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自主游戲是幼兒在與環境或者他人的互動中,利用自己的游戲經驗自然發生的游戲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能夠更好地表達和發展自我,教師可以對幼兒的生命狀態和發育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幼兒與社會環境的融合。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既符合幼兒的成長規律,又可以培養幼兒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主游戲在幼兒園教學中已經普遍應用,但要想讓幼兒真正在自主游戲中有所收獲而不是簡單地玩,教師應該在自主游戲的課程實踐中進行反思并不斷地改進課程,引導幼兒在思、行、辨中收獲快樂,學習知識。
關鍵詞:幼兒園;自主游戲;寓教于樂
幼兒園教育的主體是幼兒,教育重點目標之一是怎樣讓幼兒對幼兒園的學習生活充滿興趣。自主游戲是幼兒自主選擇、自主開展、自發交流基礎上的幼兒游戲。開展幼兒園自主游戲,打破了傳統的幼兒園教育方式,在教師的教學觀念里融入了游戲精神,讓幼兒在游戲中既收獲快樂、增長知識,又懂得了遵守規則。在自主游戲過程中,幼兒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思考和競爭意識,教師要仔細觀察幼兒的細微言行,適時引導他們進行思、行、辨,通過自主游戲的課程化開展,充分挖掘幼兒的各項潛能。
一、自主游戲概述
1. 自主游戲的含義
從本質上講,在幼兒園自主游戲中,幼兒通過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游戲的內容和方法。這種方式能夠讓幼兒更加自主,他們能夠自由地探索和創造,與同伴分享經驗和知識,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和信心。
2. 自主游戲的特征
(1)自發性。
自主游戲是幼兒基于自身的興趣和愛好,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獲得樂趣和成長的一種方式。幼兒不需要外界的干預和指導,能夠自主地選擇、參與和創造,展現出鮮明的自主參與的特征。因此,自主游戲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由自主選擇、自主參加和自由發揮等構成的自發行為。
(2)目的性。
從心理學層面分析,目的性存在于人類的一切行為中。簡單地說,一個正常人的任何行為出現都應該具備緣由,存在著目的。幼兒的目的很直接,通過自主游戲認知環境、探索世界,充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因此,在自主游戲的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征讓游戲行為和動作突出目的性,充分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識,通過開放的目的性游戲,有效培養幼兒探究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3)激勵性。
精神激勵是自主游戲具備的主要特征之一。這種精神激勵可以鼓舞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積攢正面情緒,并在這種興奮、自信的狀態中圍繞自主游戲的目標開展相關的游戲活動,樂此不疲。
(4)可改變性。
在自主游戲中,教師可以通過調整游戲材料或行為模式,滿足游戲設計的需要,這正是自主游戲的可改變性。自主游戲的完善手段之一就是通過改變游戲材料或行為模式增加游戲的趣味性。這樣的改變不僅可以增強游戲的吸引力,還可以為自主游戲課程化提供前提和基礎。
3. 自主游戲的實施原則
幼兒應享有充分的表達個性和創造性的自由。在自主游戲中,教師要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他們有機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表達。主動權要掌握在幼兒手里。因此,在自主游戲的設計和實施中,要突出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由地創造和發展,有效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
二、開展自主游戲的重要性
1. 寓教于樂的興趣激發
幼兒對游戲的玩法追求多樣化,他們的興趣在“玩什么”“與誰玩”“怎樣玩”“用哪些器具玩”的新奇追求中多變。因此,在自主游戲開始前,精心策劃和導入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它能夠激發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并提升他們的參與度。在設計課堂游戲時,教師應該密切關注幼兒對游戲的興趣點,引導幼兒探索和創造。同時,整合相關材料和資源也非常重要,能為自主游戲注入新的活力。在組織幼兒進行游戲時,教師要確保游戲器械的擺放和使用程序清晰明了,使幼兒能夠輕松地找到、拿到和放回。這樣,幼兒在使用游戲器械的過程中將更加方便,也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使他們更愿意投入游戲中。
2. 寓教于心的品質培養
自主游戲不僅能帶來樂趣,還具有挑戰性,這是其普遍特征。在自主開發的開放環境中,幼兒可以通過參與自主游戲,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從而逐漸形成自強、勇毅、合作、自信等優秀品質。例如,在使用自主游戲器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幼兒樹立安全、規范的意識,培養他們愛護器械、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以及根據需要存取、收放的習慣,進而形成愛護公共財物的品質。
3. 寓教于行的協調發展
在自主游戲活動中,幼兒能夠運用多種感官與伙伴、材料和環境進行互動,從而對事物產生了解和探究的興趣。通過自主游戲,幼兒可以增強身體素質,鍛煉體魄,培養探究思維和合作意識。此外,自主游戲還可以幫助幼兒開闊視野,積累經驗,從而增強社會情感,形成優秀品質。然而,自主游戲的開展并不僅僅是為了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其潛在價值在于通過體育鍛煉促進幼兒語言表達、社會交往、動手實踐和創新思維等能力的發展。這些能力的提高不僅有助于幼兒積累生活經驗,還有助于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加快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
三、開展自主游戲的實踐成果
1. 幼兒園自主游戲中的“思”
(1)教師思維的轉變。
自主游戲進課堂需要教師教學思維的轉變。也就是轉變傳統幼兒園教育中教師主體地位的思想,從以前的指揮幼兒做什么,變成現在的輔助幼兒完成一件喜歡做的事情。傳統教學僅僅是向幼兒傳輸知識,很少去關注幼兒對灌輸的知識是不是真正能夠理解和吸收。自主游戲進課堂轉變了教師的思維,幼兒在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推動、引導游戲化課程的進行,讓幼兒真正發揮自主權,在思考中行動,在思考中消化某些關聯的知識。教師在整個游戲過程中發揮提示、點撥的作用,讓幼兒自己去盡情地思考和推理,收獲“思”的快樂和成果。
(2)幼兒思維的自主化。
在幼兒園開展自主游戲,幼兒的思維有了自主發揮的空間,他們可以不像以往那樣依賴教師和家長,而是在處理事情上自己動腦想辦法。在游戲中,幼兒的自主性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活動區域和游戲類型,如喜歡畫畫的幼兒可以去美術區,喜歡運動的幼兒可以去體能訓練區。這樣的游戲化課程,可以根據幼兒的不同進行差異化培養,也就是說幼兒通過自己的思想在行動。第二,幼兒可以在自主游戲中自主選擇器械,他們運用自己的思維開展與器械相對應的游戲,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真正了解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可以在課程中加入某類游戲,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發展他們的創造思維。
2. 幼兒園自主游戲中的“行”
(1)立體的行為空間。
在傳統的幼兒園教學中,幼兒大多數時間坐在課堂里固定的座位上進行學習,這樣靜態的方式不利于課堂上開展自主游戲。因此,在自主游戲中,教師要注重營造一個立體的空間,滿足幼兒的游戲活動需要。首先,要合理調整室內游戲區。教師不應該像傳統布局那樣循規蹈矩地將桌椅放在教室中間,而是要根據當天具體的課程和游戲的需要進行布置,最好做藝術性的調整,讓桌椅擺放的格局呈現若即若離的關聯性含義,不僅方便游戲開展,還可以激發幼兒某些行為藝術的發揮。其次,做好戶外游戲區的規劃。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如果整天在教室里學習,不利于他們的身心成長。因此,戶外活動區對幼兒行為的發展至關重要。為了讓幼兒能夠自主開展游戲,戶外游戲區要突出器械設備的特征,如設置涂鴉墻以供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彩繪活動,設置體能設施以供幼兒自主活動,設置積木板塊以供幼兒自主創造等。
(2)豐富的活動資源。
為不斷豐富自主游戲內容,教師可以利用自然資源進行教學,讓自主游戲環境更加和諧、真實。大自然不僅有包羅萬象的知識,還能激發幼兒行動和探索的欲望。對于幼兒來說,自然界的花鳥魚蟲都可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產生接觸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嘗試著種一朵花,定期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并進行詳細記錄。這樣的動手操作行為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增長相關知識,增加對自然的親近感。在自主游戲中,教師可以設置變廢為寶的生活化游戲,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節約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塑料瓶、廢紙盒等作為游戲教具,鼓勵并幫助他們利用這些廢舊物品制作各種各樣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既能體會到自己動手的無限樂趣,還樹立了勤儉節約的意識。在自主游戲中,利用家長資源也是有效途徑。另外,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引導和行為影響與幼兒園教育同等重要。家長對孩子的培養可以與幼兒園教育形成互補。特別是在節假日期間,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去大自然和社會中接觸新鮮的事物,有效拓展自主游戲課程外的內容。家長可以定期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和科技館等,去參加各種類型的野外拓展活動,既加深親子協作關系,又可以培養孩子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幼兒園自主游戲中的“辨”
(1)強化自主審美體驗。
為了培養幼兒對色彩和美的思辨能力,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各種自主游戲的條件,激發他們的審美情趣及對事物的探究興趣。例如,在進行“拓印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玩具、蔬菜根莖等不同形色的素材進行紋樣的任意組合,形成唯美畫面,并觀察不同紋樣和色彩的特征。教師和幼兒一起搜集植物的葉子,并把葉子放置在布料上,用小石頭敲擊,利用葉綠素進行不同紋樣物品的設計。染坊游戲的幼兒可以利用規律染、自由染等手段進行畫面布局。最后,在“玩玩做做”中按照紋樣和花色進行蝴蝶結、花朵、書簽等的設計,并進行特征的總結。
(2)發揮創造力。
為了深化幼兒認知,培養其創造力,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開展自主游戲,以滿足他們的認知需求,促進創作能力的發揮,實現自我價值,提高對社會的認知能力。例如,在益智區“循環工廠”開展的“恐龍大世界”自主游戲中,幼兒在探索和實踐中掌握了很多有意義的方式,如舊毛線鉤織、加工組合廢舊紙箱、拼接制作紙板等。教師引導幼兒體驗制作不同姿態的恐龍,如飛翔中的翼龍、奔跑中的霸王龍、漫步中的劍龍等,同時引導幼兒結合實際生活,利用服裝制作組定制的恐龍服裝進行自由表演。
(3)提高合作交往能力。
為促進幼兒自主思維能力的提高,教師要引導幼兒養成自主溝通交流的習慣,勇于表達情感,共享體驗、分享喜悅、共同解析問題,通過合作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辨析能力。例如,在“繽紛花朵”自主游戲中,一名幼兒在制作玫瑰花的花瓣,一邊數著花瓣數量一邊制作,擔心自己的作品不美麗。另一名幼兒想幫助他剪花蕊,他欣然同意。通過兩名幼兒的通力合作,五朵玫瑰花很快就做好了,并得到工作坊其他幼兒的稱贊。隨著不斷發展的工作坊游戲,服裝制作組的幼兒到花朵制作組下發“訂單”,要求制作10朵碗底大小的玫瑰花,明天交貨。同時,花朵制作組也向紙漿制作組下發三個花瓶的“訂單”。在這樣的合作交流游戲中,幼兒的辨析能力和自主思維能力得以培養。
(4)實踐中辨識方法。
幼兒年齡小,在辨別事物時不能用語言很好地進行表達。因此,教師鼓勵幼兒利用感覺器官去接觸、探索、學習周圍的環境,讓幼兒在游戲中運用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的功能進行訓練,在游戲活動中提高辨別能力。因此,教師在游戲中應當鼓勵幼兒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繪畫是一個很好的記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幼兒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世界,從而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例如,當幼兒在建構區玩耍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索并展示各種用積木搭建的建筑物,如橋梁、消防站和其他建筑物的圖片,這樣能夠讓幼兒更好地觀察和理解,在辨識中找到最好的方式。
綜上所述,幼兒園將自主游戲納入課程,是幼兒自我觀點和思維逐步形成的有效手段,能促進幼兒形成“思、行、辨”的綜合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幼兒園教育模式在向縱深研究中,并且通過實踐不斷地改進,游戲化課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自主游戲進課堂的方式可以根據幼兒的行為特征進行不斷改進,讓幼兒在自主游戲參與中實現自主能力和協同能力的提高,確保幼兒在快樂、和諧、智慧的幼兒園環境中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寇海娟. 幼兒園區域自主游戲的有效開展[J].寧夏教育,2023(4):75-76.
[2]姚珠. 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的開展價值與實施路徑[J]. 科幻畫報,2023(6):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