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蘋



摘? 要:數列解答題的創新設置,是數列模塊知識考查與應用的一個重點與難點,成為新高考數學試卷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基于一道T8聯考的數列解答題,從“插項方式”構建一個新數列入手,剖析問題的創新形式與解決方法,合理變式與拓展應用,引領并指導數學教學與復習備考.
關鍵詞:數列;創新;變式;拓展
在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T8聯考是其中一個具有典型代表的國內新高考聯盟模擬考試,其模擬試卷具有高度原創性、應用性、創新性等,成為高中學校和教育研究領域專家研究與學習的一個重要平臺.
特別是2024屆高三第一次學業質量評價數學試題,數列解答題出現在第21題的位置,難度有所提升,同時合理交匯了數列的插項模型、創新定義模型等不同形式,融合不等式及其應用,使得數列問題更加綜合與創新,為數列模塊的課堂教學、教學研究等方面提供一個重要題源,成為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習的一個重要來源.
1? 問題呈現
^^(2024屆高三第一次學業質量評價數學試題·21)&&
已知數列{an}為等差數列,公差d>0,等比數列{bn}滿足:b1=2a1=2,b2=a1+a3,b1b3=5a3+1.
(1)求數列{an},{bn}的通項公式;
(2)若將數列{an}中的所有項按原順序依次插入數列{bn}中,組成一個新數列:b1,a1,b2,a2,a3,b3,a4,a5,a6,a7,b4,…在bk與bk+1之間插入2k-1項{an}中的項,新數列中bn+1之前(不包括bn+1)所有項的和記為Tn,若dn=a2nan+12n-1Tn+2+2,求使得[d1]+[d2]+[d3]+…+[dn]≤2 023成立的最大正整數n的值.(其中符號[x]表示不超過x的最大整數)
此題以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為問題場景,條件中通過給出兩個數列的首項以及前幾項的關系式,第(1)小問中,通過聯立方程組的形式來確定相應的公差與公比,比較簡捷地確定兩個數列的通項公式.而第(2)小問中,基于第(1)小問中確定的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利用數列的插項形式來構建一個新數列,通過遞推關系式的給出,以及創新定義的應用來建立相應的數列不等式,為創新應用提供情景,給問題的解決制造更多的障礙,可以較好地加以區分.
2? 問題破解
解析:(1)設等比數列{bn}的公比為q(q≠0),依題意可得a1=1,b1=2.
則有2q=1+1+2d,
2×2q2=5(1+2d)+1.
解得d=1,
q=2,或d=-12,
q=12.(舍去)
所以an=n,bn=2n.
(2)新數列中bn+1之前的所有項中,含有{an}中的項共有20+21+22+…+2n-1=2n-1項.
所以Tn=(1+2n-1)(2n-1)2+2(1-2n)1-2=22n-1+3·2n-1-2.
所以dn=a2nan+12n-1Tn+2+2=n2n+112n+3+2=n2(n+1)(2n+3)+2n2n+1=n2(n+1)(2n+3)+2n+1+2(n-1)=n2+2(2n+3)(n+1)(2n+3)+2(n-1).
下證當n≥2時,0 接下來,給出幾種不同的解題方法: 解法1(二項式定理轉化法):由于(n+1)(2n+3)-n2-2(2n+3)=(n-1)2n-n2+3n-3. 而結合二項式定理有2n=C0n+C1n+C2n+…+Cnn,則當n≥2時,2n≥n+2. 所以(n-1)2n-n2+3n-3≥(n-1)(n+2)-n2+3n-3=4n-5>0. 所以當n≥2時,0 當n=1時,d1=1110,故[d1]=1. 所以[d1]+[d2]+[d3]+…+[dn]=1+2[1+2+…+(n-1)]=n2-n+1≤2023,即n2-n=n(n-1)≤2022,則滿足不等式的最大正整數n=45. 解法2(數列通項轉化法):當n≥2時,要證0 將(n-1)2n視為數列{cn}的前n項和,易得cn=n·2n-1(n≥2).同理,將n2-3n+3視為數列{en}的前n項和,易得en=2n-4(n≥2). 于是只須證n·2n-1>2n-4,即證2n-1>2-4n. 又由2n-1≥2>2-4n,得證當n≥2時,0 以下部分同解法1,則滿足不等式的最大正整數n=45. 3? 解后反思 解決問題的第一個關鍵點就是確定dn的表達式,而這里的一個解題關鍵就是有關數列插項問題.處理數列插項問題的前提是:明確插項方式,基本方法是從一般到特殊,由具體項到前n項總結規律;解題關鍵是:確定項數. 解決問題的第二個關鍵點就是取整的創新定義,而此時解決問題的重點就是dn的表達式的轉化,利用取整的定義,從一個分式中分離出整數的核心思路就是分子向分母“趨同”變化,進而來確定分離出來的分式表達式的取值范圍為(0,1),通過數列不等式的證明來轉化與應用. 證明以上對應的數列不等式,是放縮與處理的關鍵所在.而解法1中,欲說明0 4? 變式拓展 依托原問題中的“插項方式”構建一個新數列這一創新思維,合理變化數學思維,通過兩個數列中的對應項的“重排”或“刪項”等其他思維方法,巧妙構建一個新數列,合理變形與拓展. 4.1? 重排變形 變式1? 已知數列{an}為等差數列,公差d>0,等比數列{bn}滿足:b1=2a1=2,b2=a1+a3,b1b3=5a3+1. (1)求數列{an}和{bn}的通項公式; (2)將數列{an}和{bn}中的所有項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組成一個新數列{cn},求數列{cn}的前2024項和T2024. 解析:(1)同原問題,解得an=n,bn=2n. (2)由于當n≤10時,bn=2n≤210=1024<2024;當n≥11時,bn=2n≥211=2048>2024. 所以數列{cn}中,含有數列{bn}中的項有10項,含有數列{an}中的項有2014項. 所以T2024=2014×(1+2014)2+2(1-210)1-2=2031151. 4.2? 刪項變形 變式2? 已知數列{an}為等差數列,公差d>0,等比數列{bn}滿足:b1=2a1=2,b2=a1+a3,b1b3=5a3+1. (1)求數列{an},{bn}的通項公式; (2)若數列{bn}的第m項bm,滿足??? (在①②中任選一個條件),k∈N*,則將其去掉,數列{bn}剩余的各項按原順序組成一個新的數列{cn},求數列{cn}的前20項和S20. ①log4bm=ak;②bm=3ak+1. 解析:(1)同原問題,解得an=n,bn=2n. (2)若選①log4bm=ak,則有log42m=k,即m=2k,k∈N*,故數列{bn}剩余的項就是原數列的奇數項,相當于剩余的項組成的數列{cn}是以2為首項,4為公比的等比數列. 所以S20=2×(1-420)1-4=23(240-1). 若選②bm=3ak+1,則有2m=3k+1,因為m∈N*,k∈N*. 所以當m=2n時,對應的k=4n-13=(3+1)n-13為整數,此時成立;當m=2n-1時,對應的k=4n2-13=(3+1)n-26不為整數,此時不成立. 故數列{bn}剩余的項就是原數列的奇數項,相當于剩余的項組成的數列{cn}是以2為首項,4為公比的等比數列. 所以S20=2×(1-420)1-4=23(240-1). 5? 教學啟示 數列解答題中的創新形式與創新設置多種多樣,由傳統比較常見的存在性、探索性、應用性與開放性等形式,增加了兩個及以上數列中的對應項的重新排列與組合問題,使得問題場景更加豐富多彩,特別是本文中給出的“插項方式”“重新排列(按一定次序)”“刪項方式”等的創設,問題場景更加靈活多變,巧妙融入數列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質與基本公式,借助兩個特殊數列(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模型構建與應用,同時也融入其他知識,如函數與方程、不等式等,通過合理的數學運算,巧妙的邏輯推理,全面考查數學“四基”以及考生的數學能力,成為高考命題中一個??汲P碌幕军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