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背景下,落實減負提質增效成為教師的教學出發點,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學生全面發展與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雙減”政策溫暖落地的重要指標。文章通過房樹人測驗的案例,用行動研究去探究留守兒童的心理變化,并運用多種策略幫助留守兒童正確對待與家人和同伴的關系,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房樹人測驗 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4)06-94-03
以人為本不僅保障學校有一流的硬件設施、學生有一流的學習環境,而且把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第一位。長期以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了守護學生“穩穩的幸?!?,教育部相繼頒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隱性的,面對一系列令人痛心的事件,如何診斷并預防心理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S小學位于城鄉接合部,多以留守兒童為主。筆者從實例出發,采用房樹人測驗去診斷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實施干預,以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房樹人測驗的基本理念及作用
“圖畫是最有效地直達人內心的工具之一”[1],房樹人測驗的理論基礎是投射機制,學生在完成繪畫時,對畫面中的房屋、樹木、人等所隱含的信息不知情,繪畫的內容大多是過去的經歷、夢中的景象或者內心極度渴望及想象的場景。房子代表的是一個人對家庭的看法和感情,樹木的生長與人的成長類似,人則代表繪畫者的本來面目,可以通過圖畫上人物的表情和穿著打扮看到學生的自畫像。這個測驗只需要準備一張白紙、一支筆即可,讓接受測驗者在白紙上進行創作,需要有房、樹、人三種元素,其他內容可以根據繪畫者的想法自由添加。并且需要提醒被測驗學生的是,這與美術課是完全不同的,不用考慮色彩是否鮮明、結構是否美觀,只需要聽從自己的心去繪畫。
測驗過程中記錄學生所用的時間,然后根據學生畫出的房、樹、人的特征以及畫的細節比例等對畫面進行評價。不要輕視這一張張“作品”,在“涂鴉”的背后,教師可以快速發現并診斷問題,有針對性地預防學生的心理問題和進行心理疏導,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二、房樹人測驗在小學階段實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房樹人心理測驗的高效性
利用半節課的時間培訓教師,講解測試要點,一節課的時間給學生進行自由繪畫,這樣的方式在小學階段是可以實施的,特別是對于可能無法完成心理健康自評問卷的小學生來說具有實踐意義。對于測試結果,要請專業的心理教師進行分析和匯總,再將結果反饋給班主任及任課教師。這樣既不會影響學生學習,也不會給教師帶來工作負擔,同時,還能更好地診斷和干預心理問題。學生是不斷變化的,在小學階段房樹人測驗可以多次進行,所追蹤的結果也有利于反饋問題。
(二)房樹人心理測驗的非言語性
房、樹、人這三者是學生熟悉的,包括年齡較小的學生,而且這三者可以引發學生的諸多共鳴。藏在心里的話,有時候會有意識地避開分享,特別是潛藏在內心的聲音,可能會不斷被壓抑。一個學生看似沉默不語,但是他的內心深處極度渴望被理解、被關愛。對于這樣的情感上敏感的學生,讓他把需求說出來可能有難度,加上趨利避害的本能,有些表達的內容往往被修飾過。但是房樹人測驗能喚醒學生內心的聲音。有些學生雖然會簡單表示所畫的內容是什么,但是畫面的任何一個細節都藏著言語里沒有表達的東西。
(三)房樹人心理測驗的趣味性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喜歡通過繪畫來表達內心的想法,而房樹人測驗恰恰能滿足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沒有直觀的說教,只須隨心所欲地勾勒。在身心放松的情況下,學生是有安全感的,他們也會更愿意分享內心深處的想法。同時,比起“心理咨詢”這樣敏感的詞語,學生可能更喜歡這樣無聲的表達、全面的保密、隨性的溝通。
三、房樹人測驗的具體案例分析及輔導策略
(一)案例分析
為了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S小學四至六年級進行了房樹人測驗,結果顯示,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顯示在家庭矛盾突出、學習焦慮、抑郁、攻擊性等方面。
下面以中年級X班為例,作品共53份,篩查出需要特別關注的典型性作品6份,其中5份涉及留守兒童,以兩個個案為例,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兒童繪畫是一種圖形表達,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幅認知地圖及兒童心理生活的直接‘輸出資料?!保?]學生內心的情緒、想法,產生的心理障礙、壓力等,有些是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家長很難及時了解。班主任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在分析由心理教師反饋的案例時,班主任既要看到畫面中積極的一面,為后續共情和接納做準備,同時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深入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通過案例了解到,不管是留守兒童封閉自己,還是以自我為中心,都需要教師及家長共同關注,并不斷地調整教育方式,才能讓留守兒童收獲自信、陽光。
(二)輔導策略
1.巧借力,有效整合教育力量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除了仰仗有能力的、無私奉獻的班主任,還有一批合作得當的任課教師與全力配合的家長。面對出現狀況的留守兒童,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時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只有巧借力,才能更好地發揮管理作用。
班主任可以著眼于學生在校表現的要點,兩周至一個月與家長電話聯系溝通一次,并且交談的話語以鼓勵肯定為主,委婉地道出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比每天機械地匯報信息更容易讓家長接受。與學生溝通方面也要把握好尺度,與其聲嘶力竭、喊破喉嚨,還不如用一個眼神或者摸摸頭。
2.拓時空,擴展教育的時間和空間
班主任對于學生的管理不局限于教室,而是可以開一個線上家長會,讓家長知道學生在學校里的生活;開一個線上分享會,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一起讀書;一起去博物館參觀,了解當地文化……走出教室,心理健康教育還在繼續,德育也在延伸。立足于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3.補上愛,班級攜手護成長
為了豐富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某個班級舉辦了班徽設計賽。暫且不論畫得如何,那些上課有些自由散漫的學生眼睛里有了光,他們期待自己能被關注,期待自己能有某一方面表現突出,期待能為班級做些事情,所以課后積極參與小組討論。
班級電腦屏幕保護圖片用的是表現良好的學生拍的照片,以此勉勵其他人,這是班級獎勵方式之一。此外,每人每月填寫一份匿名表揚信,連續被表揚5次的學生可以加行為分。寫匿名表揚信給留守兒童創造了更多可以傾訴的機會,那么像案例二中“閉著眼睛睡覺的小動物”會慢慢獲得來自同伴的力量。
四、房樹人測驗在實施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氛圍營造,講究日常性
為了獲取學生的心理動態,需要讓學生在放松的情況下去完成測驗。如果有個別學生處于焦急或者心不在焉的情況,那么房樹人測驗所反饋的情況是無效的。有個別學生用火柴人來構圖,后來經過了解得知,學生是為了抓緊時間完成課內任務,并沒有重視房樹人測驗。所以,當發現問題時,必須第一時間找當事人,才有利于提高心理教育的效度和信度。
(二)結論嚴謹,講究科學性
與學生通過房樹人測驗進行談心,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也是一個難得的情感溝通過程。教師既要重視課堂效率,也要重視學生的心理成長。并且教師不能只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簡單對比,機械地搬用書上某些特定的解釋就得出結論,然后給學生貼上標簽。為了有效提高房樹人測驗的信度和效度,必須跟學生核實清楚,聽聽他們的真實想法,多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房樹人測驗不僅發現問題,而且要分析原因,在恰當的時間里與學生進行無壓力面談,通過所了解的情況進行教學反思和復盤。對于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依靠一次輔導往往效率不高。這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對于有問題的學生,不但需要多次心理輔導,還需要家長介入,為學校教育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以便教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和落實。
(三)后續跟進,講究持續性
教師希望學生運用非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他們潛意識的內容,而不是家長代替填寫調查問題。這樣的方式不受學生年齡、語言、認知能力及繪畫技巧的限制,有利于學校心理健康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利于心理教師對學生真實信息的收集與反饋,有利于教師和家長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對于留守兒童來說,進行房樹人心理測試時可以以正當、安全的方式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幫助平時缺少關注和關愛的留守兒童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充分發揮個人潛能,以積極陽光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
運用房樹人測驗進行學生心理普查只是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有針對性地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支持與訓練。班主任還需要經常跟家長進行溝通,例如及時反饋學生在校的學習動態,讓遠在外地的家長能實時知道孩子的狀況。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留守的狀態無法改變,但是可以改變他們的想法,從自卑內向到活潑開朗,有時只需要一束光照進他們的世界,他們便能綻放。
“小學不小,未來很大,兒童站立學校正中央,就是更好地站立社會正中央、世界正中央。”[3]淺顯的文字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利用房樹人測驗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留守兒童打開內心的大門,繪出燦爛人生。
【參考文獻】
[1]謝諺.房樹人測驗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教育觀察,2019,8(33):77.
[2]嚴虎.兒童繪畫心理學[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22:34.
[3]竇桂梅.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成志教育——兒童成長的指南針[J].人民教育,2019(3-4):44.
錢加玲 / 江蘇省高郵實驗小學,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高郵 2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