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豪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體育課程“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初中體育教學要使學生在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相應的運動技巧,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塑造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目標的實現。
一、體育教學中要樹立培養學生積極心理的教育理念
體育學科是一門以運動項目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科,學生在參與運動項目的過程中,其態度、思維方式、情感調節等心理方面的狀態都是影響運動結果的直接因素。勇于拼搏、不懼挫折、跌倒了爬起來、樂觀面對比賽成績、尊重對手、合作、能及時進行自我分析并調整運動方式、在學習過程中能保持良好狀態等都是積極心理的外在表現,體育教學要充分考慮這些積極心理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從教學內容的設計、過程的實施到學生評價等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心理,發揮積極心理的作用。作為中學體育教師,樹立培養學生積極心理的教育理念,需要對中學生的心理有較為準確的認知,了解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與心理困擾,在教學中對癥下藥,通過體育運動項目的學習與訓練培養學生積極心理,使學生走出心理困擾,身心健康。
二、在教學設計中有的放矢培育學生的積極心理
體育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的導向,在設計時要以情感態度目標為立足點。以足球類團體項目為例,體育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認真體驗團體活動中的團隊精神,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在團隊意識作用下自覺配合隊友進行技巧訓練,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時,情感態度目標可以明確為: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增強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在此情感態度目標的指引下,體育教師可以采取互助合作學習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足球項目的訓練,促使學生在互助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足球技能,塑造合作、友愛等積極心理品質。體育教學內容是教學的支撐,在教學內容設計時,體育教師要以學生的學情為教學依據,根據學生的實際從多角度挖掘積極心理品質的元素構建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中學體育教育的教學內容有體育理論、體操類、田徑、球類、隊形隊列練習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蘊含著很多積極心理品質的元素,教師要善于挖掘,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相應的心理品質。
三、在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培育學生的積極心理
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因勢利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學生按照對體育課的興趣程度,將不同程度的學生放在一個小組,讓非常感興趣的學生以他們的對體育的熱情、熱愛去帶動興趣缺失的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關注學生因其他因素引起的學習狀態的變化。中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尤其對于考試成績、分數特點敏感。有時候考試成績不理想,學生心理壓力也會相應增大。在這種情況下,體育老師可以設置一些運動量較大的運動項目,如跑、跳等,讓學生心情地釋放學習的壓力,緩解心理緊張,這種大運動量的活動能使學生的壓力得到有效減輕。
四、以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積極心理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善于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師生關系。體育教學以室外為主,學生活動范圍和活動環境比較寬廣,不論是集體活動還是分散的小組活動和單獨的個人練習,都有利于師生關系、學生與學生關系良性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居高臨下,多與學生探討交流,針對學生個體的身心健康給予個性化的指導,讓學生感覺到與教師在人格上的平等與尊重,在交流上的暢通,能朋友似的相處,能充分地表達自我。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這樣就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氣氛活躍,教、學、練情緒高漲,在積極的心理狀態下,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五、善于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
體育教師要以自身為榜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嚴以律己,通過言傳身成為學生習效仿的榜樣。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注意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要以積極的思想觀念影響學生,成為學生學習的標桿。教師還要樹立起學生榜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他人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特長與優勢,學生無論是成為榜樣還是以他人為榜樣,都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