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麗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對于他們樹立正確價值觀、健全人格和形成高尚道德品質和良好的法治觀念至關重要。本文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旨在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認知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并讓他們親身體驗道德與法治的實踐意義,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道德與法治;素養教育
一、引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培養小學生正確觀念意識和良好道德情感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為此,教師需要注重自身的教學引導,合理滲透素養教育要素,通過科學的思想引導和意識培養,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認識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教師還需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擁有優秀個人品德修養和良好社會公德的重要性。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
這個問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表現為:課程設置零散,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教育機構通常只注重特定主題或單位的教育,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導致學生只能掌握一些基礎知識,而難以深入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內涵和意義。例如,在某些學校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可能只是作為其他課程的一部分,或者只在某個特定時間段進行教學,而缺乏持續的關注和教育。這樣的教育模式無法形成系統性的知識結構,學生很難在不同年級之間建立起銜接和延伸的學習關系。
(二)教師教育觀念和能力不足
這個問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表現為,一些教師缺乏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無法有效地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他們可能只是照本宣科,機械地傳授知識,而不能引導學生思考和實踐。他們的教育觀念也需要加強,不能僅僅把道德與法治教育視為知識的灌輸。
三、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措施
(一)合理滲透素養要素,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道德與法治教師若想提高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科學性與高效性,則需要進一步改進素養教育的方法,利用多樣化教學手段提升素養要素滲透的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在文化領悟、情境感悟、案例思考、互動合作、活動體驗過程中認識到擁有良好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進而真正改善他們的課程認知效率,提升其學科綜合素養。
(二)結合課程內容,開展實踐活動
為了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擔當精神、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公共參與意識,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結合課程內容,開展實踐活動。通過設計班規制定活動、班級美化活動、校園環保活動、社區植樹活動等豐富多樣的實踐體驗活動,讓小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認識到個人在集體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增強班級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高責任擔當意識。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和道德修養,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如引入傳統文化、巧用信息技術、科學優化教學評價和結合課程內容開展實踐活動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需要教師們不斷地努力和探索。通過教師們的共同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幫助學生成長為具有優秀核心素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蔣明洪. 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評《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研究》[J]. 中國教育學刊,2023(10):135.
[2]謝靈穎. 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優化途徑[J]. 亞太教育,2023(19):70-72.
[3]杜淑紅.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落實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J]. 亞太教育,2023(18):60-62.
[4]陸德輝. 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育學生責任擔當核心素養微探[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3,24(08):99-101.
[5]朱從林. 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華夏教師,2023(2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