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建引領和工科研究生人才培養二者之間存在合理性及必然性,黨建工作對人才的品德培養、信念樹立、素質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從黨建引領工科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當前黨建引領在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從黨建引領思想育人、組織育人、課程育人、教學育人、評價育人五個方面展開分析,探究黨建引領工科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關鍵詞:黨建引領;工科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D267.6;G64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2-0136-04
工科研究生人才是指在土建類、水利類、電工類、電子信息類等相應的工程領域從事規劃、勘探、設計、施工、原材料的選擇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黨建是指黨從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活動,不僅包括黨務工作,還包括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等。傳統理論認為黨建主要由專職的黨政干部負責,人才培養主要由導師負責,二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認為黨建對人才培養的影響作用主要體現在方向把握上,因此沒有將黨建納入人才培養的具體環節。事實上,黨建工作對人才的品德培養、信念樹立、素質提升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進入21世紀,我國研究生培養規模持續增長,其中工學研究生占比更是達到了35%,為國家發展培養了大量的工程技術人才。
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戰略目標的提出對工科研究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建立不同主體之間的協同關系,充分發揮黨建在研究生人才培養中的引領作用,實現課內小課堂和課外大課堂的融合,一方面將人才培養中的目標考核和任務清單引入黨建之中,另一方面將黨建的任務引入人才培養之中,探索黨建引領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黨建引領工科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一)從個體發展看,黨建引領是鍛造自身優良品質的必由之路
相比本科生而言,研究生階段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已經相對成熟和穩定,基本能夠在是非曲直面前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然而這種價值觀念仍然具有不確定性和可塑性,比較容易受外界不良思潮和信息的影響。傳統教育方式中的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不夠完善和成熟,難以對工科研究生在理論和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給出解決方法。
黨建引領作為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其目的是在潛移默化的正面氛圍和影響中鍛造學生的優良品質,引導工科研究生堅定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樹立遠大志向,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引導學生切不可因貪圖眼前利益而急于求成,避免出現道德失范等行為,要塑造高尚的個人修養,培育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立場堅定的高素質研究生隊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可靠力量。
(二)從社會需求看,黨建引領是培養卓越研究生人才的必然要求
工科研究生培養體系的建設,要始終圍繞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當前我國高校將立德樹人作為辦學標準,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全過程,以黨建引領日常教學,可以更好地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會同合作,相互促進,形成閉環體系,不僅能向研究生傳遞知識技能,還能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政治觀,從而更好地應對當今社會多樣化的發展需求。
二、當前黨建引領在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黨建工作與人才培養結合不夠緊密
長久以來,黨建工作主要通過集體學習、討論和參觀訪問等方式進行,游離于課堂之外;而人才培養主要依托課堂和實驗室,實踐性較強,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分離。黨的十九大以后,黨建工作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各基層組織尤其是高校能夠清楚認識到黨建在中心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就黨建抓黨建、黨建與人才培養相脫離等情況,突出表現為抓黨建和人才培養方式方法單一,系統性、全面性不強,未結合自身優勢創新工作思路,沒有找到將二者有機聯系的結合點和發力點。
(二)黨對人才培養的政治核心作用發揮不足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1]然而在當前國內高校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重黨建輕業務、重育才輕育人的問題,黨在人才培養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黨的教育方針在辦學、育人、治校等各方面落實不到位,黨建和高校發展還沒有進行深度融合。
三、黨建引領工科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的舉措
新形勢下,研究生人才培養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育人優勢,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本研究將從黨建引領思想育人、組織育人、課程育人、教學育人、評價育人五個方面展開,探究黨建引領工科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一)黨建引領思想育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啟智鑄魂
1.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學習活動,構筑起涵蓋思政課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課程、精品黨課等在內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幫助青年學生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揚,是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是經過實踐檢驗、富有實踐偉力的強大思想武器,是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光輝典范。以學懂弄通做實為標準,真正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頭腦、指導實踐、啟智鑄魂。
2. 扎實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工科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通過開展“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活動,引導學生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掌握其立場觀點和方法,并將基本理論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學用結合,學以致用;通過學習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成為我國執政黨的歷史必然性及百年歷程的滄桑不易,培植學生愛國情感,堅定理想信念,使學生真正成為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
(二)黨建引領組織育人,以高質量組織生活推動研究生人才培養凝心聚力
2017年,中共教育部黨組發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將“組織建設”與“教育引領”相結合作為組織育人的基本原則。強化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育人,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本質規定和必然要求。[2]
1. 發揮樣板支部的榜樣示范作用
一是要按照教育黨員有力、管理黨員有力、監督黨員有力、組織師生有力、宣傳師生有力、凝聚師生有力、服務師生有力七個有力標準建設新時代高校樣板支部,充分發揮其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引領帶動黨建工作質量整體提升,推動構建高質量的黨建工作體系。以入選全國高校100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的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博士生黨支部為例。該支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教育引導黨員提高政治站位,以黨建引領科研,創新輻射支部群,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形成“講讀唱行”品牌黨建活動格局,把黨支部建設成團結研究生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攻堅克難的堡壘。
二是要加強研究生黨支部建設。規范開展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豐富研究生黨建活動形式和內容。嚴格黨員管理,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規范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規范發展對象和預備黨員集中培訓。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監督和管理,定期開展黨員黨性分析。引導黨員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真正將支部建設成為戰斗堡壘。
2. 激發群團組織的協調帶動作用
充分調動各類社團組織如“群體性社團組織”“學術性社團組織”“活動性社團組織”以及研究生會的積極性,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其中,構建學校黨委領導下的研究生團學組織模式。定期開展講座講堂、論壇沙龍、志愿服務、團建交流等活動,打破傳統模式,搭建合作平臺,充分發揮青年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校園文化良好環境,以高質量組織生活助力研究生人才培養工作。
(三)黨建引領課程育人,使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同發力
1. 充分發揮思政課主陣地的作用,開好上好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為主要內容。[3]如常態化開展“開學第一課”活動,結合最新熱點引導青年學生堅定愛國熱情,踔厲奮發;開設社會實踐公選課,帶領工科研究生外出參觀實踐,充分發揮校內校外雙課堂的協同配合作用,不斷拓寬育人空間和渠道。
此外,有條件的高校可聯合校內馬克思主義學院或其他院部,發揮工科研究生專長,共同開發線上虛擬展館等資源,從而更好地開展工科研究生思政課教學。
2. 按照“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工科研究生專業課程要注重科學創新精神方面的培養,強調在課程教學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引學生明確人類歷史責任,增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4]
對于其他課程則要注重對生活態度、審美情趣、文化修養等方面的培養,把愛國主義和民族情懷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同時,授課過程中注意將課程思政要求融入課程教學大綱(質量標準)、教學設計、課程考試考核、教學工作評價以及教育教學管理全過程,不斷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其他課程要注重培養高尚的文化修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注重將愛國主義和民族情懷貫穿于課程教學全過程,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3. 建立明確的專業培養目標
工科研究生在課程設置、培養過程中應明確目標,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需求。當前,國家智能制造、發展高技術新興產業等成為主流趨勢,“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越來越成為建設目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工科研究生培養中課程設置應及時做出調整,開設能夠應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挑戰的相關課程,培養能綜合應用智能制造理論、人工智能、現代機械設計方法、計算機技術進行智能制造工藝與裝備開發和制造,并具有較強的綜合創新意識、獨立工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及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文化素養、寬厚專業基礎、開闊國際視野,個性與人格健全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新工科人才。
(四)黨建引領教學育人,以“校內校外”雙平臺為人才培養鋪路搭橋
1. 建立校內校外教學基地,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優質平臺
工科研究生培養應格外注重實踐操作能力,高校及二級學院可在黨委領導下整合多種資源,搭建教學平臺。如校內建立機電一體化實驗室,并實行實驗室有序開放運行機制,加強專項綜合實踐教學;校外與相關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學生觀摩學習、實踐操作及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等,實現產學研一體化,不斷增強工科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意識。
2. 科研服務教學,及時將教師科研成果轉化為實踐教學資源
充分利用學科建設優勢,注重與教師科研相結合,不斷吸收教師最新科研成果,更新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水平。
教師可將自主開發的激光雕刻機的科研成果用于編程加工實驗,將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冷彎成型科研生產線用于學生畢業設計,將自行開發的全自動數控玻璃打膠機控制系統作為數控技術在多軸運動控制領域應用的典型案例納入課程教學等。以教師科研成果服務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助力人才培養。
(五)黨建引領評價育人,以綜合評價機制激勵研究生人才培養示范創新
1. 建立黨委領導下的“創新導向、團隊參與、滾動分流、綜合評價”的培養評價機制。各個階段的人才培養都離不開教學評價,教學評價主要是指對學習者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的評價。[5]工科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應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有效性提升為原則,強調過程考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時,考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和考查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工科研究生因其特殊的專業性質,在未來踏入社會參與國家建設時,極大概率是以團隊為組織和單位,這就需要在日常培養過程和評價機制中強調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換言之,當前時代背景下的工科研究生人才培養及評價要貫徹執行黨的基本方針政策,推行以綜合能力為中心的開放式、全程化考核方式。
2. 將“師德標兵”“優秀黨員”、微黨課等一系列在黨建中具有引領示范教育作用的項目納入評價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思考教學研究與黨建育人之間的聯系,避免出現黨建育人工作“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局面。同時,建立健全黨建引領研究生“三全育人”工作相關的考評機制,考核結果納入教師和黨員年終考核評價,爭取讓黨建引領研究生“三全育人”工作思路入腦入心,推動研究生人才培養示范創新。
參考文獻:
[1] 張爍.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09(01).
[2] 盛春,汪力. 提升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育人質量的路徑研究[J]. 思想理論教育,2019(12):74-79+156.
[3] 王占仁. 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J]. 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0(05):4-15.
[4] 周海燕,卞謝瑜. 從管理到治理:高校黨建引領高等教育治理現代化[J].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05):55-63.
[5] 蔡樂才. 新時代高校黨建與人才培養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J]. 宜賓學院學報,2021,21(05):80-84.
(責任編輯:羅欣)
基金項目:2022年山東大學“研·課程思政”建設工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項目“強化黨建引領,聚焦人才培養:工科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與實踐”。
作者簡介:郭楠(1982—),女,碩士,山東大學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正科級研究生秘書,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研究生教育管理;冷姣儀(1994—),女,碩士,山東交通學院基礎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陳原(1976—),男,博士,山東大學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機器人機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