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江蘇開放大學(江蘇城市職業學院)2024年度思政精品重點資助培育紅色文化弘揚基地項目“江蘇紅色影像創作傳播中心”(項目編號:2023SZJP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徐峻嶸(1971,10-),女,江蘇南京人,本科,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
摘要:紅色文化不僅是一種歷史文化遺產,更是一種革命精神、一種愛國主義情懷。將紅色文化融入社區教育,以紅色文化為內容,以培養時代新人為目標,可以幫助社區居民更好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優良傳統,感受中國革命精神的魅力。傳承和保護紅色文化遺產是一項重要的歷史使命,也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該文旨在通過對紅色文化與社區教育的深度融合發展的時代價值、現狀與問題分析,探索紅色文化傳承與保護策略。只有通過制定整體保護規劃、建立統一管理機構、增加資金投入、加強科學研究、培養紅色文化傳承人才等措施,才能真正保障紅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讓它們在新時代里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江蘇;紅色文化;社區教育;融合;發展;傳承;保護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4(c)-0157-06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d Culture and Community Edu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XU Junrong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6, 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not only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a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patriotic sentiment.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community education, taking red culture as the content and cultivating new people of the times, can help community resi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history and fine traditions of the CPC and feel the charm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spirit. Inheriting and protecting the red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and a long-term and complex proces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of red cul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valu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and community education. Only by formulating an overall protection plan, establishing a unifie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ncreasing funding investment,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easures such as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the inheritance of red culture can truly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and enable it to continu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Jiangsu; Red culture; Community educatio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heritance; Protection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留下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珍貴遺產,包含革命歷史遺跡、革命文物、革命精神和紅色旅游線路等方面。紅色文物和革命遺址等是紅色文化的物質載體,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應該得到嚴格的保護,加強對這些有形的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修繕、監測和管理,防止被非法占用、破壞和盜竊等現象的發生。紅色文化不僅是一種歷史文化遺產,更是一種革命精神、一種愛國主義情懷,傳承紅色文化需要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其內涵和價值。
1 紅色文化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時代價值
將紅色文化融入社區教育,以紅色文化為內容,以培養時代新人為目標,可以幫助社區居民更好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優良傳統,感受中國革命精神的魅力,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集體榮譽感[1]。
通過社區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和學習,開展豐富的紅色文化活動,居民可以深入了解中國革命歷史的細節,感受中國革命的艱辛和偉大,更好地理解中國革命的堅定信仰,不屈不撓、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等精神核心,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國革命精神,同時珍惜和保護這些紅色資源[2]。
紅色文化與社區教育緊密融合,讓社區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堅定民族自信心、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 江蘇紅色文化社區傳承與保護現狀
紅色文化以特定時期、特定區域為背景,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江蘇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有國家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有位于鹽城的全面反映新四軍發展歷程的新四軍紀念館;有位于徐州的紀念淮海戰役勝利的淮海戰役紀念館;有位于淮安的周恩來紀念館,展示了周恩來同志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傾注心血、無私奉獻的一生和作為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品質。江蘇紅色文化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中華民族文化、革命歷史、黨史、軍事等多個方面。隨著江蘇紅色文化與社區教育深度融合,越來越多的社區將紅色文化融入社區教育和公益活動中,通過各種活動和措施,進一步推廣紅色文化,為和諧社區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2.1 組織參觀紅色歷史紀念館和紅色教育基地
社區開展公益活動,組織社區居民前往當地革命烈士陵園獻花和悼念。通過深入了解紅色歷史和革命事跡、了解中國革命的歷史背景和重要事件,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增強社區居民對革命歷史的了解,提升社區居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歷史認知水平,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同時,在活動中組織一些互動環節,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增強社區居民的紅色教育體驗,提升社區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社區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舉辦紅色教育講座和座談會
社區教育圍繞紅色文化、革命歷史、黨史等方面展開,向廣大居民傳遞紅色文化內涵和價值,提高社區居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通過講解、討論、互動等形式,讓居民就學習的知識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引導社區居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和意義,共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3]。
2.3 組織社區居民分享身邊的紅色革命故事
社區鼓勵居民尋找自己身邊的紅色英雄,講述他們的事跡,帶領居民回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深入了解那段充滿激情與奮斗的歷史,重溫那些感人至深的英勇事跡,幫助社區居民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刻含義和價值,激發大家對紅色精神的熱愛和敬仰,喚起對那段歷史的記憶和思考,增強社區居民的共同價值觀。
2.4 舉辦“紅色文化知識競賽”“紅色社區文化演出”等活動
社區居民通過參與比賽與演出等活動,不僅能了解更多有關于紅色文化的知識,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還能在活動之余增加互動交流,感受其中所蘊含的集體觀念,結交新朋友,提升社區居民之間的友誼。
2.5 組織社區居民參與紅色主題書畫創作
社區舉辦紅色書畫活動,邀請專業書畫家進行現場創作與指導,提升居民的藝術素養和愛國意識;以展覽的形式展示社區居民的創作成果,記錄和展示社區的紅色歷史和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社區的文化氛圍和歷史底蘊,加深對紅色社區的了解和認識;以書畫傳情,表達社區居民對黨和國家的熱愛和擁護,傳遞他們的價值觀和對生活的態度,增強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6 在社區開設紅色文化課程,吸引居民參加學習和探究紅色文化的內涵
社區組織游學活動,帶領社區居民走進革命老區、紅色工業基地、抗日戰爭遺址等地,讓居民更好地體會紅色文化,感受革命先輩的奮斗歷程和偉大精神;引導居民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思想、作風和制度,堅持正確思想路線;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時,不僅注重傳遞知識,更重視引導居民轉化認知、培養感悟和提升文化素養,為幫助居民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文化精神貢獻一份力量,從而讓紅色文化在其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江蘇紅色文化的推廣與社區發展和文化事業發展相結合,給社區居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和交流平臺,不僅有利于提升居民的文化素養、自我認知和社會責任感,還增強了居民的法治意識和文化認同感,社區在推廣紅色文化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為和諧社區建設和文化事業發展貢獻了力量[4]。
3 江蘇紅色文化社區傳承與保護存在的問題
3.1 思想認識有待提高
由于社會環境的變遷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一部分社區居民對紅色文化傳承和保護抱有保留、甚至質疑的態度,認為紅色文化已經過時;對紅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許多有價值的紅色文化遺產遭到了破壞或流失;很多承載著厚重歷史和精神的文化遺址、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被人們漸漸遺忘,處于無人守護的狀態。
3.2 缺乏長遠的戰略性整體規劃
當前江蘇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承與保護利用是零散的、有限的;對需要搶救修復、整理開發、重點修建的紅色文化資源沒有合理而翔實的計劃;一些地方政府在開發紅色文化資源時,只考慮眼前利益,導致一些紅色文化遺產被過度開發和濫用,失去了原有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3.3 缺乏統一管理機構和協調機制
對紅色文化遺產的管理分散在不同的部門和機構中,社區參與度不夠,沒有形成合力;保護工作沒有得到充分的協調和支持,出現工作重復和資源浪費現象;紅色文化資源挖掘、識別、開發制作水平參差不齊,內容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3.4 資金投入不足,保障措施不夠
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社區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保護工作,導致一些紅色文化遺產得不到充分的保護,面臨嚴重的威脅;一些珍貴紅色文化資源因為缺乏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保護措施不到位,受到自然和人為破壞,導致其歷史價值受損[5]。基礎設施條件薄弱、經濟發展水平欠發達社區基礎設施和基礎公共服務配套存在短板,缺乏政策、經費、人才的有力支持;缺乏專業的歷史研究人員對時間跨越較大的歷史事件、遺址等進行深度挖掘,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變革,相當多的歷史見證人流失,導致傳承保護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3.5 宣傳推廣、開發利用力度不夠
社區對紅色文件資源宣傳推廣形式單一,許多有價值的文化遺產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推廣,不為大眾所知;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單一,宣傳載體、平臺不夠寬廣,缺乏創新性、吸引力,難以引發社區居民的共鳴與參與興趣,未能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應有的價值。
3.6 傳承紅色文化的社區教育體系不夠健全
江蘇是教育大省,但在社區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師資力量不足、課程設置單一、教學模式單調等問題,傳承和保護方式缺乏創新,難以滿足社區居民深度體驗的需求。
4 江蘇紅色文化融合社區教育發展策略
紅色文化和社區教育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為社區的發展和居民的成長提供支持。一方面,紅色文化可以作為社區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紅色文化教育,社區居民可以更好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更好地踐行和傳承[6];另一方面,社區教育可以為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供平臺和資源,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讓社區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識紅色文化,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創新。同時社區教育還可以利用新媒體、新技術等手段,將紅色文化融入居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之中,讓更多的人能夠接受紅色文化的教育,堅定為祖國建設事業貢獻力量的決心和信心。
4.1 完善政策體系,明確發展規劃和目標
制定規范的法律制度,確立紅色文化傳承和保護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政府制定紅色文化保護條例,明確紅色文化的保護范圍、保護責任和保護措施等,并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和處罰措施,為紅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供法律保障,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管理,真正發揮其價值,激發其內在的精神能量。
4.2 建立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
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調查,記錄紅色資源的分布、數量、類型等信息,有效地管理和保護紅色資源;對新發現的紅色文化資源要及時納入保護范疇;對尚未核定公布的紅色文化資源落實保護措施[7];對黨史重要人物(事件)相關資料、文獻檔案、照片等見證物及口述歷史資料進行搶救性保護和征集。
建立紅色文化資源實物和電子檔案數據庫,實現數據公開和共享,為紅色文化的創新利用提供真實、翔實的素材,增強社區居民對紅色資源的了解和認識,擴大紅色文化資源的影響力及社區居民對紅色文化的關注度。
4.3 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加強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管理綜合協調機構,制定詳細、具體的實施細則,融合各種資源,明確職責劃分,構建多部門聯動和共享機制,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形成合理的紅色資源保護、利用體系。
政府和社會共同合作,為傳承和保護工作提供必要政策保障和經濟支持,確保管理、研究機構有足夠的經費和研究人員執行對紅色文化的保護任務[8]。
4.4 加強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信息和文化碎片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9]。人們開始意識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通過一系列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通過建設紅色鄉村小鎮、紅色文化廣場、紅色文化長廊,舉辦社區文化節,定期開設紅色文化專題講座等,從社區空間、社區布置等層面,營造紅色氛圍,構筑精神高地,使黨員群眾、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感受到紅色文化的滋養,不僅可以豐富社區居民的業余生活,也可以促進社區文化建設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4.5 加強推廣普及,強化保護意識
維護紅色文化遺產是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務。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為因素的影響,紅色文化包括革命歷史遺跡、紀念館、文物等有形文化遺產,也包括革命精神、革命傳統等無形文化遺產,面臨著破壞、遺失等風險,因此提高公眾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尤為重要。
通過舉辦紅色文化展覽、制作宣傳片、開展紅色文化講座、培訓與指導、志愿者活動、清潔活動等,組織社區居民參與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活動,并對活動的內容、形式、效果等進行總結,形成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生活意味濃厚、可操作性較強的紅色文化教育經典案例。增強社區居民對紅色資源的關注、對紅色文化價值和保護重要性的了解,提高他們對紅色文化遺產的重視和保護意識,引導其主動參與紅色資源的保護工作,為后人完整地保存下寶貴的歷史見證。
4.6 深入研究,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精神
加強對紅色文化遺產的科學研究,摸清各類紅色資源,征集各時期紅色文物、檔案史料以及口述材料并加以分級、分類整理,確保紅色文化資源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可持續性;依托黨史、社科、文旅等職能部門及地方高校的專業歷史研究人員對歷史事件、人物、遺址等紅色文化遺產的深度挖掘和研究,再現歷史原貌、填補空白、糾正錯誤信息;建立專業的歷史研究團隊,專門從事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資深的學者和歷史研究人員有著深厚的歷史學功底和豐富的研究經驗,通過他們的深入研究,挖掘紅色資源的內涵、價值和文化魅力,為紅色文化相關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采取各種措施,為研究人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推動紅色文化轉化為社區發展優勢;對重點項目予以扶持,立足紅色文化資源,用好紅色文化資源[10]。
4.7 創新紅色文化展示方式,為歷史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
通過公共文化墻、文化宣傳欄等,將紅色文化用圖形、圖像形式表達出來,使之更加通俗化、簡潔化、生活化,提高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通過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建設紅色文化主題公園等方式,使紅色文化深入人心。
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大數據、數字化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高科技手段,建立紅色文化數字管理平臺,加強對紅色文化遺產的數字化收集、修復、保護和傳承,提高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參與性,建設紅色文化數字博物館、數字展覽等,方便人們隨時隨地了解紅色資源信息;推廣歷史文化,增強公眾對紅色資源的關注和認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資源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4.8 構建有效的實踐體系,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聘請有志于服務社區教育的優秀教師、學者擔任社區教師,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提升教學質量、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保持教育內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深入性。
在學校和社區,開設紅色文化教育課程,介紹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意義和精神內涵;社區與教育部門合作開展紅色文化教育項目,通過課堂教育、課外活動等方式 ,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認識紅色文化,同時通過舉辦紅色文化主題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等方式,加強社區居民的紅色文化教育,提高全社會的紅色文化素養。
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推動社區教育的創新和發展,細化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利用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講座、展覽、文藝演出、手機自媒體等向公眾傳播紅色文化知識,提升輻射力和影響力,營造沉浸式、互動式體驗,避免簡單照搬紅色口號或夸大其詞,從而達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4.9 培養紅色文化人才
推進紅色文化傳承和創新,加強對紅色文化傳承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高現有專業人才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紅色文化傳承人才,建立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為紅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鼓勵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共同傳承和保護好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推動紅色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播和傳承。
4.10 開發紅色旅游項目
在保持紅色資源原汁原味的前提下,適度開發旅游項目,精心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因地制宜發展紅色旅游。完善紅色旅游公共設施、優化環境,提升紅色文化旅游品質和服務質量,注重紅色文化資源與自然生態資源、社區歷史文化資源有機融合發展。通過舉辦紅色文化節、組織參觀革命遺址等方式推廣紅色文化,讓更多的人感受紅色經典的魅力,了解中國革命歷史和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逐步形成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品牌效應,促進紅色旅游業的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整合鄉土紅色文化資源,拓展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發揮鄉土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讓鄉土紅色文化“走”進課堂、“走”進社區、“走”進社會;采取多種形式深入開展系列實踐活動,鼓勵師生及社區居民主動參與發掘紅色鄉土資源,將家鄉獨特的紅色教育資源與社區的教育教學有機整合;找準紅色文化教育切入點,全面搜集整理、充分挖掘鄉土紅色文化資源,拓展紅色鄉土教育資源;組織人員尋訪古跡、名人,了解身邊的人物和故事,提煉紅色文化資源,使社區居民在挖掘、整理、學習、利用紅色鄉土資源的過程中培養交際能力、禮儀素養、心理品質,培育鄉土意識,助力社區居民鄉土文化的傳承,促進鄉風文明精神建設。
4.11 加快紅色文化產業開發,合理開發適度利用,推動紅色文化產業發展
政府完善紅色文化產業政策體系,為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優化紅色產業發展環境。通過稅收優惠、資金投入、技術支持等方式,支持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紅色文化產業的軟實力、競爭力和影響力。
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加強對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加大資金投入,推動紅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紅色文化建設,并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同時注重提升紅色文化旅游的品質和服務質量,使其成為一種富有吸引力的品牌活動。
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通過創意將其轉化為現代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推出具有感染力和代表性的文化產品,增加紅色文化產業的吸引力和表現力,讓紅色文化持續散發光芒,實現紅色文化與社區發展的有機融合。通過舉辦紅色文化主題展覽,展示中國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吸引觀眾了解和學習紅色文化;創作紅色文化文藝作品,包括小說、電影、音樂等,通過這些作品展現紅色文化的魅力;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如紅色故事會、紅色歌曲演唱比賽等,提高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開發紅色文化旅游產品,如紀念品、書籍、影視作品等,吸引游客了解和學習紅色文化。注重創新,通過開發具有紅色文化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紅色文化的需求,提升紅色文化產業水平。
4.12 推動跨領域合作,共同開展紅色文化活動
社區與不同領域、不同機構合作,加強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推動紅色文化與地方經濟的融合發展。例如:與旅游部門合作開展紅色文化旅游項目,完善各種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在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做好充足準備,不斷提高游客體驗感、滿足感,不僅可以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可以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播和傳承;通過多種渠道推廣紅色文化教育,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品牌,讓更多人了解和學習紅色文化;通過市場化運作,將紅色文化資源與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4.13 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根據社區居民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形成合力,推進紅色文化教育,提高教育的實效性。通過社區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讓紅色文化“走出去”,讓更多的人參與紅色文化活動、了解紅色資源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5 結束語
傳承和保護紅色文化遺產是一項重要的歷史使命,也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只有通過制定整體保護規劃、建立統一管理機構、增加資金投入、加強科學研究、培養紅色文化傳承人才等措施,才能真正保障紅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讓它們在新時代里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剛強.社會治理視域下紅色文化融入社區教育的路徑[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2(9):29-32.
[2] 吳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社區教育的價值及其實現路徑[J].當代繼續教育,2020,38(6):44-49.
[3] 楚管迪.紅色文化融入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路徑[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35(2):23-25.
[4] 賀蕓.基于社區治理功能開發的社區教育模式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22(2):186-188,195.
[5] 趙麗紅,狄方耀.文旅融合背景下西藏紅色旅游發展的邏輯構建、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新西部,2023(10):16-22.
[6] 張佳希.紅色文化融入社區教育的三重向度:理論邏輯、現實價值與路徑[J].中國成人教育,2022(6):66-69.
[7] 陳帥,羅賢宇,黃登良.新時代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四重維度[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4,43(1):31-37.
[8] 李夢含,楊利.山東省紅色文化遺址網絡結構特征及跨區域整合[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23,38(12):94-101.
[9] 曹婉婷.新時代紅色文化融入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探析[J].辦公室業務,2023(24):107-109.
[10]卞成林.紅色文化創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J].社會科學家,2020(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