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能脫離語境,將語法板塊內容孤立出來,進行片面的教學。對此,教師應該注重優化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如創設相應的情景語境、聯系社會熱點、開展話劇表演以及運用信息技術等,將語法知識置于合理的、真實的、有意義的語境中,引導學生進行感知、領會、內化與運用,在提升教學趣味性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景語境;語法教學
作者簡介:楊佳佳(1990—),女,江蘇省海安市城南實驗中學。
情景語境是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來的,能對言語活動產生影響的一些因素,主要指進行語言交際的外部的具體場合,對于英語學科教學具有獨特的作用。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不能將其當成孤立的板塊,而應結合教學內容,利用生活元素、社會熱點、角色扮演、信息技術等創設合適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法的熱情,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創設問答語境,感知語法特點
語境是語法學習的沃土,它不僅存在于教學過程的某個階段,而且貫穿于整個語法教學中[1]。有了恰當的語境,語言學習才有依托,才更鮮活。合適的問答語境能夠為學生提供更明確、更具體、更準確的問題背景和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掌握語法知識,以及將所學的語法知識應用到實際的交流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因此,在進行語法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授課內容創設問答語境,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感知語法的特點。
例如,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5 Ama-zing things的課程重點知識是一般過去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了解一般過去時的形式、表意功能、構成規則。結合該板塊的語法知識,教師可以創設適當的問答語境。例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展示當月日歷,并圈出當日的日期向學生提問,如“Do you know what day is it?”。學生結合黑板上的日歷,就可以進行回答,如“It is Monday.”。為了更好地講解一般過去時的知識,教師可再次在日歷上圈出當日的前一天的日期,然后提問學生,如:
“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Where were you yesterday?”。學生便可以聯系現實情況回答:“Yesterday was Sunday. I was at home yesterday.”。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可在黑板上寫下“was”和“were”并強調在一般過去時中,需要把“am”和“are”替換成“was”和“were”。創設這樣的問答語境進行教學,可幫助學生理解一般過去時的意義—描述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同時深化學生對一般過去時的認知與感悟。之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創設新的問答語境來帶領學生進一步學習動詞過去式的變化規則。例如,教師先在黑板上展示一些動詞及其過去式的形式,如listen和listened、want和wanted、like和liked,而后提問學生,如:“Can you see what the rules are for these words?”。學生由于知識儲備不足,可能只能就兩者的區別進行淺顯的回答。隨后,教師可綜合學生的回答,詳細講述動詞過去式的變化規則。在引導學生初步學習動詞過去式的變化規則后,為進一步講授動詞過去式的使用方法,教師可以提出新的語境問題:“I watched TV at home 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at home yesterday?”。對此,學生可結合實際情況,模仿教師的句式進行回答,例如:“Yesterday I did my homework at home.”。在這樣的問答語境的推動下,學生能夠真切感知動詞過去式的變化特點和使用方法。同樣,在進行其他語法知識的教學時,教師也可以設計恰當的語境來開展教學,使學生能直觀而又深刻地感知和領悟所學語法知識的特點,在問答語境中靈活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
總之,創設真實的、相對完整的問答語境來進行語法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法的特點、用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水平。
二、創設生活情境,體會語法作用
語言學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進行語言的靈活運用,通過創設生活情境進行語法教學,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避免出現“啞巴英語”的現象。情境教學是一種非常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其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背誦語法規則,而是通過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語言交流,體會語法的作用[2]。
例如,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8 Pets語法板塊的內容是關于形容詞的使用。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可以先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晴朗的周末,你和好朋友一起去游樂園玩。路上,你們看到一位和藹的老人在賣糖葫蘆,你們買了兩個美味的糖葫蘆。之后,你們偶遇一只可愛的小狗,小狗跟著你們走了一段路。到游樂園后你們很激動,迫不及待地游玩了很多有意思的項目。那一天,你們雖然累但是很開心。”在學生進入情境后,教師可在黑板上寫出描述該情境的時候用到的形容詞,如sunny、kind、delicious、lovely、excited、interesting、tired、happy。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黑板上的形容詞,思考如何用英語把教師所創設的生活情境描述出來。待學生思考后,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分組,請小組成員一人一句地描述情境內容。學生在描述的時候,腦海中便會浮現相應的場景,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如何進行語言表達。在形容詞語法教學中,像這樣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可以幫助學生領會形容詞的使用方法。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生活化圖片,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并邀請學生用形容詞描述圖片中的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展示一張農民在太陽下收麥子的圖片,并請學生用英語描述,基于圖片內容,學生可以如此描述:“The sun is blazing,the wheat is golden and I think the farmer is tired.”。接著,教師可展示一張小狗在雨天的水坑里打滾的圖片,學生可根據圖片內容進行描述:“The dog is dirty and the rain is heavy.”。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生活場景,結合相應的形容詞進行描述,以強化學生對語法知識的運用。通過自主結合生活情境進行英語表達,學生可以深化對相應語法知識的理解,也可以提升思維能力、語用能力。
總之,情境是語言輸入與輸出的紐帶,教師應該注重創設生活化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語言交流的機會和場景,讓學生在學習語法的過程中,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所學語言知識的特點,進而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
三、結合社會熱點,內化語法知識
社會熱點可以為學生提供實際語境和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語法知識。通過結合社會熱點,教師可以設計與實際生活相關的語法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語言認知力和應用能力,在幫助學生內化語法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例如,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6 TV programmes的語法知識是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可以結合社會熱點—環境保護來展開。在課堂伊始,教師可以通過大屏幕給學生展示環境問題的相關圖片,如被海洋中的人造垃圾包圍的鯨魚、被大片砍伐得只剩樹樁的森林、全是垃圾和廢水的河道等。在運用這些圖片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之后,教師可以結合課程語法內容,在黑板上寫出兩句話:“If people cut down trees and forests, many wild animals will have nowhere to live.”和“Many wild animals will lose their home if human cut down too many trees.”。之后,教師可對學生講解這兩個句子的語法知識—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及其表達方式。在學生初步完成對該語法知識的感知后,教師可以邀請學生用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描述被海洋中的人造垃圾包圍的鯨魚的圖片內容。學生在內化和思考后,便可以進行回答:“If human beings continue to pollute the Marine environment, Marine life will face a crisis of survival.”“Marine life will face a crisis of survival if human beings continue to pollute the Marine environment.”。除了展示圖片,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結合自己所了解的環境問題,用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進行表達,例如:“If global temperatures continue to warm, there will be no place for polar bears.”“There will be no place for polar bears if global temperatures continue to warm.”。
社會熱點不僅是語言教學的素材,能幫助學生學習語法知識,使學生真正理解、內化所學語法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法知識的同時深化對當今社會問題和文化現象的了解,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拓展社會熱點,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討論,同時向學生拓展講解更多的英語知識,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給學生觀看以英文講解相關環境問題的視頻,在學生觀看后,結合課程語法知識向學生提問,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的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對視頻中的內容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內化所學的語法知識。
總之,結合社會熱點進行語法教學能夠突出語法知識的實用性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內化語法知識。此外,討論社會熱點話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塑造學生的良好人格。
四、開展話劇表演,熟練應用語法
開展話劇表演能夠以富有活動性和趣味性的形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語法學習更加生動有趣,能讓學生在真實的言語交際情境中理解和應用英語語法知識,提升學生對語法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
例如,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 Friends的重點語法知識是比較級和最高級。在教學中,教師可先向學生講解形容詞比較級的兩種變化形式:“We usually add er to short adjectives and use more with long adjectives to form comparatives.”。之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分析例句,講解形容詞最高級的兩種變化形式:“We usually add est to short adjectives and use most with long adjectives to form superlatives.”。通過講解,學生可初步感知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的相關知識。之后,教師可從《白雪公主》故事中挑選出一段內容,要求學生進行該部分內容的表演,同時在表演中運用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語法知識。
總之,話劇表演能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話劇表演中,學生通過模擬不同的角色、演繹情節、說臺詞,可以增強對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運用,從而掌握好這個知識點。
五、利用信息技術,夯實語法知識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習活動往往具有更多的實踐性和互動性,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法知識,夯實基礎。此外,信息技術還能提供即時的反饋,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這有利于他們鞏固語法基礎,提高學習效果[3]。
例如,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8 Detec-
tive stories的語法知識是定語從句。在進行語法教學時,教師要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觀看根據定語從句的知識點制作的趣味小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初步了解定語從句的知識。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三個句子,同時請學生分析哪一句是定語從句:“She is a girl in red.”“She is a girl called Lily.”和“Kitty is a girl who has long hair.”。在學生能夠判斷定語從句后,教師可以繼續通過課件講解定語從句的先行詞、關系詞、從句的結構和用法。最后,教師可以提供練習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語法知識。在學生內化語法知識后,教師還需要繼續借助信息技術來為學生進行評估和提供反饋。例如,利用在線測驗、練習軟件等,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練習,通過系統的評估和反饋,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從而提高語法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在線討論、協作平臺等工具,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
總之,將信息技術融入語法教學能提升教學的質量,能為學生搭建討論語法知識、互相評價和補充知識的平臺,使學生深入理解語法知識。此外,教師可以根據在線平臺記錄的學習數據和評估結果,設計更具針對性的語法教學,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提升學習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當下,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來優化教學,對此,教師可以創設有趣味性的問答語境,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同時注重聯系社會熱點、開展話劇表演以及運用信息技術。在語法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語法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錢希潔.語境在語法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7,30(11):19-22.
[2]徐慧.重在情境活動創設,精在滲透內化訓練:淺談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1(44):99-100.
[3]張靜.創設情境、強化語用:例談初中英語語境教學策略[J].學苑教育,2023(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