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陽 李志燦
摘要: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性與時代性的必由之路。在分析推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意義基礎上,本文結合當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現實瓶頸,從健全網絡平臺搭建,完善系統化的信息資源、創新育人途徑、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角度出發,以期推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一、推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1.有利于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視角
在互聯網的挑戰與機遇的影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逐漸多樣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其中一種形式。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內容和形式。本文將著重探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瓶頸和優化路徑,以期豐富研究視角。
2.有利于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揮維度
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使得信息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首次顯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發展方向,其發揮維度仍然處于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階段。而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涉及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將便捷高效的互聯網技術融入了網絡育人實踐過程,并不斷拓寬育人的發揮維度。
3.有利于增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
推進網絡育人必須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網絡育人的全過程,不斷增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
(二)現實意義
1.有利于鞏固新時代高校互聯網主流意識形態穩定
高校大學生是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接觸互聯網時間越來越長,因而其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影響越來越深遠。例如,網絡上盛行的某種生活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網絡上拜金等心態也會影響著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將不斷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和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穩定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由于高校大學生容易受到互聯網環境中復雜多變的客觀因素影響,導致研究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加大。因此,推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鞏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地位的穩定具有重要的價值。
2.有利于提升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的網絡素質
高校大學生全面發展體現在多個方面,大學生網絡素質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創新可以進一步激勵當代大學生提升網絡素養,促使大學生不斷地學習最新的互聯網技術,進而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還能夠促使大學生自覺抵制網絡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對于大學生自身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益處。互聯網瞬息萬變,推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有效區分網絡信息的利弊,從而更好地利用互聯網促進自身的發展。
3.有利于營造新時代高校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
互聯網領域逐漸成為國與國競爭的重要領域,也是大國博弈的重要因素。當前,互聯網領域充斥著不良思想,而高校大學生長期生活在校園環境中,未通過有效接觸社會獲得辨別是非的能力,難以抵制互聯網上的各種誘惑,因此高校急需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增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號召力和吸引力,引導大學增強辨別網絡信息的意識和能力,進而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
二、推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瓶頸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和評價標準正在發生變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由最初“有沒有”、效果好與壞正逐步向育人效果如何實現更優轉變。在這樣的形勢下,打破制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瓶頸迫在眉睫。
(一)平臺建設需完善
在校園生活中,大學生習慣于通過瀏覽各種校園媒體獲得信息。而高校的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眾多媒體平臺多數情況下往往只是簡單地轉載同一條信息,并沒有對這些信息進行修改,也沒有考慮到大學生受眾群體的接受信息喜好,導致大學生對校園媒體的關注度降低,一些低俗的媒體平臺逐漸進入大學生的視野,增加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因此,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應該按照大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設計,以此吸引大學生關注各類官方媒體平臺,并滿足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二)信息資源需整合
在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中,高校僅僅重視互聯網的工具屬性,抑制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教育內容同質化、共性問題突出
雖然新媒體技術日益發達,但是部分高校未能對紛繁復雜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只是簡單地照搬,難以滿足大學生的信息需求。同時,學生往往對于學校官方平臺轉載的未注明來源的文獻資料或者其他學習資料的權威性感到疑惑。
2.部分高校未能充分發揮官方平臺的宣傳引導作用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內容更新不及時,有的只轉發央視新聞等觀點,未能發布原創性的教育內容,甚至淪為“裝飾”,導致實質性內容供給不足。
(三)育人途徑需創新
當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途徑亟須創新。在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大多數高校一直單純地沿用校園“黨建網站”建設、網絡教學等相關途徑,未能切實站在大學生的角度分析互聯網對學生的技術吸引力和互動性。還有一些高校只是簡單地轉發教育資訊,沒有經過篩選和處理,更沒有深刻地解釋。例如,關于大學生畢業季就業信息的選擇和本校學生就業技能的提升,一些高校網絡媒體平臺只是轉載一些就業求職信息,其中部分信息并不符合本校大學生的專業或學歷條件等,自然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隊伍本領需提高
通過調查部分高校的網絡媒體平臺,可以發現大多數高校校園媒體平臺都是由學校宣傳部負責,部門的行政人員負責編輯、審核、校對等工作,還有部分學校由高校學生組成團隊參與媒體平臺的運營。高校媒體平臺不應該只當做宣傳平臺,更應該當做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團隊也需要成為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又掌握新媒體技術的隊伍。
從實際情況來看,高校網絡媒體平臺的人員組成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一是師資隊伍建設不足。網絡平臺的主要管理者大多并非網絡思想政治專業的教師,其專業性不強。同時,這些教師大多還承擔著大量的其他工作任務,工作的事務繁雜,很難抽出時間進行專門地研究并做好這項工作。二是學生隊伍建設不足。由于畢業、實習、知識儲備有限以及媒介素養不足等原因,校園媒體平臺的運營風格難以保持一致性,削弱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性和實效性。
三、推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路徑
作為“大思政”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抓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但是發展之路充滿荊棘。為了逐步解決當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頸問題,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以探索切實可行的路徑。
(一)健全網絡平臺搭建,守好思想輿論陣地
高校應當積極搭建網絡平臺,為高校大學生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第一,有大局意識。從“大思政”格局出發,高校可以在政策制定、制度安排、資金保障等多個方面給予足夠地支持,以共同推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同時,高校應設立機構,專門負責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事務,并制定管理辦法,以加強網絡陣地建設。
第二,構建“大思政”格局。高校的各學院、各部門都應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育人平臺,并著力構建媒體矩陣,以充分發揮高校各機構的育人平臺的積極主動性,高校不僅要指導各平臺的發展,還要監督各平臺的內容建設。
第三,建立網絡融媒體中心。通過優化設計,高校應當努力打造一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并通過平臺向大學生發布國家時事新聞、校園通知等內容。
(二)完善系統化的信息資源,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供給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形形色色的信息傳播在各大媒體平臺,使得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更便捷,而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互聯網世界辨識良莠不齊的信息成為大學生面臨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應當發揮自身的育人作用,在內容上充分考慮大學生的現實需要,加強教育內容的供給。
首先,高校應當根據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在育人平臺上發布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育人課程應當緊緊圍繞黨史故事、時政新聞、時代楷模等專題內容展開,以此潛移默化地提升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其次,高校應當運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風格講解科學的理論,以此更好地吸引大學生。最后,高校應當鼓勵本校師生積極創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同時改變教育形式,充分釋放大學生創新精神,鼓勵大學生將實踐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而發揮大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創新育人途徑,優化其功能的發揮
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根據互聯網的發展特點和大學生思想政治發展規律,從氛圍與環境、技術與載體、互動模式、大數據平臺四個方面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途徑,并優化其功能。
一是營造天朗氣清的氛圍和環境。良好的網絡氛圍與環境對于開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是利用便捷有效的互聯網技術。網絡技術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是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揮作用的利器,也是新時代高校順利開展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實要求。
三是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線上線下互動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模式既是一種多維度、復雜的社會活動,也是一種價值交換與實現的連續過程。虛擬空間的互動模式可以緩解大學生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尷尬局面,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自然地表達自己的聲音。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學生喜歡的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以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
四是構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平臺。這是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方法的突出體現。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實現對大學生的精準宣傳教育,還可以對校園內不同群體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分類,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針對性。
(四)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凝聚教育合力
在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肩負著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還需要積極地引導大學生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網絡社會。因此,高校需要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注重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理論學習水平,不斷地學習黨的理論,進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第二,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業務能力培訓,特別是信息和媒介素養培養。高校可以定期組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集中培訓,使其掌握最新的網絡信息技術,并提高信息和媒介素養,在技術層面保障其守衛網絡領域。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應該通過集中學習等方式掌握媒體傳播知識,加深對網絡媒體傳播規律的認識,并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主動通過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狀況把握其思想動態,并根據育人理論進行綜合分析,以增強育人效果。
四、結束語
在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把平臺搭建、完善信息資源、創新育人途徑和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主要任務,構建新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穩定和長遠發展,并不斷取得立德樹人的新成績。
作者單位:馬東陽 李志燦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鐵錚,楊濤.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 2023(02):31-33.
[2]莫伶,徐成芳.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建設[J].社會科學家, 2023(05):149-154.
[3]薄建柱,趙夢園.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3(03):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