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生體質健康不僅影響到高等教育的發展,而且關系到我國科技人才的培養和社會的發展。運用文獻資料等方法,從健康素養視角,對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及原因進行分析,深入分析健康素養與學生體質健康的關系,以及影響高校學生健康素養的家庭背景、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因素,提出健康素養導向的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提升策略:建立健全的健康教育體系、加強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創造良好的校園健康環境、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以期為提升我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借鑒經驗。
關鍵詞:高等教育;健康素養;體質健康;體育核心素養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政策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健康。體質健康是人健康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不同人群的評價標準不同,干預措施也有區別。由于學習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等,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日益突出,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健康素養作為衡量個體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1],對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具有重要影響。然而,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并不理想。我國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正在下滑,主要表現在體能素質降低、肥胖率上升以及近視率居高不下等方面。繁重的學業壓力使學生缺乏鍛煉的時間和動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飲食不規律等也嚴重損害了他們的身體健康[2],這些問題的產生既與學生的生活習慣和鍛煉意識有關,也受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
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學界對提升學生體質健康進行大量研究,形成諸多成果。然而,鮮見有從學生健康素養視角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因此,文章從健康素養的角度出發,分析高校學生的健康素養現狀,找出影響他們體質健康的關鍵因素,并為學校、家庭和社會提供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為改善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提供策略和建議,有助于提高高校學生的健康素養,保障學生的體質健康,為國家培養健康、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1" 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情況
1.1" 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分析
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并不理想,這一情況從近年來的相關數據中清晰可見[2]。我國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正呈現出顯著的下滑趨勢。這種下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整體上有所下滑。具體來說,他們的肺活量、力量、速度及柔韌性等各方面的身體素質都有所減弱。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還給他們的學習和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其次,高校學生的肥胖率正在逐年上升。這一問題主要源于高校學生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運動鍛煉的缺乏[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高校學生的飲食結構發生了改變,過多地攝入了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而運動量卻沒有隨之增加,從而導致了肥胖率的上升。再次,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如焦慮、抑郁以及人際關系困擾等心理問題在高校學生中越來越普遍[4]。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也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負面影響。另外,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在不同的地區、學校以及專業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可能與當地的生活習慣和環境有關。
1.2" 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的原因分析
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持續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首先,生活方式的改變對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產生了顯著影響[3]。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高校學生的飲食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過多的熱量和脂肪攝入,使得高校學生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同時,科技的飛速發展也使高校學生越來越依賴電子產品,從而導致運動鍛煉的缺乏。其次,學業壓力是影響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5]。在競爭激烈的高校環境中,學生的學業壓力普遍較大,學習任務繁重,課業負擔重。為了完成學業,許多學生不得不壓縮自己的休息和鍛煉時間,這無疑對他們的體質健康造成了負面影響。第三,心理壓力的增大也是影響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4]。面對社會競爭的加劇和就業形勢的嚴峻,高校學生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大。一些學生由于無法承受這種壓力,導致心理問題逐漸增多,進一步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第四,缺乏健康教育也是導致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6]。盡管我國在健康教育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部分高校對學生的健康教育重視不夠,導致高校學生缺乏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綜上所述,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為此,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共同努力,通過改進教育方式、加強健康教育、優化生活環境等途徑,提高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2" 健康素養與學生體質健康的關系
在現代社會,高校學生健康素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健康素養對高校學生的健康觀念產生深遠影響[7]。具體來說,具有較高健康素養的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健康知識,從而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他們不僅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還對他人的健康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這種全面的健康認知,無疑會提升他們預防疾病和維護健康的能力。其次,健康素養對高校學生的健康行為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2]。具備健康素養的學生能夠根據所學健康知識調整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等。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風險,提高身體素質。最后,健康素養有助于提高高校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8]。當學生具備一定健康素養時,他們在遇到健康問題時能采取正確措施,及時就醫,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同時,他們還能掌握一些基本急救技能,提高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救和救人能力,這無疑是對他們自身健康的一種有力保障。
3" 影響高校學生健康素養的因素
3.1" 家庭背景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家長的身心健康觀念和生活習慣會對學生的長遠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家長的健康素養水平,會成為塑造學生生活習慣的模板。如果家長健康素養不足,可能導致學生養成不良生活習慣,這些習慣一旦形成,將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產生負面影響。
3.2" 教育環境
學校是培養和教育學生的主要場所,因此,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和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具有重要影響[9]。學校應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學校的生活環境和保健設施也是影響學生健康素養的重要因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有助于學生保持身心健康,而完備的保健設施則可在學生面臨健康問題時提供及時援助。
3.3" 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對高校學生的健康素養具有重要影響。社會風氣、媒體宣傳等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健康觀念。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和健康的媒體宣傳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反之,則可能導致學生對健康產生誤解。此外,社會競爭壓力也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忽視健康,從而影響他們的健康素養。這種現象可能是由于學生在追求學業和事業成功時,忽視了健康的重要性,或者是由于社會競爭壓力過大,導致學生沒有足夠時間和精力關注健康。
4" 健康素養導向的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提升策略
4.1"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
首先,學校應制定出全面且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將健康素養教育真正納入到課程體系中[10]。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就能接觸到健康知識,提高他們的健康素養。此外,健康教育應涵蓋各種健康主題,如營養、運動、心理健康等,以便人們能全面了解維持身體健康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其次,在實施健康教育計劃時,學校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性別、興趣和需求等因素[11],以制定更貼合學生實際的教育內容。教師在傳授健康知識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在課后自主探索和積累健康知識。此外,學校還應與家庭、社會等各方合作,共同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氛圍。最后,為了確保健康教育的質量,教育部門應定期對健康教育課程進行評估和審查[11],及時發現和解決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鼓勵教師參加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健康教育水平和教學能力。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使健康教育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全民健康素養的提高做出貢獻。
4.2" 加強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教育部門應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對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和支持力度,確保他們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只有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健康教育教師隊伍,才能真正有效地教育和引導學生,提高他們的健康素養。為此,在選拔和培養健康教育教師時,教育部門和學校應注重教師的綜合素質,包括教育背景、教學經驗、學科知識、溝通能力和關注學生需求等方面。此外,應鼓勵教師參加專業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以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12]。通過這些措施,可以逐步建立起一支高水平、專業化的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為了確保健康教育教師的質量,教育部門應制定嚴格的教師資格標準和評估體系,對教師進行定期評估和審查。同時,鼓勵教師參與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激發他們的教學積極性和創新性。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使健康教育教師隊伍不斷成長和發展,為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做出更大貢獻。
4.3" 創造良好的校園健康環境
良好的校園健康文化氛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高校學生的健康。首先,學校應加強校園衛生管理,確保校園環境的清潔和衛生,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和傳播。這包括定期對教室、宿舍、食堂等場所進行消毒和清潔,提供充足的衛生設施,如洗手臺、廁所等,并制定相關的衛生規定和措施[13]。其次,學校應提供充足的體育設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這包括但不限于建設標準化的運動場地、提供各類體育器材、開設多樣化的體育課程等。通過這些措施,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此外,學校還應努力營造一個積極的、健康的校園氛圍,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包括舉辦各類健康教育活動,如健康講座、心理健康輔導、推廣健康飲食文化、宣傳健康生活方式等。在此過程中,學校應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各種健康活動,從而培養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4.4" 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
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確實都應該積極關注學生的健康素養教育,共同營造一個對學生健康成長有益的環境。家庭是學生的首要教育場所,家長應當以身作則,傳授健康知識,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校作為學生的主要教育場所,應將健康素養教育納入課程體系,提供健康教育課程,培養學生的健康素養。社會各界也應當積極參與,通過舉辦健康活動、宣傳健康知識等方式,共同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氛圍。家長的健康素養水平對孩子的健康素養具有顯著影響。因此,家長在關注孩子學業的同時,也應重視孩子的健康素養教育。在此過程中,家長不僅要以身作則,展示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還應積極參與孩子的健康教育過程,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和行為。
在當今社會,媒體、企業、社區等社會組織在健康素養教育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些組織可以通過開展宣傳活動、實踐活動等方式,積極參與健康素養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14]。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形成良好的社會健康氛圍,使健康素養教育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認可。此外,健康素養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健康知識水平,還可以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降低患病風險,提高生活質量。因此,社會各個方面都應當關注并積極參與學生的健康素養教育,共同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
5" 結語
文章從健康素養視角,分析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及原因,結合健康素養與體質健康的關系以及影響因素,提出促進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策略。但文章是建立在文獻資料研究基礎上的理論研究,缺乏相應的實證研究。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應該把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使研究成果更具科學性和普適性。
參考文獻
[1]劉艷妮,趙犇,熊文.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論爭及實踐檢視[J].體育學研究,2023(11):1-15.
[2]黃贊,周玉蘭,賀佳貝,等.24h活動行為與高校學生體質健康關系的成分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23,44(10):1550-1554+1559.
[3]范冬梅,閆紀紅,代新語,等.新課標下青少年健康行為培養的價值、困境與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3,42(5):41-47.
[4]羅琳.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的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23,44(8):1287-1288.
[5]薛昭銘,高升,馬德浩.落實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教學的理論審思、邏輯起點與路徑建議[J].體育學刊,2023,30(4):81-89.
[6]賈晨昱,胡立鋒,牛曉,等.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大情境內涵詮釋、價值取向與設計路徑[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35(4):371-380.
[7]韓秀英.健康中國背景下學生體育健康素養的教育方法[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45(S1):184-186.
[8]馬德浩.發達國家青少年體質健康協同治理的經驗與啟示[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2,41(5):69-75.
[9]李沖,史曙生.大數據賦能青少年體質健康治理精準化:內在機理與推進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3(1):67-73.
[10]張曉亮,高曉峰.“新課標”背景下學校體育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機遇、挑戰及應對策略[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2,39(6):635-640.
[11]李江濤,胡興黎.困境與出路: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PPP模式研究[J].體育科技,2019,40(6):84-85+87.
[12]呂小萍,邰楊芳.國內高校學生健康素養研究主題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9):12-15.
[13]胡興黎,李江濤.海南省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衛生現狀調查分析[J].體育科技,2019,40(2):97-98.
[14]胡興黎,陳祥偉,李江濤.全面復興傳統文化背景下中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教學[J].體育科技,2022,43(5):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