律后便能接著寫下去,而這種規律美牢牢地印刻在他們的腦海里,舉一反三,形成數學能力,深化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又如,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內在關聯與分析。學生會發現,梯形與其他圖形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轉化關系。具體來說,當梯形的上底逐漸縮短至0(且上底始終小于下底)時,梯形將演變為三角形,此時的三角形可視為上底為0的特殊梯形。另外,當梯形的上底與下底長度相等時,它將轉化為平行四邊形,此時的平行四邊形同樣可視為上下底相等的特殊梯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也可以看作特定情況下的梯形。通過將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都納入梯形的范疇,教師可以將這些圖形的面積公式統一到梯形面積公式之下,從而簡化了學生的理解過程,提高了學習效率,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把握這些知識的本質,并在此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內在統一之美。
四、結束語
數學作為美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在其中滲透美育至關重要。小學數學美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研究和創新。小學數學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教師要善于挖掘美的素材,借助行之有效和靈活多樣的教學藝術,使學生在美的感受中積極思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做到既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又加強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使小學數學教學真正發揮其美育價值。
參考文獻:
[1]景虹. 小學數學教學中美育滲透分析[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23):158-160.
[2]王希超. 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 科學之友,2024(1):106-107.
[3]徐象黨. 小學數學教學滲透美育的狀況與優化策略研究[J]. 試題與研究,2022(36):79-81.
[4]柳云萍.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美育的滲透[J].試題與研究,2023(22):66-68.
[5]張爽,徐福利. 小學數學教學中美育滲透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 智力,2023(8):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