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中英語;課程思政;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5-0070-02
【作者簡介】陳博,江蘇省無錫市第一中學(江蘇無錫,214031)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外語課要注重利用語言學習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增進學生的國際理解,引導學生了解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由此可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是高中教育階段全面貫徹黨和國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之一,是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學科。
高中英語課程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教學內容涉及“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是英語課程思政的重要實踐路徑,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實踐,學校從教研體系、思政資源、活動形式等三個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構建教研體系,提高教師課程思政能力
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實踐能力,學校從如下四個方面構建教研體系。首先,強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建設。學校系統化、常態化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引導教師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爭做“四有”好老師,以此增強教師對課程思政重要性的認識。其次,以課題和項目為載體。學校積極申報了2022年度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課程思政背景下高中英語主題語境閱讀教學研究”。圍繞這一課題,英語教研組聚焦現狀調查、資源挖掘、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案例等方面,定期展開研討,深入挖掘主題語境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高中英語主題語境閱讀教學轉化為課程思政的有效載體,促成高中英語主題語境閱讀教學與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再次,以學科組活動為平臺。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英語教研組將課程思政納入學科組日常教研活動中,并作為學科教研的重點研究主題。教研組長帶領全組教師,通過研討課教學、研討課復盤、研討課再上等方式,不斷探索有效適切的課程思政教學方式。最后,積極開展跨學科教研。由于教科書中不少閱讀材料都涉及其他學科,因此,我們與學校其他學科組聯合開展教研。以“A Medical Pioneer”英語閱讀材料為例,該文本主要介紹了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事件。英語教師對相關的科學知識并不是很了解,為此我們與化學、生物學科組聯合舉行跨學科教研,由化學、生物學科組的教師為我們詳細講解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貢獻以及中國科學家在有機物提純方面取得的成果??鐚W科教研的過程加深了英語教師對科學家所作貢獻的了解,從而能夠更好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
二、挖掘思政資源,豐富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擇是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時重點考慮的問題。為此,基于相關文獻,我們首次從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角度明確了英語課程思政的元素,主要包括健康生活、可持續發展、文化自信、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等。然后引導教師圍繞思政元素,充分挖掘教科書中蘊含的思政資源。
例如,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下同)選擇性必修第二冊的四大單元圍繞“時間與空間”展開,其中第二單元的主要閱讀篇目和拓展閱讀篇目都指向太空探索。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選取相關的多模態英文資料,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成就和國家科技實力的提升,從而增進他們對中國航空航天發展的認識和自豪感。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影響,引導他們思考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挑戰和機遇。這樣的課堂內容選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還可以增強他們對當代強國精神的認識和自豪感。
三、創新活動形式,提升課程思政教學實效
學生人格的發展、道德品質的形成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取靈活、生動、融合的教學方式,使英語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社會時事熱點建立緊密聯系,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體驗,發展情感,在批判性思考中升華情感,內化品質,形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為例,該單元主閱讀板塊為兩篇就同一事件的報道,以及意在激發學生成為批判性閱讀者的論說文。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英文新聞報道、社交媒體文章等真實素材,引導學生分析和評價其中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和立場偏向,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辨別能力。其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媒體對社會事件和議題的報道方式對公眾輿論的影響,引導他們思考媒體在塑造輿論和價值觀念方面的責任和影響力。再次,可以設計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記者、編輯等角色,通過模擬新聞報道的過程,讓他們了解新聞報道的專業性和客觀性要求,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責任感。最后,可以引導學生撰寫英文文章或演講稿,表達對媒體報道的看法和建議,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通過這樣的課堂活動組織形式,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英語水平,還可以增強對媒體的批判性思維和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從而提升他們的思政素養和思維高度。
總之,在普通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可以產生一系列有益的育人效果,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球視野,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強化國家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