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紅
摘要: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深刻認識到學習實質上是一個個體自我進步和提升的持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元認知策略的運用顯得尤為關鍵。元認知策略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它是指學習者對自己學習過程的認識、監控和調節。文章分析元認知策略的定義與分類,闡述影響元認知策略有效性的因素,提出初中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基于元認知策略的數學學習方法,旨在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初中數學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導。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初中數學;學習方法;因素;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3-0097-04
初中數學學習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數學素養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關鍵環節。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常常面臨諸多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元認知策略作為一種強大的學習工具,逐漸受到廣泛重視。通過引入元認知策略,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本文對基于元認知策略的初中數學學習方法進行探討,旨在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數學,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和問題解決能力。
1.元認知策略的定義
元認知策略是指個體在學習和解決問題過程中自覺使用和調控的一系列認知活動和技巧,它基于元認知理論,旨在幫助學習者提高學習效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元認知策略,學習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1]。
2.元認知策略的分類
(1)目標設置和監控策略。目標設置和監控策略是元認知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學習者通過設定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為自己的學習行為提供清晰的指引。設定清晰的學習目標不僅能夠為學習者指明努力的方向,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同時,學習者需要持續監控學習進展,確保實際學習行為與設定的目標保持一致。通過監控,學習者能夠及時發現學習中的偏差和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調整和改進,從而確保學習過程的順利進行。(2)問題分析與解決策略。面對初中數學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學習者需要運用這一策略來主動識別、分析并尋求解決方案。通過深入分析問題本質、查閱相關資料、尋求他人幫助或反思學習方法等途徑,學習者能夠找到有效的解決策略,克服學習中的障礙。這種策略的運用,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習者的問題解決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3)自我監控與調節策略。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學習者需要不斷地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審視和評估。通過自我監控,學習者能夠實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發現學習中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學習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學習方法、優化學習計劃或改變學習策略等,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這種自我調節過程,有助于學習者保持學習的主動性和靈活性,不斷提升學習效率和質量[2]。
1.學生個體差異
學生個體差異是影響元認知策略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認知能力和學習需求。因此,元認知策略的有效性會因學生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學習風格的差異決定了學生如何接納和運用元認知策略。教師必須靈活調整教學方法,選擇與學生風格相契合的元認知策略,同時給予相應的引導和輔助。其次,學生的認知能力會影響他們運用元認知策略的效果。部分學生在記憶、思維等方面有較強的能力,能夠更好地運用元認知策略來監控和調節自己的學習過程,而對于在這方面存在困難的學生,教師需提供更多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支持。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有效地運用元認知策略。最后,學生的學習需求是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3]。有的學生注重設定目標和制訂計劃,因此需要元認知策略來幫助他們更有條理地規劃學習;有的學生側重于反思和評價,依賴元認知策略來持續優化學習過程和提升效果。針對這些不同需求,教師應提供個性化的指導,確保元認知策略的有效實施。
2.教師角色與指導
教師的角色與指導對于元認知策略的有效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的引路人和指導者。他們的指導方式和態度直接影響學生對元認知策略的領悟和應用。首先,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知識和技能,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元認知策略,并能夠將其與具體的數學學習內容相結合。只有當教師自己具備出色的元認知能力,他們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運用這些策略于實際學習之中。其次,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引導能力。教師應通過頻繁的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需求,為他們提供精準的指導與支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提問,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及時的反饋與正面的評價來增強學生的自信與學習熱情。最后,教師應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以激發學生對元認知策略的興趣。通過游戲、實踐項目等生動有趣的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并掌握元認知策略。
3.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環境對學生學習態度和成果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對元認知策略有效性的影響不容忽視。首先,家長應為孩子提供穩定且有益的學習氛圍。這包括為他們打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空間,并配備必要的學習工具,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其次,家長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家長可以通過提供圖書、組織參觀活動、設計親子游戲等方式,為孩子創造多樣化的學習體驗,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4]。再次,家庭成員對學生學習的關注和支持也是至關重要的。家長應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與他們共同制定學習目標,鼓勵他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當孩子面臨學習困難時,家長要耐心傾聽,提供指導和幫助,以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這種關注和支持,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運用元認知策略,提高學習效果。最后,家庭氛圍和家長自身的榜樣作用對孩子學習具有深遠影響。家長應通過自身良好的言行舉止,為孩子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榜樣,營造崇尚知識、追求進步的家庭氛圍。這將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
1.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
在初中數學學習中,部分學生存在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的問題。首先,基本概念理解不準確。由于缺乏深入學習、受到誤導、對細節忽視等,部分學生對數學基礎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模糊或錯誤,這直接影響他們后續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例如,在學習代數時,部分學生對變量、常數、系數等概念的理解不準確,導致后續的方程式的學習和理解困難。其次,公式記憶不牢固。部分學生在記憶公式時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缺乏對公式背后邏輯和應用場景的理解,導致在解題時無法靈活運用或出現記憶遺漏的情況[5]。這樣,不僅影響問題的解決和答案的準確性,增加學習的難度,還會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2.解題能力欠缺
解題能力的欠缺是初中數學學習中的另一個常見問題。首先,題目分析能力不足。在初中數學學習中,部分學生在分析題目時往往能力不足,無法準確理解題目的要求和條件,導致解題方向偏離或解題步驟混亂。例如,在解應用題時,部分學生直接套用公式,而忽略問題背景和實際需求,導致答案錯誤。其次,解題思維方式狹窄。部分學生過于依賴某種固定的方法或思維模式,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這使得他們在面對復雜或新穎的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無法找到有效的解題途徑。
3.學習動機不足
首先,缺乏興趣和動力。在初中數學學習中,部分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認為數學難度大、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缺乏積極性,學習動力不足,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6]。其次,成就感缺失。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從所學知識和解題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成就感,導致學習興趣和動力逐漸減弱甚至消失。同時,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方法不當或長期遇到困難而導致自信心受損,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挫敗感和抵觸情緒,這種心理狀態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1.目標設置和監控策略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
(1)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在初中數學學習中,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是應用元認知策略的重要步驟之一。學生需要明確想要達到的數學學習目標,比如掌握某個數學概念、解決某類數學問題等。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為學習提供明確的方向。在設定目標時,學生應注重目標的具體性、可衡量性及可實現性。目標的具體性是指學生設定學習目標要具體明確,能夠清晰界定學習內容的范圍。目標的可衡量性是指學生的學習目標能通過具體的評估手段來檢驗,如解題實踐、模擬測試等方式。目標的可實現性是指學生應設定既不過高也不過低、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
(2)監控學習進展。持續監控學習進展是元認知策略中的核心環節。學生要定期回顧和評估自己的學習狀態,以便及時了解學習成效及存在的問題,這種監控有助于學生及時發現學習中的障礙,從而迅速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學習進展的監控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如自我反思、教師反饋、同伴互助等。學生可以通過寫學習日志、作業完成情況、梳理知識點掌握情況等方式進行自我反思。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互動、作業批改、定期測驗等方式提供反饋。同伴之間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學習分享等方式相互幫助。在監控過程中,學生應注重及時反饋與調整學習策略,確保學習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
2.問題分析和解決策略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
(1)主動思考與積極提問。主動思考和提問是基于元認知策略的數學學習方法中的必要環節。為了深入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及解題方法,學生應主動思考問題,以促進對數學概念和解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通過主動挖掘問題的背景、條件和核心要點,學生不僅能夠透徹地理解問題的本質,也能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學生應積極提出問題,勇于面對學習中的困惑和挑戰。提問不僅是對自我理解的檢驗,而且是深化認知、拓展思維的重要途徑[7]。通過向教師、同學請教或自我反思,學生能夠及時澄清概念模糊點、糾正方法錯誤,從而推動學習進程的不斷深入。
(2)精準識別并高效執行解題關鍵步驟。找出解題關鍵步驟是基于元認知策略的數學學習方法中的重要策略。面對復雜多變的數學問題,學生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能夠迅速識別出解題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和核心操作。這要求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既要關注整體結構,又要把握細節要點,確保解題路徑的正確性和高效性。此外,在執行解題關鍵步驟時,學生應注重策略的選擇和方法的優化。通過比較不同解題路徑的優劣,學生能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解題策略,提高解題效率和準確性。同時,學生應善于從已解決的問題中總結經驗教訓,舉一反三,應用于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和解題能力。
3.自我監控和調節策略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
(1)反思和總結經驗。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反思與經驗總結是元認知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需要定期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與成果,進行深入的反思與總結,以提升學習效果和解題能力。反思不僅僅是對學習成果的簡單回顧,更要求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深度剖析。學生應審視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惑以及采取的解決策略,從而識別出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和錯誤認知。通過這種反思,學生能夠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優化解題方法,進而提升學習效率和準確性。同時,經驗總結也是數學學習不可或缺的一環。學生應將學習過程中的點滴收獲、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有價值的經驗庫。這些經驗,不僅有助于學生在類似問題中快速找到解決方案,更能促進他們對數學知識體系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
(2)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是元認知策略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應用。學生應根據自身的學習目標、能力和興趣,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一個好的學習計劃能夠幫助學生合理分配時間和資源,確保學習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在制訂計劃時,學生應明確各階段的學習目標和任務,結合自身的學習習慣和節奏,科學安排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這樣的計劃既能保證學習的連續性,又能避免過度疲勞導致的效率低下。此外,學習計劃的制訂應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以適應學習進度和需求的變化,這樣有助于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持續推動學習進程。
4.激發興趣與培養動機策略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
(1)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情境。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教師需要精心設計生動且富有趣味性的數學教學情境。這些情境可以通過結合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引入有趣的數學游戲或實驗,甚至融入引人入勝的數學故事來實現。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設計有趣的數學問題情境,如數字游戲、數學實驗、數學模擬等,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8]。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增強他們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提供個性化的數學學習支持。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教師需要提供個性化的數學學習支持。個性化支持的核心在于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興趣愛好以及學習上的優勢和挑戰。基于這些信息,教師可以為學生量身制訂學習計劃,確保教學內容既不會過于簡單也不會過于復雜,能恰到好處地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如對數學感到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更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提供額外的輔導和練習機會;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高層次的挑戰性問題或項目,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此外,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具體的反饋和建議,幫助他們識別并克服學習中的難點,保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心。通過這樣的個性化支持,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從而更加熱愛數學并持續進步。
綜上所述,基于元認知策略的初中數學學習方法探析有助于推動數學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元認知策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進行反思和探究。通過目標設置和監控、問題分析和解決、自我監控和調節、激發興趣與培養動機等基于元認知策略的數學學習方法的應用,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提升解題技巧,并激發數學學習的熱情。
參考文獻:
[1]俞國良,何妍.元認知理論對學習困難學生教育的價值與啟示[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31):4-9.
[2]呂亞軍.初中數學專題課設計的四個關鍵點———基于元認知訓練促進初中生數學深度學習的理論視域[J].中學數學月刊,2023(08): 15-18.
[3]王炯廉.基于元認知的高中數學理解性教學對策研究[J].數理化學習,2023(06):24-26.
[4]周星晨,曹羽霏.數學元認知,推理能力與焦慮的關系研究———以地方院校數學師范生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16):128-130.
[5]邢俊利,吳楠冰.藏族中學生元認知對數學成績的影響:學習動機的調節作用[J].數學教育學報,2022,31(06):93-98.
[6]付鈺,王嘉瑤,綦春霞.元認知監控與數學學業成績的關系———基于8年級學生大規模區域監測數據[J].教育測量與評價,2023(03): 46-55.
[7]蔣霞霞,楊紅霞,鄭銓等.農村小學生數學元認知對數學成績的影響:一個鏈式中介模型[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3,43(02):105-110.
[8]王光明,陳霞,周鵬冉.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元認知水平常模的建立及其應用案例———以天津市為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2,23(02):43-49.
Exploration of Analysi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Methods Based on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Cao Xiuhong
(Shandong Province Anqiu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Middle School, Anqiu 2621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concepts, people have begun to deeply understand that learning is essentially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individual self progress and improv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is particularly crucial in this process. Metacognitive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learning strategy that refers to the learners understanding, monitoring, and regulation of their own learning process.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explain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pointing out the problems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exploring mathematical learning methods based on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The aim is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and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junior middleschoolmathematics; learningmethods;factors;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