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肩負著培養學生閱讀技能和閱讀習慣的重任,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生了較大變革。基于此,教師要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發揮數字資源的價值,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文章一方面分析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便于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素材,開啟學生的智慧。
[關鍵詞] 大數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意識
在數字化教育背景下,閱讀教學擺脫了傳統觀念的束縛,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創新意識,善于利用大數據功能,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增添閱讀的樂趣,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閱讀,實現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切實提高育人質量。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掌握的閱讀方法不足
大數據時代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越來越豐富,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越來越多。閱讀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是保證閱讀有效性的前提與基礎。但從當前教學實際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在閱讀過程中比較盲目,對文本背后所包含的深層情感很少進行挖掘,并且對教師存在嚴重的依賴性,將對文本的理解寄托于教師的講解,缺少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感悟,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無法提高。
(二)教師的閱讀教學策略單一
信息化手段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也為教師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既降低了學生閱讀理解的難度,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為閱讀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在具體教學中,存在閱讀教學策略單一的情況。一些教師過度依賴互聯網,多媒體課件充斥著整個課堂,用數字化教學方法取代了以往陳舊的教學方式,胡亂增加在網絡中收集的資料,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閱讀訴求,導致教與學相脫節,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還有一些教師信息素養不足,對現代化教學方式的接受程度較低,在課堂上會忽視大數據的使用情況,整體課堂氛圍較為沉悶,無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教師對閱讀活動缺乏指導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在閱讀一些較為復雜或深奧的文本時,如果沒有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很難實現深度閱讀,也就無法從閱讀中獲益。所以,在閱讀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和幫助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將閱讀的重點放在了學生的讀書結果上,忽略了對學生閱讀過程的關注,雖然采用了自由讀、分角色讀、齊讀等不同的閱讀方式,卻缺少對學生的主動關懷,缺少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體會不到閱讀的快樂,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不利于學生閱讀方法、閱讀興趣的形成。
二、數字化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意識的研究
(一)搭建網絡教學平臺
在數字化背景下,微課、教學APP、慕課等優質教學資源和學習平臺的建立與應用,提升了教師的信息化意識,也改變了課堂教學的格局,強化了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可以將網絡技術與大數據技術相結合,搭建專業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網絡平臺,發揮大數據大容量、高速計算的優勢,提高教與學的效率,促進師生間的有效反饋,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1.引導學生課前進行高效預習
為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將大數據融合應用到課前預習中。首先,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和閱讀教學目標、重難點制作課前學習微課和習題,并發布到學習平臺上,向學生發送任務通知;其次,讓學生登錄平臺,接收學習任務,結合微課、導學案等學習材料,自主預習,用線上答題的形式完成配套練習。還要指導學生在預習總結處記錄自己的困惑,勾選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與知識。與此同時,平臺會利用大數據技術自動采集學生的答題信息和學習行為,并自動地進行數據分析。最后,教師要基于大數據分析,總結、提煉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的學習訴求,進而對原有的教學設計進行調整與優化,使閱讀教學更加貼近學生實際。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網絡平臺的應用有效地提升了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通過對學生課前學習數據的分析,教師不僅精準地掌握了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還對學生的個體學習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網絡平臺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基于平臺的數據分析,教師不難發現學生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在閱讀教學時就要有的放矢,對相關知識進行詳細解讀,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嘗試總結閱讀內容。另外,教師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大數據監測到的“特長”學生請到講臺上來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為學生答疑解惑,變教師講為學生講,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來自學生角度的解讀也會讓其他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降低了閱讀教學難度。平臺系統詳細地記錄了學生的學習行為,包括登錄時間、觀看時長、對哪部分進行了反復學習等。教師可以從中篩選點擊率較高的內容,這往往也是學生的閱讀興趣所在,在此基礎上安排一些相關的拓展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從多層面更為全面地理解閱讀內容,增加閱讀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此外,教師還要結合平臺數據對學生開展個性化的輔導,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答疑點撥,爭取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3.助力課后自主復習
在數字化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變化,刷題已經不再是學生鞏固知識、發展能力的唯一途徑,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傳統的學習方式和內容表現出極大的排斥和漠視心理,更多的學生對互聯網、大數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傳統的機械閱讀、做題相比,他們更加傾向于數據化的個性學習。所以,在課后復習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平臺為學生提供閱讀文本和閱讀教學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文本脈絡、明確復習要點;還可以結合平臺中的整體數據分析,結合閱讀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設計具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選擇性地完成,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空間,讓學生在自由的學習氛圍中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平臺自主復習,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自主提取相關學習資源,用大數據賦予學生更多個性化的選擇,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二)創新課堂組織形式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極具表現力的教學方法創新課堂組織形式,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實現快樂閱讀。
1.合作學習,展示閱讀風采
當今社會提倡合作共贏,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每個人立足社會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在數字化背景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推行合作學習,構建互助型的教學模式,以合作促發展。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合作,結合學生特質的數據分析,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小組劃分,把不同學習水平和性格的學生均衡地分配到各組中,再根據大數據對閱讀內容的分析,圍繞閱讀重難點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然后在組內進行交流和輪流講解,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遇到問題時鼓勵學生從大數據資源中自主查詢相關信息,這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后,教師還可設計課堂展示環節,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集中展示各小組的學習成果,讓小組之間相互評價,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評價內容進行收集與統計,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各小組的優點與不足,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和提高。
2.情境教學,體會閱讀樂趣
語文閱讀教學,關鍵是要引領學生“入境”。小學生接觸到的閱讀文本大多語言活潑、富有靈性、貼近他們的生活,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自然并富有童真童趣。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文本內容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理解文本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在美好的情境中陶冶心靈,體會閱讀的樂趣。在數字化背景下,教師要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從大數據當中收集一些與閱讀文本相關的影視片段或音樂作品,借助生動形象的視聽材料,引導他們深入了解文章,總結其中的內容,了解作者是如何創作的,增強情感共鳴,使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閱讀的興趣。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教師要努力尋求閱讀文本與學生生活的最佳結合點,在閱讀中融入一些與文本相關的真實生活圖片、視頻,為學生營造更為親切、自然的閱讀環境,讓學生積極閱讀,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感受文章人物的不同色彩。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同時點燃學生的表演熱情。在閱讀過后,教師就可以設計表演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塑造人物形象,讓學生更真實地感受文本情感,體會文本的內涵。
(三)積極開展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還有助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在數字化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發揮大數據的輔助作用,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拓展語文知識、鍛煉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1.拓展優質閱讀資源,培養閱讀習慣
大數據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精準化的分析。教師可以基于網絡平臺,為每個學生建立個人學習數據庫,將學生的日常學習內容、學習進度、閱讀作業完成情況等信息記錄下來,通過數據分析,掌握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習慣、閱讀偏好等,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不同的學生推送不同的課外閱讀資源,為不同的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閱讀方案,制訂閱讀計劃,要求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后就要在平臺上打卡或完成相應的檢測題目,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另外,每過一段時間,教師要利用大數據從閱讀量、閱讀時長、閱讀方法等角度進行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特點給予他們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以此來激勵、督促學生課外閱讀,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外閱讀中有所收獲。
2.開展多彩讀書活動
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大數據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課外閱讀資源。教師要將這些資源高效地利用起來,可以利用大數據了解學生的話題熱點,為學生推薦一些新聞報道、繪本等,開展時文點評活動,與學生交流,引導他們說一說自己的真實想法,鍛煉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分享可以促進學生的共同成長。教師可定期舉辦讀書沙龍活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自由的空間,讓學生相互分享經驗、交流閱讀心得、展示閱讀成果,在分享、交流中獲得更大的發展。數字化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閱讀心得、閱讀成果放到班級網站、微信群或公眾號中,進行輪流展示,實現閱讀方法、閱讀資料的共享,讓小學生在欣賞中不斷深化認知,從中汲取精華,為己所用,有助于學生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數字化教育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造了良好條件,助推語文課堂發展和學生健康成長。小學語文教師要遵循學生認知特點,緊跟時代步伐,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在閱讀中收獲知識和提升素養。同時,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體現出數字化教學的輔助作用,帶領學生全面、深入地學習,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都能進行高效閱讀、自主閱讀。
參考文獻
[1]馬小梅.大數據時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5):31-32.
[2]許傳夕,孫火麗.“大數據”時代小學語文“生長性閱讀”的實踐[J].生活教育,2021(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