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需圍繞單元主題及整體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學習差異,優化作業設計,積極響應國家“雙減”政策要求,充分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單元教學為例,分析單元主題下的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原則和具體實踐策略,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關鍵詞:單元主題;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
作者簡介:黃潔(1988—),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中日友誼中學。
初中英語作業的主要目的是適當延伸課堂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在課后實踐中內化知識,培養學生多項素養。《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圍繞單元主題深挖育人價值,明確單元教學主線及育人目標,引導學生通過系統化學習單元語篇內容探究主題意義,建立以單元主題為核心的深層認知與價值判斷,逐漸形成學科核心素養。同時,其要求教師基于單元教學目標,圍繞語篇主題意義組織邏輯關聯性強的語言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基于單元主題建立結構化知識體系,還要在充分考慮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立足整體層面設計單元作業以及課時作業。為達到相關要求,初中英語教師需要積極轉變以默寫、背誦、習題等為主的傳統作業設計形式,圍繞單元主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需求分層設計作業。
一、單元主題下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的原則
(一)層次化、多樣化原則
圍繞單元主題進行作業設計,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課程要求,設計多層次、多樣化的作業,以有效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多樣化原則強調作業設計形式多樣、內容多樣、難度多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層次性原則強調在作業設計中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差異,設計具有層次性的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完成作業獲得發展,幫助學生夯實學習基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
(二)整體性、實踐性原則
初中英語教師在分層作業設計過程中,需圍繞單元主題建立課后作業和課堂學習之間的聯系,確保作業符合課時教學目標以及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通過作業延伸課堂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同時,英語教師在分層作業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具體語境多為學生布置具有較強實踐性的作業,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通過實踐應用檢測學習效果,深刻感受知識學習和實際生活間的關聯,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增強成就感[1]。
二、單元主題下的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實踐
(一)圍繞單元主題突出作業設計主旨
相比于傳統的教學設計,單元主題教學更加看重培養學生提煉、概括等高階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精準提煉單元主題,圍繞主題設計課后作業,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2]。在實際教學中,具體分可分三步走。第一,為學生提供充裕的閱讀時間,在閱讀單元文本的基礎上,拓展課外文本,使學生深刻領悟單元主題。第二,引導學生提煉和概括單元主題和關鍵詞,通過師生問答、小組合作討論等方式,使學生以靈活、多樣化的方式完成任務。第三,在學生對本單元主題有一定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讓學生在閱讀相關篇章過程中再現主題,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達到單元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創新其他環節,設計凸顯單元主題的作業。總體來說,基于單元主題進行作業設計,需要師生樹立主題觀念,分階段、分層次地落實學習任務,高效實現教學目標。
比如,“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這一單元以“人與社會”為主題,教師可以結合各種公益事業、志愿服務話題,讓學生分析聽力對話、觀察主題圖片、閱讀與志愿者服務相關的文章和書信等,并配合有關視頻和音頻等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在教學任務導向下輸出目標語言。教學期間,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文章插圖進行泛讀,在較短的時間內概括單元主題,并提出問題:“Are you willing to help clean up city parks? How do you clean up city parks? What other volunteer activities would you like to participate in?”。強調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基于該作業,教師還可同步設計實踐作業,如讓學生分組到周邊的公園清掃垃圾,或者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與興趣愛好等參與其他類型的志愿服務活動,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深入理解主題,拓展知識面,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另外,教師可為學生設計基礎類作業和提高類作業,其中基礎題要求所有學生都完成,進階題可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與需求選擇性完成。比如,在本單元Section A(1a~2d)課時教學結束后,可設計如下3道習題:習題1為熟練朗讀文本;習題2是掌握本節課學習的重點詞匯,并翻譯詞組,如sick children、used to、at the fook bank、care for、help out、after-school study program等;習題3是拓展練習,要求學生用動詞不定式將句子補充完整。其中習題1和習題2要求所有學生都完成,學有余力的學生應完成習題3。
(二)通過情境串聯設計可視可感的作業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目前主要是基于單元主題選擇內容進行編排,單元中的語篇具有一定情境感,且部分篇章屬于敘事體裁,有著豐富的故事情節和明顯的敘述線索。另外,英語屬于語言類課程,與漢語具有一定相通性,為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合理控制學習難度,教師可在英語作業設計中遷移運用語文記敘文的相關知識點,結合相關要素設置串聯情境[3]。首先,圍繞單元主題以及篇章子主題進行作業設計,滲透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知識點,串聯不同主題,打造整體作業情境。而后,需要圍繞不同的線索設計出遞進性、銜接性的作業,包括重難點知識、學習方法指導、敘述邏輯以及拓展內容等,使整個作業過程更加完整。
在“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動態呈現教材插圖,也可通過思維導圖可視化地展示文本要點及關鍵元素等,或者播放從網上搜集到的志愿活動視頻與圖片等,讓學生基于這些可視化場景記錄自身或者所在小組的實踐過程,之后讓學生靈活運用several、feeling、strong、joy、satisfaction、journey、owner、try out等單詞描述自己的感受。另外,為了體現分層性,可讓基礎扎實的學生完成更高階的作業。如可讓其根據記敘文六要素,用英語介紹清潔公園衛生的全過程,詳細說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促進其深度學習。
教師還可以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入手創設串聯式情境,以可視化方式呈現作業,幫助學生系統學習與掌握知識。在本單元中,教師課前可以結合單元標題和教材中的圖片,引導學生借助書籍、網絡等查找與志愿活動相關的信息,整合資源,為課堂分享做好準備;課中,引導學生思考“Which paragraphs give specific details?”;課后,設計必做題“Write an article about volunteer activities.”,以及選做題“Search online for the article ‘Volunteer Activities to identify new volunteer service strategies.”。以上作業設計將課前、課中以及課后作業串聯在一起,讓學生加深對單元教學主題的理解,并通過課外書籍和網絡資源找出更多符合學生興趣的知識點,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欲,使學生快樂地學習英語知識。
(三)設計個性化的分層分類作業
由于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和學習基礎,因此在英語學習中,不同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有所不同。為達到單元主題教學目標,縮小學生的學習差距,教師要避免采用“一刀切”的作業設計策略,而要在群體內體現分層,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讓學生基于自身情況高效完成作業。具體來說,在設計作業之前,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方式對班級學生實際學情進行統計和分析,充分掌握班級學生學習特點,注意作業分類設計要和學生學習規律相符,使學生能真正通過做作業鞏固所學知識。之后,教師要對作業進行動態分組,有意識地為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做哪一組作業,將選擇權完全交給學生。在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時,教師要平等對待所有層次的作業,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在教學“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期間,教師可圍繞單元主題設計“1+X”分層作業,其中的“1”是指所有學生必須完成的作業,“X”則指由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作業組。比如第1課時的“1+X”分層作業,其中“1”是讓班級所有學生都理解并記憶以下單詞和短語:cheer、clean up、volunteer、cheer up、sign、give out、lonely、notice、put off、come up with、hand out、call up、used to、care for。“X”則包括以下三組任務:
A組:采訪至少三名同學,了解他們對志愿服務的看法,并運用本課所學單詞和短語記錄采訪過程,結合自己的觀點生成采訪報告。
B組:通過網絡途徑搜集有關志愿服務的視頻,要求不短于2分鐘。
C組:盡可能多地羅列出志愿服務活動的種類,同時用英語制作思維導圖。
這樣的作業設計能讓學生及時遷移運用所學詞匯與短語,學生在做作業時可參考教材內容,也可通過網絡途徑搜尋更多知識作為補充,拓展知識視野[4]。
(四)設計融合拓展類作業
初中英語教師在圍繞單元主題進行分層作業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通過課外知識拓展幫助學生深化理解和鞏固本單元學習的知識點,促進其拓寬視野,領悟單元主題[5]。本單元主題是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除了教材中打掃公園衛生的內容,教師還可以引入其他的社會志愿服務內容,比如探訪養老院、為社區居民表演節目、為山區兒童募捐圖書等,讓學生根據個人經驗寫自己所見、所聞、所想,以及親身參與的活動過程。此外,教師可為學生布置開放式作業,如:“我校即將舉辦志愿者服務宣傳活動,請你結合主題,設計一張中英文雙語宣傳海報。”這項開放性作業沒有標準答案,教師可結合學生的海報制作情況了解其知識掌握情況,并鼓勵學生融合運用美術、語文等多學科知識。
結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圍繞單元主題進行分層作業設計,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基礎,基于分層原則設計集教學、評價于一體的新型作業形式,以更有效地通過作業培養學生多項素養,幫助其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應利云.增效減負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的分層布置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23):224-226.
吳培玉.課程視閾下初中英語作業布置研究:以遵義市第十二中學為例[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2.
陸曉華.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2(15):63-65.
劉玲華.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再思考[N].科學導報,2022-06-17(B03).
張毅.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英語作業分層有效性探究[J].校園英語,2022(13):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