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瓊
摘 ?要:體驗式教學是契合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要求、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方式。文章以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路徑為研究目的,采用案例分析研究方法,簡要闡述了體驗式教學的概念與原則。研究表明,體驗式教學可以創建真實的英語環境、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解決農村小學英語低效性的難題。為發揮體驗式教學的優勢,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利用農村資源創設體驗情境,加強任務驅動,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注重課堂總結評價與課后延伸,以此構建體驗式、課內外一體化、以評促學且適合農村英語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實施流程。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農村小學;英語教學;體驗情境
一、體驗式教學概述
(一)體驗式教學概念
對體驗式教學的概念,學術界與教育領域一線教學工作者對其的理解與解析尚無統一定論。程琪龍認為,體驗式教學是指以模擬語言活動的特定情境為依托,使學生獲得強烈的語言交流體驗,并體驗到語言學習成功感的教學方式;趙曉輝指出,體驗式學習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由教師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基于原有的語言知識學習、技能應用的體驗,以獲得新體驗的教學活動;井晶認為,體驗式學習是以體驗活動為起點,以實踐為核心,以反思為落腳點的教學活動組織形式。
通過對學者研究成果的總結、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反思與親身感受,本文認為,體驗式教學是指:以語言情境創設為起點,體現語言的交際功能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目標;以情境分析、探究和探索活動為要點,以語言運用實踐為核心,以語言學習活動的反思、總結、評價與重構為落腳點;以師生交互、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為基本形式,增強學生語言學習、運用與創新的體驗,促使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的語言教學方式。根據體驗式教學的基本概念,可以總結出體驗式教學實施的基本流程為:情境創設—情境交互與分析—語言實踐—反思重構—習慣養成。
(二)體驗式教學原則
體驗式教學的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以生為本
體驗式教學以情境創設為起點,而情境資源的來源便是學生所處的真實生活、社會與自然環境,囊括了社會、生活中的語言交往、運用等場景。同時根據“可理解性輸入”假說,學生的語言習得需要建立在可理解性的語言材料輸入基礎上,這就需要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堅持以生為本的基本原則,根據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水平、興趣愛好等廣泛整合情境資源,以真實、親切、熟悉且有趣的語言情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突出教學要點并豐富活動形式
體驗式教學重在情境—體驗的良性互動,使學生在語言情境內獲得豐富且個性化的體驗。如果想達到該目標,就需要遵循突出教學要點并豐富活動形式的基本原則。一方面呈現教學目標與學習任務,消除學生錯誤、片面的英語學習認知,使學生以目標為導向,進行深入體驗、深度學習;另一方面則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互助、自主探究和反思重構,從而豐富學生的體驗。
3. 多維度評價
反思總結與評價是體驗式教學中的關鍵環節,教師應當遵循多維度評價的基本原則,摒棄傳統“唯知識論”的評價觀念,將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任務完成程度和語言表達個性等納入評價指標體系,多角度發掘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能,多維度體現學生的學習成效,并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4. 課內外一體化
體驗式教學并非局限于英語課堂、校園環境,而是使學生在英語實踐中獲得持續、深刻的體驗。這就需要教師遵循課內外一體化原則,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開展異彩紛呈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完善自我。
二、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農村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的開展,能夠克服傳統英語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使英語教學由“唯分數論”“應試教育”轉變為以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共性,落實因材施教理念,為每一名學生提供適切、優質的英語教育,并充分體現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優勢,構建出高質量的農村小學英語教育體系。其二,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方式。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基礎較薄弱,他們對教師的引導、指導和幫助等有著較強的依賴性,不愿主動思考并習慣被動接受知識灌輸、技能訓練,導致思維受阻、核心素養發展緩慢。而體驗式教學的運用能夠以豐富多彩的情境、妙趣橫生的活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也在師生互動中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將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達到改進學生學習的狀態、方式的目的。
三、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路徑
(一)創設體驗情境,營造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
在體驗式教學視域下,創設英語體驗情境是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前端環節。為凸顯農村教育教學的特色、為學生打造出熟悉可感且貼近生活的英語體驗情境,教師需要深入挖掘農村特有的語言情境資源,汲取農村文化、自然環境內的英語教育智慧,通過英語體驗情境的創設,發揮教育智慧對學生智慧的激發、帶動與啟發的作用,并為學生模擬、再現、還原真實的語言環境和語用場景,使學生在情境的體驗中,自然而然地積累英語活動經驗、整合英語知識信息、完善自身英語認知結構,并獲得英語知識、技能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At the farm”單元詞匯的教學中,教師拍攝農村農業生產活動視頻,展現綠油油、綠色無污染的農作物,在體現了農作物艱辛生產過程的同時,創設了真實的英語體驗情境。學生與情境進行交互,觀看視頻并對照其中的圖片查找教材內與之相應的動物、植物詞匯,感受到鄉村美好的自然風光、體驗了鄉村農耕文明、感悟到英語與日常生活、勞動生產之間的關系,一股鄉村情感、家鄉自豪感油然而生。此種積極健康的情緒,也將成為學生勤奮學習的內在驅動力,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探索鄉村美好環境中英語知識、英語思維的求知欲與好奇心。
(二)加強任務驅動,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
農村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創設真實的英語體驗情境,而且要考慮到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較低、自我管理與約束能力薄弱、自主學習意識淡薄等顯著特點,在遵循以生為本的基本原則、將學習主動權歸還給學生的前提下,注重發揮教師的引導、支持、鼓勵的作用,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現問題,圍繞問題,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將問題轉變為學習任務,為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斷探索、堅持努力,學生在情境帶動、教師的主導下,體驗到自主學習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例如,在“Weather”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當地天氣預報視頻創設多媒體情境,展現天氣對農業生產、交通出行、日常生活的影響。接下來,教師進一步創設問題情境:“如何詢問天氣呢?如何用英語表示天氣呢?”同時呈現學習任務:1. 閱讀教材對話,提煉重要的短語與句式;2. 扮演“天氣播報員”,為大家描述今日的天氣;3. 在不同場景下(如外出游玩、農業生產活動等),同桌創編對話并進行表演。這樣的教學方式,加強任務驅動,能夠使學生在英語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情緒高漲、頭腦靈活,從而獲得更為豐富的學習體驗。
(三)開展探究活動,深化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
豐富教學方式是體驗式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在運用體驗式教學時,教師要改變傳統單一、固定、枯燥乏味的英語教學方式,開展合作式、探究性活動,以活躍課堂氛圍,帶動并激勵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活動中。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英語知識、技能運用以及英語活動參與經驗,在與同學的合作互助中,圍繞學習任務進行探究,體驗問題解決的全過程、英語學習的成功感與幸福感,從而顯著提高了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Weather”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閱讀教材對話后,同桌間可相互翻譯、補充,共同確定對話主題、對話場景與對話內容,注重新舊知識的整合、語言材料的加工處理與轉化、重視語言的創造性表達;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暢所欲言,實現創意思維的碰撞。有的學生結合“My school”單元內容,創編以校園環境為主題的對話;有的學生根據三年級知識點,創編以動物保護為主題的對話,實現了對本單元語言知識的靈活運用。這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個性化體驗。
(四)課堂總結評價,促成學生反思重構體驗
體驗式教學是注重教、學、評一體化的現代化教學方式,不僅需要教師在英語體驗情境中滲透育人目標,而且要求教師以多維度評價激勵學生自我完善。為此,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要運用賞識教育理念,先贊揚學生的進步、課堂表現,再委婉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并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從多角度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改進指導,從而顯著增強了學生的反思意識、反思體驗與自我改進能力,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自我超越。
例如,在“My favourite season”單元體驗式教學中,教師可以鄉村四季風光視頻創設真實情境,以“制作我的四季活動清單”、介紹鄉村四季風光(寫作)為學習任務。學生在合作探究后,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請各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其余小組成員閱讀語篇、清單,做補充、提建議,從而實現生生互評。接下來,教師向學生發送自評表,請學生評價清單內四季活動的多樣性、短語運用的正確性以及作文中的語言邏輯是否通順、詞匯是否豐富、表達是否準確等。最后,由教師進行專業化點評,先鼓勵學生,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可視化;再為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寫作技巧等提供指導,幫助學生克服英語知識的運用困難,使學生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
(五)注重課后延伸,體驗英語知識運用樂趣
農村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應當延伸至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普遍不佳,受家庭因素、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在課后不愿主動完成作業,缺乏提升英語技能的自主性,導致英語綜合技能與核心素養發展緩慢。針對此種情況,教師需要將課堂體驗延伸至課下,為學生開展多姿多彩、富有趣味性的英語課外活動,讓學生在英語實踐中進一步體驗英語的魅力,主動探索不同交際場景下語言的運用、組織方式以及英語背后的文化信息,以此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例如,在“Then and now”的單元教學后,教師指導學生圍繞“鄉村振興”搜索資料。學生可以詢問村里的老人與鄉村工作者,了解鄉村振興前后農村的衛生情況、飲水質量、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變化,并結合本單元知識繪制“鄉村振興手抄報”。
此種實踐活動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鄉村的政策與環境,激發學生的鄉土情懷,又能體現出英語語言的感召力、影響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持續產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
四、結語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基礎薄弱、觀念與方法滯后、教學效果不佳。而體驗式教學的運用,將克服傳統英語教學帶來的弊端。文章結合工作實際與具體教學案例,闡明了英語體驗式教學的開展流程。農村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的方法、環節、活動等十分靈活,廣大農村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還需立足實際、面向全體學生、找準學生的個性與特點,以此為依據重構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以體驗式教學的開展釋放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活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習得英語。
參考文獻:
[1]徐希.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語用技能提升策略研究[J]. 英語教師,2022,22(20):185-187+191.
[2]方芳. 關于農村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策略的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9):146-148.
[3]王莉莉. 淺析農村繪本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考試周刊,2022(35):56-59.
[4]郭超.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五育融合"之探討[J]. 文教資料,2022(14):114-117.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