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鵬 曾顯葵 羅夢貞 何小虹 劉亮龍
摘要:從計算機類專業核心課程——程序設計類課程入手,梳理4個課程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思政目標),重構4層課程內容(教材、平臺、案例、項目),探索3個結合(線上+線下、課內+課外、企業+學校),完善3種評價(過程、發展、定性),形成“4433”一體化課程開發思路;通過“穩教學方向、建教學團隊、改教學資源、變教學評價、控教學過程”5個改革舉措進行教學實踐,打通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讓專業課程真正承載起育人功能,使新工科的全面協同育人落實到細微之處。
關鍵詞:OBE;新工科;程序設計;課程改革;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4)11-0161-03
0 引言
計算機類專業面向對象程序設計、Python編程技術等多門程序設計類專業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
①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不夠。由于“求真”的復雜性,使得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概念變得更加抽象,而這些復雜的知識又極其晦澀,使得它們很容易被學生所誤解,從而導致在實踐教學中常常會偏離其本質、目的及意義。
②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和擔當不足。教學過程中,個別專業課教師還存在偏見,不能理解課程思政的深刻內涵,不能有效地把知識教育、價值教育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充分發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③各課程的協同育人機制缺乏科學規劃。現實教學中,各個老師各門課程往往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協同效應。
研究正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從最為核心、最為關鍵和最難解決的核心專業課——程序設計類課程入手,基于系統思維、借助科學設計、統籌各種資源、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真正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以上問題,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以點帶面、由淺入深、由知到行,進行新工科專業課程的全面協同思政改革。
1 理念和目標
本文以工程教育認證的OBE理念為基礎,突出專業教學的育人導向,堅持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原則,從畢業要求、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設計、課程評價等方面,推動新工科專業課程思政一體化設計與實踐。
1.1 在教學大綱中融入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實現三個方面的綜合目標:塑造價值觀念、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1]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新工科核心素養有機結合,結合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畢業要求和培養目標,將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價、師資隊伍等納入育人功能,實現專業培養和人才培養的有機統一。
1.2 注重頂層設計,鼓勵創新探索
借助“科教協作、校企協同、產學協作”三個協同育人管理機制加強頂層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線上線下相輔相成、實踐性考核和過程考核互補,促進各個專業、各門課程協調發展,助推學生、課程,及教師團隊共贏發展。同時,鼓勵專業課教師提高思政意識和擔當,創新探索專業課中所蘊含的價值追求,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各自的教學過程中去,形成代表性思政示范課程。
1.3 圍繞課程思政要求,一體化開發課程體系
基于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專業課程特點,梳理4個課程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思政目標),重構4層課程內容(教材、平臺、案例、項目),探索3個結合(線上+線下、課內+課外、企業+學校),完善3 種評價(過程、發展、定性),形成“ 4433”一體化課程開發思路。
1.4 建設課程思政成果平臺
結合傳統與新興平臺,積極搜集、整理優質的思想政治課程案例,構建思想政治素材庫;同時,組織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制定科學的思想政治課程評估標準,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課程思政成果[2]。
2 一體化設計與實施路徑
2.1 穩教學方向
統一團隊成員思想,堅持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育人方向,不斷學習和理解國家政策和需求,結合新工科核心素養,確定思政目標,并把思政目標寫入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再結合教師自身調查研究,把穩課程思政教學方向,自覺在各自的課程建設中踐行和貫徹思政教育,相關的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有:
①弘揚愛國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通過借鑒國內成功實踐案例的經驗,分析軟件技術專業的發展歷史和行業領袖們的奮斗故事,激發學生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并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強國志向、報國行動[3-4]。
②培育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的工程倫理觀念和精益求精的軟件工匠精神,提高綜合職業素養,樹立社會主義職業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③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工科生的文化素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要求,注重“思政教育與知識教育的融合”[3-4],增強工科生的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④培養創新和實踐精神,實現自我價值。通過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堅忍不拔的品格,提升他們在溝通表達、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方面的能力;倡導創新和實踐精神,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為社會和人民積極做出貢獻[4];養成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高階能力,實現自我價值。
2.2 建教學團隊
①優化團隊結構。通過對團隊成員的年齡、職稱、學歷和專業等結構進行優化,實現課程思政項目團隊在專業知識、學科背景、能力和年齡方面的相互補充和互相彌補[5]。
②強化思政培訓。給團隊成員提供盡可能多的培訓機會,讓團隊成員了解課程思政開展的現狀、前沿、焦點,掌握課程思政的方式方法,并積極投入教學實踐。
③增強團隊認同。通過溝通交流,統一團隊思想,真正從思想、理念、文化上認可團隊,使團隊在課堂教學中自覺踐行和貫徹“四個自信”。
2.3 改教學資源
①重新組織課程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學大綱、日歷和教學設計。
②加強課程思政教學實踐。通過融合課堂內外的方式,組織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相關的實踐活動,以達到教學目標[6]。
③建設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編寫體現專業課程教學特色的參考資料,整理學生的評教結果,以及其他思政教學改革材料[7]。
④補充錄制視頻教程,不斷增加試題庫。
⑤重新制作課件、收集更多精品視頻資源,另外,針對重點難點,制作高質量系列微課視頻并參加各級有關比賽。
2.4 控教學過程
探索“線上+線下,課內+課外,企業+學校”連續性混合課程思政體系,優化教學實施方式,加強過程監控。通過對課堂上的學習情況、互動效果以及教師的表現進行全面的反思,結合實地考察、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反饋,以及與預期目標的比較,更好地評估改革的成果,并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改進方案[8]。
“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學校+企業”混合教學法是本次課改的重要特色[9]。
①線上(課前和課后)。在課前和課后利用現代教學工具發布預習、討論、作業等,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科學認真的學習態度。
②線下(課中)。利用學習通、PTA等教學平臺設置目標、互動、話題等,采用結對編程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③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課堂,都收集和分析數據,并將其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這樣,不僅可以客觀地評估學習過程,還可以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④軟件孵化中心提供全天候的服務,為學生提供課外培訓,并通過企業實踐和校外實習來促進課程的改進。
2.5 變教學評價
把思政元素納入考核評價,進一步優化考核方式,探索更合適的考核指標體系,持續加強過程考核和思政考核。為了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對原有的考核內容和標準進行更細致的調整,并制定更加明確、可行的考核和評價方法,更好地評估課程的完成情況以及教學成果,尤其是思政教育效果。
3 創新點
3.1 教學理念
課程思政一體化設計與實踐整體上基于OBE教育理念,通過對課程目標的系統整合、對課程內容的精細化編排、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優化考核與評估體系。
3.2 線上線下多層次組合的循環深度教學實施
重構線下課堂資源,并借助國家和行業精品在線教學資源,依托學習通、PTA等主流教學平臺,進行線上線下多層次組合的循環深度教學探索[9]。
3.3 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通過深入探究專業課程中蘊藏的價值觀,回顧各種知識體系的起源,積極融合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提升教學質量[10-11]。
3.4 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推動教學更新和迭代
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結合“需求分析-詳細設計- 編碼實現-測試”軟件開發流程,努力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讓他們具備自主拓展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能力[9],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軟件開發的基本概念,并不斷地進行項目的增量和迭代。
3.5 協同育人產教融合
桂林學院與中軟、東軟等企業合作,秉承政府引導、學校主導、企業積極參與的宗旨,由學校專任教師擔任課程建設的負責人,全面負責課程方案的編寫和實施。同時,積極鼓勵信息技術行業的優秀工程技術人才、項目經理等參與課程的建設和實施中,以提升校企合作的效果,豐富校企合作的內涵,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3.6 以點帶面發揮課程思政示范課程作用
選取程序設計類課程進行重點建設,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形成能夠固化成果并具有推廣價值的思政示范課程[5]。
4 推廣應用效果
4.1 教學團隊建設方面
為了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學校組建一支由骨干教師組成的思政教學團隊,并邀請專家來校進行課程設計和實踐指導,以確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通過溝通交流和統一思想,團隊自覺踐行和貫徹“四個自信”,積極參與課程思政教學研討和建設,其中已有多位老師先后獲得廣西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桂林學院課程思政優秀教師榮譽。
4.2 思政教學改革方面
為了系統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實現專業思政,專業教師積極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項目的申報,探索在專業教學中實現思政教學的先進教學方法,提升課程思政水平,改進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并逐步在專業內推廣,近三年內,已獲得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A類項目2項,B類項目2項,校級課程思政專項教改項目3項。
4.3 課程建設方面
近三年內,數據結構獲自治區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導論、Python編程技術等專業課程獲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其中,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導論于2022年已結項。
4.4 資源建設方面
形成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導論、Python編程技術等一系列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設計等教學文件;制作了一系列PPT精品課件、課堂實錄、微課案例等;并在2018—2022年間,獲得全國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三等獎1項;獲得全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工科組三等獎2 項;獲得“課程思政”教學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 項;獲得“課程思政”微課教學設計大賽二等獎2項;獲得校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一等獎1項;獲得校級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得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4.5 教學實踐方面
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導論、Python編程技術等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近三年累計授課人數近1 000人,通過思政教育,學生逐步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成才愿望,樹立了實現價值、建設祖國的遠大志向。通過專業素養和思政素養的實踐推動,學生在學科競賽、論文發表、項目申報、軟著申請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任敏,高巍,李澤宏,等. 半導體封裝測試與可靠性課程思政改革探索[J]. 高教學刊,2023,9(2):178-181.
[2] 周晶晶. 系統論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育人體系建設[J]. 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2,31(2):50-54.
[3] 隋雪莉. 課程思政視角下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探究[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18(7):152-153,159.
[4] 柳咪. 如何上好《印刷專業英語》這門專業課:淺析《印刷專業英語》課程標準[J]. 廣東印刷,2021(6):57-59.
[5] 潘昱州,彭荔. 優化項目制團隊,推進課程思政建設[J].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39(10):35-41.
[6] 高華,曾朱玲,戴想華. 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的優化路徑分析:以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1(27):121
[7] 王君,楊如意,曹昌霞,等. 西部高校臨床專業中醫學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 光明中醫,2023,38(4):761-764.
[8] 徐靜偉. 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土建類識圖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J].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5(3):45-47.
[9] 秦鵬,劉亮龍.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本科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0):37-38.
[10] 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2):50-5.
[11] 張帆 林威“查建評改創” 一體,優化拔尖人才課程思政:以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3(13):9-12.
【通聯編輯: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