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


摘 要:為提升公路的質量,提高原地區人民的出行體驗,重點探討高原高海拔公路隧道成本控制的要點,為工程實踐提供有益參考,推動高原地區的交通發展,促進經濟和社會進步。
關鍵詞:高原;高海拔;高寒;公路隧道;成本控制
中圖分類號:U45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6903(2024)05-0072-04
0 引言
在高寒高海拔地區進行公路隧道施工,由于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施工條件,往往面臨著較大的施工難度和成本壓力。為了有效控制成本,避免成本超支現象,高寒高海拔地區公路隧道施工必須高度重視施工成本控制工作。通過采取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對施工過程中各項費用進行嚴格把關,有利于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 項目背景
某公路項目位于西昆侖山東段,該區域地形地貌復雜多變,嶺谷高差高達400~700 m,沿線海拔介于4 570~5 140 m,地形起伏極大。氣候方面,項目所在地具有年溫差和日溫差大的特點,空氣極度干燥,年平均氣溫維持在-4℃左右,凍土層凍結深度最大可達120 cm。某公路項目圖如圖1所示。
2 高海拔、高寒公路隧道工程成本要素的特點
2.1 勞務成本要素特點
由于環境惡劣,施工人員在高原環境中常面臨高原反應的困擾,諸如頭痛、乏力、惡心等癥狀,致使如風槍手、焊工和混凝土工等關鍵技術工種在高原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往往只能達到平原地區的70%左右[1]。隧道施工的特殊性會導致勞動力資源的嚴重不足,同時勞務人員工資也呈現出逐漸上漲的趨勢,尤其是從事隧道專業技術工種人員的工資水平呈幾何式增加,高原人員薪酬約是平原地區的1.5~2倍。
此外,由于個體對高原環境的適應能力存在差異,施工過程中的人員退場更換較為頻繁,特別是在施工前期階段。這一現象無疑增加了施工成本。
2.2 材料成本要素
本項目地處偏遠,道路狀況較差,且存在不定期中斷通行的情況,使得材料運輸成本大幅增加,運價較平原地區高出很多。隧道施工中,材料成本占據了整個隧道成本的50%~60%,是直接成本要素中的重要部分[2]。即使鋼材、水泥、瀝青等主要材料的出廠價格受到市場調節,但隨著物價逐年上漲,運輸成本、地材價格和環保要求等都會對高寒高海拔地區增加了不確定的影響。
2.3 機械成本要素
由于寒冷氣候對內燃機產生的壓縮壓力影響,以及高海拔低壓狀態對機械設備使用產生的影響。在寒冷地區,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明顯降低,燃料消耗也相應增加,相較平原地區設備降效約35%~40%。
隨著機械設備的壽命被縮短,維保成本也隨之上升。由于勞務成本市場波動影響,隧道施工機械操作人員的薪資水平顯著上升,導致機械成本間接提高。高原勞動力資源較平原地區少,高原隧道工程首推機械化施工。但機械化設備的改裝研發和推廣成本較高,隧道機械化配套設施具有很強的專用性,尤其是特種定制設備,無法在工程結束后繼續使用,這些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到工程施工環節[3]。因此,盡管機械化施工減少了勞動力投入,但總體成本仍然呈現上升趨勢。
2.4 措施成本要素
在建設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過程中,冬季長達半年以上,因此冬季施工是無法避免的。為確保場區正常運作,需搭建保溫棚等設施。混凝土的生產、運輸和養護均需保溫及加熱措施。
該地區海拔高,洞口段存在多年凍土現象。開挖隧道改變了溫度場,導致洞口凍融。隨著凍土融化,含水量增加,巖土體強度降低,隧道圍巖變形。反復凍融可能對隧道結構造成影響,針對于此采取的凍害防治措施,成本也會隨之增加[4]。
2.5 安全成本要素
高寒高海拔隧道工程安全監管難度較大,安全成本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由于隧道工程屬于地下暗挖工程,施工環境復雜多變,安全隱患較多,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順利進行。若安全管理不到位,事故發生時,必將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和聲譽損害,甚至引發惡性連鎖反應[5]。隧道工程作為地下暗挖項目,施工人員密集,群死群傷風險較高,因此安全成本要素不容忽視。
2.6 質量成本要素
高原高海拔地區的氣候條件較為特殊,晝夜溫差大、低溫環境等尤其不利于混凝土的凝結和硬化,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現裂縫、強度下降等現象。同時養護條件也比較差,如溫度低、濕度高等,這些都會影響混凝土的質量。
質量成本通常表現為隱性成本,如果質量控制不當,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包括糾正和返工的開銷。為確保工程的質量管控,需要投入相應的成本。根據現行的規定,隧道工程實施質量責任終身制,這意味著一旦發生質量事故,修復成本可能會遠高于施工成本[6]。
2.7 進度成本要素
由于海拔較高,缺氧、低溫等問題的出現,導致人員、設備在施工中降效,嚴重影響高原隧道工程的施工進度。對于隧道施工企業來說,進度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合理控制施工進度,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進度成本是一種間接性成本,如出現工期延誤,不但有損信譽,相應的勞務成本、機械設備成本均需增加,如需增加趕工措施,相應的勞務成本、機械設備成本也需增幅投入。
2.8 其他成本要素
由于冬季嚴寒且漫長,水、電、場地等基礎設施欠缺、附近缺乏可供利用的地表水,打井作業因缺乏詳細的水文資料而難以實施[7]。現場無穩定的電網和通訊信號,需采用其他方式保障基本需求,增加了相應的成本。
3 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加強施工企業對成本的管控能力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成本控制是加強施工企業對成本管控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對成本的預測、計劃、控制和分析等環節,可以全面了解施工過程中各項費用的支出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成本管控中的問題,提高成本管控的效率和準確性。通過加強成本控制,施工企業可以更好地協調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從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3.2 有利于提高施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在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隧道工程施工企業要想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項目機會,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而高原隧道的項目施工難度大、項目少,除了技術經驗的積累,加強高原公路隧道成本控制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通過有效的成本控制,施工企業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質量,縮短工期等,從而在市場上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和機會。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財務管理水平也可以為企業贏得更多的信任和合作機會,進一步拓展市場份額[8]。
3.3 有利于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可持續發展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通過成本控制,企業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環境負擔,從而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提升。有效的成本控制還可以促使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項目的節約意識,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4 隧道施工成本控制對等
4.1 勞務成本控制對策
隧道施工管理要做到以人為本,穩定高原施工人員,提升工地生活質量。增加供氧設備及藥物,并建立完善的應急救援體系,配備專業的救援設備和人員,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救援工作。要做好人員的上場策劃和組織,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其技能水平和應對能力,保證施工質量和進度,有效降低因操作不當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專業性強的崗位和工種要優先選用專業年限長、技能過硬的中青年,更能盡快適應高寒高海拔環境。普通替代性強的崗位工種要優先選用有高原施工經驗或在高原長期生活的人員。建立高原人才儲備庫,儲備庫人才數量不少于現場需用數量的1.5倍,防止個別人或個別工種退場影響整個項目的施工。
為了從根本上控制勞務成本的上升,在建項目需要實施農民工實名制管理措施。可通過定期核算勞務成本、強化勞務計價管理以及適時進行勞務結算,可以嚴格控制勞務成本。考慮到勞務資源的有限性和工資水平的逐步攀升,需要在施工過程中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降低單位工程成本中的人工費和其他輔助施工費。加強工序銜接管理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出現人員誤工和窩工現象,從而減少效益流失[9]。
4.2 材料成本控制對策
在高寒高海拔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偏遠、氣候條件惡劣,材料和物資的管理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工程的需求,工程進度和物資管理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管理人員需要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實現材料的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并提高工程質量。把好物資采購關,從而降低成本。
針對鋼筋、水泥、混凝土等大宗材料,通過公開或邀請招標方式選擇供應商,降低采購單價。考慮自給砂石,利用隧洞洞渣進行補給,節約成本。
結合管理系統實現過磅驗收管理標準化,應用遠程監控系統確保質量。建立回收制度,制定明確的材料回收制度,鼓勵對廢舊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應開發循環利用技術,研究并開發適合高原環境的材料循環利用技術,降低成本。對回收材料進行合理分類存放,以便于再利用。預測價格趨勢,冬季備貨,低價買入,提高經濟效益。推進數字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施工現場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準確性。
4.3 機械成本控制對策
高原隧道工程人工費漲幅高于機械設備,要最大限度使用機械化作業。控制機械成本,必須提高機械設備利用率。要充分考慮施工環境、工程需求以及機械設備的性能、效率及可靠性。避免選擇過于復雜、低效的設備,盡量選擇適用于高寒環境的耐久性強、性能穩定的機械。高原施工機械應具備更有效的低溫啟動裝置,并安裝多級濾清或濕式空氣濾清器。宜采用低溫油料和防凍冷卻液,以提高液壓、液力系統的散熱性和流動性。
合理安排施工計劃,盡量減少機械的空轉和閑置時間,確保機械設備在有效的工作時間內保持高效運轉。建立健全機械設備維修保養制度,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使機械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對于挖掘機、裝載機等設備,應按小時核算油耗。對于混凝土運輸車、出渣車輛等,則按土方量核算油耗。通過對比和獎罰機制,促使操作人員提高效率,減少浪費。
加強機械設備的計劃性,做好機械設備的平衡工作,選擇適合施工對象的機械類別。在機械設備的采購上,應充分考慮工程需求、資金狀況和設備的使用壽命。對于一些使用頻率較低或一次性使用的設備,可以考慮采用租賃的方式,從而降低成本。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機械成本管理,可更高效地收集、處理和分析數據,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通過建立機械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實現設備的動態管理,實時監控設備的運行狀態,提高管理效率。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成本控制的薄弱環節,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改進措施[10]。
4.4 惡劣工況成本控制對策
為避免高寒高海拔隧道施工措施成本,利用好每年5月份至10月份的施工黃金時間。該時間段全天溫度較高,白天施工時間長,可減少保溫棚等設施的搭建和保溫所需的燃料。對于存在多年凍土現象,尤其隧道洞口開挖及橋梁旋挖樁基凍土施工區域,可以在冬季加快施工,避免凍土消融而造成的土基不穩塌方。對于不可避免的冬季措施,需提前籌劃,編制詳細的冬季施工方案,提前計劃購買措施費用所需的材料及保溫燃料。
4.5 安全成本控制對策
隧道工程作為地下暗挖工程,施工人員較為集中。應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其安全意識和安全操作技能,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可采用先進的安全檢測設備和儀器,對施工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和檢測,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還可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確保在出現安全事故時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
由于高寒高海拔地區環境復雜、環境多變,面臨的風險多種多樣。為了有效規避和轉嫁這些風險,購買合適的保險顯得尤為重要。如施工工人意外傷害保險,旨在為因工作遭受意外傷害的工人提供經濟保障,覆蓋了醫療費用、殘疾賠償、死亡賠償等。施工設備和材料損失保險,可保障因火災、盜竊等造成的施工設備和材料的損失。第三方責任險可保障施工中對第三方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為施工方提供一定的經濟保障,避免因賠償問題造成的糾紛和損失。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保險,針對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導致的損失,如地震、洪水、火災等,可幫助施工方應對不可抗力的風險。
4.6 質量成本控制對策
做好高原隧道施工的質量成本管控,就是要緊抓質量,減少工程返工損失。應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和工作流程,確保質量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在選擇適合的混凝土類型時,務必重視混凝土的攪拌與運輸過程,以確保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密實性,避免出現離析和泌水現象。嚴格遵守施工驗收規范,針對隱蔽工程或關鍵部位的施工,堅持實施旁站監督。
4.7 施工進度成本控制對策
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施工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將施工計劃分解到每月、每季、每年,并定期核算完成情況召開工地例會,動態調整施工計劃,進而起到指導現場施工的作用。平衡人、材、機等各類成本因素,優化項目工期,無線趨近最優工期。工期與成本關系曲線圖如圖2所示。
5 結束語
加強成本控制對于高寒高海拔地區公路隧道施工非常重要。通過科學的管理和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的效益,降低風險,為企業的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管理人員需要不斷總結和思考,加強精細化管理,并加強新技術、新方法的學習和應用,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為高寒高海拔的隧道施工成本控制最優化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江龍.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成本控制要點[J].空中美語, 2021(10):1096-1097.
[2] 董順.公路隧道施工成本影響因素與成本控制措施研究[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9(13):121-122.
[3] 吳昆.淺談公路隧道標準工程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方法[J].中國標準化,2016(22):212-213.
[4] 何英南.鐵路復雜艱險隧道的成本影響因素分析[J].隧道建設(中英文),2020(9):1279-1284.
[5] 王喚龍,張龍飛,楊昌宇,等.基于模糊層次分析的單線鐵路隧道施工經濟性評價[J].建筑經濟,2021(S1):386-390.
[6] 劉興斌.加強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途徑探索[J].運輸經理世界,2022(16):44-46.
[7] 高寶林.山區高速公路特長隧道項目全經營周期成本管控措施[J].珠江水運,2020(9):16-17.
[8] 劉宗煒,劉政.隧道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重點與對策分析[J].交通世界,2016(21):112-113.
[9] 劉少非,侯大山.基于支持向量機的鐵路隧道洞身工程造價預測[J].鐵道工程學報,2022,39(5):108-113.
[10] 蔣華春,黃偉.既有地鐵隧道上方新建明挖隧道施工控制方案研究[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21(5):1231-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