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琴

[摘 要]勞動教育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差異化地實施。鑒于紙工勞動不受教學場所的限制,教師可以給學生創造多次勞動的機會,讓他們不斷地從“失敗”的勞動實踐中積累經驗,發展創新思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勞動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詞]勞動教育;核心素養;紙工勞動;差異;失敗
[中圖分類號] G40-01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15-0089-04
2014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著力推進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改革,“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隨著《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勞動新課標”)的頒布,勞動教育的地位水漲船高,跨學科融合教育也成為大勢所趨。勞動新課標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個方面構建了十個任務群,為教師提供了勞動教育的依據。但多數任務群所需場所很難在教室環境中原景重現,如傳統工藝制作等。而紙工制作的材料容易準備,所需場所和勞動器具也比較簡單,教師可以借助紙工制作,引導學生通過剪、裁、糊、貼、折、切割等紙工技法完成作品,實現對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紙工制作看似容易,實則困難重重。教師引導學生不斷總結失敗之因,久而久之,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提升學生的勞動核心素養,為學生未來走向社會奠定基礎。下面,筆者結合五年級《創意賀卡》一課的教學實踐,從勞動能力、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和勞動精神四個方面來談一談怎樣引導學生從“失敗”中尋找創意。
一、借助趣味訪談,探查勞動能力差異,預設“失敗”之因
能力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勞動新課標指出:“勞動能力是指順利完成與個體年齡及生理特點相適宜的勞動任務所需的勝任力,是個體的勞動知識、技能、行為方式等在勞動實踐中的綜合表現。”
小學生一般按年齡就近入學,這些年齡相近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的家庭比較注重孩子勞動能力的培養,而有的家庭中,父母自己尚處于“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狀態,遑論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勞動能力的差異會愈加明顯。因此,紙工勞動開展之初,教師一定要檢測學生的勞動能力,摸清學生的已有勞動經驗和技能掌握情況,做好學情分析,設置有效的干預行為,縮小學生勞動能力的差距,保證不同學生的勞動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案例1】《創意賀卡》訪談問題
元旦快到了,我想做張賀卡送給自己的好朋友,但我沒有做過賀卡,你有做賀卡的經驗嗎?
針對做過賀卡的學生,設計以下問題:做賀卡前,要準備什么材料?賀卡做成什么形狀比較好?制作過程中有哪些細節需要注意?
針對沒有做過賀卡的學生,設計以下問題:你為什么沒有做過賀卡呢?
訪談是研究者對被研究者進行尋訪、訪問并與之交談的一種方式。預設好問題,能使師生在輕松的對話中完成差異檢測。由此,教師不僅能知道學生在賀卡制作經驗上的差異,還能了解學生對賀卡制作的已有認知。針對做過賀卡的學生,重在考查他們是否明確賀卡制作的注意事項及有無創新意識;針對沒有做過賀卡的學生,重在了解他們沒有做過賀卡的原因,從而預設賀卡制作“失敗”的共同原因。
在某次紙工勞動課前,筆者了解到該班大部分學生都做過賀卡,且賀卡形狀基本都為長方形。學生在制作賀卡時主要有兩個難點:一是繪畫和書寫達不到預期效果,不能作為禮物送人;二是想做一張獨一無二的賀卡,但是不知道在哪些方面創新。基于學生的實踐差異,筆者將該班學生賀卡制作成功的關鍵預設為“賀卡的主題書寫和美化”。
基于訪談中發現的“失敗”之因,筆者設計了三個突破點:首先,賀卡外形的創意設計。通過呈現不同造型的實物賀卡,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其次,賀卡的主題書寫和美化。短時間內,學生無法人人都寫出漂亮的字,畫出美麗的圖案。于是,筆者事先準備好“智慧錦盒”,為學生提供各式各樣的材料,如藝術字、花邊剪刀、貼畫、鮮花、彩帶等,以降低學生書寫和繪畫的難度。最后,紙工勞動差異化實施?;谠L談結果,筆者將賀卡制作經驗為零的學生分散到不同的活動小組中,通過“強帶弱”的方式,讓這些學生在模仿中完成賀卡的制作。
二、依托“失敗”之因,探尋紙工技法,樹立正確勞動觀念
勞動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勞動觀念是指在勞動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對勞動、勞動者、勞動成果等方面的認知和總體看法,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基本態度和情感?!碑斍埃芏鄬W生在家庭中至少有兩位專職“服務員”,導致他們全然不了解不同職業勞動者的辛苦,不懂得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更是模糊不清。
基于此,實施勞動教育時,教師如果只是紙上談兵,簡單告知學生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那必然無法真正觸動學生的內心,更不可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投學生所“好”。紙工制作是小學生熟悉且擅長的勞動方式,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借助紙工勞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教師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紙工勞動中,這既能激發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必備的勞動技法。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各行各業工匠的精湛技藝,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使學生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正確價值觀。
【案例2】《創意賀卡》教學片段一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立體賀卡,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播放視頻,學生觀看)
師:看完這些賀卡,你們有什么想說的?
(學生發言略)
師:看來,同學們都想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制作一張賀卡,把它送給自己最想感謝的人。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學習制作創意立體賀卡。
師:現在,請小組長打開一號信封,取出里面的賀卡。小組成員根據賀卡共同討論,完成以下任務單。
[研究任務:成功的原因 序號 成功的原因 ]
[研究任務:失敗的原因及改進方法 序號 失敗的原因 改進方法 ]
上述紙工勞動的任務是制作創意賀卡,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我國古代的賀年卡——“刺”的相關知識融入其中。但如果將相關介紹放在課始,就不利于引發學生的認知共鳴。因此,筆者將其放在學生賀卡制作完成后。筆者先借助視頻展示各式各樣、美輪美奐的立體賀卡,讓學生通過觀賞他人的勞動成果,萌發強烈的自主創作欲望;再借助一號信封中的賀卡和任務,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通過研究賀卡制作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及改進方法,為學生完成紙工勞動任務保駕護航。
根據學生完成的任務單,可以看出,本次小組合作是成功的。首先,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賀卡制作是否成功;其次,學生在觀察中發現,這些賀卡制作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書寫和繪畫不夠美觀,并據此提出平時要勤加練習書法和繪畫的改進方法;最后,學生還發現,可以利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保證所有人都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賀卡制作?;诖?,教師趁熱打鐵,在改進方法上深入引導:“書法和繪畫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經歷長時間的積累。但鑒于我們現在馬上就要制作賀卡了,這個方法顯然是行不通的。我們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繼續討論,提出了多樣化的解決方法。如,有的學生想到跨組合作,請書法好的其他組的組員幫忙。有的學生是電腦高手,說:“如果給我一臺電腦,我可以做出精美的電子賀卡?!庇械膶W生提出,雖然制作電子賀卡的方案在現實中行不通,但是我們可以利用電腦設計主題字體,或尋找繪畫作品,打印后剪下來,并粘貼在賀卡上。這樣的課堂生成正是筆者想要的。當學生發現種種方案都行不通時,筆者順勢引導學生聚焦身邊事物,于是“智慧錦盒”應運而生。
這樣的頭腦風暴,不僅讓學生了解到勞動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還讓他們認識到,讓腦力勞動先行,有助于我們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勞動任務。小小的賀卡,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失敗是成功之母”“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哲理,明白了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才能越走越遠。
三、再尋“失敗”之因,培養良好勞動習慣
勞動新課標指出:“勞動習慣和品質是指通過經常性勞動實踐形成的穩定行為傾向和品格特征。主要表現為:學生具有安全勞動、規范勞動、有始有終等習慣;養成自覺自愿、認真負責、誠實守信、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珍惜勞動成果等品質?!痹趧趧咏逃龝r,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完成真實的勞動任務,經歷完整的勞動過程,反復練習重點操作步驟,培養和強化學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勞動實施是勞動實踐的核心環節,教師要做好協調工作,既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操作、實踐,又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適時組織研討,促使學生真正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那種把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恰當地結合起來的生產勞動,才可以稱之為有教育意義的勞動。在開展紙工勞動時,教師可以創設適切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合作欲望,引導學生將個人利益和小組利益結合起來,進行真正的合作勞動。如在另一個班教學時,由于筆者沒有提供賀卡,沒有給予學生分析賀卡的機會,學生只是獨自制作賀卡,導致出現了大量“失敗”的賀卡?;诖?,筆者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讓學生先分組討論賀卡制作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再通過合作完成一至兩張賀卡。雖然賀卡數量大大減少,但是賀卡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勞動品質也得到了培養。
【案例3】《創意賀卡》教學片段二
師:(多媒體展示創意賀卡制作小貼士:①各個小組合理分工,制作一張精美的創意賀卡。注意:主題是元旦賀卡。②每組都有一個“智慧錦盒”,可以根據需要選用里面的物品。注意:錦盒里的材料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適當修改后使用。③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在分析第一張賀卡的不足之處后,可以制作第二張、第三張……④在制作過程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請舉手示意)
(播放背景音樂。學生動手制作,教師組間巡視,即時指導)
在勞動實施階段,和諧的勞動關系不僅有助于勞動成果快速產出,還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本次紙工勞動,學生的學習始于他人的失敗,在真實的勞動過程中,學生發現實際面對的困難遠比預想的多。首先,學生要服從組長的安排,不能依據自己的喜好對任務挑三揀四。其次,學生要承擔分配到的勞動任務,并確保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最后,學生還要接受失敗。每個學生都想一次性制作出一張完美的賀卡,但是現實總是不盡如人意。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盡管結果不如預期的那么美好,我們還是要在作品完成后進行反思“這一次我失敗在哪里?下一次我可以怎樣改進?”。
勞動之后,學生通過自評、互評,真切地認識到“看懂不等于會做”,單次的勞動實踐不能使自己掌握賀卡制作的精髓,自己離“優秀小工匠”還有一段距離。這樣,學生就會總結經驗教訓,努力在下一次賀卡制作中更進一步。雖然每一次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看著自己的作品越來越豐滿,看著自己離成功越來越近,學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而這份喜悅來自“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念。
學生充分利用“智慧錦盒”里的材料,制作出遠超筆者預期的賀卡。通過“分析他人失敗之因—初次嘗試—反思失敗之因—再次實踐”的勞動過程,學生不僅最大限度地將自己的頭腦和雙手結合起來,進行創造性勞動,還充分感受到好的工藝需要不斷磨煉,只有反復練習、及時反思,才能追求卓越、走向成功,從而養成有始有終的勞動習慣和精益求精的勞動品質。
四、評價創新之果,提升勞動質量,培育積極勞動精神
勞動新課標指出:“勞動精神是指在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的培養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在勞動實踐中秉持的關于勞動的信念信仰和人格特質。主要表現為:學生能領會‘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的內涵與意義;繼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弘揚開拓創新、砥礪奮進的時代精神;感知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培育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以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紙工勞動的順利開展,使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勞動的喜悅,并在與同伴的交流評價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因此,在紙工勞動結束后,筆者從質量著手,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的勞動成果,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勞動精神。如,筆者設置“小小質檢員”崗位,使學生認識到質量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另外,筆者還讓學生將自己制作的賀卡作為禮物送給最親的人。這樣,能促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勞動的價值不僅僅在于獲得一件作品,更在于享受其帶來的幸福感。
【案例4】《創意賀卡》教學片段三
1.比較優劣,最美賀卡“我”來推:對照評價標準,由小組長從本組所有賀卡中精選兩張最美的賀卡進行推薦。
2.質量把關,合格賀卡“我”來檢:對照評價標準,兩名“小小質檢員”檢查每組提交的賀卡是否符合標準。
3.實踐反思:今天這節課我的收獲是什么?
4.實踐不停步,賀卡發展“我”來看:播放視頻,觀看賀卡的發展進程。
5.學以致用,制作賀卡:教師發言:“在未來的日子里,希望你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制作出更多絢麗多彩的賀卡,并將它們送給你最想感謝的人?!?/p>
在紙工勞動結束之后,筆者設計了上述五個活動,前兩個活動重在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第三個活動談課堂收獲,重在引導學生學會從失敗中汲取前進的力量,為創新做好準備。第四個活動介紹賀卡的發展:從最初的“刺”到現代社會的電子賀卡,賀卡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這個活動旨在開闊學生視野,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為學生后續創新奠定基礎。第五個活動鼓勵學生學以致用,用自己的雙手制作出獨一無二的賀卡,并送給自己最想感謝的人。
紙工勞動是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今后,筆者將繼續探究以紙工為載體的勞動教育,先利用失敗的作品促使學生自主尋找失敗原因及改進方法,再引導學生進行實踐、評價和反思,通過勞動實踐使學生收獲勞動的喜悅,提升勞動能力,感受勞動價值,形成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形成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胡知凡.從手工到勞作:談近代中小學手工教育的演變[J].課程·教材·教法,2018,38(2):124-133.
(責編 蔡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