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立足家校合作背景,分析實施小學英語教學的意義,并從家校合理分工、加強教師引導、家長及時反饋、豐富親子活動、開發網絡平臺等具體策略展開論述,意在充分發揮家校教學資源價值,保障英語教學實效,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信心,不斷提升家校合作深度,打造家校共同參與的高質量教學活動,為學生英語學習提供全面、系統的支持。
【關鍵詞】家校合作;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養,那么無論老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高度肯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價值。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也要發揮家庭作為“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的作用,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銜接,整合教學資源,設計科學、豐富的學習活動。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認識到家校合作的意義,并探索科學的策略組織家校合作,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
一、家校合作背景下實施小學英語教學的意義
小學生正處于語言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發展的起步階段。教師充分發揮家庭與學校的協同教育作用,除了有助于優化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資源,在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科學整合教學資源
英語學習需要大量的資源支持,而家校合作是拓寬英語學習資源來源渠道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指導家長開發家庭教育資源,構建全新的學習模式,發揮雙主體同時育人的優勢,向學生提供更豐富、更多樣的資源,從而支撐學生用英語展開更豐富的交流與互動,全方位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激發英語學習興趣
家校合作能充分發揮家庭的積極性,使原本閑置的課外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時也能使家長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英語學習當中,從而保證課內、課外均能圍繞學生需求提供資源、開展學習活動。與統一提供學習資源、開展學習活動的課堂教學相比,家庭活動更具有針對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為學生提供積累語言知識的機會、運用英語的恰當場景,使學生逐漸將英語學習、英語表達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形成學習習慣,進而形成長久的學習熱情,有效提升學習效果[1]。
二、家校合作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策略的探索
(一)家校合理分工,實現資源價值
家校合作背景下開展小學英語教學,需要教師與家長協同配合,積極承擔責任。由于部分家長往往缺少專業育人理念與規劃,因此教師應細化教學要求與教學目標,使家校雙方基于共同理解開展合作,以保障教學策略實施的有效性。但教師也要考慮到自身與家長在教學經驗與英語水平上的差距,統籌教學資源,保障分工科學、合理,從而打造全新的教學模式。
以外研版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2“The days of the week”的教學為例。教師應負責教學管理工作,解讀完教學要求與目標后發送給家長,讓家長配合教學實際需要完成家庭教學。
1.教師布置學習任務
教師整理單元知識內容,明確單詞、詞塊、句型、語法等教學重點,設計課內、課外活動與任務。以單詞為例,要求學生能聽懂且能正確認讀、拼寫星期一至星期日的單詞,課堂上通過開火車的方式完成拼讀游戲;課后以“單詞消消消”“打地鼠”等游戲的形式完成對單詞的認讀與拼寫。教師通過具體的任務形式,既能讓學生感受學習重點,也能幫助家長理解如何教學,進而為家庭教育做好準備。
2.家長引導學生學習
在家庭教育環節中,家長按照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形式、教學原則、教學要求輔助學生學習。如在“打地鼠”游戲中,家長需在桌面上擺放單詞卡,準備適合的敲擊物,并“發號施令”說出星期幾,讓學生快速敲擊對應的單詞卡并拼寫。家長并不需要一味地執行教師給的任務,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思考與理解,使任務形式更多樣、難度有所增加。
家校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家長需要對雙方的責任有明確了解,形成合作教學基礎,保證教學目標一致,避免彼此盲目干涉。但學校教育應為家庭教育提供基本依據、指明方向,發揮專業教育資源優勢,引導家長更好地發揮創造力,與教師高效配合,靈活利用資源,不斷開發新資源,從而高質量完成教學目標。
(二)加強教師引導,保障教學實效
雖然家校合作主張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對接,但出現重學校輕家庭或重家庭輕學校的情況均會影響合作效果,也會使教學效果受干擾。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行為主體,在教學中主要起到引領作用,能夠指導家庭與學校合理發揮教育資源價值,使家校更好地進行配合,保障英語教育同向同行,因此,教師的引導十分關鍵。家校合作中應強化教師作用,保障教學實效。
以外研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1“When is your birthday?”的教學為例。教師應在課堂上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圍繞“時間”“生日”兩大主題,運用“Happy birthday to you!”“Write to me soon.”“I've?got + 其他.”“描述過去某天是我的生日”等重點句型進行交流。教師還可以創設主題語境,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生日,為最近要過生日的同學寫一封表達祝福的信,引導學生完成語用練習[2]。
同時,教師應在課下發揮對家長的引導作用。家長主要負責引導學生學習,這就要求家長掌握相關的學習內容、理解學習目的。對此,教師可以向家長發送教學目標,并從家庭教育角度分析教學要求,引導家長結合“時間”與“生日”主題創設語境,帶領學生交流家庭成員的生日信息,靈活運用月份、時間等詞匯與重點句型,并制作生日表,從不同角度感受英語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保證課上學習內容在課下能夠得到強化。
家校合作教學期間,教師的作用不可替代。教師應認識到自身重要的指導作用,不能放任家庭教育環節,否則無法保障家校有效對接。在引導學生時,教師要以學生主動表達、親身體驗為主,讓學生感受英語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對英語的積極情感;在引導家長時,教師則要使其理解教學意圖、目標,即要實現交流互動、以學生為主,明確教學活動形式,從而引導家長真正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三)家長及時反饋,保證溝通暢通
家校合作過程中,家長也要對家庭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建立雙向溝通機制,這樣才能讓家校教育資源流動起來。同時,家校雙方的順暢溝通也有利于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在家庭學習環境中的表現、家長的引導情況,及時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改進家庭教育,確保家校共育處于良好推進狀態。
以外研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School life”的教學為例。在教學最后一個課時,學生需要談論校園內發生的有趣或難忘的故事。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交流,讓學生在口語表達中完成關鍵知識點的運用,結合教材感受中外學校的差異。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引導學生將有趣、難忘的校園事件以漫畫、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也可以與學生共同參與創作[3]。在學生創作期間,家長應觀察學生的表現、情緒、知識運用情況等,將相關信息填寫于家庭學習活動反饋單上,通過信息化手段反饋給教師,從而還原學生在家庭學習中的真實學習狀態。
以某家長的反饋內容為例。在家庭學習活動反饋單上,家長于“學習態度”一欄中選擇熱情高漲、積極配合、想法豐富、專注投入。于“學習表現”一欄中描述道:敢于表達想法,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會主動求助,并主動參與問題解決;活動期間能夠自覺說英語,喜歡用英語交流;合作完成創作時,會主動詢問對方意見,并結合生活經驗判斷想法是否合理、是否還原現實情況。于“知識運用”一欄中描述道:運用單元重點詞匯與句型;主動幫助家長解釋不理解的單詞或詞塊;積極討論單詞、詞塊在語境中的運用是否得當;了解中外校園的不同,想象相同事件發生在國外校園時的場景。
經過家長客觀詳實的反饋,教師順利了解學生參與家庭學習的實際情況,發現部分學生在課后存在回避英語、依賴工具等問題,以及部分家長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存在干預過多、強制要求過多等問題,從而進一步明確指導方向,持續優化家校教學活動。
(四)豐富親子活動,培育學習信心
學校教育時間與空間有限,因此,教師要積極開辟家庭教育陣地,將學校教育資源與家庭教育資源相結合,打造由學校主導,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親子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在真實情感導向下進行英語表達,從而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信心。
以外研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On the beach”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以“海灘活動”為話題,談論了豐富有趣的活動方式和天氣。結合單元內容與重點,教師可以與家長共同討論、開發對學生具有吸引力的親子學習活動,如以“Children's Day”為背景的模擬海邊出行的系列活動。
第一項活動為“超市采購”活動。每個家庭需要按照出行計劃列明購物清單,由一名家長帶著學生,限時一分鐘,到“超市”拿取對應的單詞卡片。此活動需要精準識讀單詞、準確拿取卡片,拿取卡片數量最多的家庭獲勝。第二項活動為“釣魚”活動。教師在室內放置充氣水池,在水池中放入嘴部帶有磁鐵的“小魚”,“小魚”身上粘貼著單詞或詞塊。按照要求,兩個家庭組成一隊,一名家長帶著一名學生,共四人參賽,利用端部帶有磁鐵的魚竿“釣魚”,在規定時間內“釣”到合適的“小魚”,使其身上的單詞或詞塊能夠組成一句完整對話的家庭獲勝[4]。
親子活動不僅使家長參與到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當中,還為學生創造了運用英語表達與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既能收獲愉快的體驗,也能鞏固單元所學知識。緊張刺激的活動和游戲有助于學生克服對說英語的恐懼,使其越來越習慣用英語表達,自信心明顯增強。
(五)開發網絡平臺,提高合作深度
互聯網時代為家校合作創造了更便利的條件。為了提高合作深度,學校應積極拓展互聯網空間,打造現代化溝通、交流平臺,方便家長與教師交流、共享資源,開展線上合作教育,打破時空束縛。學校要保障網絡平臺得到合理利用,在提高家校共育水平、合作深度上切實發揮作用。
以外研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Children of our world”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介紹世界各地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狀況,素材豐富、閱讀量大。在開始家庭教育前,教師要通過網絡平臺對家長展開培訓,使其能夠掌握關鍵知識點,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避免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在家校共育雙向交流網絡平臺上,教師將本單元學習目標、教學資源發送給家長,讓家長通過電子詞典、線上討論等方式解決認知難點,確保家長能夠與學生順利溝通、交流,理解學生表達的內容含義。同時,鑒于學習難度的增加,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參與家庭教育,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如在家庭教育中,教師可以從跨文化繪本《My Day, My Way》中截取一張摩洛哥小朋友上學的一天的圖片,讓學生結合繪本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完成親子對話。家長可適時地利用“他幾點上學?”“他做了什么?”等問題輔助學生表達得更加完整、全面[5]。
借助網絡平臺,教師主動創造與家長溝通、合作的途徑,使家校交流更加便捷,也提高了家校合作效率,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資源,并以更加多元的活動提高雙向教育互動效果,充分體現家校共育價值,將家校合作推向更深層次。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是一門交際色彩濃厚、教育性質突出的課程,掌握語言知識、發展語用能力、加強文化理解等均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學生在校園中“聽、說、用”的空間有限,為了提高教學實效,教師需要優化、調整教學模式。而家校合作為改進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家校合作中,學校與家庭分工明確、并肩合作,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和豐富的實踐活動,使小學英語走出教學困境,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不斷探究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兩者的合作育人優勢,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祁文明.移動互聯背景下小學英語教育家校合作創新模式[J].當代家庭教育,2023 (19):127-129.
[2]周卓.淺談家校合作在小學生英語聽力培養中的作用[J].新智慧,2023 (18): 123-125.
[3]張海燕.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程教學[J].學園,2023(13):41-43.
[4]后璐璐.家校合作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策略[J].智力,2022(26):8-11.
[5]賈調宏.試論家校合作對小學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J].新課程,2022(33):230-231.
作者簡介:林曉暉(1984—),女,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第七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