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紅葉



【摘要】 目的 探究日記式心理教育聯合生活與社交技能訓練對男性雙相障礙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擇2021年3月—2022年9月江西省精神病院收治的78例男性雙相障礙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39例。對照組予以常規干預,觀察組實施日記式心理教育聯合生活與社交技能訓練,均持續干預3個月,比較2組心理狀態、病恥感、社會功能、生活質量。結果 干預前,2組心理狀態、病恥感、社會功能、生活質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貶低-歧視感知評分、病恥感情感體驗評分、病恥感應對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社會功能缺陷篩查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評分低于對照組,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日記式心理教育聯合生活與社交技能訓練能夠有效減輕男性雙相障礙患者的負性情緒、病恥感,提高其社會功能,改善生活質量,可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 男性雙相障礙;日記式心理教育;生活與社交技能訓練;心理狀態;病恥感;社會功能;生活質量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14-0111-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749.05;R473.74
雙相障礙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颊咭郧楦懈邼q或低落為典型表現,并伴有社交和認知功能受損,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1]。臨床治療雙相障礙患者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應用情感穩定劑、抗精神病藥物等,能夠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但多數患者病程呈慢性化,單一用藥對其社會功能改善效果有限,故需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聯合其他方式干預,以控制病情進展,促進病情恢復[2]。心理教育是綜合治療雙相障礙的關鍵環節,可有效減少疾病發作,但部分患者拒絕坦露內心思想,導致心理教育無法順利開展,影響病情控制。日記式心理教育通過引導患者主動監測自身情緒變化并以日記方式記錄下來,便于醫護人員及時發現其情緒變化,進而開展個體化心理教育,以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改善其生活質量[3]。生活與社交技能訓練通過引導患者積極參與生活、社交活動,促使患者實現從“不想做”到“做得好”的行為轉變?;诖?,本研究選取78例男性雙相障礙患者,通過分組對照,分析日記式心理教育聯合生活與社交技能訓練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精神病院2021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78例男性雙相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39例。對照組年齡22~65歲,平均(43.56±3.66)歲;病程2~5年11例,6~9年15例,10~12年13例;雙相障礙類型,抑郁發作16例,狂躁發作18例,混合發作5例;受教育年限8~16年,平均(12.11±1.53)年。觀察組年齡20~63歲,平均(43.75±3.72)歲;病程2~5年10例,6~9年17例,10~12年12例;雙相障礙類型,抑郁發作15例,狂躁發作20例,混合發作4例;受教育年限8~16年,平均(12.17±1.60)年。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符合男性雙相障礙診斷標準[4];基本認知、溝通能力無障礙;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器質性疾病者;合并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疾病者;無法正常凝血者;病情急性發作者;合并嚴重軀體功能障礙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臨床資料缺失,研究難以持續進行。
1.2 方法
2組均口服富馬酸喹硫平片(佛山德芮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231,規格50 mg)治療,初始劑量25 mg/次,2次/d,服用2周后增加至150 mg/d,持續治療3個月。
對照組予以常規干預。以口頭形式向患者講解雙相障礙相關知識,定期開展講座引導患者提出疑問并耐心解答,進行心理、用藥等方面指導。住院期間做好防自殺、防傷人等預防工作。出院后進行電話隨訪,1次/2周,叮囑患者定期復診。
觀察組實施日記式心理教育聯合生活與社交技能訓練。(1)日記式心理教育。醫護人員與患者加強交流,注意態度親切、友好,增加接觸次數,以換位思考方式引起共情,幫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緒。向每位患者發放日記本、筆,要求患者每日堅持寫日記,商定認真寫日記的獎勵。叮囑患者記錄每日用藥情況,若患者無法記錄,可由家屬記錄,包括能夠自覺主動服藥、需在督促下服藥、督促后仍拒絕服藥。記錄娛樂活動參與情況(包括積極參與喜歡的娛樂活動、被動參與活動、活動對睡眠的影響)、負性情緒發生情況(發生原因、發生時間、應對方式、內心感受)。對患者寫作水平、內容不做要求,主要借助日記宣泄情緒。若無事件可記錄在日記本,可指導患者摘抄具有激勵作用的話語,幫助患者正視自身心理健康問題。關心患者,了解患者身心需求,獲得信任感。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共同閱讀日記內容。護理人員根據日記內容開展針對性心理教育。及時指導用藥依從性差患者,講解不遵醫囑用藥對疾病復發、住院時間的影響,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藥、積極配合治療。分析患者不良情緒產生的誘因,若源于自身,可幫助患者通過參加娛樂活動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幫助患者轉變思維方式,學會向家人、朋友傾訴內心情感,尋找解決方案;若源于家庭,可引導患者換位思考,學會理解、感知家人感受,及時糾正患者歸因偏向;若源于醫院陌生環境,及時安排患者與醫生見面,建立彼此間的信任感,必要情況下可在家屬陪同下進行;若源于經濟壓力、社會支持,護理人員可向科室主任匯報相關情況,共同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為確保治療的連續性,及時與患者工作單位、家屬取得聯系。(2)生活與社交技能訓練。生活自理能力訓練,指導患者每日自行整理內務,完成收拾碗筷、清洗衣物等訓練,鼓勵患者積極開展日常生活活動。勞動技能訓練,評估患者病情特點、身體狀況、勞動能力等,選擇包餃子、藝術品加工等強度適宜的勞動,以分組形式進行,2次/周,1~2 h/次;定期舉辦勞動技能比賽,1次/月,比賽內容為患者平時訓練的勞動技能,或進行合作游戲、集體體操等運動訓練,提高患者實踐、勞動能力及社交技能。社交技能訓練,將患者分為9~10人的小組,以小組形式進行交流活動,1次/周,2 h/次,活動內容為自我介紹、分享興趣愛好、閱讀社會新聞等。
2組均持續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干預前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5]評估心理狀態。SDS量表共20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1~4分,總分×1.25取整數,評分越高抑郁越嚴重;SAS量表共計20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1~4分,總分×1.25取整數,評分越高焦慮情緒越嚴重。(2)病恥感。干預前后采用Link病恥感量表[6]評估病恥感。量表包括貶低-歧視感知(12個條目,評分12~48分)、病恥感情感體驗(7個條目,評分7~28分)、病恥感應對(27個條目,評分27~108分)3個分量表,評分越高表明病恥感越強。(3)社會功能。干預前后采用社會功能缺陷篩查表(SDSS)[7]評估社會功能。量表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0~2分,總分2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社會功能越差。(4)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8]評估生活質量。量表包括8個維度,共36個條目,總分0~100分,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狀態
干預前,2組心理狀態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DS、S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 病恥感
干預前,2組病恥感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貶低-歧視感知、病恥感情感體驗、病恥感應對量表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2.3 社會功能、生活質量
干預前,2組社會功能、生活質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DSS評分較對照組低,SF-36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3 討論
雙相障礙是抑郁與躁狂交替發作的精神疾病,病因未明。臨床認為該病與遺傳、心理、社會等因素相關。雙相障礙發病后,患者社交能力出現障礙、自控力變差,對社會功能造成影響,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干預,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行為,威脅患者生命安全[9]。藥物治療是雙相障礙的有效治療方式,可一定程度控制患者病情,但單一用藥在降低疾病復發、改善患者社會功能等方面效果欠佳,存在一些不良反應。因此,臨床需聯合安全、有效的方式進行干預,以實現病情的良好控制,提升患者社會功能。
雙相障礙患者情緒存在明顯高漲、低落情況,心理波動幅度大,理解、推測他人觀點能力差。常規健康宣教及基礎指導無法有效感知患者內心活動,護理措施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患者需求。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SDS、SAS評分較對照組低,貶低-歧視感知、病恥感情感體驗、病恥感應對量表評分均較對照組低,SDSS評分較對照組低,SF-36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提示對男性雙相障礙患者實施日記式心理教育聯合生活與社交技能訓練可顯著減輕患者不良情緒、病恥感,改善患者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日記作為一種記錄方式,簡單易行,客觀真實。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將自身情緒變化以日記形式記錄下來,通過查閱日記能夠動態了解患者心理活動規律,明確患者產生負性情緒的原因,從而予以針對性鼓勵、安慰,幫助患者重建理性思維,減少負性情緒干擾,以積極心態面對疾病治療、護理。鼓勵患者寫日記,能夠更好顯露其人際關系、心理狀況,便于護理人員采取針對性解決方案,減少負性情緒的產生。雙相障礙患者存在較高貶低-歧視感知、病恥感情感體驗,而病恥感與病情發作密切相關,故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病恥感。通過日記式心理教育能夠幫助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病恥感體驗、來源,從個人、家庭、社會等多方面著手,加強心理輔導,幫助患者構建和諧生活環境,使患者獲得關注和尊重感,進而有效降低病恥感。生活與社交技能訓練通過引導患者進行生活自理能力、勞動技能、社交訓練,能夠強化患者社會角色,促使患者早日回歸社會生活,改善社會功能[10]。在日記式心理教育干預下聯合生活與社交技能訓練,能夠幫助患者轉移疾病注意力,有效減輕負性情緒、病恥感的干擾,促使患者融入社會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日記式心理教育聯合生活與社交技能訓練能夠有效減輕男性雙相障礙患者負性情緒,降低病恥感,改善其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可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鄭秋梅.情境式交往訓練聯合藥物治療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22):3972-3973.
[2] 王曉利,閔國營,安鴻.互動達標理論下臨床護理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社會功能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2):240-243.
[3] 龔丹杰,周金靜,王海霞.日記式心理教育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正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22,35(6):132-136.
[4]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34(3):184-188.
[5] 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9):676-679.
[6] 劉壽娟,張燕紅,湯明文,等.連帶病恥感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21,56(2):239-244.
[7] 李毅,胡拾妮,高歡,等.精神障礙患者社會功能缺損評定量表的信效度分析[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1,20(5):468-470.
[8] 蔣培琴,周瑩霞,史佳,等.健康調查簡表用于庫欣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評價的信效度檢驗[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8):31-32,44.
[9] 王芳,夏王斌,蔡阿陽.情境式交往訓練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生活質量、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增刊2):121-123.
[10] 李永妹,王建女.生活與社交技能訓練在老年雙相障礙緩解期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22,20(10):1724-1727.
(編輯:徐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