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雅倩 王敏
摘要:敘事詩以敘述性的方式講述故事或敘述一系列事件。與抒情詩強調情感表達不同,敘事詩注重通過故事情節、角色和事件的敘述來傳達信息。相對于傳統敘事詩,現代敘事詩在形式和主題上更為多樣化,反映了當代社會、文化和個體的體驗和觀點。該研究以對比分析為方法,綜合大量文獻資料,系統地歸納總結了漢維現代敘事詩的結構類型,通過比較漢維敘事詩的結構元素、融合方式及表達手法,得以深刻理解漢維現代敘事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該文通過把握漢維現代敘事詩不同結構類型的核心特點,揭示了敘事詩在文學創作中的獨特價值和表現力,以期促進對這一特殊文學形式的深層理解,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幫助。
關鍵詞:漢語;維吾爾語;現代;敘事詩;結構;對比
中圖分類號:H21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5(b)-0018-05
Structural Typ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anwei Modern Narrative Poems
SONG Yaqian, WANG Min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 Narrative poetry narrates stories or a series of events in a descriptive manner. In contrast to lyric poetry, which emphasizes emotional expression, narrative poetry focuses on conveying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narration of plot, characters, and events. Unlike traditional narrative poetry, modern narrative poetry is more diverse in form and theme, reflecting contemporary society, culture, and individual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This study employ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pproach, focusing on the structural types of Hani-Vietnamese narrative poetry. Drawing from a substantial body of literature, it systematically categorizes and summarizes the structural types of modern Hani-Vietnamese narrative poetry.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fusion methods, and expressive techniques in Hani-Vietnamese narrative poetry,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its diversity and uniqueness is achieved.This research assists in grasping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types of Hani-Vietnamese narrative poetry, revealing the unique value and expressive power of narrative poetry in literary creation. It aims to facilitat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articular literary form, providing insights and assistance for subsequent related studies.
Key words: Chinese; Uighur; Modern; Narrative poetry; Structure; Comparison
敘事詩作為文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在不同時期的文化中都扮演著獨特的角色,傳遞著人類豐富的故事和情感。隨著社會的不斷演進和文學風格的多元化,現代敘事詩作為一種新穎而多樣化的創作形式逐漸嶄露頭角。本研究聚焦于漢維語境下的現代敘事詩,以對比分析的方法探討其結構類型的多樣性。相對于傳統的敘事詩,現代敘事詩在形式和主題上呈現出更為多樣化的特點,充分反映了當代社會、文化及個體的豐富經驗和獨特觀點。本研究對大量文獻資料進行系統梳理,旨在深入了解漢維現代敘事詩的結構類型,并通過對比分析揭示其異同之處。這一研究對于理解敘事詩在文學創作中的獨特地位及其表達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把握不同結構類型的核心特點,可以更好地理解敘事詩在文學傳統中的演變和創新,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豐富的思路和有益的幫助。因此,本研究的目標在于為漢維語境下現代敘事詩的深層理解提供一個有益的學術框架,同時為文學領域的多元發展貢獻一個獨特的方向。
1漢語現代敘事詩結構類型
現代敘事詩在20世紀前期的中國文壇成功出場,得益于時代需求、詩作者對現實主義的理解與熱情,借鑒了西方敘事詩的經驗,并在新詩運動中以白話為主要標志,為詩人提供了靈活自由的敘事創作可能[1]。敘事詩在文學領域曾是渺小而不發達的,直至五四新文學運動爆發,敘事詩從文學領域中脫穎而出,形成了區別于傳統敘事詩的現代敘事詩。研究現代敘事詩要對其大致分類,在查閱參考了相關書籍及文獻后,本文將敘事詩的結構類型主要分為三類:情節型敘事詩、情緒型敘事詩、意象象征型敘事詩。
1.1情節型敘事詩
情節型敘事詩,顧名思義,是有完整情節結構的敘事詩。這是一種典型的,也是常見的敘事結構類型。敘事詩的特征就在于通過敘述故事、創作情節、塑造形象來表達作者的主觀情感及其思想。詩人通過對白、寫人、敘事的手法,用白話文的形式創作了與傳統敘事詩大同小異的現代情節型敘事詩。為有效介入社會歷史和現實,詩歌需要將抒情性轉變為善于陳述的敘事性。這種轉變使詩歌能夠更有效地參與和反映社會的發展與變化[2]。敘事因素的“詩化”,是一個沒有終結的美的歷程[3]。此類敘事詩的代表作品有《王嬌》《倆父女》《十五娘》《三弦》等文學作品。這些作品的特點是都圍繞著故事情節或者其中的人物事件而緩緩展開,其中朱湘的作品《王嬌》在同一時期的作品中出類拔萃。
《王嬌》一詩共有7章,925行,全詩沿襲了傳統的敘事詩結構,即情節型敘事詩,按照時間順序,以主人公王嬌的遭遇和悲慘命運為線索展開故事。詩人采取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把讀者一步步帶入指定的環境氛圍,從中感受到人物的真情實感。作者把主要精力放在故事情節的構造上,對每個場景都加以精心設計。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詩的文本結構布局上,朱湘注重新詩的結構格律建設,所以在現代敘事新詩的創作領域是一次很成功的嘗試。
在現代敘事詩的創作過程中,以這一情節結構模式為特征的主要作品,詩人們都著重構建一個富有高度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或者把主要精力用在情節事件的描述上。
1.2 情緒型敘事詩
情緒性敘事詩是以詩人的情緒和簡約的情節為結構中心,用情感來抒發詩的意境。情緒型敘事詩相對于情節型敘事詩來說,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結構,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只是模糊地勾勒出一個大致的輪廓,給讀者的感受僅是捕風捉影。這一類型敘事詩的特點是對詩中的情節畫面描繪得非常細節,具有抒情性。這些作品都有人物活動和大致的故事情節,而且抒發的情感恰到好處,從而區別于抒情詩。
《王貴與李香香》可以作為情緒型敘事詩的代表作品,這首詩以一對農村男女青年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深刻揭露了舊時代農民階級被壓迫的悲慘狀況。敘事長詩塑造了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受壓迫的農民王貴和愛憎分明的農民女兒李香香,兩人在艱苦環境中產生了忠貞不渝的愛情。整首詩敘事與抒情相結合,敘事部分闡明了時代背景與主人公形象,抒情方面運用了重復和比興的手法,但是在故事情節上表現得并不完整,借助幾個故事片段,留下了足夠的空間讓讀者去想象?!顿舱叩膼邸繁容^特殊,故事情節也是不完整的,但這首詩主要通過人物對話來抒發感情,讀者靠聯想和想象拼湊出大致的情節,從而可以看出敘事詩也具有抒情之處。
從這些代表作中不難發現,詩人創作情緒型敘事詩,都是描述很簡單的故事線索,大多是以作者本身的感情為主要基調,出現的情節也是有情可抒的,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情緒型敘事詩。
1.3 意象象征型敘事詩
意象是用客觀事物來表達主觀情感的物象,“象”指源自宇宙人生的各種生命形態和過程,由于“意”不同,“象”也不同,從而產生了形形色色的意象,表達了詩人豐富多彩的感情。意象象征型敘事詩的特點是表達情感方式完全不同,意象象征型敘事詩是先有主旨,詩人在構建好的主旨下去尋找所對應的意象,把這些意象中透露出的所象征的東西聚集組合起來構成故事情節。
艾青的《吹號者》是一首典型的意象象征型敘事詩,這首詩很客觀地描繪出一個吹號者生動的形象,整首詩中的意象有黎明、號角、土地,象征著詩人對光明、自由、民主的呼喚與追求。吹號者借助號角傳達情感,把號角擬人化,號角是吹號者的代言。黎明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吹號者對于詩人來說是暗喻,看起來是一個真實的形象,其實是作者虛構的形象,黎明暗示著詩人內心對理想、自由的渴望。
總的來說,意象象征型敘事詩是由詩人筆下各種各樣的意象堆砌出來的一個有大致故事情節框架的敘事詩,其中的意象往往象征著主要突出的感情基調。
2 維吾爾語現代敘事詩結構類型
詩歌本質是抒情性的,但是由于社會形態的演進,詩歌要想在指涉歷史和現實上有所作為,光靠抒情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將抒情性讓渡給善于陳述的敘事性,才能實現對社會歷史和現實的有效介入[4]。在維吾爾族的文化中,敘事詩作為文學代表之一,數量眾多而且發達。從維吾爾族的歷史來看,敘事詩可以說是維吾爾族敘事作品的唯一形式。維吾爾族敘事詩主要分為dɑstɑn和bɑllɑdɑ兩種結構類型。
2.1 dɑstɑn類
dɑstɑn一詞本身是外來語,是由波斯語傳入維吾爾語的,現代維吾爾語中dɑstɑn被譯為敘事長詩。許多口頭傳唱的作品也被譯為dɑstɑn,主要形式是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長篇故事。這些故事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豐富,有些以歌頌英雄人物為主題,有些以戰爭或愛情為主題。這種結構的敘事詩多繼承了古代敘事詩,如少數民族敘事詩《江格爾》《瑪納斯》《格薩爾》等在維吾爾語中都統稱為 dɑstɑn?,F代敘事詩代表作品有《ibr?t》《to?ti? ?ɑbɑz》《?ɑsɑr?tlik? qo?kez?k》《ɑnɑr b??ti bɑ?r》《?χm?t?ɑ hejtqɑ? ?ekɑe?》《pi?ɑnliq nɑχ?ɑ》《mu??bb?t dɑstɑni》,其中《mu??bb?t dɑstɑni》的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條理清晰分明,敘事的語言也簡練清晰,從男女主人公初相識、相戀到老去,一共分為三節,故事性很強,一目了然。例如:
muq?ddim?
mu??bb?t? ulu?, pɑk? w?? muq?dd?s,
lekin? ɑzɑbi? φlm?ktin? mi? t?s.
1_bɑb? d?sl?pki? mu??bb?t
2_bɑb? tojdin? kejin
3_bɑb? qeriliq? j?tk?nd?
χɑtim?n
nɑbɑb? ??mmiɡ?? bir? tɑjɑq, birɑq
sφjɡr? bɑidin? ?m?s? kφp? jirɑq.
這一類敘事詩的特點是篇幅長,故事情節完整,相當于漢語中的“傳”。其結構形式由muq?ddim?、bɑb和χɑtim?n構成,且每一個bɑb都表現不同的主題,看似每一節沒有太大的聯系,實則整篇詩歌始終以一個中心主題或思想來詮釋[5]。dɑstɑn詩歌主題非常全面,詩歌的形式也很獨特,有鮮明的格律特點、韻律特點、形式特點和修辭特點。
2.2 bɑllɑdɑ類
bɑllɑdɑ漢語譯為“敘事詩”,篇幅較小,相對來說沒有完整的情節結構,一般沒有muq?ddim?和χɑtim?n,只有bɑb。而且以數字的形式劃分每一小結詩,表達了詩人的主觀情感,詩人會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借助一些意象來抒發,或者把自己比擬成意象,通過多種意象展開故事情節。代表作品有《ikki ɑlim u?rɑ?ti ??nn?t i?id?》《?y? be?ɑriti》《selim?ɑ》《ɑq p?rizɑtlɑr》,其中《ɑq p?rizɑtlɑr》就講述了詩人遇見了白仙子并與之邂逅、獲得美好愛情的故事,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意象非常多,這些意象也間接性地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例如其第一小節開篇全是景物描寫:
deizni? l?wlir? yzylm?s,
tɑ?lɑrni? zumr?t? r?? liwidin.
sφjy?siz? ot_?φpl?r? syzylm?s,
ipɑr? ?id? tɑrtmɑs? qojnidin.
還有一些bɑllɑdɑ通篇不分節段,只有詩行,《tɑ?qiz? riwɑjiti》這種結構類型在現代敘事詩中比較少見?!秏eni? ?y?lirim》是比較特殊的一首詩,它的小節劃分不是數字或者bɑb的形式,小節標題為birin?i? ke??, ikkin?i? ke??, y?in?i? ke??。
bɑllɑdɑ的特點比較偏向于文學,篇幅較dɑstɑn短,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創作者善于借助意象及一些文學色彩極強的詞來表達情感,從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3漢維現代敘事詩結構類型對比分析
我國各民族共享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相互影響,與漢族密切聯系,共同豐富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為東方和全人類文明做貢獻[6]。比較漢語和維吾爾語敘事詩,不僅是指出它們的不同點,而且要將它們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去探討。詩歌作為文化形式的一種,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對比是緊密聯系的過程,漢族和維吾爾族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
3.1 相同之處
3.1.1 愛情敘事詩占主導地位
敘事詩是文學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無論是漢語敘事詩還是維吾爾語敘事詩,都有著愛情敘事詩占主導地位的特點。自古以來,漢語愛情類敘事詩在敘事詩中獨占鰲頭,詩歌鼻祖《詩經》中就透露出人們認為愛情是最美好的情感,無數文人騷客竭力稱贊愛情,《孔雀東南飛》《長恨歌》都是著名的愛情敘事詩?,F代愛情題材的詩歌也在敘事詩中獨樹一幟。絕大多數維吾爾語敘事詩也是以愛情為主題,這些愛情敘事詩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各民族別具一格的愛情與婚姻生活,或是贊頌愛情的純真無邪,弘揚美好的道德與理想追求,或是揭露封建制度下的愛情悲劇。
縱觀愛情敘事詩,一部分歌頌純真愛情和對美好婚姻的向往,另一部分則是反映對舊時代封建婚姻制度不屈不撓的反抗。愛情敘事詩無論是對我們的人格塑造還是道德思想的構建都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
3.1.2 情感表達方式多借助意象
在敘事的發展過程中,情感作為一種動力默默將情節展開,無論哪種民族的敘事詩,都少不了情感對詩的推動力。將漢語敘事詩和維吾爾語敘事詩放在一起對比,發現敘事詩在傳達情感時多借助意象的敘事手法來表達。意象的作用是通過想象和聯想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帶他們進入詩歌意境。漢語敘事詩和維吾爾語敘事詩在意象的營造方面有著相似的特點,即意象簡潔、感情含蓄。
例如長詩《鐵鳳》的序歌青春頌中的兩段:
小鳳的媽媽,
常常在女兒耳邊叮嚀,
勸她選擇一個安適的工作,
作一個靜靜的湖邊的蜻蜓……
畢業后她走了另外的道路,
她說足夠就是一個暖湖,
“風浪里我不會沉底;
云霧里我也不會迷路……”
詩中的“蜻蜓”寓意是吉祥,也有青春停留之意,媽媽想讓女兒一直在風平浪靜的環境下平安順遂地生活,表達了母親對女兒的關懷情感?!芭眲t象征著祖國國泰民安;“風浪”“云霧”則是喻指挑戰、挫折、困難等不利因素,表現了女兒毅然決然要出去拼搏,不畏艱難地展現了青春之我。
維吾爾敘事詩《jyrikimd?? jɑ?liq? u?quni》中的兩段:
yiɡitm?!
jyr?kt?? jɑ?liq? u?quni,
ul?ijip, lɑwuldɑp? bolidu? yɑlqun.
kynd??lik? qilidu? ɑjmu? menidin,
φrlis?? sφjɡymdin? q?lbimd?? dolqun.
bɑrsɑm? m?n? qɑjɑqqɑ, ?ɡi?ip? mɑɑ,
be??imdin? k?tm?jdu? jultuz, tolunɑj.
?imirlɑp? mu??bb?t? izɑ?ɑr? qilidu,
kφlymni? tɑrini? ?eki?ip? ?y-?y.
詩中出現的意象有“yɑlqun”“dolqun”“jultuz”“tolunɑj”,火焰象征著光亮溫暖,星星滿月都閃著光亮,表達了詩人對青春的無限贊美及喜愛之情。“dolqun”表示青春是不平靜的,總有風浪挫折,表達了青春是美好的,同時也是需要乘風破浪的。采用意象手法來表達情感也是維吾爾語詩歌中一種常見的寫作手法[7]。
3.2 不同之處
3.2.1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敘事詩取材類型不同
漢語現代敘事詩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20—1926年,這一時期是現代敘事詩發展的萌芽期,玄廬的《十五娘》被朱自清評為新文學中的第一首敘事詩。敘事詩的創作初期多以戀愛、婚姻、歷史、神話為創作題材,《十五娘》屬于婚姻題材,抨擊了舊社會封建婚姻制度的黑暗;郭沫若的《洪水時代》以典型的神話故事大禹治水為題材,帶有夢和幻想的色彩;而聞一多的《李白之死》是歷史類題材。第二階段為1927年至抗日戰爭爆發,戰爭和人民生活的苦難成為詩人創作敘事詩的題材。第三階段是現代敘事詩的繁榮時期,在炮火硝煙的背景下,抗日戰爭中的愛國志士層出不窮。詩人們的創作方向也發生了轉變,多以愛國英雄為創作題材,反映了現實的深度[8]。
維吾爾語的現代文學也大致分為三個時期。第一階段是從20世紀20年代初到30年代中,即維吾爾現代文學的開端時期。受新民主主義思想和新文化運動的熏陶,出現了一批杰出的維吾爾族詩人,他們創作敘事詩的題材多是揭露封建軍閥統治,抨擊迷信落后的封建思想,宣傳愛國主義思想。第二階段是從抗日戰爭爆發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這一階段的敘事詩走向了成熟期。隨著抗日救國的革命運動的開展,維吾爾族文學也得到了發展,敘事詩題材多為革命愛國題材。如穆塔里甫的《?uɡo》《mu??bb?t? w?? n?pr?t》《tɑki? qizil? ɡyll?r? bil?n? qɑplɑn?ɑ? ɑl?m》,尼米希依提的《ulu?? ?uɡo》等都是以火熱的詩句歌頌對祖國的熱愛。第三階段則是從1944年到新疆解放前期,維吾爾族的敘事詩迎來了繁榮時期,杰出的詩人層出不窮,尼米希依提的詩、圖爾貢·阿勒瑪斯的《w?t?n? qizi? χulin》、庫爾班依明的《?χm?t? bil?n? m?χ?t》、鐵依甫江的《?sk?r? bol-?ɑn? ɑkɑsi?ɑ? jezil?ɑn? χ?t》都是優秀的敘事詩作品。
情節是構成敘事詩的主要部分,敘事詩的情節取決于詩人創作的靈感。從上述比較中,可以發現漢語和維吾爾語敘事詩在情節取材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漢語早期的敘事詩題材為歷史神話類,在敘事詩成熟階段的選材才以紀實為主;而維吾爾語敘事詩從發展到繁榮都緊貼時代的步伐,以現實生活為題材。
3.2.2 敘事手法類型不同
每一個民族的敘事詩都有它自身的特點,有的是詩人用文字講述故事,有的則是以口頭傳唱的方式保存下來流傳至今。比較漢語和維吾爾語敘事詩時,漢語敘事詩的敘事手法多數以韻文的形式展現出來,而維吾爾語敘事詩大多是以韻散相間的形式展現,韻是指韻文形式,散是指散文形式,韻散相間是敘事手法的一種。韻散相間是在敘事過程中既有散文也有韻體,這種手法實際上以散文敘事為主,韻文起輔助作用。
漢語敘事詩的韻文形式決定了漢語民間敘事詩多以歌謠的形式流傳,具有情節跌宕起伏的特點,為了更突出情節的一波三折,通常采用吟唱的方式來抒發情感,動人心弦。歌聲能更好地表達讀者心中的喜怒哀樂,歌唱形式比朗誦更具有感染力,也能更好地起到抒情作用。如漢語敘事詩《雙合蓮》通篇使用韻文形式,無論是吟誦還是歌唱都朗朗上口。維吾爾語敘事詩多采用民間口頭語言,所以一些敘事詩以口頭演唱的形式流傳下來,常見的手法是一唱三嘆,重疊復沓,這種表現手法有助于人們口頭傳唱,也便于記憶和流傳[9]。同時也強調敘事的順時結構和因果關系。維吾爾語敘事詩一般敘述部分較少,大部分都是唱出來的,敘述部分交代了詩歌的背景環境,唱的部分則更多的是人物對話。《ɑltun? jiplɑr》的開篇以敘述的方式作為開場,寫道:
nurluq qujɑ??ilwil?ndi tɑ?lɑrdɑ, ɑltun?olɑ? ?e ?ip ɡyz?l dunijɑ?ɑ. qiz?u?? jopuq? khjdi, uzɑq-uzɑqlɑ, y?mizɑrlɑr? sɑlɑm? b?rdi? bɑ?ɑr?ɑ...
?enim? qizim, ?ɑnɑn? qizim, ɑj? qizim ,
mɑɑ? tɑ?lɑp? qojdu? qijin? bir? soɑl.
seni? nɑzuk? s?bij? q?lbi? bu? i?ni,
kφtyr?lm?s? ejtip? b?r?s?m? e?timɑl.
m?jli? qizim? sφzl?p? ber?j? bu? ke??,
ɑnɑ? ??qt?? sɑɑ? mundɑq? ?ekɑj?t.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在一段敘述性的文字后就有一段歌唱的韻文,構成了說一段唱一段的形式,說唱相間,使作品聲情并茂,同時也對人物形象的構造和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0]。
4結束語
漢維敘事詩結構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在題材情節方面也存在著相同的母題。通過對比漢維敘事詩的結構類型,發現漢語敘事詩和維吾爾語敘事詩中愛情類敘事詩占主導地位,而且表達情感的方式都借助意象。不同的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敘事詩取材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漢語敘事詩情節結構復雜,一波三折,耐人尋味;維吾爾語敘事詩情節結構簡單,通俗易懂。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有許多優美的敘事詩詩篇,無論是漢族還是維吾爾族的敘事詩研究空間都是無限的,會促使漢維雙語學習者不斷求索。
參考文獻
[1] 韋良.試論中國現代敘事詩的發生[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29-32.
[2] 邱志武.20世紀90年代現實主義詩歌的敘事話語分析[J].當代作家評論,2021(3):176-182.
[3] 高永年,何永康.論百年中國新詩之敘事因素[J].文學評論,2011(1):112-116.
[4] 王榮.中國敘事詩研究與批評綜述[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3):33-35.
[5] 伊爾江·沙迪克.永別了朦朧的海岸維吾爾文[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6] 梁樹人.漢族和少數民族民間敘事詩比較研究[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8(5):28-31.
[7] 熱依罕.維吾爾族敘事詩的結構原則[J].民族文學研究,1990(3):38-42.
[8] 朱江天.中國現代敘事詩的發展歷程與成就[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36-37,54.
[9] 張宏超.維吾爾詩歌的格律和形式(下)[J].新疆社會科學,1987(2):77-94.
[10]張宏超.維吾爾詩歌的格律和形式(上)[J].新疆社會科學,1987(1):1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