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廉政文化建設作為拒腐防變的第一道防線,是從源頭上有效預防腐敗的治本之策,是廉潔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凈化政治生態的重要舉措。如何運用開原市豐富的紅色資源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其反腐倡廉的作用,是一個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研究課題。該文從開原市紅色文化資源的實際利用角度出發,探析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廉政文化教育的價值,分析了解紅色文化資源的現狀,提出用好、用足、用活紅色文化資源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的5點對策,希望能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有關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參考,同時也期望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新時代;紅色文化資源;廉政文化;廉政教育;價值導向;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D262.6?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5(b)-0174-05
Deeply Excavate the Red Resources of Kaiyuan Cit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in the New Era
GUO Xing
(CPC Kaiyuan Municipal Party School, Tieling Liaoning, 112300,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PC has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comprehensively and strictly governing the party. As the firs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corrup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is a fundamental policy to effectively prevent corruption from the sourc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politics,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omprehensively purify the political ecology. How to utilize the rich red resources in Kaiyuan Cit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and fully leverage its role in anti-corruption and integrity is a research topic with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ctual utiliz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Kaiyuan City, explores the value of us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s for anti-corruption culture education, analyzes and understa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proposes five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anti-corrup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by making good use of, fully utilizing, and revitaliz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t is hoped that this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also hope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Key words: The new era; Red culture resources;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Clean government education; Value orienta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不想腐的自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1]。廉政文化建設是開原市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內的一項重要工作。開原市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既是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也在持續不斷為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豐富的文化滋養。利用并傳承好當前的紅色文化資源,可以有效提升黨員干部廉政教育的實效性,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1 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廉政文化教育的價值探析
1.1 紅色文化資源是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的寶貴財富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所形成的寶貴財富,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歷史內涵[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3],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紅色資源的重要價值,為全面推進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將紅色文化資源與廉政文化建設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增強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和廉潔意識。
1.2 紅色文化資源是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的鮮活事例
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教育性強、感染力強等特點,能夠通過多種形式如展覽、演出等生動形象地展示革命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和精神風貌,讓人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革命精神的震撼和洗禮,從而激發黨員干部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寓教于樂、寓教于游的教育是最生動、最有效的教育。紅色文化資源場所利用場景、展陳、演繹、技術等手段,為觀看者提供了“親見、親聞、親歷、親感”國家發展重大事件、重要節點的視角和機會,在紅色文化資源的場景下,在可感可觸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能夠讓愛國主義精神更好地入腦入心。依托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廉政文化教育,可以利用參觀旅游活動的持續影響力,不斷放大廉政文化教育的功效。
1.3 紅色文化資源是加強思想引領和理論武裝的生動教材
紅色文化資源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可以幫助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作風習慣。紅色文化蘊涵了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領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所創造和積累的豐富歷史經驗,包括重要革命紀念地、紀念物、標志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精神等,其中包含的革命歷史、革命傳統精神和黨的理想信念等都是開展黨性教育的獨特資源,對于廣大教育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發揚優良傳統、永葆政治本色,以及提高廣大黨員的思想道德素養等有著重要的作用[4]。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干部教育培訓,可以激發學員愛黨愛國熱情,增強黨員政治素質和綜合素養,培養革命精神和服務意識。同時,還可以通過實地參觀、現場體驗等方式,讓領導干部更加直觀地感受革命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和精神風貌,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1.4 紅色文化資源是汲取奮進力量和淬煉品格擔當的重要途徑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傳承了黨的光輝歷程,展示了黨的崇高品質和偉大事業。通過學習紅色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黨的歷史、理論和實踐,從而增強對黨的信仰和忠誠。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現實意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 要繼續發揚紅色文化的優良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5]。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有助于提高領導干部的政治覺悟。紅色文化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具體體現,通過學習紅色文化,領導干部可以更好地理解黨的政治主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紅色文化是激發領導干部奮斗精神的重要動力,它傳承了革命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和崇高品質,激發著領導干部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斗的精神力量。通過學習紅色文化,引導領導干部涵養廉潔正氣,踐行為民務實清廉的優良作風,培育忠誠擔當的行動自覺。
2 開原市紅色文化資源現狀
2.1 紅色文化資源特點
開原市位于松遼平原腹地,咸州古城歷史上素以“五朝重鎮、遼東名城”著稱,在上千年的時間里,曾經是遼北乃至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原漢族文化與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最佳融合地。因開原的地理位置,歷史上也一直傳承著勤勞勇敢、守國愛家的紅色基因。“遼北第一黨支部”最早在這里播下革命火種,楊靖宇領導的抗聯一軍長期在開原附近與日偽軍戰斗,三師政委周建華烈士長眠在開原東部大山深處。新中國成立后,開原又涌現出以韓殿勉為代表的一批抗美援朝戰斗英雄,金門炮戰中英勇犧牲的安業民烈士,這一連串的紅色基因進一步豐富了開原的紅色文化傳承。開原市紅色文化資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點:一是以眾多物質文化遺跡和文物為主。圍繞這些物質文化遺跡和文物而建的陳列館,不僅是中國革命的歷史記錄,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二是突出與當代發展和社會經濟建設相融合。眾多的陳列館、紀念館和展覽館,不僅是光榮歷史的呈現,也投射著當代開原人民對紅色崢嶸歲月的懷念和對未來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三是紅色文化資源與當地旅游觀光融合發展。中共滿洲省委開原支部黨史陳列館與象牙山風景區聯動,白鷺洲景區依托高崇民生平事跡陳列館、“走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展覽等擴充旅游文化內涵,都體現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發展態勢。
2.2 重要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現狀
2.2.1 開原市中共滿洲省委開原支部黨史陳列館
開原支部黨史陳列館于2019年初籌建,同年7月1日正式開館,是開原市打造紅色地標、紀念革命先驅、教育當代黨員干部的重要紅色基地。館內基本陳列廳650 m2,總占地面積6 200 m2,是革命文化和園林文化相互交融,集陳列、培訓、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展館。建成以來,該館先后舉辦了“劉少奇與遼北第一黨支部黨史陳列展”“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報紙展等大型展覽20余次,使這里成為開展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2020年5月,被確定為鐵嶺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20年10月,被確定為鐵嶺市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21年3月,被遼寧省委宣傳部確定為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2.2.2 安業民烈士紀念館
安業民烈士紀念館始建于1999年,最初為英雄事跡展室,是為紀念1958年炮擊金門戰斗中犧牲的烈士安業民而修建的。該館展廳面積400 m2,并于2021年重新改造、提擋升級,擴大展陳面積,增加黨性提升學習室。該館主要展示安業民烈士的事跡、革命物品等,展陳內容分為詮釋歷史、戰火硝煙、解讀英雄、追憶英烈、傳承精神等部分,是開原市紅色文化重要傳承基地。2015年,該館被列為首批鐵嶺市愛國教育基地,2017年,晉級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2.2.3 走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展館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展館位于開原市黃旗寨鎮白鷺洲自然保護區,占地面積5 400 m2,建筑面積超1 700 m2,由開原市人大常委會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研究室、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鐵嶺市人大常委會的指導下歷時近4年時間策劃籌建。該展館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思想作為主線貫穿始終,共分為七個部分:一是國家根本法,二是定航指向,三是艱辛探索,四是偉大創造,五是法定職權,六是地方實踐,七是習聲回響。展館內共展示圖片 460 余張,文字78 300 余字,摘錄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116 條。展館建成以來累計接待社會各界人士1 300余人次,是開原市重要的實踐教育基地。
3 開原市紅色文化資源利用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紅色文化內涵挖掘深度不夠
開原市現有紅色文化資源尚存在內涵挖掘深度不夠的問題,主要表現是:對紅色資源的歷史事件本身介紹、展示比較全面,但對其豐富的歷史細節、事件前后相關史料、人物的精神面貌以及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揭示不夠深刻[6]。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整理、創作和出版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當地紅色文化相關的文化作品數量還不夠豐富,例如革命小說、回憶錄、研究著作等文化載體的創作還需要不斷加強。現有紅色文化資源僅局限于物理陳設和展示,在建設紅色文化數據庫,通過數字化手段保護和展示這些資源,為學術研究和公眾教育提供便利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3.2 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優化不足
開原市現有紅色文化資源在資源整合優化方面,還有需要提高之處。一是整體規劃還需要進一步優化。需要制定更為全面、科學的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優化規劃,通過整體規劃進一步明確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優化的目標、任務、措施和時間表,使紅色文化資源發展與開原市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契合。二是部門單位之間合作還需要更加緊密。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優化需要政府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當前開原市紅色文化資源管理和建設仍然以文旅部門為主,其他部門和單位配合協同。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主管部門與其他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進一步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通過聯席會商共同推進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優化工作。三是紅色文化資源品質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受制于地方物質條件基礎和經費限制,現有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修繕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資源的完好率和觀賞性也需要不斷提高。
3.3 軟硬件設施服務配套相對滯后
一是基礎設施還需要不斷完善。現有紅色文化資源主要依托旅游景區和當地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供水、供電、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還需要加強,確保紅色文化資源內外的一體化運營。公共設施也需要強化維護保養,如公共衛生間、游客服務中心等還需要配齊配強,才能更好地提高游覽觀瞻體驗。二是安全保障措施還需要不斷完善。開原市紅色文化資源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遺產價值,需要進一步加強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消防、安保等方面的工作,確保文物展存和日常運營的安全。三是法規和制度建設還需要不斷完善。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開原市當地紅色文化資源,相關法規和制度建設還需要不斷加強。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保護和利用的標準和規范都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
3.4 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相對薄弱
一是教育和培訓需要不斷加強。開原市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需要專業的人才隊伍。現有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意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同時,對公眾的宣傳和教育應該進一步加強,通過宣傳教育持續提高公眾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和了解[7]。二是人才隊伍建設還需要壯大,要培養一批既懂歷史文化又懂現代科技的專業人才,為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優化提供人才保障。
4 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的主要對策
4.1 用好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地方廉政文化建設優勢品牌
一是以紅色文化為底色,樹立清正廉潔的機關單位和黨員干部形象[8]。廣泛組織機關單位和全體黨員干部參觀學習紅色文化資源,把學習領悟紅色文化、開展新時代廉政文化建設納入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布局。由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紀檢監察機關統籌推進,各機關單位全面參與,將廉政文化建設納入日常工作實績考核,落實落細考評指標,壓緊壓實考核責任。把廉政文化建設變成重點工作,直至成為日常工作。二是利用開原市現有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機關單位、重點崗位“紅色榜樣形象”。由各部門單位基層黨委牽頭抓總,以本職工作和崗位職責為考評基礎,以廉政文化建設和廉潔自律表現為主要側重點,以季度或月度為評比周期,為優秀集體或優秀崗位人員賦予“紅色榜樣”稱號,在機關單位內部營造“廉潔自律、向紅色榜樣看齊,比學趕超、人人奮勇爭先”的良好氛圍。三是增加紅色文化的節點教育,在關鍵節點進一步強化廉政教育。在重要時間節點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赴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進行再洗禮、再教育。聚焦容易出現“廉政隱患”的傳統節假日,推出“廉政節點教育套餐”,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進行學習、重溫入黨誓詞,開展重要時間節點期間的預防教育。
4.2 用足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具有開原特色的廉政文化氛圍
一是深入開展紅色歷史編研工作。進一步加強對開原市當地紅色文化歷史的挖掘和研究,全面揭示和總結在遼北大地上革命奮斗、浴血抗戰、心系故里、建設家鄉的紅色文化史料。為廣大黨員干部、社會各界人士,以及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立身行事準則提供“教科書”“提神劑”和“營養餐”,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在廉政文化建設領域推進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二是不斷拓展紅色文化學習途徑,提升廉政文化建設質效。將線上互聯網、融媒體與線下紙媒、學習平臺等相結合,同步推出紅色文化故事專欄,分期講述開原市當地紅色文化歷史和先烈事跡,同時配套采集當下基層工作的先進事跡和人民群眾身邊的感人故事,用聽得懂、看得見、傳得開的方式,引導全體黨員干部領悟紅色力量、學習先進事跡、強化廉政思維。三是將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和學習納入基層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政治生活中去。在“三會一課”政治生活中進一步增加紅色文化內容,通過紅色文化教育強化廉政文化建設。由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講“紅色歷史”黨課,在支部黨員大會、支委會議、黨小組會議前后安排黨員講述紅色故事、分享學習心得。
4.3 用活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廉政文化教育活動
一是實現對重點群體和關鍵人員紅色文化參觀教育全覆蓋[9]。組織黨員干部、機關單位及國有企業內部重點群體和關鍵人員參觀現有陳列館、展覽館和主題展覽。讓黨員干部親身感受革命先烈們的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了解革命歷史和英雄事跡,感受他們的高尚品德和廉潔風范。二是開展紅色文化與廉政文化相結合的主題教育活動。結合開原市紅色文化資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如“紅色廉政文化進國企”“校園紅色廉政文化展覽日”“紅色廉政文化社區晚會”等。通過這些活動,將紅色文化與廉政教育相結合,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社會各界、單位內部、人民群體中間廣泛宣傳紅色廉政文化。三是舉辦各類型的紅色廉政文化演出。以開原市當地紅色文化資源為藍本,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創作廉政文藝作品,如廉政話劇、廉政歌曲等。通過線上展示傳播、線下公開表演等形式,讓黨員干部和社會公眾更加直觀地了解廉政文化的內涵和要求,提高對廉政建設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四是開展紅色廉政文化讀書活動。以開原市當地現有紅色文化資源的各個陳列館、展覽館為基礎,在圖書館、社區文化室等地設置讀書角,采購紅色經典文學作品、廉政文化作品和讀本,通過讀書活動,增強黨員干部的廉潔意識和紀律觀念,提高公眾對廉政建設的認識和參與度。
4.4 發展紅色文化產業,為廉政文化建設增添新動力
一是進一步強化文旅融合發展,以紅色文化資源為基礎,拓展紅色文旅線路,建設紅色文旅品牌,為廉政文化建設提供新途徑。文旅融合發展是當前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為地方產業發展賦能的重要途徑[10]。開原市具有較為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文化旅游資源,可以將這兩種資源進行優勢整合,打造紅色文化底色的文旅融合發展品牌。例如:設計紅色旅游路線、組織機關單位和各基層黨組織開展紅色旅游路線體驗。一方面,通過實地體驗和現場教學強化廉潔從政、廉潔為官、廉潔用權和廉潔做人的思想意識;另一方面,也為地方紅色文化產業發展先行試驗,輔以配套宣傳和動員,助推相關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打造本地紅色文化優質“IP形象”,通過品牌形象塑造為廉政文化建設助力。IP形象原指企業通過對市場受眾、社會公眾對企業形象和企業產品的預期,總結設計出的包括品名、包裝、圖案、藝術形象的集合體。當下越來越多的地方通過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設計地方特色“IP形象”作為地方產業、文化旅游資源的“代言人”。開原市可以以現有紅色文化資源為藍本,結合當代開原文化特色,設計“IP”形象并拓展配套行業資源、制作周邊產品,通過吸引眼球、引人入勝的“IP形象”,講好開原本地紅色文化故事和當代優秀事跡,圍繞廉政文化建設設計開發互聯網短劇、相聲小品等群眾藝術作品,提升廉政文化建設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4.5 發掘紅色文化資源的感召力,增強廉潔文化建設的“煙火氣”
長久以來,很多基層黨員干部都是平時不注重廉潔文化建設,等到身邊有人行差踏錯,甚至自己被“腐蝕”“圍獵”后,才猛然想起廉潔文化建設。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廉潔文化建設要想深入人心,增強影響力,就必須要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煙火氣、人情味、泥土味”。本土紅色文化資源,既有同鄉故土的共鳴感和親和力,也有歷史的厚重感和感召力。將紅色文化資源與廉政文化建設相結合,必將更有利于提高廉政文化建設的實效性。一是積極適應信息網絡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以紅色文化資源為藍本,進一步創新傳播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通過短視頻平臺、微信公眾號、微電影、微小說等形式,把長篇大論的廉政文化教育化作日積月累的分塊式、階段性目標,從而增強廉政文化教育的有效性。二是借助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力,把廉政文化建設精準投射到“家”。家是社會的最小組成單元,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資源具有不分階層、不分年齡的廣泛傳播力,借助這樣的傳播力,可以將廉政文化建設精準投射到家庭這個社會最小組成單元中,引導全體黨員干部正確認識“個人與家庭”“家庭與社會”“監督與愛護”“自由與紀法”之間的關系,從而做到廉潔自律、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廉潔用權、廉潔從政。
5 結束語
紅色資源的珍貴價值,不僅在于它的歷史榮光,更在于它在當下依然能帶給人們精神滋養。用好、用足、用活紅色文化資源,進一步豐富紅色文化廉政教育內涵,充分發揮紅色文化教育引領和浸潤作用,有助于持續強化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崇廉尚潔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 王鵬.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著力點[J].求知,2023(7):32-35.
[2] 張韞懿.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與應用路徑[J].中國軍轉民,2023(12):60-61.
[3] 中國共產黨的“產床”和精神家園[J].求是,2021(19):18-22.
[4] 林崛翃.探索運用紅色文化進行“兩學一做”教育的有效途徑[J].福建教育研究,2017(7):67-68.
[5] 王冬雅,張丹繪.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現狀與發展路徑[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24-26.
[6] 張岳軍.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蘇紅色旅游與廉政文化建設發展研究[J].江蘇商論,2021(9):47-50.
[7] 石婷婷.四川紅色文化資源與本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黨史博采(下),2018(9):66-67.
[8] 劉玉民.利用紅色廉政文化資源進行黨風廉政教育的思考[J].傳承,2011(18):6-7
[9] 潘之波,丁潔.紅色旅游與廉政文化建設融合運用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5,10(4):45-50.
[10]陳思,齊驥.紅色文化資源創新性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路徑[J].北京文化創意,2021(1):10-15.