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退役軍人的職業再就業,作為一個涉及多方面的社會議題,不僅承載著退役軍人個人的期望與未來,更關聯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在他們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之后,如何平穩、有效地融入民間職場,成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當前,面對職業環境的多元化和復雜性,退役軍人在職業選擇、技能轉換以及社會適應等方面遇到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這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更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引導。在此背景下,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職業再就業策略和路徑,以幫助退役軍人順利過渡到新的工作崗位,對于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退役軍人|再就業|職業培訓|教育培訓|創業
一、提升職業化技能培訓與教育培育
退役軍人職業化技能培訓與教育培育是實現退役軍人順利再就業的關鍵策略之一。在軍旅生涯中,軍人們培養了諸多優良品質,如紀律性、團隊合作、快速適應等,這些品質在民間職場同樣具有極高的價值。然而,從軍隊到民間職業的轉換也意味著必須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和技能要求。因此,為退役軍人提供系統的職業化技能培訓與教育,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平穩過渡到新的職業角色,還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促進個人及社會的發展[1]。職業化技能培訓的核心在于彌補退役軍人在專業技能和行業知識方面的差距。這一過程需要對退役軍人的職業傾向和個人興趣進行精準評估,從而提供定制化的培訓計劃。例如,對于有意進入信息技術行業的退役軍人,可以提供編程語言、網絡安全等相關培訓課程。對于傾向于從事物流或管理的個體,則可以開設供應鏈管理、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培訓。這樣的針對性培訓不僅有助于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還能增強他們對新領域的適應能力和競爭力。
教育培育在退役軍人的再就業過程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許多退役軍人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教育以滿足特定職業的學歷要求或提升自身的理論知識。因此,與高等教育機構合作,為退役軍人提供繼續教育和學位課程的機會至關重要。這些課程不僅限于傳統的學術學位,還包括各種職業技術證書和非學歷教育,如在線課程、短期工作坊等,這些都是提升他們知識水平和技能的有效方式。
退役軍人在軍旅生活中形成的獨特視角和經驗也是他們寶貴的資產。在職業化技能培訓和教育過程中,應鼓勵他們將這些經驗與新學的知識和技能相結合,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2]。例如,他們在軍隊中培養的領導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可以在商業管理、緊急響應等領域發揮巨大作用。此外,提升退役軍人的職業化技能和教育水平不應僅限于單方面的技能培訓,還需要關注他們的全面發展。這包括提高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思維等軟技能,這些技能在當前的職場環境中同樣至關重要。通過綜合培養硬技能和軟技能,退役軍人可以更好地適應多變的職業環境,有效地處理工作中的各種挑戰。
為退役軍人提供職業化技能培訓與教育培育是促進他們順利就業和職業發展的有效策略。通過這樣的措施,不僅能夠幫助退役軍人順利過渡到民間職業生活,還能確保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得到充分發揮,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
二、整合就業資源,創造友好就業環境
整合就業資源和創造友好就業環境是確保退役軍人成功再就業的關鍵措施之一。這不僅涉及到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還包括構建一個支持性強、包容性高的社會就業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機構、企業、非營利組織和社區必須共同努力,形成一種協調一致的行動模式,以確保退役軍人的就業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資源整合首要任務是將退役軍人的就業需求與市場上的職位需求有效對接。這需要政府部門搭建一個全面的就業信息平臺,收集和發布各類就業機會,同時考慮到退役軍人的特殊背景和技能特點,為他們提供匹配的職業機會。此外,政府還應與各大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協作,鼓勵他們為退役軍人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實習機會,確保退役軍人能夠在更廣泛的領域中找到適合的工作。
在創造友好的就業環境方面,社會各界需要對退役軍人表現出更高的包容性和尊重。公眾普及教育是此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加強對退役軍人貢獻的認識和理解,消除可能存在的偏見和誤解。企業在招聘時應重視退役軍人的獨特經歷和能力,充分認識到他們的潛力和價值。同時,企業也應為退役軍人提供必要的職業適應培訓和心理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新的工作環境。政府還應采取措施激勵企業吸納退役軍人就業。例如,可以為雇傭退役軍人的企業提供稅收減免、資金補助或其他優惠政策。這樣的激勵措施能夠鼓勵更多企業積極參與到退役軍人的就業支持中,為退役軍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樣,社區組織在為退役軍人創造友好的就業環境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社區可以組織各類職業發展研討會和交流活動,為退役軍人提供網絡構建和職業指導的機會。此外,社區還可以提供各類職業發展資源,如職業咨詢、簡歷指導和面試技巧培訓,幫助退役軍人提高就業競爭力[3]。
整合就業資源和創造友好就業環境的目標是確保退役軍人能夠平穩、有效地融入社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這不僅有利于退役軍人的個人發展,也有利于社會的整體繁榮與和諧。通過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和社區的共同努力,可以為退役軍人提供一個全面支持和尊重的就業環境,幫助他們實現職業生涯的再次起航。
三、開拓創業渠道,提供系統性支持
開拓創業渠道和提供系統性支持對于退役軍人的職業再就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不僅涉及為退役軍人提供多樣化的創業機會,還包括建立全方位的支持體系,確保他們在創業過程中能夠得到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政府、社會組織、企業界以及退役軍人自身的共同努力和協作。
政府部門在開拓創業渠道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具體來說,政府應通過制定和實施有利于退役軍人創業的政策措施,為他們提供創業啟動資金、稅收優惠、低息貸款等經濟支持。此外,政府還應搭建創業服務平臺,為退役軍人提供創業咨詢、項目推薦、技術支持等服務,助力退役軍人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4]。同時,社會組織也應參與到退役軍人創業支持中。非政府組織、退役軍人協會等可以通過舉辦創業訓練營、研討會和交流活動,幫助退役軍人提升創業知識和技能,拓寬他們的視野和人脈。此類活動不僅能夠為退役軍人提供實踐經驗,還能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和創新思維。企業界對于退役軍人創業同樣至關重要。企業可以通過與退役軍人創業項目建立合作關系,為他們提供市場信息、技術指導甚至資金支持,幫助退役軍人的創業項目更快成長和發展。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承接退役軍人創業項目的產品和服務,為他們打開市場銷路,增強創業項目的生存和發展能力[5]。
對于退役軍人本身而言,主動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和積極參與社會交往同樣重要。退役軍人應利用各種可獲取的資源,提高自己的商業意識、市場洞察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此外,退役軍人還應積極建立和維護自己的社交網絡,這不僅有助于他們獲取商業信息和資源,還能為他們的創業項目帶來潛在的合作伙伴和客戶。
為了提供系統性的創業支持,還需要建立完善的創業指導和服務體系。政府和相關機構可以建立創業孵化基地,為退役軍人提供辦公空間、技術支持和管理指導等一系列創業服務。這些孵化基地不僅為退役軍人創業提供了實質性的幫助,還能為他們搭建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開拓創業渠道和提供系統性支持是促進退役軍人成功再就業的重要環節。通過政府、社會組織、企業界和退役軍人本身的共同努力,可以為退役軍人創造一個有利的創業環境,幫助他們實現從軍人到民間創業者的順利轉型,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新的力量[6]。
四、結語
退役軍人的職業再就業,作為社會關注的重點,不僅關系到退役軍人個人的未來發展,也是社會和諧與穩定的體現。針對他們在職業選擇、技能轉換以及社會適應等方面所面臨的新挑戰,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和協作。通過提供職業化技能培訓、整合就業資源、創造友好就業環境以及開拓創業渠道,可以幫助退役軍人順利融入民間職場。這些措施不僅對退役軍人個人的生活質量提升至關重要,也對促進社會整體和諧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因此,為退役軍人提供系統的支持和幫助,不僅是對他們為國家服務的回饋,更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高鵬.基于就業能力視角的我國退役士兵就業問題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6:2.
[2]于志明.新時代退役軍人人力資源管理優化策略分析[J].中國軍轉民,2023(17):54-56.
[3]藺朝莉,陳志軍.淺談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能力提升途徑[J].就業與保障,2021(24):106-108.
[4]汪麗玲.基于社會關系網絡視角的退役軍人就業選擇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1:19.
[5]張凱哲,王家寶.我國退役軍人就業培訓制度現狀及問題對策[J].管理觀察,2019(29):82-83.
[6]朱麗婷.關于退役軍人職業培訓的若干思考[J].人力資源,2021(8):88-89.
(作者簡介:宋文靜,西北政法大學軍民融合發展研究院教師,博士,研究方向為軍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