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區域差異及空間效應

2024-06-22 07:10:57蔡文伯徐曉晶
職業技術教育 2024年15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

蔡文伯 徐曉晶

作者簡介

蔡文伯(1962- ),男,石河子大學師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塔里木大學“昆侖學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教育經濟學(石河子,832003);徐曉晶(1999- ),女,石河子大學師范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新疆鄉村教育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動態監測與預警機制”(72264033),主持人:蔡文伯

摘 要 我國已建立全球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高質量發展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議題。基于新發展理念,構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利用熵權法、Dagum基尼系數以及空間自相關分析測算2014-2022年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并對全國各區域各省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差異、空間效應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較低,總體發展水平呈波動上升趨勢;區域間與區域內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均存在明顯差異;空間上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呈現“高—高”集聚與“低—低”集聚特征。基于此,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是:揚長補短,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全面提高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優化布局,以資源投入為牽引,縮小區域間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差距;因地制宜,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差異化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策略。

關鍵詞 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測度體系;區域差異;空間效應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4)15-0008-10

一、問題提出

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我國教育事業也逐步由規模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至關重要的一環,其發展關系到教育系統的全局發展。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引領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1]。在新的發展時期,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和任務,其核心是高質量發展。2022年新修訂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頒布實施,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地位,從政策立法的角度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2]。如今,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如何?預期目標是否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將以何種方式發展?對此,本研究旨在通過實證的方式厘清這些問題,對中國近年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度,探究其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問題,研判發展趨勢并據此對未來發展建言獻策,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目前,學界關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從定性的角度出發探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理論邏輯與實現路徑,在內涵闡述上,曹叔亮認為,注重改革創新,將內涵建設、質量治理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主線與核心,將質量標準與質量評價作為發展的前提與保障就是高質量發展的職業教育[3]。孫翠香認為,當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機制、要素結構以及發展目標的最終實現都表現為高質量特征時,即可以說是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4]。王學認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適應當前經濟、工業結構的轉變升級,需要一套完善的改革制度,將職業能力作為基礎,使學生的職業獲得感得到提高,從而實現育人目的,推動學科方向與教學改革[5]。周建松認為,讓教學、產教、校企等之間的關系和諧發展,以達到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必須對職業院校的類型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其更加完善,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激發辦學活力,提升職業教育適應性,增強職業教育的社會號召力[6]。劉緒軍認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職業教育辦學的特色化與多元化,深化教育改革下辦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能為區域經濟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以及更符合人民期望的高層次職業教育[7]。可以發現,學者都將職業教育置于新發展格局下以及產業變革、經濟社會發展中去討論其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目標。在研究視角上,史少杰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視角闡述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與基本路徑[8]。牛桂紅從人的現代化角度出發,認為將人作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把人作為主體,強調人的生命主體價值、人力資源價值和技能創新需求是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基礎[9]。鄧文勇從治理視角審視,認為職業教育治理體系高效運轉是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提出“主動”“循環”“多元”是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治理的邏輯轉向[10]。孫艷以TOE分析框架為基礎,使用fsQCA方法對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組態分析,厘清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11]。蘇維基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視域,指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特質表現為人才培養對標區域需求、產教融合支持區域創新優化、社會服務促進區域空間開發,提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走特色化、開放化及一體化發展之路[12]。上述研究視角的多元化擴充了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理解。在實現路徑方面,職業教育數字化、產教融合、協同發展是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曹渡帆提出數字經濟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13]。陳丹主張采用數字化思維和策略來推進職業教育改革,以達到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學校建設的目標,并實現職業教育管理的現代化[14]。鄧會敏提出以數字理念為指引,樹立數字人才培養觀,實現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15]。馬樹超主張將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繼續教育創新融合,作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提升的新途徑[16]。李夢卿指出產教融合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在于深化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17]。馬廷奇認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人才培養體系類型化、層次化與開放化的建構[18]。張景剛等人認為當前職業教育還面臨著要素供給能力低、政府供給不足、學校內部治理供給效率低下等諸多問題,并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提出通過改善要素供給質量、擴大政府供給績效、增強治理供給效率三個方面提升職業教育質量[19]。由此可見,高質量發展已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主題,是適應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作出的一項戰略抉擇。

二是從量化的視角去衡量并測度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程度,朱德全等人詳細梳理了一系列關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文獻,基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5大要素創建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20],但研究僅局限于2020年的截面數據,并未深入探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差異性和時間變化趨勢。葉蓓蓓為研究中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設計了涵蓋學校規模、教師素質、教學設施、資金投入和人才培育效果五項標準的評價系統[21]。王玲玲提出了包括投入保障、培養過程、育人成果、創新發展和對外服務的5層級評價指標,并對第一批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了測算[22]。雖然目前關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證研究有限,但在關于職業教育質量與發展均衡測度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多,這也為構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提供了有益參考。為了探尋職教高質量發展路徑,朱德全通過衡量入校資格、基本設施、發展成效、支持體系和培訓效果5個關鍵因素,評估了北京、天津、上海及重慶四市的職業教育整體情況[23]。林克松創建了包含結構平衡、經費收支、教學環境、教師資源與人才培育成果5個要素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指數,并測量其發展程度[24]。安蓉從教育結構、教育投資、教育條件和教育品質四個方面,建立了一個中職教育全面發展的評估指標,以此來衡量我國中職教育發展水平[25]。劉奉越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發展程度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從學校規模、教師團隊、辦學條件、經費投入以及培養效果五個方面來評估職業教育發展水平[26]。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已經極大程度地豐富和拓寬了我們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理解。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推動我國教育體系現代化的重要一環。當前,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正逐步建立,職業教育也應與其提倡的新發展觀念和新時期的發展需求步調一致。為此,本文在充分回顧并梳理已有文獻的基礎上,嘗試利用2014-2022年面板數據,運用熵權法、聚類分析、Dagum基尼系數、莫蘭指數等研究方法測度與分析中國各省份、各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水平與區域差異,總結各地區經驗,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針對性的對策。

二、研究設計

(一)指標體系構建

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方向,高質量發展的教育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教育領域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不僅代表了發展的途徑與進程,也是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其核心理念是創新型、協調型、綠色型、開放型、共享型的發展模式[27]。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概念含義深遠且涵蓋面廣闊,不能僅從單一的角度去理解。因此,有必要建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這其中就應包括新常態下提倡并強調的觀念和思想。已有學者研究證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觀念是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方針和評估標準[28]。新發展理念不僅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同時也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衡量標尺。

為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結合數據的可得性與可測量性,構建以新發展理念為核心指引的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以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為代理變量,具體包括如表1所示的共計11個準則層下的37項測度指標。

(二)數據來源

鑒于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西藏自治區多數觀測指標數據的缺失,本文以2014-2022年中國大陸30個省份(除西藏自治區)為研究對象,主要采用《中國教育統計年鑒》《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等官方數據,同時結合各地、各省市統計年鑒、教育廳等資料,如各省《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輔以部分第三方平臺統計數據,但仍有個別指標存在零星數據缺失值,對此使用插值法或求平均值、中位數來補充完整。同時,為減少數據的偏差,本文多使用均值或比重值來測度。

(三)研究方法

1.發展水平測度

本文采用客觀熵權法測度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在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各項指標進行權重賦值的基礎上,運用線性加權法測算各省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為確保分析數據的科學準確性,首先對各觀測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此來抵消因指標方向和數量級差異量所帶來的影響,再將標準化后的數值整體向右平移0.0001個單位,得到標準化后的指標值Xij。其次,計算各測度指標的信息熵值ej,再計算各子系統中指標的權重值Wj,計算公式如下:

(1)

最后合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Ui,計算公式如下:

(2)

2.空間差異測度

測度空間差異一般使用泰爾指數或基尼系數,基尼系數關注整體的不平衡水平,1997年Dagum提出根據子群分解基尼系數的方法[29],彌補了傳統基尼系數不能被分解的局限性,其計算公式如下:

(3)

相較于其他測度空間差異的方式,Dagum基尼系數還能夠考察各地區交叉重疊的現象,識別地區差異的來源,更具有靈活性。Dagum基尼系數G可以分解為組內系數Gw、組間系數Gb和超變密度系數Gt,即G=Gw+Gb+Gt。組內Gw用于反映各地區內部水平的差異,組間Gb反映區域間水平的差異,超變密度Gt反映各地區交叉重疊現象,比較組內與組間的不平等程度,體現相對差距情況。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4)

(5)

(6)

(7)

(8)

3.空間自相關分析

空間效應最常用莫蘭指數來測度,通過莫蘭指數值可以判斷區域之間的相關關系,莫蘭指數取值范圍[-1,1],等于0時,不存在空間自相關,莫蘭指數值為正,代表區域之間呈正相關關系,越接近1,這種正相關關系越強,反之亦然。其計算公式如下:

(9)

其中,n為空間單元數,xi代表第i個省份的綜合指數值,S2為樣本方差,Wij為矩陣權重,根據張可云的研究[30],本文選擇空間經濟距離權重矩陣。全局莫蘭指數呈現顯著性時,可進一步深入分析局部莫蘭指數Ii,了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局部空間相關性,計算公式如下:

(10)

三、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

(一)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時間演變趨勢分析

采用熵權法對數據指標進行賦權與整合,測得2014-2022年各省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見表2,并對其進行分析。從總體上看,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由0.176上升到0.231,表明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呈上升式演化特征,但整體指數偏低,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具體來看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2014-2019年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數呈波浪式增長趨勢,各省份發展不均衡,差異性較大,在這一時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數于波動中緩慢增長。2019-2022年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數實現穩定增長,該時間段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迅速,科技創新投入持續增加,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政府加大了對中西部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在追求增長速度的同時也關注到質量的提升。

從各區域上看①,2014-2022年間我國三大區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總體呈現波動上升趨勢,表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向好。從區域差異上看,東部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明顯高于中部與西部地區,綜合發展指數均值介于0.234~0.296,且始終高于全國發展水平;中部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程度比西部稍高,而與東部職業教育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西部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程度雖然還不高,但卻呈現出一種良性的追趕狀態。中西部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總體上落后于全國。因此,在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應繼續秉持新發展理念,重點關注中西部職業教育的崛起。

(二)各省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分析

為了更直觀地反映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在各省的空間分布特征,本文采用系統聚類分析中的組間連接法,利用SPSS26.0對2022年我國30個省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數測算結果進行聚類分析,如圖1所示。從譜系圖中可以看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在空間分布格局上被劃分為了四類,根據聚類分析結果和指數測算結果可以將這四類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劃分為“領先型”“跟隨型”“一般型”和“滯后型”。見表3。第一類是北京和江蘇為首的“領先型”,其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領頭羊,發展水平遙遙領先于全國水平。第二類“跟隨型”包括浙江、山東和廣東,其發展水平較高。天津、河北、上海、福建、湖北、內蒙古等8省區屬于第三類“一般型”,其發展水平處于中等水平。遼寧、吉林、黑龍江、海南、山西、安徽、廣西、貴州等17省區屬于第四類“滯后型”,其發展水平較低,落后于全國發展水平。結合各省市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測算結果,可以看出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省際差距較大,其中北京綜合指數最高為0.547,廣西綜合指數最低為0.125,多數省份的發展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較大,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總體上還不夠理想。從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4種類型省份分布區域來看,第一類“領先型”與第二類“跟隨型”的5個省份均位于東部地區,占東部地區省份數量的38.5%;“一般型”省份分布上,東部地區有4個,分別是天津、河北、上海和福建,占東部地區省份數量的30.8%,中部地區僅有湖北省,占中部地區省份數量的16.7%,西部地區有3個,分別是內蒙古、重慶和四川,占西部地區省份數量的27.3%,除此之外,中西部地區其余省份均屬于“滯后型”。總體上,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程度呈現出明顯的區域不均衡,東部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相比之下,中西部發展程度則處于落后狀態,這與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平分布情況類似。由此可以看出,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或質量密切相關,兩者之間存在著復雜而緊密的聯系。

進一步對各省份綜合指數進行細分,可以看出各省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優勢與短板,進而為各省繼續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依據。表4匯總了全國30個省2022年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子系統的測算結果。由表4可知,創新發展水平指數均值為0.224,其中,東部地區創新發展指數均值最高為0.292,西部地區創新發展指數最低為0.165,位于均值以上的省份有12個,浙江、廣東和北京的創新發展指數均值達到0.5以上,但有5省創新發展指數不足0.1,說明各地區創新發展差異較大。北京、廣東等地作為教育強省與經濟強省,其科研投入與經費支持都較為充足,教育資源豐富,并能為創新發展的投入與產出提供良好環境,因此,創新發展水平較高。除此之外,大多數省份都存在創新性不足的問題,可見各省在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時需要對創新發展投入更多關注,并將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在協調發展水平上,全國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均值為0.560,且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指數差異不大,有19個省份達到了全國均值水平,說明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協調發展水平相對較好,大多數省份能夠兼顧職業教育在結構和規模上的協調性發展。綠色發展水平指數均值為0.293,其中,東部綠色發展指數均值最高為0.356,中部綠色發展指數最低為0.241,有14個省份高于全國職業教育綠色發展水平。綠色發展的測量維度包括學習環境與生活環境兩方面內容,綠色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是北京,其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上具有明顯優勢,綠色發展指數最低的省份是河南,這可能與人口規模龐大、學生數量眾多有關。開放發展水平指數均值為0.142,開放發展水平質量最低,開放性發展嚴重不足,雖然有12個省份開放發展指數高于全國均值水平,但有15個省份開放發展指數均值低于0.1,開放發展指數較高的省份多為江蘇、山東、廣東等東部沿海地區,這可能是由于東部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早在開放發展中就已經積累到一定的經驗。除此之外,西部地區還有云南的開放發展指數較高,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西部地區更應該把握好此契機,提升開放發展水平,以此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共享發展水平指數為0.285,其中,東部地區共享發展指數均值最高為0.371,中部地區共享發展指數均值最低為0.208,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我國教育不斷追求的目標,共享發展注重職業教育發展的公平問題,高于全國均值水平的10個省份中僅有內蒙古一個省份來自于西部地區,其余各省均為東部地區,排在前三位的是北京、上海和江蘇,共享發展水平的不均衡主要體現在資源公平上,東部地區職業教育生均經費、事業費高于中西部地區,雙師型、高職稱、高學歷教師占比也較高。因此,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還需要促進資源公平。

四、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差異與空間效應分析

(一)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差異分析

根據Dagum基尼系數方法,測算2014-2022年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空間差異及其來源,探究空間差異不同來源的貢獻度,用于分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區域協同狀況,結果見表5。

表5 2014-2022年各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差異分解

年份 總體 組內基尼系數 組間基尼系數 貢獻率(%)

東部 中部 西部 東—中 東—西 中—西 組內 組間 超變密度

2014 0.247 0.253 0.112 0.118 0.292 0.311 0.122 31.72 58.93 9.36

2015 0.227 0.228 0.116 0.097 0.242 0.300 0.148 30.00 57.56 12.44

2016 0.234 0.242 0.156 0.097 0.258 0.295 0.156 31.23 55.60 13.17

2017 0.235 0.254 0.116 0.095 0.286 0.290 0.111 32.04 55.03 12.93

2018 0.245 0.250 0.091 0.081 0.315 0.318 0.088 30.01 60.47 9.52

2019 0.248 0.266 0.121 0.124 0.297 0.302 0.126 32.83 52.53 14.64

2020 0.270 0.297 0.104 0.157 0.318 0.322 0.137 34.05 48.93 17.02

2021 0.266 0.288 0.094 0.117 0.311 0.336 0.114 32.46 56.10 11.44

2022 0.237 0.259 0.079 0.114 0.277 0.300 0.106 32.39 53.73 13.89

1.總體空間差異及變動趨勢分析

表5展示了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空間差異的演變趨勢,總體基尼系數走勢大體上呈反向“N”字型下降趨勢,2014-2020年,總體基尼系數呈波動式變化,趨勢為先下降后逐步緩慢上升,到2020年達到考察期內最高點后開始穩步連續下降,這可能是由于職業教育在發展前期以規模增長為主,受所在區域地理位置、經濟水平的影響較大,各地發展不均衡。2019年初,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為主線,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其對提升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促進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31],職業教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其后又陸續提出一系列關于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資金資助、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等改革舉措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從而縮小了總體基尼系數。2022年相比于2021年,由0.266下降至0.237,說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差異正不斷縮小,職業教育整體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2.區域差異及變動趨勢分析

在區域內差異上,東部地區發展水平的差異高于中西部地區,但區域內差異正逐步縮小,考察期內組內基尼系數由0.253上升至0.259,在2020-2022年間區域內差異呈現縮小趨勢,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均呈下降趨勢且區域內波動幅度相對較小,中部地區由0.112下降至0.079,西部地區由0.118下降至0.114。在區域間差異上,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差異呈現明顯的“東—西>東—中>中—西”的特征,這也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間差異分布態勢一致。從變化趨勢來看,東—西、東—中與中—西的區域間差距總體呈小幅縮小趨勢,總體下降幅度表現為“中—西>東—中>東—西”,隨著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政策的提出與實施,中西部職業教育正逐漸縮短與東部地區之間的差距,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在差異貢獻率上,區域間差異貢獻占比最大,均值為55.43%。從貢獻率增減幅來看,考察期內區域間差異貢獻率下降了5.2%;區域內差異貢獻率上升了0.67%;超變密度貢獻率上升了4.53%。區域內貢獻率均大于30%,區域間貢獻率約55%,說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不平衡的主要來源是區域間差異。

(二)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效應分析

為探索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除了在空間上有所差異外是否還存在相關性,運用莫蘭指數計算了2014-2022年全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空間聚集特征,由表6可知,莫蘭指數均在0以上,且通過了5%的顯著水平檢驗,這表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存在空間上的關聯,并且是一種空間正向的關聯。考察期間,2014-2017年空間自相關性出現下降趨勢,自2018年后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說明各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空間自相關性有所提高,空間差異正在不斷縮小。總體來說,全局莫蘭指數值范圍在0.171~0.281之間,數值相對較低,這也意味著各省份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上的空間自相關性并不強烈。

表6 2014-2022年全局空間自相關檢驗

年份 莫蘭指數(I) E(I) sd(I) Z值 P值

2014 0.281 -0.034 0.093 2.644 0.004

2015 0.227 -0.034 0.117 2.192 0.014

2016 0.183 -0.034 0.120 1.826 0.034

2017 0.171 -0.034 0.134 1.727 0.042

2018 0.233 -0.034 0.118 2.246 0.012

2019 0.239 -0.034 0.104 2.296 0.011

2020 0.262 -0.034 0.137 2.483 0.007

2021 0.216 -0.034 0.113 2.102 0.018

2022 0.254 -0.034 0.119 2.420 0.008

進一步利用局部莫蘭指數分析各省份間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空間自相關變化情況,選取2014年與2022年數據繪制莫蘭散點圖,由圖2可以看出,2014年與2022年落在了第一象限(高—高集聚區)和第三象限(低—低集聚區)的省份占絕大多數,說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在局部空間上也具有一定的聚集特征,并且這種空間聚集性相對穩定。此外,東部地區省份更多落在了“高—高”集聚區,而中西部地區大部分省份則落在了“低—低”和“低—高”集聚區。這反映出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布局仍不平衡,東部發展水平高,中西部較為落后。

從各省份所處的空間集聚特征上看,如表7所示,2014年局部莫蘭散點圖中落于第一象限且通過顯著性檢驗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6個省市,這些省市均位于我國東部地區,其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屬于“高高”集聚型;散點落于第三象限且通過顯著性檢驗的有黑龍江、山西、江西、青海等其余11個省份,這些省份除黑龍江外,主要分布在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其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屬于“低—低”集聚型。到2022年,散點落于第一象限“高—高”集聚區且具有顯著性的省份雖然仍以東部地區為主,但西部地區還增加了內蒙古自治區;散點落于第三象限“低—低”集聚區且具有顯著性的省份仍然有黑龍江、海南、安徽、廣西、貴州、甘肅等其余11個省份。相較于2014年,2022年位于第一象限的省份個數有所上升,第三象限的省份個數未變,但區域組成上有所改變,整體來看,空間上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仍呈現為“高—高”和“低—低”的兩極化集聚特征。

表7 2014年和2022年局部空間集聚分布

年份 地區 高—高 低—高 低—低 高—低 不顯著

2014 東部 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 黑龍江 其余

省份

中部 山西、安徽、江西

西部 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甘肅、青海、新疆

2022 東部 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 黑龍江、海南 其余

省份

中部 山西、安徽、江西

西部 內蒙古 廣西、貴州、云南、甘肅、青海、新疆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文對2014-2022年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同時深入探討空間差異特征,得到以下結論。

一是在考察期內,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較低。從時間序列上看,呈現波動上升趨勢,且近三年發展趨勢向好;從子系統指數上看,協調發展與綠色發展水平較好,創新發展與開放發展水平較低;從地區上看,東部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顯著高于中西部發展水平,其中,北京、江蘇、廣東的發展水平始終名列前茅。

二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空間差異明顯,總體呈現反向“N”字型下降趨勢。在區域內差異上,東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差異高于中西部地區;在區域間差異上,呈現明顯的“東—西>東—中>中—西”的非均衡特征,中西部與東部地區的差異正逐步縮小,其發展趨勢相對較好;在差異來源上,主要是來自區域之間的差異,要提高職業教育發展質量與促進均衡發展,還需要從縮小東中西部區域間差異入手。

三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存在正向空間關聯,但空間分布并不均衡,具有明顯的兩極分化,東部地區省份更多位于“高—高”集聚區,而中西部地區大部分省份位于“低—低”集聚區。

(二)建議

1.揚長補短,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全面提高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

考察期內,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較低,說明很多省份在發展中對新發展理念重視程度不足。首先,要堅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推動職業教育從規模擴張走向高質量發展。從各子系統指標均值可以看出,當前創新發展與開放發展水平較低,說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短板在于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上。因此,必須始終把創新視為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驅動,人才是關鍵資源,必須要加大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加速科技研究成果的應用,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活力。這就意味著要提高職業教育的總體水平,打破現有教學框架,打通課程體系,促進普職融通,為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優質的技術人才和技術支持。一方面,放活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使其能夠積極面對社會與市場的實際需要,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設置與區域經濟相適應的專業,根據區域人口合理確定招生規模,量身定制屬于自己的人才培養方式,從而提升教育的品質與效率。另一方面,完善就業激勵與保障體系,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并制定健全的人才支持與扶持政策,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讓學生因興趣和能力選擇職業教育,保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就業、招聘、晉升等方面享有與普通學校學生同樣的待遇,吸引更多優秀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其次,職業教育開放發展的水平不高,且開放發展水平較好的省份更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仍處于開放發展的洼地。基于此,必須把職業教育開放辦學當作一項戰略任務,全面深化院校、政府、企業三方的開放合作,促進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壯大,如選派教師到國外高層次院校學習研修,組織管理人員參加國際培訓,擴寬國際視野,加強國際化師資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網絡技術優勢,開展在線教學、在線交流、遠程培訓等,并積極舉辦和參與國際技能大賽,探索各種形式的中外合作辦學,開展多樣化的職業教育與培訓[32],以多種方式“走出去”,在開放發展中實現共贏。最后,繼續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學生學習生活創建良好的環境,極力解決不協調不平衡的問題,以教育公平為第一要義,促進職業教育共享發展,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2.優化布局,以資源投入為牽引,縮小區域間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差距

從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空間特征來看,應重點關注區域間發展不均衡問題。盡管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差距在不斷縮小,但是區域之間的差距依然很大,其中,區域之間的差距是導致整體差距的主要因素,制約著職業教育高質量的發展。為此,首先,在國家層面上需要給予中西部地區更多的資源支持。當前有關中西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大多較為宏觀,應根據各省的實際需求和發展狀況,制定詳細且具有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加強政策實施效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證,發揮政策外溢效果,同時還要注意政策執行后的當地適應性。其次,在整個教育系統中,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比例低,且受到地區經濟發展和人口因素的影響,中西部地區相較于東部地區,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更加有限[33]。因此,需要逐步增加職業教育財政投入,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增加對中西部地區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并對專項經費的使用進行嚴格監管,力求每筆經費都落到實處。同時,中西部職業教育在學生學習生活環境、雙師型與高學歷教師方面也與東部地區差距較大,對此還需要增加物力資源和師資力量的投入,優化院校內部資源配置,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和軟硬件投入,完善學校網絡等各類信息化建設,提高教師待遇水平,放活引才政策,吸引優秀教師加入到中西部職業教育的發展中來。最后,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區域協調聯動機制,以推動區域職業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發揮東部區域的示范作用,在維持先發優勢的前提下,促進創新成果的空間溢出,促進產業梯度轉移,優化資源分配,健全經驗交流與援助機制,發揮北京、江蘇、廣東等省份的龍頭作用,利用其各項資源加快周邊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并為其注入活力,推動優勢教育資源的高質量轉化,以資源力量推動科學研究、產教融合、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平衡發展。

3.因地制宜,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差異化的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策略

各區域不同省市之間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存在差異,追求職業教育的均衡發展并不意味著每個區域的院校都要發展到一個相同的層次,而是要在現有基礎上提升自己的實力,關鍵是要引導弱勢區域院校的發展,使之與高質量發展同步,應深入了解不同省域地理位置、經濟基礎及產業發展的需要,制定差異化、針對性的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策略。首先,依據職業教育辦學的多元化與特色化,探尋和發揮地方職業教育發展的優勢,創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學校。通過重點資金支持、重點項目、開放辦學等方式,不斷加強職業院校的優質發展,同時發揮那些發展水平較高省份的輻射效應,以點及面,推動整個地區的聯動發展。對于發展水平不高的省份注重從實際出發,結合自身的發展基礎,立足各省域的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特色或優勢,發掘本地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和新動能。其次,職業院校要立足本省本區域發展需要,把產業發展作為指導原則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制定規范化的人才市場運行機制,對其進行統籌規劃,按照市場需要,為市場輸送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各省區要結合本行政區域內各校的實際培訓成本和辦學效率,合理確定經費投入比例,使之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活力。最后,轉變職業教育發展方式,以支持職業院校的特色專業建設為主要目標,建立適應區域發展需求、服務于經濟發展的職業教育制度,發揮地理位置的優勢,增加對外開放力度,不同省區應采取不同的發展戰略。

參 考 文 獻

[1]匡瑛.高質量發展階段職業教育評價改革:邏輯與方向[J].職業技術教育,2022(1):1.

[2]修桂芳,謝園.論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法律支撐——基于《職業教育法》修訂的解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9):12-18+45.

[3]曹叔亮.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時代意蘊、核心要義與現實表征[J].職業技術教育,2023(9):7-12.

[4]孫翠香.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特征與推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2(3):5-12.

[5]王學,劉艷.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與方向[J].教育科學,2021(5):21-28.

[6]周建松,陳正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背景、目標與關鍵[J].職業技術教育,2022(4):6-10.

[7]劉緒軍.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挑戰及應對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2(20):43-48.

[8]史少杰,郭靜.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視角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與基本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24(3):118-128.

[9]牛桂紅.人的現代化視域下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18):8-12.

[10]鄧文勇,張翠蘭.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代治理邏輯及實現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10):21-29.

[11]孫艷,韓寧.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探索——基于省域fsQCA聯動效應分析[J].教育與職業,2024(3):14-22.

[12]蘇維,楊紅荃.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視域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機制及路徑選擇[J].教育與職業,2024(5):5-11.

[13]曹渡帆,朱德全.數字經濟如何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J].現代教育技術,2023(5):5-14.

[14]陳丹,王萌萌.教育數字化背景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邏輯框架與實現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3(13):32-37.

[15]鄧會敏,白玲,李桂婷.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耦合邏輯、作用機理與實踐向度[J].教育與職業,2023(23):22-28.

[16]馬樹超,郭文富.統籌“三教”協同創新是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J].職教論壇,2023(1):8-9.

[17]李夢卿.以深度產教融合推進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23(25):1.

[18]馬廷奇,陳輝.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22(21):7-12.

[19]張景剛,趙霞,蔡大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創新探究[J].教育與職業,2022(14):36-40.

[20]朱德全,彭洪莉.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數與水平測度[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138-152.

[21]葉蓓蓓,馮淑慧.中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評價與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2(7):55-64.

[22]王玲玲.職業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評價及不平衡測度研究[J].職業教育,2022(22):3-18.

[23]朱德全.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均衡測度與比較分析——基于京津滬渝的實證調查[J].教育研究,2013(8):70-82.

[24]林克松.我國省際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測度與比較[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4-90.

[25]安蓉,張晗瑩.我國省際中等職業教育綜合發展水平的測度——兼論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J].職業技術教育,2022(6):51-63.

[26]劉奉越,鄭林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水平測度及空間分異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5):38-46.

[27]朱德全,楊磊.職業本科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與新使命[J].中國電化教育,2022(1):50-58.

[28]黃順春,鄧文德.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述評[J].統計與決策,2020(13):26-29.

[29]Dagum C. Decompos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Gini and the generalized entropy inequality measure[J].Statistic Bologna, 1997(3):295-308.

[30]張可云,王裕瑾,王婧.空間權重矩陣的設定方法研究[J].區域經濟評論,2017(1):19-25.

[3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4-04-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2]任占營.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0):5-11.

[33]莊西真.究竟是什么影響著我國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J].職教論壇,2018(12):1.

Measurement,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Effec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Cai Wenbo, Xu Xiaojing

Abstract? China has established the worlds largest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a key issue in the reform and progr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Dagum Gini coefficient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2014 to 2022, and to analys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effects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each province in each region of the countr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development shows a fluctuating upward trend;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ween and within regions; and the spatial leve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high” agglomeration and “low-low” agglomeration. The leve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pace is characterised by “high-high” concentration and “low-low” concentration. Based on this, the direc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build on the strengths and complement the weaknesse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to optimise the layout to narrow the gap in the leve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mong regions with the traction of resource inputs; and to formulate a differentiated strategy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easurement system; regional differences; spatial effect

Author? Cai Wenbo, professor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Xu Xiaojing, postgraduate of Shihezi University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北方經濟(2018年3期)2018-04-08 07:36:16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人民論壇(2018年5期)2018-03-12 00:16:18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祖國(2018年1期)2018-02-02 18:01:45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8:03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基于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aaa视频|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国产在线专区|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国产黄视频网站| 欧美a在线看|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欧美中日韩在线| 国产网站黄|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久久|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青草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的| 在线播放国产99re| 日韩视频福利|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免费在线色| 久操中文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综合色婷婷|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三级a| 日韩在线网址| 色综合国产|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久久综合色视频|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h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热99精品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91在线中文|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伊人中文网| 国产95在线 |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婷婷色中文| 亚洲成a人片| 熟妇丰满人妻| 五月天久久婷婷|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在线看AV天堂|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三级影院|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91| 久久夜色精品|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第4页|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