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麗
【摘要】“雙減”政策對小學英語作業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分層作業能很好地適應時代之需,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文章結合實際分析了傳統英語作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措施。
【關鍵詞】“雙減”;小學英語;分層作業;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4)09—0099—03
“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實,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業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了解學生和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窗口。科學適量的作業有利于學生鞏固新知、查漏補缺和內化提升。但據調查我們發現,傳統的作業設計偏向于多而形式單一,內容機械,導致學生常常對作業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師需要結合“雙減”政策落實要求,在對學情進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設計分層作業,創新作業形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一、小學英語分層作業的內涵及意義
(一)內涵
所謂分層作業,就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將作業任務按照不同難度、不同類型或不同要求進行劃分的教學方法。分層作業的本質是因材施教,是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等因素,為學生量身定制的作業任務,它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作業中得到適當的挑戰和提高,避免部分學生因為作業難度過高或過低而失去興趣,能夠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1]。
(二)意義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語言情景交流環境,會給小學生學習英語造成一定的困擾,如果教學中不考慮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不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布置大量機械性、重復性的“僵化”作業,既違背了教育規律,又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自暴自棄,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而作業分層設計,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與其學習水平適配的作業,學生的作業壓力減輕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升了,學習的成功體驗增多后,會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2]。
2.有利于提高課后作業的育人成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包括他們的參與度和注意力等。然而,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天賦、基礎、家庭環境不同,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也會有所不同,對此,教師在作業的難度和廣度上也應有所區分,要注重發現學生的特長和潛能,通過差異化設計作業,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獲得一定的成就感,無論學習成績的小幅度提高,還是完成一項稍有難度的任務,這些成功經歷都將增強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和自我認知[3]。
3.有利于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性格、智力、習慣、愛好等因素發展的關鍵時期,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客觀存在,因而對知識的需求也不一樣,教師應尊重學生之間的不同表現,并將其體現在作業設計中。這樣既能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又能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就感,真正讓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在作業中得到提升。
二、傳統小學英語作業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的設計缺乏創新性
在英語學習中,很多教師普遍存在著一個認識誤區:認為書面作業才是作業。這種認識的偏差導致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缺乏創新性,習慣于依賴教輔和練習冊,缺少設計的意識,面對固化的作業,學生的興趣感較低,甚至產生畏難情緒。不僅如此,教師布置作業長期吃“現成飯”,表面看減輕了工作負擔,實則會導致教師的專業能力退化,出現本領恐慌[4]。
(二)作業的設計忽視實踐性
實踐是鞏固學習成果、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關鍵。小學英語學習不應僅限于課堂和書本,還應鼓勵學生參與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等社交活動,讓他們有機會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然而,目前許多教師的作業設計往往更關注語言知識的鞏固和練習,忽視語言運用實踐,作業內容以詞匯記憶、閱讀理解題為主,聚焦語言實踐的語言表達和展示類的作業較少,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缺乏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作業的設計缺乏針對性
小學生雖然剛剛接觸英語,但因為生活環境及個體差異等,在英語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上的表現是不同的。而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教師往往采用的是“一把抓”的方法,按照多數人的學習能力來布置。這樣雖然“簡單易行”,但是對不在普通水平線上的學生不利。比如,有的學生成績比較好,那么做這些相對比較簡單的作業就會浪費時間,沒有充分提高他們的水平。而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反而覺得吃力,對他們也起不到學習鞏固的效果,這樣的課后作業失去了本身的意義和價值,部分學生未從中受益。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分層作業設計策略
(一)對作業的難度進行分層
由于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會有所不同。為了讓每個學生在英語教學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英語教師就要對課后作業的難度進行評估,把難度較高需要深入探索的學習任務留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這樣其在完成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時,也能充分感受到探索帶來的成就感[5]。而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就要為其制訂難度較低的學習任務,讓這些學生能憑借自己的能力稍微努力就能完成,不至于背負太大壓力。比如,可根據難度來將英語作業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作業是讓學生復習課內單詞,并能做到聽說讀寫即可。第二層次的作業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單詞,以此提升學生單詞應用的能力。第三層次的作業難度較大,是讓學生能將課堂所學設計成一個完整的對話場景,可以在家和父母進行角色扮演,以此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二)對作業的形式進行分層
形式分層是指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點,設定不同的作業形式。一份好的作業,不僅內容精準,而且形式靈活,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作業完成過程中達成學習目標。因此,教師應根據學段及不同的知識點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6]。例如,對于記憶性的知識點,可以采用抄寫、背誦等形式;對于理解性的知識點,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實際操作,深化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而對于應用性的知識點,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去少年宮等場合表演英文歌曲,這樣在讓學生收獲快樂的同時還能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在形式多樣的作業訓練中,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特長發展。
(三)對作業的數量進行分層
由于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完成作業的時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而在教學組織過程中,針對所有的學生設計同樣的作業量,難以達到理想的鞏固效果。因此,在“雙減”背景下進行英語作業的布置,就要對作業量進行分層設計,突出作業的有效性。在作業量分層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必做題、選做題不同層次,使學生結合個人的學習情況,有選擇地完成不同量的題目,以此鍛煉學生的英語能力。當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對于知識也有著良好掌握時,可以選擇全部完成必做題與選做題。當學生自身的英語學習水平有限,且對于本堂課的知識也能完全理解,可以在完成必做題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完成部分選做題。教師可以基于學生交上來的作業,了解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并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指導。通過作業量的分層,能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的余地,也通過作業量的控制,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四)對作業的內容進行分層
作業,既是檢查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有益補充,也是學生鞏固消化課堂知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提高的一個有效載體,是培養學生獨立思維、思考能力、解決問題本領并進行課業實踐的必然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側重的作業內容,能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強化訓練,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如,針對口語發音不準、朗讀能力較弱的學生,就可以讓其跟讀錄音,模仿標準發音;或安排特定的文章、段落讓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或通過模仿角色的對話,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對于書面表達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便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優秀的范例和模版,讓他們參考學習,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結構和風格,逐漸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而對于創新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不足的學生來說,教師則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再將寫作業當成一件負擔。通過多元化的作業內容設計,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節奏,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總之,作業分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順應了教育改革的要求,看到了學生個體的發展,讓每個階段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在完成作業時更加積極主動。對此,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要精心設計分層作業,在作業的數量難度和作業類型中劃分出不同級別,盡量滿足每個層次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讓作業成為英語教學的優秀輔助方式。
參考文獻
[1]夏蓮香.“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方法與實施策略[J].校園英語,2023(03):29.
[2]林蓉.“分”出精彩“層”出不窮——“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分層作業設計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3(12):13.
[3]李愛霞.“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分層作業實施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3(08):01.
[4]曹霞.“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高質量作業的有效設計[J].求知導刊,2023(11):10.
[5]柴鼎磊.“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中段英語分層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J].吉林教育,2023(07):20.
[6]邢靜靜.“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3(07):05.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