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朝木
摘要:重視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立腳點。信息技術作為中職學校各個專業的公共基礎課與計算機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核心素養培養更是中職學校教學的重點。教師要深入研讀課程標準及教學大綱,分析學生現狀,立足職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通過加強學法指導、加強技能訓練、運用新型教法、深化課程思政等措施,積極有效地進行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關鍵詞:中職學校;信息技術;措施;核心素養;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5-0077-04
在信息時代,學生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為日后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明確指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方面[1]。學生經過三年學習,要么升入高等院校繼續深造,要么直接走向社會,但不管是哪種去向,加強基礎理論學習,掌握專業技能,培養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對其學習與工作都至關重要。教師要深入研讀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學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學實效,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法指導有利于學生在主動嘗試、大膽猜測、積極反思等自覺性活動中獲得更直接、更深刻的學習體驗,習得知識與技能。從這一角度出發,教給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方法、技巧比直接教給知識、技能更加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一味地灌輸知識,而要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認知結構。
1.確立學習目標
學生初入職校學習,對所學專業懵懵懂懂,不知道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具體學習什么知識和技能,不知道計算機專業開設什么課程,將來可以從事什么工作崗位。部分學生學習目標模糊不清,學習不能專注與投入,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教師可通過“開學第一課”,向學生介紹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哪些知識與技能,學習這些知識與技能將來能夠做什么,從事哪些崗位,以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任何學科、專業,唯有產生興趣,才能專心致志而為之。信息技術既有簡單的入門基礎知識,也有深奧的知識與技能。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有意識地展示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程序設計入門”時,一些學生一聽到程序,就會感覺十分復雜,產生畏難情緒。為此,教師可先介紹Python程序語言的特點及功能:它可以做日常任務,如自動備份圖片和音頻等;可以制作網絡游戲,很多游戲都是利用Python開發設計的;還可以制作各種網站,設計各版塊內容。然后要讓學生知道程序設計的功能雖然很多,但并不復雜,以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在教學中,教師要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數字、字符串、布爾、列表、元組、集合和字典等數據類型,逐一指導學生進行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獲得成功體驗。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能為學生扎實掌握學科知識與技能提供幫助,能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2]。
3.理清知識邏輯
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是知識遷移與內化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要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邏輯,讓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例如,在教學“畫圖”軟件時,教師可先講解矩形的畫法,并進行操作示范,同時指出其他圖形的畫法與之相同。之后,放手讓學生練習,讓他們繪制橢圓、圓形、多邊形等圖形。學生能夠熟練繪制這些圖形之后,教師再適當增加難度,布置繪制“心中的太陽”“繁花似錦”“十月花海”等主題作業,讓學生從形狀、顏色、大小等方面進行設計,完成比較復雜的圖形,以鞏固教學成果。講解—示范—基礎訓練—提升訓練,不斷加大訓練難度,進行拓展延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引導自主學習
“標準”指出,教師要有效利用數字化學習環境,有機融合各種教學要素,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加強教與學全過程的信息采集與診斷分析,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教與學、教與教、學與學的互動,不斷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3]。從廣義上說,所有的教學都要最終變成自學,才能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做好“預習”,了解、熟悉教材的重點與難點,列出疑難知識點。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以解除疑惑,習得知識與技能。例如,在教學“數據分類匯總”時,教師可呈現一份“某班級各門學科單元測試成績一覽表”,讓學生想一想用什么辦法快速算出各學科成績。自學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模式,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標準”強調,信息技術課程要體現職業教育特點,注重實踐技能訓練[4]。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認識技能學習的重要性,遵循技能人才培養規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體現職業教育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強化技能訓練。
1.重視校內技能訓練
信息技術實用性、實踐性很強,更需要強化技能訓練,努力做到理實一體化。《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業水平考試計算機應用基礎考試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列出該學科的考試內容為:信息技術應用基礎、網絡應用、圖文編輯、數據處理、程序設計入門、數字媒體技術應用、信息安全基礎和人工智能初步[5]。這些技能只有通過不斷上機操作訓練,才能用于實踐,付之于操作,內化為知識與技能。例如,在教學Windows基本操作時,教師要讓學生清楚Windows基本操作包括新建文件和文件夾,以及文件夾和文件的復制、粘貼、移動、刪除、重命名、壓縮和搜索,還包括打字、制表等。這些技能操作,都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持續訓練,反復訓練,做到個個過關。通過技能訓練,學生能更加扎實有效地掌握與鞏固基礎知識。
2.開展專業技能競賽
技能競賽是學生技能學習與發展、教師教學教法變革、學校教育綜合改革的助推器[6]。信息技術課程重在技能學習與訓練,更需要以技能競賽為載體,經常性舉行以競賽代替操作訓練的常態化技能競賽。每學完一項技能項目或一個知識模塊,教師就可以進行一次技能競賽,以競賽成績為主,參考學生日常參與學習、訓練的態度,綜合評定學生期末成績,構建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教學機制。一個學期或學年之后,可以分專業與非專業不同組別,組織開展全校性的文字錄入、海報制作、網頁設計、電子小報、網絡組建、Python程序設計等技能競賽,推進技能比賽常態化,形成濃厚的競賽氛圍。教師要積極選拔拔尖學生,組隊參加縣級及以上技能競賽,培養優秀技能人才。經常性的校內技能競賽,組隊到校外參賽,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與綜合素質,為學生求職、就業、創業奠定基礎。
3.加強校外社會實踐
“標準”指出,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通過理論知識學習、基礎技能訓練和綜合應用實踐,培養學生符合時代要求的信息素養和適應職業發展需要的信息能力[7]。這里的綜合應用實踐包括校外社會實踐。學生在校內技能訓練時間比較有限,所學技能也比較簡單、淺表,而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學海無涯、深奧無邊。因此,除了課堂技能訓練之外,還要根據教學計劃,分期組織學生到相關網絡科技、計算機專業公司等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生產實踐和頂崗實習。例如,學習“網絡應用”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到大數據中心或信息科技之類的企業參觀研學、實地見習,幫助他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計算機系統服務、軟件開發、數據處理與存儲支持、網絡與信息安全保護等各項業務和技能,進一步促進理論學習與技能操作有機結合,讓學生更加系統地學習與掌握信息技術技能,培養學科核心素養與職業能力。
1.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是指教師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具體的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圍繞這些學習任務,借助各種學習資源,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探究活動,從而學習、掌握知識與技能。這種教學方法,圍繞任務而展開教學,目的性明確,有助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從而比較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清晰的學習任務,調動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設計難易適當的學習任務,必要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進行必要的任務分層,確保學生人人都能完成與之認知水平相適應的學習任務。
例如,在教學“設計招聘海報”時,進行排版基本技能訓練之后,教師可讓學生設計一篇學校將舉辦國慶晚會或十佳歌手比賽的通知,要求學生寫出舉辦活動的目的與意義,活動內容、形式,參加活動的具體要求,競賽評分規則,注意事項。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僅能讓學生清楚學習這些技能有什么功用,還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
現代教育倡導合作學習、集體探究,積極營造學習氣氛,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采取小組合作探究法,能夠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和協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合理設計一些合作探究任務,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教學“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時,教師可為學生準備各種硬件、軟件,以及相關工具,布置好學習與實踐任務,交由各小組完成。合作小組在對組員進行分工時,要根據他們的實際能力,讓他們承擔不同的任務。在討論交流時,教師要讓學生善于傾聽對方的意見,尊重理解對方。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能讓學生在集體中學習與互動探究,加強思想交流、思維碰撞,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3.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是適合于中小學各門學科、應用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計算機操作能力參差不齊,因此更要重視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實施分層教學法的前提是教師要根據學生知識與技能,將學生分為差、中、好三個層次,并參照“標準”和“大綱”,相應地制定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可分為基本目標、提高目標、深層目標,分別對應不同層次的學生[8]。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理論教學、技能訓練以及技能競賽中提出不同要求,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學習與訓練,取得進步,獲得成功的體驗。
例如,在教學“圖文編輯”時,教師可分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針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要求他們模仿教材中的范例制作一個簡單的圖文混合版面;針對學習中等的學生,讓他們獨立制作出一個稍為復雜的圖文混合版面;針對學習優秀的學生,讓他們設計一個精美的、個性化的圖文并茂版面。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在完成基礎目標的前提下,努力完成更高層次的目標。這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學有余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挑戰自我,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4.翻轉課堂教學法
所謂翻轉課堂,就是顛倒上課—布置作業—課后練習順序的傳統教學方法,教師事先將上課內容錄制成視頻,通過有效途徑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學習,課上學生質疑、教師答疑解惑。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講述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這是信息技術翻轉課堂的亮點。在課前,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挖掘知識本質,明確教學目標,并將教學內容分成若干模塊,錄制成微視頻。
例如,在教學“視頻素材的獲取”時,教師可將拍攝視頻、視頻截取、視頻采集、視頻合成、視頻下載、屏幕錄制、軟件合成視頻等各種獲取視頻方法分別錄制成一個個微視頻,通過微信群、QQ群、釘釘學習平臺等途徑,推送給學生學習。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列出疑惑不解的知識點。在課堂上,教師要重點講解學生疑難之處,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從而達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目的。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有效地促進師生間的雙向互動,提高學生的自學、表達、交流溝通等各種能力,培養與發展學生團隊協作精神,還能讓學生感覺到學習計算機技能并不難,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與動力。
每門學科都擔負著立德樹人的育人職責。“標準”要求,堅持立德樹人,聚焦核心素養[9]。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貫徹立德樹人的宗旨,準確把握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的性質、任務和目標,發掘課程中的德育元素,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課程教學中融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使命感,將學科核心素養內涵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10]。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設計課程思政目標;要善于運用故事分享、思想滲透、精神激勵等,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信息安全基礎”時,教師可引入“珊瑚蟲”事件,教育學生遵紀守法,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又如,在教學“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時,教師可介紹我國計算機研究曾經落后的事實,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可聯系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計算機硬件與軟件技術發展迅猛,走在世界前列的事實,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可借助多媒體設計,介紹信息技術產業方興未艾,展示這一專業的光輝前景,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工匠精神。深化課程思政,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賦予學科教學的根本任務。信息技術作為中職學校各個專業的公共基礎課與計算機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核心素養培養更是中職學校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師要深入研討新課標與大綱,弄清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具體體現及基本要求,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為學生就業、創業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3][4][7][9][10]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22.
[2][6][8]王金樹.“六個結合”改進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探究[J].成才之路,2022(29):69-72.
[5]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印發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大綱的通知[Z].閩教考〔2019〕10號:2019-04-18.
Analysis on Measur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re Competencies in Vocational Schools
Xu Chaomu
(Fujian Province Anxi Chenli Vocational School, Anxi 362403, China)
Abstract: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subject core competencies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footho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As a common basic course for various majors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a fundamental course for computer related majors,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 key focus of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thoroughly study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eaching syllabus,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and based on the law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cultivate subject core competencies by adopting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learning method guidance, strengthening skill training, applying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deepen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schools;information technology;measures;corecompetencies;teaching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