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的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倡導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其中,教師承擔引導、中介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學為例,從多個角度闡述了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應用策略,旨在推進教學評價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落實,為學生創造科學的學習環境,改善高中化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出了五個維度的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倡導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采取不同的教學評價方式檢驗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從而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措施。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僅對學生最終的學習情況進行簡單的評價,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深入分析,導致學生無法得到有針對性的引導。因此,教師有必要開展對“教—學—評”一體化的探索,
為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1]。
一、“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
“教—學—評”一體化是指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多樣化評價手段,包括觀察、提問、討論、學生自我評估等,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估,指出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方法方面存在的問題,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改進建議,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2]。
“教—學—評”一體化體現了教學側重點從“教”
到“學”的轉變,同時也體現了評價標準從“單一分數評價”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轉變。其中,“評價”是靈魂。在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中,
教師應將教學評價嵌入教學活動中,開展豐富多樣的評價活動,并實現評價先行,明確評價內容和目標,根據評價落實的要求,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引導和反饋作用。
構建“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重要基礎是指向一致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以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來預設教學結果,而后組織教學活動、學習活動以及評價活動,確保教、學、評的一致性。
二、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的應用價值
教學評價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借助評價活動,教師能夠發現學生在認知上的不足,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識,進而促進教與學的改進。“教—
學—評”一體化的實施有助于改善教學質量,推進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達成[3]。高中化學“教—學—評”
一體化的應用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有助于加深教師對學情的認識,促使教師制訂更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計劃。在“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下,教師應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需求形成正確的認識,通過整合教學目標、教學資源和教學策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實現對教學的有效優化。
第二,在“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能夠得到有效的滿足。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規律容易被忽視,而科學評價機制的建立,有助于增強教學的精準性,讓學生得到有針對性的引導,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應用策略
(一)立足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合理設置是“教—學—評”一體化有效落實的關鍵所在。教師應對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核心素養要素進行深入的分析,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求,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為“教—學—評”一體化的應用提供可靠的依據[4]。
“硫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五章中的內容,這一節內容的編排可以歸納為“單質—氧化物—含氧酸—鹽及其轉化”,符合學生探索元素的基本規律。經過之前的化學學習,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物質分類觀和變化觀,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也形成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在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學習經驗,引導學生進一步從物質的價態、類別二維視角來認識硫及其化合物,促使學生進一步建立起“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質”的化學觀念,實現對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5]。
基于上述分析,教師可以制訂出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硫的原子結構,學生能夠推算出硫元素可能具備的化學性質,并且能夠采取適合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正確理解物質的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質之間的關聯;(2)學生能夠通過實驗探究、觀察分析等方式,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基于二氧化硫的性質來發現二氧化硫的各種用途;(3)通過對二氧化硫相關反應進行分析,認識到反應的可逆屬性,初步建立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4)通過科學探究的方式了解硫酸的性質,基于稀硫酸和濃硫酸不同的特性,解釋科學探究中常見的現象,形成良好的科學探究意識;(5)能夠從整體上認識硫元素的不同價態,建立完善的認知框架,理解不同價態的硫元素之間的不同性質;(6)借助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學習,
進一步構建研究元素的思路,掌握科學探究的有效方法;(7)正確理解硫元素知識研究的重要性,能夠運用學習到的知識來解釋并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有了目標的指引,教師便能夠設計出相應的“教”
“學”“評”活動,進而促進“教—學—評”一體化的實現。
(二)基于學情分析,明確評價標準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評價先行。教師應在上課之前對學生達成目標的表現進行預測,制訂出評價標準,進而為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開展做好鋪墊。教師應加強對學情的分析,深入了解學生的認知差異,進而制訂出適合的評價標準。
在“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學中,經過之前的學習,
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元素研究的一般方法,但其科學探究能力還不強,在設計實驗、歸納實驗現象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在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采取的科學探究方法,同時教師可以實施如下的評價措施:
一是明確評價的內容。具體包括:(1)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即學生是否熟練掌握這一節內容中包含的知識,包括單質硫的性質、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硫酸根離子的檢驗、稀硫酸和濃硫酸的性質及應用、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循環、不同價態硫之間的轉換、硫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應用等;(2)學生的學習能力,即學生是否可以根據學習經驗來推導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并使用適合的方式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可以對實驗中的相關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等;
(3)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即學生是否能夠進行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否能進行科學探究并樹立創新意識等;(4)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學生是否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是明確評價的方式。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教師應注重實現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設計學習任務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學習能力的機會,進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評價。
三是明確評價中應當注意的事項。高一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還未得到較好的發展。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客觀看待部分學生當前的不足,由此增強教學評價的合理性。
(三)開展多元活動,推進目標達成
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教師應注重教學評價和教學活動的有效融合,推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1.情境創設
情境創設的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增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進而促進學生深度參與學習。
在“硫及其化合物”三個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次創設情境: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火山噴發的場景,借此來吸引學生的目光,并且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在火山噴發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藍色的火焰?在火山噴發之后,經常會出現刺激性的氣體,這是為什么?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在情境的驅動下了解自己將要研究的主要內容——硫及其化合物,從而為后續的知識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如下場景:在某個實驗室里,一個學生不小心打翻了一瓶試劑,從殘缺的試劑瓶上只能看出這是某種酸,應怎樣驗證酸的類別?通過情境的創設,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對硫酸知識的探索。
在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向學生介紹科學家在某個湖中監測出了硫酸的新聞,讓學生思考硫酸是如何形成的,進而促使學生去探索不同價態含硫物質的轉化。
2.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在教學中的自主性,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應根據對學生認知規律的了解,設計具有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更好地展開對知識的探索。
例如,在“硫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給學生安排如下的學習任務:(1)閱讀學習資料,了解硫的“家庭成員”;
(2)基于對硫原子結構的觀察,思考硫可能具備的性質,并用適合的方式來驗證自己的猜想;(3)基于過去的學習認知,推測二氧化硫的性質并進行驗證。
又如,在“硫及其化合物”的第三課時的教學中,
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如下的學習任務:(1)追蹤湖中硫的變化;(2)分析不同價態含硫物質的轉化;(3)分析硫的轉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4)歸納總結本章節內容,建立系統的知識框架。
在任務探究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使學生在討論中建立正確的認識。教師在該過程中為學生搭建問題、資料等支架,能夠助力學生的深度探索。
3.認知遷移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認知遷移,
使學生掌握化學學習的基本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去探索不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使學生提煉出具有實用性的科學探究方法,提升教學實效。
在“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學中,學生在完成了章節知識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一節內容的探索過程以及之前對鐵、碳、氯等化學元素的探索過程進行對比,引導學生思考化學物質研究的基本思路。學生可以使用思維導圖、表格等工具來整理自己的學習成果,將零散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促使學生建立起系統的認知框架。
(四)基于評價結果,改進教學方式
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出教學評價的作用,結合評價結果,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必要的優化,構建更加完善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教師應當將評價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深入了解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多對學生進行觀察,注重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學習行為。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評的活動,鼓勵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反思中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學中,在對學生進行評價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自評及互評的活動,促使學生進行反思,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此外,教師也應當結合評價結果,通過個性化輔導等方式,幫助學生彌補自身的不足,增強教學的整體效果。
四、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應加強對“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探索,借助評價功能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為學生深入探索科學知識、掌握化學學習方法提供適合的指引。教師應正確理解“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基于對學生認知規律的了解,加強對情境創設、任務驅動等教學手段的使用,實現評價在教學中的有機滲透,從而改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劉曉嵐,陳超,譚亮.“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化學單元教學模型構建[J].化學教育(中英文),
2023,44(21):8-14.
姚福香.試分析高中化學的“教學評一體化”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27):125-127.
牟鵬洲,蒲玉,閆綠維,等.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以“化學反應限度”為例[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3,44(17):102-108.
向婷婷.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路徑分析[J].中學科技,2023(15):27-29.
藍毅斌.“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以原電池單元教學設計為例[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21):101-103.
作者簡介:張云霞(1990.5-),女,貴州畢節人,
任教于貴州省畢節市第一中學,一級教師,研究生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