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化學習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知識應用素養有促進作用。初中數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分析了生活化背景下初中數學項目化學習策略的應用價值,并結合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相交線”的教學,探討了生活化背景下促進學生初中數學項目化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項目化學習;生活化;實踐能力;“相交線”
作者簡介:梅發珍(1975—),女,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龍城中學。
在新課標背景下,生活化理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和應用越來越受重視。教師要切實領會新課標精神,從學生全面發展的維度入手,堅持生活化理念,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為此,數學教師要結合數學教學特點,設計更具操作性的知識項目或項目任務,對教學流程進行細化,引導學生運用生活化思維理解重要知識點,逐步提升應用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相交線”的相關內容與現實生活存在密切聯系,為此,教師在教學時可開展項目化教學,同時融入生活元素,以提升教學品質。
一、生活化背景下初中數學項目化學習策略的應用價值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應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數學學科的主要教學任務,注重數學教學的全面性和針對性,強化學生知識應用意識。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的工作要更具針對性,能體現生活化和應用性特點,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應用能力的提升。為此,教師要重視項目化學習策略的應用,讓學生在認知項目、分析項目、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提升能力,掌握科學的數學知識應用方法。項目化學習更符合初中生知識能力發展的特點和身心的成長規律,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作用[1]。
從數學教師的角度看,項目化思維能夠幫助教師理順教學知識之間的關系,找出教學的疑難點和落腳點,進而制訂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相交線”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如立交橋、木地板、門窗框、自行車框架等都涉及了相交線的知識。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融入學生常見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物體、現象,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為學生開展項目探索奠定基礎。教師通過項目化學習策略的應用,能夠引導學生從項目主題入手,逐步探索項目內容,從而培養其數學知識應用技巧和能力。
初中數學項目化學習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引導學生深入分析生活問題中的數學信息和關鍵要素,并從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公式或模型,進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到思維與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數學核心素養。
二、生活化背景下促進學生初中數學項目化學習的策略及思路
在新時期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思想,結合生活元素,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使之在項目分解、項目探索、項目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提升應用能力,增強數學綜合素質。
(一)提煉關鍵知識要素,生成項目主題
項目化學習符合初中生求知、發展的基本要求,能夠促進其基礎學習能力的提高。初中數學教師要研究優秀的項目教學案例和相關素材,圍繞本班學生的特點,設計以現實生活為依托的學習項目,以提升項目化教學的深度和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關鍵知識要素為抓手,引導學生從知識表面的分析、解讀入手,提煉關鍵知識,進而生成學習項目的主題[2]。以項目主題為引領,學生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研習、互動,逐步分析問題,找到解答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數學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知識要素提煉、歸納的技巧,為其開展項目化學習創造條件。
例如,相交線中的垂線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相交線的一種特殊形式,在現實生活中也較為常見。在細致解讀這個概念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生活實物或現象,提煉關鍵要素,以此幫助學生確立項目主題。比如,教師可以用圖片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木門框與圍棋棋盤,并著重指出其中垂直的部分,讓學生直觀感知垂線。之后,教師可圍繞教材的內容,進一步解讀垂線與垂足的知識:
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作垂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結合垂線的知識確立如下項目主題。
(1)垂線是相交線的一種,是特殊的相交線,其特殊性如何體現?
(2)在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這種唯一性如何理解?
(3)為什么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四個角中任意一個角等于90°,這兩條直線就是垂直的?
這三個項目主題都與垂線的概念有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木門框和圍棋棋盤,深入分析項目主題的內涵,給出合理的解釋。這樣結合生活元素開展項目化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從而讓其確立項目主題,實現深度學習。
(二)構建生活應用場景,驅動項目化學習
在推進初中數學項目化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其主體意識,夯實其數學根基。教師要著力構建生活化應用場景,讓學生在開放包容的場景內開展項目化學習,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綜合效率[3]。以“相交線”的教學為例,由于與相交線知識有關的數學現象、數學物體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師可用的教學資源十分豐富。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構建信息化場景,以營造趣味性較強的知識場域和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圍繞相交線知識創設表演與模擬場景、游戲場景等,引導學生在參與、表達、模擬的過程中感知相交線的數學特性與價值,從而為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撐。如對頂角與鄰補角是相交線知識的重要拓展知識,同時在生活中也較為常見。在著重分析對頂角和鄰補角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學校大門口的伸縮折疊門,通過動態影像展示相交線中對頂角與鄰補角不斷變化的過程。通過觀看動態影像,學生可以發現兩條直線相交時,隨著直線位置的變化,對頂角與鄰補角的關系和大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相交線中對頂角與鄰補角的關系見表1。
在教師展示伸縮折疊門的案例后,學生可以從生活場景的維度形象感知對頂角與鄰補角的存在,從而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如表1所示,對頂角和鄰補角都存在公共頂點,但二者邊的關系、大小關系并不相同。結合生活元素,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學習項目。
(1)觀察影像中的伸縮折疊門,分析折疊門的交叉結構的對頂角與鄰補角隨著門的移動而產生的變化。
(2)進一步探究其他案例,分析對頂角與鄰補角的性質,說出其具體應用場景與特點。
這樣,數學教師通過探討相交線的重要衍生概念,可以為學生構建生活化學習情境,將具體的案例剖析與知識的深度探究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項目化學習,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三)設計分組探究項目,磨礪合作技能
按照新課標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根據初中生的個體特點,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舉措,讓學生加強團隊互動和合作,以此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問題和困難,促進學生交流水平的提高。由于“相交線”的知識和現實生活關系密切,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研討項目任務,從而促進學生的情感交互、知識交流,有效提升學生項目化學習的深度。
例如,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是構成相交線的重要元素,也是七年級學生要學習、理解的重點內容。教師可以從這些角的特性、功能入手,引導學生開展分組探究,以此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合作意識,讓他們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在教學時,教師可先用課件展示城市立交橋的不同景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同位角、內錯角及同旁內角的角度分析和研討城市立交橋的設計。如教師可設置“同位角、內錯角及同旁內角的差異性如何表現”“立交橋中三類角的差異是什么造成的”等項目,并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小組進行深入探討。之后,教師要全面復習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引導學生分組發言,并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給出客觀、準確的解釋,從而加深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理解。總之,數學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項目化學習,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其課堂學習能力。
(四)設計課外實踐項目,鍛煉遷移能力
初中數學教師要重視以現實生活、社會實踐為主體的數學大課堂,因為這些課堂范圍更廣,容量更大,對學生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大課堂的應用,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用生活化的思維推動學生的知識學習和知識遷移,實現“課內→課外、書本→現實”的轉移,切實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讓其掌握解決具體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教學“相交線”的相關內容時,數學教師要設計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的課外實踐項目,將項目任務具體化、明確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知識,以此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4]。如在完成“相交線”相關內容的教學后,教師可以設計實踐性項目任務,要求學生回家后運用觀察、測量、記錄、對比等方式,對已有的知識點進行回顧,進而加深對本節內容的理解。具體實踐項目如下。
(1)細致觀察家中的折疊椅、剪刀、大門等,尋找相交線案例,分析這些案例的異同點并記錄。
(2)尋找日常生活中符合垂線定義的物體或現象,找出垂足,并探討這些物體或現象的設計
意圖。
(3)運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測量自己臥室內的相交線,量出對頂角、鄰補角、同旁內角的角度,同時進行簡單計算并記錄,留待課堂討論。
以上述幾個簡單的課外實踐項目為依托,數學教師可以驅動學生深入生活,讓其對相交線的數學現象、具體物體進行深入探索,形成更深刻的認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也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積極開展家校共育活動,以確保學生能如期、高質量地完成實踐探究項目,養成“課堂學習→生活應用”的好習慣,切實提升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改變固有的教學思路,以生活化理念為指導,促進教學的發展。數學教師要合理開展項目化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項目化學習、項目化探究和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形成數學思維,提升數學實踐能力[5]。教師要設計不同形式的學習項目,將課內外聯系起來,為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李佼.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17):1-3.
[2]陳鐵英.項目化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路徑[J].智力,2021(2):63-64.
[3]張元和.初中數學相交線問題解題分析[J].現代中學生(初中版),2023(16):9-10.
[4]孫曉麗.利用項目式學習推進初中數學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考試周刊,2019(89):90-91.
[5]林江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2,8(20):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