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寧


摘 要:在特殊教育的廣闊領域中,美術這門課程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功能,逐漸成為推動特殊兒童全面發展、積極生活的重要途徑。特殊教育中的美術教育不僅是一種藝術教育形式,更是一種促進特殊兒童情感表達、溝通交流以及創造力發展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對待學生應該更富有耐心與愛心。文章旨在探討特殊教育中美術教育的獨特價值、實施策略以及未來發展,為特殊教育中美術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與方向。
關鍵詞:美術教育;特殊兒童;策略與方法
美術教學在培智類學校的開展由來已久,美術更是培智學校的基礎性學科,它在特殊兒童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與價值,不僅有助于他們的智力開發和心理輔導,還能促進他們的感知覺功能的發展、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特殊兒童教育中,應充分重視并發揮美術教育的創新應用和實踐探索,促使特殊兒童更好地成長學習。教師也應當在教育教學中尋找新方法、新思路,拓寬特殊教育的美育路經。
一、培智學校美術教育的目標與意義
(一)美術教育應在特殊兒童教育中達成補償教育的作用與價值
首先,美術教育可以彌補特殊兒童在語言表達和認知能力方面的缺陷。其次,可通過美術教育培養特殊兒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再次,通過美術教育也可提升特殊兒童的學習興趣。最后,還可以通過美術教育讓特殊兒童更好地融入集體。
(二)美術教育應在特殊兒童教育中達成心理調適的作用與價值
首先,可以通過美術教育幫助特殊兒童緩解心理壓力,改善情緒問題。其次,通過美術教育可增進特殊兒童之間的合作和凝聚力。再次,通過美術教育還可以提升特殊兒童的自信心和自我認知。最后,美術教育也是對特殊兒童進行心理評估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后續的干預和治療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美術教育在特殊兒童教育中具有開發智力的作用與價值
首先,美術教育通過繪畫、制作手工等方式,為特殊兒童提供了一個表達思維和情感的途徑。同時,通過繪畫訓練,學生還可以逐漸學習并理解日常生活中不同物品的名稱和顏色等基本詞匯,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語言。其次,美術教學能夠刺激特殊兒童的感官,如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幫助他們更好地感知所處的環境。最后,美術教育還有助于開發特殊兒童的智力。通過美術活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力和記憶力都能得到顯著提升。他們可以在創作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從而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智力的開發不僅有助于他們在學習上的進步,更能為他們未來的生活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因此,在特殊兒童教育中,應該時刻關注美術教育所需達成的目標與要求,為特殊兒童提供更多美術教育的機會和資源。
二、培智美術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一)個性化教學策略
1. 了解學生特點與需求: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興趣愛好、學習風格以及美術基礎,這是個性化教學的基礎。
2. 設計個性化教學內容: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和課題。例如,對于喜歡畫畫并且針對某一事物十分感興趣的學生,可以設計以他所感興趣的內容為主題的繪畫課程。如某學生對于地鐵十分感興趣,可以針對自己所見所聞創作出一系列的地鐵畫面的繪畫。我們可以通過引導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創作空間,或許能發現學生對于色塊以及空間透視的把控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與表現,如以下這位學生:
對于這種熱愛觀察生活的學生,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直觀教學、情境教學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美術教學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生活常識和社交能力。
3. 鼓勵學生實踐與表達: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嘗試不同的繪畫風格和技法。比如創設一個充滿創意、支持和鼓勵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美術。這可以通過布置藝術化的教室、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組織美術展覽等方式實現。比如有的學生對于電子游戲的畫面有著強烈的興趣。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制止,而是從中尋找美育的可行性,讓其將游戲畫面通過自己的印象與理解畫在畫紙上。最后將電子媒體與美育相結合,讓美術技能的學習滲透在這個過程當中。
而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們可以繼續降低要求并提供輔導與支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比如,通過一對一的輔導、小組合作或者家長協助等方式來實現。對于視覺障礙的學生,可以通過觸覺和聽覺來引導他們感受和理解藝術作品;對于聽覺障礙的學生,則可以通過視覺和觸覺來幫助他們學習。
(二)跨學科融合教學
美育教學不應局限于美術學科本身,而應與其他學科如音樂、舞蹈、語文等相融合。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有助于豐富特殊兒童的學習體驗,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例如通過節奏感不同的音樂讓學生區分認識相對應的美術線條,舒緩的音樂畫直線,節奏感強烈的音樂畫折線,悠揚曲折的音樂畫曲線等,通過聽覺與視覺的結合訓練發展學生的多種感知能力與協調能力。再例如與文學詩歌相結合,通過詩詞想象畫面。通過詩歌《畫雞》,學習和了解雞的外形、習性等特點:頭上有紅冠,滿身雪白的羽毛,喜歡咕咕叫。再根據詩歌去學習畫雞,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情況去設計步驟。
(三)情感溝通與表達
特殊兒童往往面臨情感溝通和表達的困難,美育教學可以通過繪畫、泥塑等藝術形式,為他們提供一個表達和溝通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和解讀他們的作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進而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學。首先,深入了解特殊兒童的情感需求是關鍵。由于特殊兒童可能面臨不同的認知、語言和社交障礙,他們可能無法像普通學生那樣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他們可能使用鮮艷的色彩來表達快樂,或使用暗淡的色調來表達悲傷。因此,教師需要耐心觀察、細心傾聽、用心分析,通過他們的繪畫作品了解他們的個性和特點。通過繪畫,去解讀他們的喜好、興趣以及對外界的感知,捕捉他們的情感變化,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其次,教師需要細心觀察特殊兒童的繪畫過程和內容,以便解讀他們的情感和需求。注意他們在繪畫中的動作、選擇的顏色、畫面的布局等,這些都是理解他們內心世界的重要線索。教師還可以通過繪畫與特殊兒童進行溝通,詢問他們的創作意圖,了解他們畫中的故事。同時,給予積極的反饋和鼓勵,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進一步激發繪畫的興趣。最后,為特殊兒童創造安全、舒適的環境也至關重要。一個充滿關愛、接納和尊重的環境有助于特殊兒童放松警惕,愿意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可以通過布置溫馨的教室、使用柔和的燈光和播放舒緩的音樂等方式,營造出一個溫馨、寧靜的氛圍。為特殊兒童創造一個安全、無壓力、放松的繪畫環境,可以讓他們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必擔心被評判或嘲笑。
在美育活動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組合作活動,鼓勵特殊兒童與其他學生互動、分享,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溝通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至關重要。教師需要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特殊兒童,給予他們充分的關愛和支持。同時,教師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如使用簡單明了的語言、適當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等,以便更好地與特殊兒童進行情感交流。值得注意的是,特殊兒童的情感表達和溝通方式可能因個體差異而異。因此,教師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應變能力,根據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育方法,確保他們能夠從中受益。
(四)注重評價與反饋
培智類特殊兒童繪畫教學評價與反饋的方式方法需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殊需求,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1. 多元化評價:不僅關注繪畫技能,還要注重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情感表達、想象力、專注度等方面。
2. 個性化評價:針對每個學生的特殊需求和進步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評價標準,對于某些在技能上有所欠缺但情感表達豐富的學生,可以給予更多的情感表達方面的肯定和鼓勵。
3. 鼓勵自我評價: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讓他們描述自己的作品、表達創作時的想法和感受。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我意識和反思能力。
4. 利用作品展示進行反饋:定期舉辦作品展示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同伴和教師的評價。
5. 與家長溝通合作:及時與家長溝通學生在繪畫教學中的表現和進步情況,鼓勵家長在家中延續繪畫活動并給予孩子積極的反饋。
特殊兒童美育策略與方法需要注重個性化、跨學科融合、情感溝通與表達,以及評價與反饋等方面。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地促進特殊兒童的美育發展。
美術教育教學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的實踐、研究、探索與創新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