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產業選擇指標體系,對產業指標體系進行數據分析,構建產業指標體系的判斷矩陣,對矩陣進行一致性比例計算,確定權重。選取影響主導產業發展的相關指標,計算相關指標后確定產業指標數值,比較產業指標系數獲取所有產業排名,確定主導產業。
關鍵詞:主導產業;農牧業;產業指標系數;層次分析法;黃南州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795(2024)04-0141-07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4.04.025
0 引言
農業農村部、青海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共同打造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 年,青海省基本建成生態環保、特色鮮明、國內外知名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明確青海省農牧業發展思路、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必將對農牧業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1]。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黃南州)總結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州典型做法、成功經驗,科學謀劃布局,強化頂層設計,編制州縣(市)兩級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專項規劃。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黃南州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為黃南州未來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和強大支持。本研究以打造黃南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切入點,擬解決輸出什么的關鍵問題。
1 黃南州農牧業發展優勢
黃南州位于青海省東南部,地處九曲黃河第一彎,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全境屬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綜合實驗區,是青海省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支撐區”。黃南州總面積1.88 萬km2,占青海省面積的2.63%,現轄同仁市、尖扎縣、澤庫縣和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共有33 個鄉鎮、262 個村(社區),戶籍人口280 229 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62 972 人, 占總人口的93.84%。黃南州耕地面積21 412 hm2,其中水澆地面積3 769 hm2,占全州耕地面積的17.61%;淺山地面積4 987 hm2,占全州耕地面積的23.29%;腦山地面積12 656 hm2,占全州耕地面積的59.11%,可利用草原面積超過160 萬 hm2,擁有全國最大的天然有機牧場,肩負著夯實生態根基、改善環境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
1.1 生態優勢
黃南州全境屬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綜合實驗區,有國家級森林公園2 處、濕地公園2 處、沙漠公園1 處,是青海省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支撐區”。近年來,黃南州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治理水土流失156.68 km2,全州空氣優良天數年均95% 以上,水功能區達標率100%。森林覆蓋率29.43%。草原生態修復持續發力。累計完成草原有害生物防治2 780 466.7 hm2,草原退化面積減少106 333.3 hm2,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68.65%。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常態,2019 年黃南州被文化和旅游部批準為國家級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2021 年10 月黃南州榮獲生態環境部授予的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同時,河南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河南縣)榮獲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2]。
1.2 資源及產業優勢
全州可利用草原面積超過160 萬 hm2,擁有全國最大的天然有機牧場。全州主導產業為牦牛和藏羊,雪多牦牛、歐拉羊和河曲馬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名錄。近年來,發展了犏牛、冷水魚、黑青稞、高原夏菜和黃果梨等具有黃南州特色的優勢產業。牦牛和藏羊存欄168.59 萬頭(只),出欄72.66 萬頭(只),肉類總產量42 300 t,占青海省的11.5%,牛奶產量55 400 t,占青海省的15.14%,冷水魚產量1 000 t,占青海省的5.5%,青稞產量14 600 t,占青海省的7.5%。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完成化肥和農藥減量增效12 733.3 hm2,測土配方施肥7 333.3 hm2,全州70% 的耕地實現有機肥全替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3%,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分別達到88% 和92%。多年來,黃南州農牧產業發展屢獲殊榮:2008 年,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被環保部評定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2013 年,澤庫縣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生態有機畜牧業示范(縣)基地;2020 年,黃南州多家公司發起成立綠色有機農牧業發展聯盟;2020 年,黃南州被科技部認定為第九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澤庫縣被農業農村部等部委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21 年,河南縣被農業農村部等部委入選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2]。
1.3 品牌優勢
黃南州在青海省率先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州,是全國首家廳州共建生態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州?!笆濉币詠恚S南州與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合作建立創建國家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州共建機制,在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州建設上搶得先機。全州1 406 333.3 hm2 草場、180.66 萬頭(只)牲畜和5 726.7 hm2種植基地獲得有機認證,成為青海省首個天然草場牲畜有機認證全覆蓋地區。西北弘、阿米雪等一批知名度較高的有機品牌快速成長,2 家企業肉類產品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9 個農產品榮獲全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百佳優品稱號。實施有機農畜產品品牌戰略。培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 個、綠色認證食品12 個及有機認證農畜產品43 個,有機認證產品數量占全省的1/4[2]。
1.4 經營模式優勢
黃南州大力培育新型市場經營體系,創新公司+農牧戶模式,在公司+基地+合作社、公司+基地+牧戶、超市+基地+牧戶等多方面嘗試。牧區以股份合作制為核心的牧業經濟取得實質性進展,澤庫縣創新推出享譽全省的“拉格日模式”,推廣“拉格日模式”生態有機畜牧業合作社87 家,占全州133 家合作社的65%。牧民入社率、資金入股率和資源整合率分別達到89.1%、78.8%、81%。全州加快培育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金融、信息、農機和技術服務等服務主體蓬勃發展[2]。
1.5 政策優勢
青海省委省政府對黃南州輸出地創建工作高度重視并寄予厚望,廳州共建全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州開啟了黃南州綠色有機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這些均有利于推動黃南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走在全省前列。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布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著力分區分類推進保護和治理,因地施策促進特色產業發展。這為黃南州既做好綠色有機又發展好特色產業提供了生態政策機遇。國家對口援青和東西部協作機制繼續深入推進,都將為黃南州提供長期的政策紅利[2]。
1.6 融合發展優勢
立足熱貢文化藝術,馬家窯、齊家文化遺址,六月會、那達慕、古爾邦等民族節慶,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等資源優勢,深入推進生態+農牧業、文化+農牧業、旅游+農牧業發展模式,做長產業鏈、做大價值鏈、做緊利益鏈,形成以休閑農牧業和鄉村旅游為核心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扶持坎布拉鎮、昂拉鄉、扎毛村和麥秀鎮等20 多個鄉村發展休閑觀光、采摘體驗等,帶動4.7 萬農牧民吃上了“旅游飯”。引導涉農企業、合作社實施“互聯網+”工程,在省內外開設特色農畜產品營銷窗口和直銷門店127 家,有機牛羊肉、乳制品、手工藝品等一批優質產品在京東、阿里巴巴等網站直銷直供,農超對接、農商對接發展迅速、態勢良好,特色農畜產品外銷渠道越走越寬[2]。
1.7 經營主體優勢
全州有新型經營主體717 家,其中省級以上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 家、省級示范合作社41 家、省級示范家庭農牧場110 家。涌現出拉格日村、德吉村、荷日恒村、子哈貢村等一批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全州村集體經濟破零率達到100%。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牧戶的經營模式普遍建立,合同訂單、股份合作等經營方式得到有效推廣,集約化、規?;a經營水平大幅提升。舉辦致富帶頭人、實用農技人員等各類培訓班420 期,培育高素質農牧民1 250 名。建成黃南州“互聯網+”智慧農牧業大數據平臺,實現19 家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定位上圖[2]。
1.8 綜合改革優勢
農牧區土地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全面完成農牧區承包地確權登記,確權面積19 813.3 hm2,土地確權證發放率96%。穩步推進農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58 618 戶、236 101 人,完成股份制改造且成立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87 家?;ヂ摼W+區塊鏈+精準扶貧資金代理記賬改革舉措成為全省樣板。農牧業保險范圍逐步擴大,牦牛、藏羊保險實現全覆蓋。金融服務機制不斷創新,州縣兩級農牧業領域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基本完成[2]。
2 主導產業選擇思路和指標體系構建
主導產業是指產業關聯強,具有帶動其他產業一起發展功能的產業。由于它與其他產業有密切的投入與產出關系,因此主導產業的發展會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較強的帶動性和擴散性的產業。主導產業的選擇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選擇農牧業主導產業是從多個指標中獲取一個能夠反映產業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綜合性指標。為遵循客觀性和可行性原則,圍繞保增長、穩增收、優結構、提品質的目標,推進黃南州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升農牧業經濟效益。從黃南州農牧業產業中初步選取8 個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的備選對象,分別是冷水魚、青稞、飼草、蔬菜、馬鈴薯、奶制品、牦牛和藏羊產業。
2.1 建立指標體系
在借鑒層次分析法的基礎上,結合黃南州主導產業的基準與約束因素,建立黃南州主導產業選擇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分為3 個層次:1 個目標層指標、3 個準則層指標、9 個方案層指標,如圖1 所示[3]。
2.2 構建判斷矩陣
如表1 所示,在層次分析法指標體系的信息基礎上構建判斷矩陣,利用1~9 標度法構建判斷矩陣A,判斷矩陣的取值含義[4]。
對每一層次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給出判斷,利用德爾菲法邀請多名領域專家,使用1~9 標度法根據重要性程度對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進行專家評分,這些評分用數值表示出來,建立各項指標的判斷矩陣:主導產業選擇指標體系判斷矩陣A、產業規模判斷矩陣B1、產業競爭力判斷矩陣B2、可持續發展判斷矩陣B3。
2.3 確定因素權重
根據上述建立的判斷矩陣,使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判斷矩陣A、B1、B2 和B3 的組內各指標因素權重值,并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利用方根法求出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 和特征向量,所求特征向量即為各指標因素的組內權重值。
計算判斷矩陣A 每一行因素乘積Mi
將特征向量歸一化,計算各指標的權重值Wi
通過目標層構建判斷矩陣A 及上述詳細計算,得出判斷矩陣A 各指標的權重。同理,計算得到準則層產業規模判斷矩陣B1、產業競爭力判斷矩陣B2 和可持續發展判斷矩陣B3 的組內各指標因素權重值,結果如表2 所示。
2.4 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
通過最大特征值λmax 計算一致性指標CI,查表得出同階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計算檢驗系數CR,確定判斷矩陣A 是否通過一致性檢驗;根據判斷矩陣A最大特征值λmax 和矩陣階數n 計算一致性指標CI。
計算判斷矩陣A 最大特征值λmax
式中 AWi——向量AW 的第i 個分量[6]
根據判斷矩陣A 階數n 的大小,查找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如表3 所示[7]。
CR=CI/RI=0.027/0.52=0.052lt;0.1,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
同理計算其他矩陣的檢驗系數CR,計算結果分別為0.018、0.009、0,均lt;0.1,通過一致性檢驗。
2.5 計算指標綜合權重值
當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時,最大特征值λmax 對應的特征向量Wi 即為組內權重值,二級指標準則層和三級指標方案層對應的各自組內權重值相乘,即為各指標的綜合權重值W綜i。
W綜i = W2iW3i (7)
式中 W2i——二級指標準則層組內權重值
W3i——三級指標方案層組內權重值
W綜1= W21W31=0.140×0.170=0.024
W綜2= W21W32=0.140×0.443=0.062
W綜3= W22W33=0.140×0.387=0.054
W綜4= W22W34=0.333×0.539=0.179
W綜5= W23W35=0.333×0.164=0.054
W綜6= W23W36=0.333×0.297=0.099
W綜7= W24W37=0.528×0.600=0.317
W綜8= W25W38=0.528×0.200=0.106
W綜9= W25W39=0.528×0.200=0.106
2.6 計算產業指標值
方案層包括產業產值比例、產業產值增加率、產量集中指數、區位商、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專門化系數、經濟帶動力、能源消耗產值率和需求收入彈性指標,基于《中國統計年鑒》《青海省統計年鑒》《青海省統計公報》《黃南州統計年鑒》《黃南州統計公報》、青海省“十四五”推進農牧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規劃、黃南州農牧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規劃及實地調研等基礎數據計算上述指標值。
2.6.1 產業產值占比C1
產業產值占比反映某個產業在本區域的相對規模優勢,是某個產業產值在該區農業總產值中的占比。
式中 Xki——k 區域i 產業的產值
Xk——k 區域內所有產業的農業總產值[8]
2.6.2 產業產值增加率C2
產業產值增加率從產品需求的角度反映出某一產業的發展前景。
式中 yi, n——i 產業在n 年的總產值
yi, n?1——i 產業在n?1 年的總產值[9]
2.6.3 產量集中指數C3
產量集中指數反映該區域某一產業同全國相比較的優勢。
式中 qki——k 區域i 產業產量
qk——k 區域主要農產品總產量
Qi——全國i 產業產量
Q——主要農產品總產量[10]
2.6.4 區位商C4
區位商是空間分析中用于計量區位相對份額的指標,是指專門化產業在區域產業結構中占比與該產業在全國產業結構中占比之比。
式中 Xij——i 地區j 產業的產值
Xit——i 地區所有產業的產值
Xnj——j 產業的產值
Xnt——全國所有產業的產值
當該產業的區位商gt;1 時,表示該產業在滿足了該區域的消費需求后還有剩余,可用于向外區輸出,區位商值越大,則可用于向外區輸出的產品就越多。當該產業的區位商lt;1 時,產業具有相反的特點[10]。
2.6.5 勞動生產率增長率C5
勞動生產率增長率是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反映某個產業的技術含量和技術進步狀況。
式中 LMn——第n 年的勞動生產率
LM1——基期的勞動生產率[11]
2.6.6 專門化系數C6
專門化系數表示某一產業的商品生產能力。
式中 n——k 區域人口數量
N——全國人口數量[12]
2.6.7 經濟帶動力C7
經濟帶動力反映該區域某一產業對社會經濟的帶動能力。
式中 ?xki——k 區域i 產業產值
?y——全國國民生產總值[13]
2.6.8 能源消耗產值率C8
能源消耗產值率表示消耗單位能源所產生的產值。
式中 yin——區域內i 產業在n 年的總產值
t——能源消耗總量[14]
2.6.9 需求收入彈性系數C9
需求收入彈性系數是指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社會對某產業需求程度的增加率。
式中 ΔXi——需求增量或產值增量
Xi——i 產業的產值或上一時期得到滿足的需求
ΔY、Y——國民收入增量及上一時期國民收入值
需求收入彈性系數越大意味著該產業的市場前景廣闊,發展空間較大,有較大的增長潛力[15]。利用上述計算方法,計算所有產業的指標值,計算結果如表4 所示。
2.7 計算產業指標系數
產業指標系數NGi 是為了方便計算自行命名的系數,基于綜合權重值W綜i 和指標值Ci 計算產業指標系數,將各指標值與相對應的綜合權重值相乘累計相加,得到所有產業的產業指標系數NGi。
產業指標系數NGi 計算結果如表5 所示。
由表5 可知,通過計算產業指標系數NGi 比較,產業排名依次為牦牛、藏羊、奶制品、青稞、飼草、蔬菜、馬鈴薯和冷水魚,綜合定量計算結果和定性分析黃南州實際情況,確定牦牛和藏羊為主導產業。
結合黃南州實際情況,牦牛產業圍繞草畜平衡聯動、增量提質增效理念,完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補齊種業、飼養、加工和輸出環節短板,打造生態?養殖?加工?品牌?營銷全產業鏈閉環發展模式。建立生產標準和產品評價標準,突出環境優勢,深挖資源潛力和生態價值,提升黃南品牌,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功能性、出口型等高端牦牛肉,提升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藏羊產業圍繞牧繁舍育、提質增效、標準生產、品牌打造理念,推進牧區良種藏羊繁育和農區藏羊規范化養殖力度,完善藏羊屠宰、加工、交易、物流和輸出等產業鏈條,深挖草地資源潛力和生態價值,大力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實現藏羊產業綠色有機發展。
3 結束語
黃南州根據主導產業選擇研究的結果,立足新發展階段,以部省共建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州為基礎,以青海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契機,建立健全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基地建設工作機制、政策保障和創建體系,重點推進農畜產品原料生產、精深加工、市場營銷,構建全產業鏈條,推進農牧業生產投入全程質量管理,助力全省走好高原特色青海特點現代生態農牧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深入挖掘農牧業優勢,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優勢,全力推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打造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全域開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州創建,推進產品按標生產,最終達到主導產業選擇研究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農業農村部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農業農村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打造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行動方案》的通知[EB/OL] ( 2021-09-26) . http://www.moa.gov.cn/nybgb/2021/202110/202112/t20211208_6384204.htm.
[2]關于將黃南州列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先行示范區的建議[EB/OL] ( 2022-03-01) . https://www.qhrd.gov.cn/yajy/202204/t20220416_202074.html.
[3]陳沁靈,曾芳芳.福建省武平縣巖前鎮鄉村文旅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3,29(1):35-39.
CHEN Qinling, ZENG Fangfang.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rural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in Yanqian Town, Wuping County,Fujian Province[J].Modern Agriculture Research,2023,29(1):35-39.
[4]曾夢玲,周芳.湖北農墾農業現代化水平及其制約因素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9,40(1):72-80.
ZENG Mengling, ZHOU Fa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restrictivefactor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state farms in Hubei Province[J].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2019,40(1):72-80.
[5]張林娜,汪新勃,封偉,等.綜合智能化農機示范園區示范效果評價研究: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2,43(12):221-226.
ZHANG Linna, WANG Xinbo, FENG Wei, et al. Research ondemonstrat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machinery demonstration park:taking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2022,43(12):221-226.
[6]孫魯云,王力.基于層次分析法?熵權法的中國棉花質量綜合評價與分析[J].江蘇農業學報,2022,38(3):642-649.
SUN Luyun, WANG Li.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Chinese cotton quality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entropyweight method[J].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2,38(3):642-649.
[7]葉霜,熊博,邱霞[7] ,等.果實品質綜合評價體系的建立及其在黃果柑果實上的應用[J]. 浙江農業學報, 2017, 29( 12) : 2038-2050.
YE Shuang, XIONG Bo, QIU Xia, et al.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system of fruit quality and its application on Huangguoganfruit[J].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 2017, 29( 12) :2038-2050.
[8]劉鑫.新基建背景下B 市制造業主導產業選擇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學,2022.
LIU Xin.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lead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B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D].Beijing: Bel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2022.
[9]于東澍.桓仁縣農業主導產業選擇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YU Dongshu.The study on the agricultural leading industry selection ofHuanren Country[D].Chongqing:Southwest University,2012.
[10]王雪嬌,李隆偉,杜春燕.云南省肉羊產業發展現狀及比較優勢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22,38(2):141-149.
WANG Xuejiao,LI Longwei,DU Chunyan.Status quo and comparativeadvantages of mutton sheep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22,38(2):141-149.
[11]高曉敏.馬鞍山市主導產業選擇問題研究[D].南京:河海大學,2007.
GAO Xiaomin. Study on selecting the leading industries in MaanshanCity[D].Nanjing:Hohai University,2007.
[12]楊子姍,李憬,鄭錦玲,等.西南地區肉牛產業區域比較優勢分析[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5(5):78-84.
YANG Zishan,LI Jing,ZHENG Jinling,et al.Analysis of comparativeadvantage on beef industry in southwest area in China[J].Journal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2021,15(5):78-84.
[13]蘇永樂.陜西農業主導產業選擇問題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SU Yongle.Research on the alternatives of Shaanxi agricultural dominantindustry[D].Yangling:Northwest A amp; F University,2010.
[14]劉紅梅.區域農業生態經濟適宜性主導產業的選擇:以湖北省大冶市為例[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5.
LIU Hongmei. Study on selection approach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ecoeconomicsuitable leading industries: a case study on the Daye Countyof Hubei Province,China[D].Beij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Sciences,2005.
[15]何坤.胡衛偉.“雙循環”背景下寧波市現代服務業主導產業選擇及發展策略研究[J].江蘇商論,2022(8):58-63.
HE Kun, HU Weiwei. Research on the leading industry selection and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ingbo's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background of \"dual circulation\"[J]. Jiangsu Commercial Forum,2022(8):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